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0200发布日期:2023-03-17 20:03阅读:46来源:国知局
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悬吊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的明挖深基坑施工中,时有出现浅埋在地表土层中需要保护、不能损坏的热力管道。对这些热力管道保护的传统方式是采用下吊式或悬挑式结构进行。传统的深基坑顶部管道悬吊保护措施占用垂直空间较大,受作业空间狭小影响,管道悬吊施工操作困难,尤其是基坑上部浅埋在土层中的管道距离基坑内建筑结构顶部很近时,极其影响基坑顶部的钢支撑施工。更为严重的是传统保护措施长期占用施工作业面,极大的影响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克服传统深基坑顶部管道保护措施占用垂直空间较大,管道悬吊施工困难,管道保护措施长期占用施工作业面影响施工进度的弊端,给出一种不占用施工作业面,不影响基坑顶部的钢支撑施工,管道能得到很好保护的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包括基坑的冠梁、两端搭接在冠梁上的军便梁(含1号u型螺栓杆)以及浅埋的循环路管道,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冠梁横向对应的两个横梁上表面分别对称的均布设有三组预埋钢板,所述军便梁设有三道,三道军便梁的两端通过预埋钢板焊接固定在冠梁横梁上,所述三道军便梁相邻的两道之间设有可容纳一根循环路管道的间距,所述三道军便梁上面两端边缘位置与军便梁轴线垂直的各连接有一组上弦连接结构,中部位置与军便梁轴线垂直的均布连接有若干组上弦连接结构,三道军便梁下面与军便梁轴线垂直的均布连接有若干组下弦稳定结构,所述一组上弦连接结构由三根工字钢构成,一组下弦稳定结构由两根工字钢构成,所述上弦连接结构的每根工字钢或者下弦稳定结构的每根工字钢均由1号u型螺栓杆捆绑固定在军便梁各构件连接节点的两侧,所述一组上弦连接结构的三根工字钢上,在两个缝隙之间沿长度方向左右分别设置一个管道吊环,所述一个管道吊环悬吊一根循环路管道,所述若干组上弦连接结构通过若干管道吊环共同悬吊两根循环路管道。
5.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其中所述管道吊环由上部竖向四根螺杆和焊连接的下部半圆形扁钢构成,所述半圆形扁钢的半环内置放循环路管道,所述上弦连接结构两根工字钢的对缝上面设有螺母、垫片和钢板,所述钢板两端扣搭在外侧两根工字钢上,所述管道吊环通过螺母、垫片和钢板连接在上弦连接结构上,所述上弦连接结构通过管道吊环的半圆形扁钢悬吊循环路管道,所述一根循环路管道悬吊在两道军便梁、上弦连接结构和下弦稳定结构构成的空腔中。
6.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其中所述螺杆连接的扁钢与循环路管道之间设有柔性橡胶垫。
7.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其中所述螺杆直径24mmm,半圆形扁钢宽10cm、厚6mm,柔性橡胶垫厚1cm,所述螺杆与扁钢之间双面搭接焊连接,焊接长度大于120mm,所述钢板上开有25mm穿插螺杆的插孔。
8.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利用了搭接在冠梁上的军便梁,进行施工期间其它工程大型管道的悬吊。装置中利用管道吊环悬吊管道并将管道荷载传递到上弦连接结构,上弦连接结构再将荷载传递到军便梁由其承受。浅埋的管道悬吊在两道军便梁中间,悬吊装置结构合理,使用安全,悬吊施工占用垂直空间小,管道悬吊后能得到很好保护。使用本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操作简单,悬吊作业速度快,悬吊的管道不占用施工作业面,不影响基坑顶部的钢支撑施工,利用本装置悬吊两道跨度大约20m的大型管道,施工期仅为12小时左右,避免了传统管道悬吊长期占用施工作业面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军便梁可重复利用,经济效益好,符合绿色环保施工理念。
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及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的军便梁与冠梁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军便梁与上弦连接结构和下弦稳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图2中的军便梁a-a剖面 (示出了悬吊管道) 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图2的俯视(上弦连接结构与军便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图2的仰视(下弦稳定结构与军便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上弦连接结构与军便梁以及管道吊环连接示意图。
16.图7为下弦稳定结构与军便梁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包括冠梁7、两端搭接在冠梁7上的军便梁1(含1号u型螺栓杆5)以及浅埋的循环路管道6。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中,冠梁7横向对应的两个横梁上表面分别对称的均布设有三组预埋钢板7.1。军便梁1设有三道。三道军便梁1的两端通过预埋钢板7.1焊接固定在冠梁7横梁上。
18.如图2、3、4、5所示,三道军便梁1相邻的两道之间设有可容纳一根循环路管道6的间距。三道军便梁1上面两端边缘位置与军便梁1轴线垂直的各连接有一组上弦连接结构3;中部位置与军便梁1轴线垂直的均布连接有若干组上弦连接结构3。三道军便梁1下面与军便梁1轴线垂直的均布连接有若干组下弦稳定结构4。一组上弦连接结构3由三根工字钢构成。一组下弦稳定结构4由两根工字钢构成。上弦连接结构3的每根工字钢或者下弦稳定结构4的每根工字钢均由1号u型螺栓杆5捆绑固定在军便梁1各构件连接节点的两侧。一组上弦连接结构3的三根工字钢上,在两个缝隙之间沿长度方向左右分别设置一个管道吊环2,
所述一个管道吊环2悬吊一根循环路管道6。若干组上弦连接结构3通过若干管道吊环2共同悬吊两根循环路管道6。
19.如图3、图6所示,管道吊环2由上部竖向四根螺杆2.1和焊连接的下部半圆形扁钢2.2构成。半圆形扁钢2.2的半环内置放循环路管道6。上弦连接结构3两根工字钢的对缝上面设有螺母2.3、垫片2.4和钢板2.5。钢板2.5两端扣搭在外侧两根工字钢上。管道吊环2通过螺母2.3、垫片2.4和钢板2.5连接在上弦连接结构3上。上弦连接结构3通过管道吊环2的半圆形扁钢2.2悬吊循环路管道6。一根循环路管道6悬吊在两道军便梁1、上弦连接结构3和下弦稳定结构4构成的空腔中。
20.如图3所示,螺杆2.1连接的扁钢2.2与循环路管道6之间设有柔性橡胶垫。
21.本实用新型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中,螺杆2.1直径24mmm,半圆形扁钢2.2宽10cm、厚6mm,柔性橡胶垫厚1cm,所述螺杆2.1与扁钢2.2之间双面搭接焊连接,焊接长度大于120mm,所述钢板2.5上开有25mm穿插螺杆2.1的插孔。
22.本实用新型的明挖基坑顶部浅埋管道悬吊装置不仅适用于热力管道的悬吊,它还适用于其他专业有关管道的悬吊。
2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