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检测三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0112发布日期:2023-01-04 01:5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检测三脚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脚架,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检测三脚架。


背景技术:

2.三脚架云台是与三脚架配合使用的,它用于调整相机的角度。使用时,需要先将三脚架云台安装在三脚架上,然后再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云台上。三脚架能够为相机提供一个稳定的、高度可调的支撑,而三脚架云台则为相机提供360度的水平旋转和一定角度的下倾和上仰。
3.目前,球形云台为常见的三脚架云台,其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有用于与相机相连的球形接头;壳体下部设置有可旋转底盘,底盘中部设有用于与三脚架相连的安装孔;壳体的外表面上一般设有三个旋钮:一为锁紧(lock)旋钮,负责紧固云台的旋转、倾斜和俯仰,二为阻尼(friction)旋钮,负责改变云台运动时的松紧力度,三为360度旋转(pan)锁紧旋钮,负责锁紧云台的360度可旋转底盘。
4.现有技术中,由于球形接头的缘故,三脚架云台可以向任意角度运动,但是,三脚架云台不能只在俯仰、左右方向上进行单方向运动,在调整时调整的角度过大导致无法立即完成调整动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工程检测三脚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脚架云台不能只在俯仰、左右方向上进行单方向运动。
6.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工程检测三脚架,包括调整相机水平旋转角度的第一调节装置、调节相机竖向旋转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承载相机的承载板和支撑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三脚架底座;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三脚架底座上;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上;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上。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外壳、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第一连接块、调节所述第一连接块旋转角度的第一调节件和将所述第一调节件旋转在所述第一外壳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调节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支撑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穿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且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二外壳、调节所述承载板竖向旋转的第二调节件、固定所述第二调节件角度的固定组件和将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件上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固定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且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上;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上;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蜗轮和控制所述蜗轮旋转角度的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穿设于第一外壳且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旋转连接,所述蜗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蜗杆同轴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一锥齿轮、调节所述第一锥齿轮角度的调节杆、控制所述第二连接块旋转角度的第二锥齿轮和对所述第二连接块旋转进行导向的导向杆;所述调节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所述调节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外壳旋转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调节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套设于所述调节杆上;所述第二锥齿轮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外壳。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连接块侧面设有指向件;所述第一刻度线沿着所述指向件旋转方向圆周均匀设置;所述指向件指向所述第一刻度线。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外壳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固定组件滑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所述导向杆滑动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所述第二弧形槽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沿着所述第二锥齿轮旋转方向均匀阵列;所述导向杆一侧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另一侧设置有箭头,所述箭头朝向所述第二刻度线。
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锥齿轮上的螺栓和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栓上的螺母;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滑动;所述螺母压紧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工字轮,所述工字轮位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滑动。
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三脚架底座上设有3组支撑杆。
1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8.1、由于采用了第一调节装置控制水平方向旋转,第二调节装置控制竖直方向旋转,所以,有效解决了三脚架云台不能只在俯仰、左右方向上进行单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了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第二调节装置可以精确的调整俯仰、左右方向的旋转。
19.2、由于采用了第一调节件为蜗轮蜗杆,所以,有效解决了旋转时会有偏差,进而实现了对水平旋转时精度更高。
20.3、由于采用了第二调节件为2组第一锥齿轮与2组第二锥齿轮传动连接,所以,有效解决了旋转时相机会发生晃动,进而实现了对竖直旋转时精度更高。
21.4、由于采用了固定组件位于第二锥齿轮的侧面且压紧第二外壳的侧面,所以,有效解决了可以固定相机竖直旋转角度,进而实现了控制相机旋转角度。
22.5、由于采用了第一刻度线与第二刻度线,所以,有效解决了对于旋转的角度有精细的控制,进而实现了对相机的竖直、水平方向的旋转更加的精细。
23.6、由于采用了工字轮,所以,有效解决了第二锥齿轮旋转时脱落第二弧形槽,进而实现了固定第二锥齿轮的前后位置。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工程检测三脚架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前侧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后侧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第一调节装置;11、第一外壳;111、第一刻度线;12、第一连接块;122、指向件;13、第一调节件;131、蜗轮;132、蜗杆;133、第一旋钮;14、支撑柱;2、第二调节装置;21、第二外壳;211、第一弧形槽;212、第二弧形槽;213、第二刻度线;22、第二调节件;221、第一锥齿轮;222、调节杆;223、第二锥齿轮;224、导向杆;225、第二旋钮;226、箭头;227、工字轮;23、固定组件;231、螺栓;232、螺母;24、第二连接块;3、承载板;4、三脚架底座;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工程检测三脚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脚架云台不能只在俯仰、左右方向上进行单方向运动。
3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3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3.第一实施例:
34.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工程检测三脚架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前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后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调节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检测三脚架。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上端。
35.如图1所示,包括调整相机水平旋转角度的第一调节装置1、调节相机竖向旋转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2、承载相机的承载板3和支撑第一调节装置1的三脚架底座4。第一调节装置1设置于三脚架底座4上。第二调节装置2设置于第一调节装置1上。承载板3设置于第二调节装置2上。
36.三脚架底座4上表面与第一调节装置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调节装置1的上表面与第二调节装置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调节装置1为左右设置,第二调节装置2为左右设置,承载板3左右设置在第二调节装置2上,承载板3用于连接相机。当需要水平旋转相机时,调整第一调节装置1,将第二调节装置2与承载板3进行水平旋转,当需要竖直旋转相机时,调整第二调节装置2,将承载板3进行竖直旋转,这样可以完成单独移动相机的左右、俯仰的角度,使调整相机更加方便,精度更高。
37.第一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外壳11、连接第二调节装置2的第一连接块12、调节第一连接块12旋转角度的第一调节件13和将第一调节件13旋转在第一外壳11内的支撑柱14。支撑柱14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第一调节件13活动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第一调节件13与支撑柱14活动连接。第一连接块12与第一调节件1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12穿设于第一外壳11且与第二调节装置2固定连接。
38.第一外壳11为内部中空装。支撑柱14竖直设置在第一外壳11内部的底面上。第一调节件13活动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第一调节件13与支撑柱14活动连接。第一调节件13套设于支撑柱14上,第一调节件13上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块12,第一连接块12的上表面与第二调节件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9.优选的,第二调节装置2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块12上的第二外壳21、调节承载板3竖向旋转的第二调节件22、固定第二调节件22角度的固定组件23和将承载板3设置在第二调节件22上的第二连接块24。第二外壳21与第一连接块12固定连接。第二调节件22设置于第二外壳21内。固定组件23穿设于第二外壳21且设置于第二调节件22上。第二连接块24设置于第二调节件22上。承载板3设置在第二连接块24上。
40.第二外壳21为内部中空装且上表面为开口,第二外壳21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调节件22设置于第二外壳21内部。固定组件23位于第二调节件22的左侧,固定组件23左右设置且穿设于第二外壳21,第二连接块24的底部与第二调节件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调整第二调节件22的旋转角度,使得承载板3的角度发生变化,承载板3呈前后旋转移动。
41.第一调节件13包括蜗轮131和控制蜗轮131旋转角度的蜗杆132。蜗轮131与第一连接块12固定连接,蜗杆132穿设于第一外壳11且与蜗轮131传动连接。蜗杆132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1旋转连接,蜗杆13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旋钮133。第一旋钮133与蜗杆132同轴固定连接。
42.优选的,蜗杆131穿设于第一外壳11,第一外壳11的前端开设有圆孔,蜗杆131的前端位于圆孔内且旋转位于圆孔内,蜗杆131的后端穿设于第一外壳11,蜗杆13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旋钮133,第一旋钮133与蜗杆131同轴,蜗轮132套设于支撑柱14上,蜗轮132旋转连接在支撑柱14上,蜗轮132上表面与第一连接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控制蜗杆121进行圆周旋转,蜗杆131与蜗轮132传动连接,使得蜗轮131进行水平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块12进行水平旋转,使得承载板3进行水平方向的调节。
43.优选的,第二调节件22包括第一锥齿轮221、调节第一锥齿轮221角度的调节杆222、控制第二连接块24旋转角度的第二锥齿轮223和对第二连接块24旋转进行导向的导向杆224。调节杆222穿设于第二外壳21。调节杆222一端与第二外壳21旋转连接,调节杆22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旋钮225。第二旋钮225与调节杆222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221套设于调节杆222上。第二锥齿轮223旋转连接在第二外壳21内。第一锥齿轮221与第二锥齿轮223传动连接。导向杆224与第二锥齿轮223固定连接且导向杆224穿设于第二外壳21。
44.第一锥齿轮221位于第二外壳21内的左下方,套设于调节杆222上,第一锥齿轮221与调节杆222固定连接,且第一锥齿轮221相对设置有两组。第二锥齿轮223设置于于第二外壳21的中间位置,第二外壳21内部设有固定杆,第二锥齿轮223套设于固定杆上,第二锥齿轮223与第一锥齿轮221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223相对设有两组,两组第二锥齿轮223与两组第一锥齿轮221分别传动连接,第二外壳21上开设有两组通孔。调节杆222穿设于两组通孔且与两组通孔旋转连接,调节杆222一侧与第二外壳21旋转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旋钮225同轴固定连接。固定组件23前后设置于第二锥齿轮223的后侧面上。第二锥齿轮223的前侧面上前后设有导向杆224,导向杆224穿设于第二外壳21。第二锥齿轮223上方开设有平面,第二连接块24呈梯形装,第二连接块24面积小的底部与第二锥齿轮22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
块24面积大的上表面与承载板3的地面固定连接。通过旋转第二旋钮225带动调节杆222旋转,两组第一锥齿轮221与两组第二锥齿轮223传动连接,调节杆222带动两组第一锥齿轮221旋转,带动两组第二锥齿轮223旋转,从而带动承载板3进行竖直方向的旋转。使得相机可以进行竖直方向的旋转,通过位于第二锥齿轮223后侧面上的固定组件23可以将第二锥齿轮223固定旋转角度。
45.第一外壳1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刻度线111。第一连接块12侧面设有指向件122。第一刻度线111沿着指向件122旋转方向圆周均匀设置。指向件122指向第一刻度线111。
46.第一刻度线11沿着指向件122旋转的方向均匀设置,第一刻度线111设置有360
°
,第一刻度线111开设于第一外壳的上表面,第一连接块12穿设于第一外壳11,第一连接块12的上侧面位于第一外壳11外,指向件122上下设置在第一连接块12的上侧面上,且指向件远离第一连接块12的侧面设有2组倒角,使前端指向更加明确。通过第一外壳11上开设有第一刻度线111,可以对第一连接块12的旋转角度进行微调。
47.第二外壳2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211,第二外壳21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槽212。固定组件23滑动位于第一弧形槽211内,导向杆224滑动位于第二弧形槽212内。第二弧形槽212的外侧面设有第二刻度线213。第二刻度线213沿着第二锥齿轮223旋转方向均匀阵列。导向杆224一侧与第二锥齿轮223固定连接,导向杆224另一侧设置有箭头226,箭头226朝向第二刻度线213。
48.第二外壳21的后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槽212,第二弧形槽212为半圆形弧槽,导向杆224位于第二弧形槽212内,且导向杆224的后端与第二锥齿轮223固定连接,导向杆224的前端穿过第二弧形槽212,导向杆224的前端设有箭头226,箭头226的尖端朝向第二刻度线213,导向杆224的外侧与第二弧形槽212的内侧接触。第二刻度线213沿着导向杆224旋转的方向均匀设置,第二刻度线213设置有180
°
,第二刻度线213开设于第二外壳21的后侧面。当旋转第二旋钮225时带动第二锥齿轮223旋转,第二锥齿轮223带动导向杆224沿着第二弧形槽212旋转,第二弧形槽212使得第二锥齿轮223旋转更加稳定。第一弧形槽211内设有固定组件23,固定组件23沿着第一弧形槽211的方向旋转,通过第一弧形槽211与第二弧形槽212使得第二锥齿轮223旋转更加稳定,第二刻度线213使得可以精细调整承载板3竖直旋转时的角度。
49.优选的,固定组件23包括连接在第一锥齿轮221上的螺栓231和螺纹连接在螺栓231上的螺母232。螺栓231位于第一弧形槽211内滑动。螺母232压紧第二外壳21的侧面。
50.优选的,螺栓231穿设于第一弧形槽211且螺栓231的侧面与第一弧形槽211的内侧面接触,螺栓231上螺纹连接螺母232。螺母232的前侧与第二外壳21的后侧面接触,当需要调整承载板3竖直方向旋转角度时,使螺母232远离第二外壳21,方可调整。调整至合适的角度时,旋紧螺母232,使螺母232压紧第二外壳21的侧面,固定承载板3的竖直角度。
51.三脚架底座4上设有3组支撑杆5。
52.第二实施例:
5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铝壳喷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出示了图4中c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54.导向杆224上套设有工字轮227,工字轮227位于第二弧形槽212内滑动。
55.工字轮227直径小的内部圆柱外表面与第二弧形槽212内部接触,工字轮227套设
于导向杆224上,工字轮227与导向杆224旋转连接。使得第二锥齿轮223在旋转时更加的稳定,且不会脱离出第二弧形槽212。
5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