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6806发布日期:2023-03-24 17:1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2.在造纸的干燥段,用烘缸对纸页进行加热烘干,热源通常采用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进入烘缸后,与烘缸进行换热,部分蒸汽冷凝成冷凝水,形成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为了保证烘缸表面的温度,就不断地连续性的需要将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烘缸,而需要把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排出烘缸,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中蒸汽还有较高的热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回收,而冷凝水则热量较低,一般不回收,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流速快,现有的汽水分离器分离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汽水分离器在分离蒸汽和冷凝水混合物时存在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汽水分离器,通过圆环形挡板有效减缓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流速,提高了分离效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料管,所述本体的底端设有出水管道,所述本体的顶端设有出气管道,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通过进料管进入本体内,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圆环形挡板,且所述圆环形挡板位于进料管的下方,所述出气管道的底端设有便于蒸汽集聚的集气口,所述集气口呈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型,且所集气口的底端位于圆环形挡板的下方,所述圆环形挡板和集气口之间设有流动通道,混合物中的冷凝水经流动通道流动至本体的底端并通过出水管道排出,混合物中的蒸汽经集气口收集后通过出气管道排出。
5.优选的,所述圆环形挡板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设置在竖直部的顶端,所述竖直部固定连接在本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竖直部上设有支撑水平部的支撑板。
6.优选的,所述圆环形挡板为一体式结构。
7.优选的,所述水平部的宽度为18~22cm,所述进料管的水平轴线到水平部顶端的高度为h,且h=15~20cm。
8.优选的,所述水平部的端部到集气口的直线距离为l1,且l1=8~12cm,所述集气口的底端到水平部底端的距离为l2,且l2=28~32cm。
9.优选的,所述集气口与出气管道为一体成型。
1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出气管道和进料管均密封连接在本体上。
11.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水泵。
12.优选的,所述出气管道的顶端设有盖板,且所述盖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气管道上。
13.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连接法兰。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进料管将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输送至本体
内,由于在进料管下方的本体内设有圆环形挡板,因此,当混合物进入本体时能对混合物进行一定的阻挡作用,有效的减缓了混合物的流动速率,另外在出气管道的底端设有集气口,由于圆环形挡板和集气口之间设有流动通道,因此混合物在经过流动通道时,混合物中的冷凝水经流动通道流动至本体的底端并通过出水管道排出,混合物中的蒸汽经集气口收集后通过出气管道排出,从而提高了混合物中蒸汽和冷凝水的分离效果,而且将集气口呈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型,能增大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如蒸汽中含有冷凝水会凝结在集气口上而滴落至本体的底端,可进一步减少蒸汽的含水量,从而提高了热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本体、2出水管道、21水泵、3出气管道、31集气口、32盖板、4进料管、41连接法兰、5圆环形挡板、51水平部、52竖直部、53支撑板、6流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所示,一种汽水分离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料管4,所述本体1的底端设有出水管道2,所述本体1的顶端设有出气管道3,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通过进料管4进入本体1内,所述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圆环形挡板5,且所述圆环形挡板5位于进料管4的下方,所述出气管道3的底端设有便于蒸汽集聚的集气口31,所述集气口31呈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型,且所集气口31的底端位于圆环形挡板5的下方,所述圆环形挡板5和集气口31之间设有流动通道6,混合物中的冷凝水经流动通道6流动至本体1的底端并通过出水管道2排出,混合物中的蒸汽经集气口31收集后通过出气管道3排出。
20.通过进料管4将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输送至本体1内,由于在进料管4下方的本体1内设有圆环形挡板5,因此,当混合物进入本体1时能对混合物进行一定的阻挡作用,有效的减缓了混合物的流动速率,另外在出气管道3的底端设有集气口31,由于圆环形挡板5和集气口31之间设有流动通道6,因此混合物在经过流动通道6时,混合物中的冷凝水经流动通道6流动至本体1的底端并通过出水管道2排出,混合物中的蒸汽经集气口31收集后通过出气管道3排出,从而提高了混合物中蒸汽和冷凝水的分离效果,而且将集气口31呈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型,能增大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如蒸汽中含有冷凝水会凝结在集气口31上而滴落至本体1的底端,可进一步减少蒸汽的含水量,从而提高了热回收效率。
21.所述圆环形挡板5包括水平部51和竖直部52,所述水平部51设置在竖直部52的顶端,所述竖直部52固定连接在本体1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竖直部52上设有支撑水平部51的支撑板5,竖直部52能增大整个圆环形挡板5与本体1的接触面,保证圆环形挡板5的安装质量,也能简化整个圆环形挡板5的安装工艺,支撑板5的设置,能对水平部51起到一定的支撑功能,提高整个圆环形挡板5的安装强度。所述圆环形挡板5为一体式结构,能提高整个圆环形挡板5的安装强度,简化水平部51和竖直部52之间的安装工艺。
22.所述水平部51的宽度为18~22cm,所述进料管4的水平轴线到水平部51顶端的高度为h,且h=15~20cm,能提高整个水平部51的阻挡效果,当水平部51的宽度小于18cm时,
不利于整个圆环形挡板5的快速安装固定,当水平部51的宽度大于22cm时,不利于冷凝水的流动,而且进料管4的水平轴线到水平部51顶端的高度为h,且h=15~20cm,能减少混合物对水平部51的冲击力,减少水平部51的晃动,当h小于15cm时,能增加混合物对水平部51的冲击力,当h大于20cm时,阻挡效率低。所述水平部51的端部到集气口31的直线距离为a,且a=8~12cm,所述集气口31的底端到水平部51底端的距离为b,且b=28~32cm,有利于冷凝水的流动。
23.所述集气口31与出气管道3为一体成型,能简化集气口31与出气管道3之间的安装工艺,提高集气口31与出气管道3的连接强度。所述出水管道2、出气管道3和进料管4均密封连接在本体1上,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出水管道2、出气管道3和进料管4上设置密封圈或密封胶,简化了安装工艺,提高了安装质量,所述出水管道2上设有水泵21,水泵21的实现本体1底端的冷凝水快速的排出,减少了冷凝水在本体1内的积聚。所述出气管道3的顶端设有盖板32,且所述盖板32可拆卸的安装在出气管道3上,当不使用时,能防止灰尘或杂物进入出气管道3内,避免了出气管道3的堵塞,有利于使用时出气管道3的正常排气。所述进料管4上设有连接法兰41,能实现进料管4快速平稳的安装在烘缸上,保证蒸汽和冷凝水的混合物能快速的从烘缸内排出。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