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网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2.热力管网又称热力管道,从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出发,从热源通往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道,多个供热管道形成管网。
3.目前的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如公告号cn214275886u的专利所述,包括热力管,所述热力管的连接处套接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连接环的靠近管体一侧设有内衬管,所述内衬管与连接环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架的靠近热力管一侧与塞块相套接,所述塞块与热力管焊接固定,所述连接环的远离热力管一侧与第一套环相固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需要使用多个的螺栓连接多个管道对热力管进行修复,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改善对管道进行修复时,需要使用多个的螺栓连接多个管道对热力管进行修复,较为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
6.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包括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所述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相对一侧分别套设有连接套筒,两个连接套筒的两侧分别螺纹安装有三号螺栓,两个所述连接套筒通过三号螺栓分别与所述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固定,所述连接套筒的外侧均螺纹安装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修复块,两个所述修复块抵接,两个所述修复块之间通过一号螺栓固定,两个所述连接套筒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伸缩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弹簧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筒和密封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一侧与所述修复块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两个连接套筒分别套接在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连接处,通过转动两个转动环,使两个修复块相向移动,使两个修复块抵接,再通过弹簧与伸缩杆的配合,对修复块抵接,增强两个修复块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增强连接稳定性。
9.可选的,一个所述修复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垫环,另一个所述修复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垫环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垫环与凹槽的配合,增强连接性,尽量避免管内热气流失。
11.可选的,一个所述修复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另一个所述修复块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密封槽相适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与密封槽配合,进一步增强连接密封性。
13.可选的,所述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的连接处顶端设置有上壳盖,所述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的连接处底端设置与下壳盖。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上壳盖与下壳盖,对整个修复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15.可选的,所述上壳盖和下壳盖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二号螺栓固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板与二号螺栓的配合,增强连接性,使上壳盖与下壳盖便于安装与拆卸。
17.可选的,所述弹簧的外侧套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套筒和密封环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波纹管,对弹簧与伸缩柱起到保护作用。
19.可选的,两个所述修复块的横街面均为l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修复块对管道进行修复。
21.可选的,所述密封圈和密封槽的数量均为三个。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多层密封圈,提高密封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4.通过将两个连接套筒分别套接在一号热力管和二号热力管连接处,通过转动两个转动环,使两个修复块相向移动,使两个修复块抵接,再通过弹簧与伸缩杆的配合,对修复块抵接,增强两个修复块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增强连接稳定性,通过垫环与凹槽的配合,增强连接性,尽量避免管内热气流失,通过密封圈与密封槽配合,进一步增强连接密封性,通过设置有上壳盖与下壳盖,对整个修复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安装板与二号螺栓的配合,增强连接性,使上壳盖与下壳盖便于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一号热力管;2、二号热力管;3、连接套筒;4、转动环;5、修复块;6、一号螺栓;7、伸缩柱;8、弹簧;9、波纹管;10、密封环;11、垫环;12、凹槽;13、密封圈;14、密封槽;15、上壳盖;16、下壳盖;17、安装板;18、二号螺栓;19、三号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包括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的连接处顶端设置有上壳盖15,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的连接处底端设置与下壳盖16,通过设置有上壳盖15与下壳盖16,对整个修复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上壳盖15和下壳盖16
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7,两个安装板17之间通过二号螺栓18固定,通过安装板17与二号螺栓18的配合,增强连接性,使上壳盖15与下壳盖16便于安装与拆卸。
32.参照图1-3,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相对一侧分别套设有连接套筒3,两个连接套筒3的两侧分别螺纹安装有三号螺栓19,两个连接套筒3通过三号螺栓19分别与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固定,连接套筒3的外侧均螺纹安装有转动环4,转动环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修复块5,两个修复块5抵接,两个修复块5之间通过一号螺栓6固定,两个修复块5的横街面均为l型,通过将两个连接套筒3分别套接在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连接处,通过转动两个转动环4,使两个修复块5相向移动,使两个修复块5抵接。
33.参照图1-3,两个连接套筒3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柱7,伸缩柱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8,伸缩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10,弹簧8的两侧分别与连接套筒3和密封环10固定连接,密封环10的一侧与修复块5抵接,通过弹簧8与伸缩杆的配合,对修复块5抵接,增强两个修复块5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10,增强连接稳定性。弹簧8的外侧套设有波纹管9,波纹管9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套筒3和密封环10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波纹管9,对弹簧8与伸缩柱7起到保护作用。
34.参照图1-3,一个修复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垫环11,另一个修复块5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2,垫环11与凹槽12相适配,通过垫环11与凹槽12的配合,增强连接性,尽量避免管内热气流失。一个修复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圈13,另一个修复块5的一侧开设有密封槽14,密封圈13与密封槽14相适配,通过密封圈13与密封槽14配合,进一步增强连接密封性。密封圈13和密封槽14的数量均为三个,通过设置有多层密封圈13,提高密封效果。
3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热力管网非开挖修复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36.当修复结构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将两个连接套筒3分别套接在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连接处,通过三号螺栓19将两个连接套筒3分别固定在一号热力管1和二号热力管2上,再通过转动两个转动环4,使两个修复块5相向移动,使两个修复块5抵接,再通过弹簧8与伸缩杆的配合,对修复块5抵接,增强两个修复块5之间的连接性,通过在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10,增强连接稳定性,通过垫环11与凹槽12的配合,尽量避免管内热气流失,通过密封圈13与密封槽14配合,进一步增强连接密封性,通过设置有上壳盖15与下壳盖16,对整个修复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安装板17与二号螺栓18的配合,增强连接性,使上壳盖15与下壳盖16便于安装与拆卸。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