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2004发布日期:2023-03-01 01:1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摄像头支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像头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因传统摄像头支架大多都是固定的,导致拍摄角度和范围有限,难以满足众多场景的使用需求;且传统的摄像头支架走线相对混乱,降低了摄像头工作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摄像头存在拍摄角度及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包括:底座、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转动座、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和安装座,所述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包括上安装板、阻尼转轴和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转动座的下端连接,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设置在所述转动座的上端,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底座、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转动座及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上均设有通孔。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为圆筒座,所述底座内设有第一凸环,所述下安装板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凸环连接;所述转动座的下端设有圆筒部,所述圆筒部内设有第二凸环,所述上安装板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凸环连接。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座内设有空腔,所述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以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包括:安装架、固定架和旋转阻尼轴,所述安装架通过第三紧固件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内,所述固定架设置通过第四紧固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旋转阻尼轴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旋转阻尼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内设有限位件,限位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的两侧;所述安装座在上下转动时,所述限位件会触碰所述转动座的内侧壁。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通过第六紧固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通过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固定件的中轴线上设有所述通孔。
11.本技术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底座和转动座之间通过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转动座的360
°
旋转,提高摄像头的拍摄范围,安装座通过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转动安装在转动座上,从而可以实现摄像头拍摄角度
的上下调节,从而增加拍摄角度范围,且该支架内设有通孔,采用内部走线的方式,提高了整体美观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省略摄像头及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中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中底座和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进行角度调节的状态示意图。
2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1.1、底座;11、第一凸环;12、第一紧固件;2、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21、上安装板;22、阻尼转轴;23、下安装板;3、转动座;31、圆筒部;32、第二凸环;33、第二紧固件;4、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1、安装架;42、固定架;43、旋转阻尼轴;44、第三紧固件;45、第四紧固件;46、第五紧固件;5、安装座;6、摄像头;7、通孔;8、限位件;81、第六紧固件;9、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如图1-图7所示,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进行说明。该双轴可调节角度摄像头支架,包括底座1、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2、转动座3、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和安装座5。其中,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2和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能实现转动功能的同时保证稳定地停留在当前位置。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2包括上安装板21、阻尼转轴22和下安装板23,阻尼转轴22用于实现上安装板21和下安装板23的相对转动,阻尼转轴22竖直设置;其中,下安装板23与底座1的上端连接,上安装板21与转动座3的下端连接,从而实现转动座3相对底座1进行转动且转动角度为360
°
;安装座5通过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设置在转动座3的上端,使得安装座5可以相对转动座3进行上下摆动,摆动角度范围根据实际需求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摆动角度范围为60
°‑
90
°
,其中,摄像头6安装在安装座5上,这样安装座5的转动相对于摄像头6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2、转动座3及安装座5的中轴线上均设有通孔7,该通孔7的目的是用于实现内部走线,以便对摄像头6进行通电,而内部走线可以保证美观以及安全性。
27.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和转动座3之间通过水平旋转阻尼轴铰链2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转动座3的360
°
旋转,提高摄像头6的拍摄范围,安装座5通过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转动安装在转动座3上,从而可以实现摄像头6拍摄角度的上下调节,从而增加拍摄角度范围,且该支架内设有通孔7,采用内部走线的方式,提高了整体美观性及安全性。
28.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为圆筒座,底座1内径向设有第一凸环11,下安装板23通过第一紧固件12与第一凸环11连接;转动座3的下端设有圆筒部31,圆筒部31内径向设有第二凸环32,上安装板21通过第二紧固件33与第二凸环32连接。将转动座3设置在底座1上后,圆筒部31与底座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方便转动座3相对底座1进行转动。其中,第一紧固件12和第二紧固件33为沉头螺钉。
29.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座3内设有空腔,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设置在空腔内,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以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这样是保证安装座5转动的稳定性以及位置停靠的稳定性。
30.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包括:安装架41、固定架42和旋转阻尼轴43。其中,安装架41为l型架,安装架41通过第三紧固件44设置在转动座3的空腔内,固定架42设置通过第四紧固件45设置在安装架41上,旋转阻尼轴43的一端阻尼转动设置在固定架42上,旋转阻尼轴43的另一端通过第五紧固件46与安装座5连接。其中,第三紧固件44为沉头螺钉,第四紧固件45为盘头螺钉,第五紧固件46为盘头螺钉。旋转阻尼轴43水平设置,这样安装座5通过旋转阻尼轴43可以实现相对转动座3的上下摆动,从而增加了安装座5上摄像头6的拍摄角度范围。
3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内设有限位件8,限位件8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件8分别设置在上下旋转阻尼轴铰链4的两侧;安装座5在上下转动时,限位件8会同步摆动并且会触碰转动座3的内侧壁以限制其转动。限位件8的作用是限制安装座5的上下摆动角度范围。限位件8可以防止安装座5可以旋转360
°
,这样避免内部的导线在旋转360
°
时进行打结,提高安全性。
3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8通过第六紧固件81设置在安装座5上,第六紧固件81为沉头螺钉。
33.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6通过固定件9设置在安装座5上,固定件9的中轴线上设有上文所述的通孔7,固定件9为紧固螺栓。通孔7的目的是走线,以便对摄像头6进行供电。
34.如图7所示,转动座3可以相对底座1进行水平360
°
旋转,安装座5可以相对转动座3进行上下摆动,上下摆动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该摄像头支架可以实现摄像头6的拍摄范围以及角度调节,满足了更多场景的业务需求,同时采用内部走线的方式,保证了工作时信号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及整体美观性。
35.该摄像头支架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