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3421发布日期:2023-03-29 14:5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扣具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立柱与立柱饰板通过一种扣具进行组装,其中扣具中的护口环部件与立柱饰板抵接,护口环部件与销部件两者推入于立柱侧,并且由护口环部件与立柱的孔的两者接触部分改变来取出销。然而,由于安装及取出皆是在同一方向上施加力,组装时有可能因出力过度而导致扣具从立柱脱离。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提高车体安全性为目的。进而,期许能提供一种永续利用的输送系统。
3.[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91883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具安装结构,能够防止扣具在组装时脱离。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扣具,所述扣具包括:销部件;以及护口环部件,供所述销部件插入,所述销部件包括卡止所述第一部件的锷部,所述护口环部件包括止入部,所述止入部配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所述止入部包括本体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向所述锷部延伸的肋部。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护口环部件还包括多个脚部,所述多个脚部自所述本体部向相反于所述肋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用以插入于所述第二部件的卡孔,所述销部件相对于所述护口环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脚部张开至较所述卡孔大,所述销部件相对于所述护口环部件位于较所述第一位置更往所述插入方向推入后的第二位置时,所述脚部内缩至较所述卡孔小。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销部件还包括凸缘部,设置在较所述锷部更靠近所述护口环部件的位置,所述销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缘部与所述肋部两者相向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行程距离。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凸缘部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上受到预设荷重以上的荷重时产生变形。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凸缘部的刚性较所述肋部的刚性低。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肋部配置为多个且彼此之间保持间距,在从所述插入方向观看的视角下,所述凸缘部与所述肋部的至少一部份重叠。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护口环部件还包括供所述销部件插入的插入孔、以及从所述本体部以及所述肋部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补强部,所述补强部沿与所述插入方向正交、且从所述插入孔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延伸。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正交于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凸缘部在远离
所述插入孔侧的厚度,较所述凸缘部在靠近所述插入孔侧的厚度薄。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扣具形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卡止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卡孔的卡止状态、与能够在所述第二位置时释放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卡孔的解除状态,所述销部件还包括凹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地凹陷,所述脚部的尖端具有爪部,所述爪部在所述卡止状态下嵌合于所述凹部。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为车辆的立柱饰板,所述第二部件为车辆的立柱,所述立柱饰板具有插入于所述锷部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槽部,所述槽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口。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上方设置有侧帘式安全气囊,所述扣具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所述立柱饰板的上部。
[0018]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安装结构中,销部件的锷部卡止第一部件,护口环部件夹置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并且,护口环部件还包括自本体部向锷部延伸的肋部。如此,第一部件通过推抵锷部以使销部件往第二部件的方向(插入方向)移动,再由肋部进行限位以防止过度推入。由此,能够避免因销部件过度推入而使得扣具变成解除状态,从而扣具从第二部件脱离。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安装结构能够防止扣具在组装时脱离。
[0019]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扣具安装结构应用于车辆中的剖视示意图。
[0021]
图2是图1的扣具安装结构在安装前的放大示意图。
[0022]
图3是图2的扣具安装结构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0023]
图4是图2的扣具安装结构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0024]
1:扣具安装结构;
[0025]
10:第一部件;
[0026]
12:槽部;
[0027]
20:第二部件;
[0028]
22:卡孔;
[0029]
100:扣具;
[0030]
110:销部件;
[0031]
112:锷部;
[0032]
114:凸缘部;
[0033]
116、g:凹部;
[0034]
120:护口环部件;
[0035]
122:插入孔;
[0036]
124:止入部;
[0037]
124a:本体部;
[0038]
124b:肋部;
[0039]
126:脚部;
[0040]
126a:爪部;
[0041]
128:补强部;
[0042]
a:侧帘式安全气囊
[0043]
d1:距离;
[0044]
d2:行程距离;
[0045]
fr:车辆前后方向;
[0046]
id:插入方向(车宽方向);
[0047]
t1、t2: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扣具安装结构应用于车辆中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扣具安装结构在安装前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的扣具安装结构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扣具安装结构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扣具安装结构1例如是应用于车辆(未图示)中用以安装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其中,第一部件10例如是车辆的立柱饰板,第二部件20例如是车辆的立柱,立柱饰板具有插入于后述的锷部112与凸缘部114之间的槽部12(如图2),且槽部12在车辆前后方向fr上开口。据此,立柱饰板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fr上滑动地装卸而具有良好的装卸性。此外,立柱的上方设置有侧帘式安全气囊a。其中,侧帘式安全气囊a例如是设置在立柱上方的车顶衬里,也可以设置在立柱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制。从而,扣具100的安装位置设置在立柱饰板的车宽方向(即插入方向id)上且较侧帘式安全气囊a下方,能够提升整体的安装性,且避免因侧帘式安全气囊a膨胀而造成脱落的问题。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安装结构1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固定处。以下将搭配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扣具安装结构。
[0049]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扣具安装结构1包括用于安装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的扣具100。请参考图2,扣具100包括销部件110以及护口环部件120。销部件110包括卡止第一部件10的锷部112,且销部件110在相对于锷部112的另一侧沿着插入方向id穿过后述的护口环部件120的插入孔122以及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可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插入方式。护口环部件120包括供销部件110插入的插入孔122、以及用以防止护口环部件120插入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的止入部124,且止入部124配置于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之间。具体地说,止入部124的尺寸形成为较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大。因此,止入部124无法穿过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此外,止入部124包括本体部124a、以及自本体部124a向锷部112延伸的肋部124b。第一部件10的槽部12沿着与插入方向id正交的车辆前后方向fr上卡止于锷部112,且第一部件10位于肋部124b在插入方向id上的后方。因此,第一部件10不会在插入过程中轻易脱落。
[0050]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的扣具安装结构1中,销部件110的锷部112卡止第一部件10,护口环部件120夹置于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之间。并且,护口环部件120还包括自本体部124a向锷部112延伸的肋部124b。如此,第一部件10通过推抵锷部112以使销部件110往第二部件20的方向(插入方向id)移动,再由肋部124b进行限位以防止过度推入。由此,能够避免因销部件110过度推入而使得扣具100变成解除状态,从而扣具100从第二部件20脱离。据此,本实施例的扣具安装结构1能够防止扣具100在组装时脱离。
[0051]
请参考图2至图4,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护口环部件120还包括多个脚部126。多个脚部126自本体部124a向相反于肋部124b的延伸方向延伸(即插入方向id),用以插入于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如图2所示,销部件110在插入第二部件20前脚部126卡在销部件110上凹部g而未张开。如图3所示,销部件110在插入第二部件20后相对于护口环部件120位于第一位置p1时,脚部126抵接于销部件110在插入方向id上较凹部g宽处,从而脚部126张开至较卡孔22大而能够卡止第二部件20于止入部124与脚部126之间。如图4所示,销部件110相对于护口环部件120位于较第一位置p1更往插入方向id推入后的第二位置p2时,脚部126抵接于销部件110在插入方向id上与凹部g大致同宽处,从而脚部126内缩至较卡孔22小而能够脱离第二部件20。也就是说,扣具100形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p1时卡止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的卡止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与能够在第二位置p2时释放第二部件20的卡孔22的解除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
[005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销部件110还包括凸缘部114,设置在插入方向id上较锷部112更靠近护口环部件120的位置。具体地说,凸缘部114在插入方向id上位于第一部件10以及肋部124b之间。凸缘部114在沿着插入方向id上受到预设荷重以上的荷重时产生变形。优选地,凸缘部114的刚性设定为较肋部124b的刚性低。如此,销部件110在沿插入方向id移动时,凸缘部114较第一部件10先抵接于肋部124b而产生阻力,以防止因误触而变成解除状态。若对销部件110继续沿插入方向id施力,凸缘部114因刚性较肋部124b低而产生变形甚至损毁,而能够推到第二位置p2进入解除状态,还能够防止使用者再次利用变形或损毁的销部件110。
[0053]
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肋部124b配置为多个且彼此之间保持间距,在从插入方向id观看的视角下(未图示),凸缘部114与肋部124b的至少一部份重叠。并且,销部件110位于第一位置p1时,凸缘部114与肋部124b两者相向的面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的行程距离d2。如此,当扣具100从卡止状态变成解除状态而要取出,销部件110需从第一位置p1更往插入方向id推入。此时,凸缘部114较第一部件10先抵接于肋部124b而无法继续推入。若对销部件110继续沿插入方向id施力,多个肋部124b因彼此之间具有间距,能够使凸缘部114更容易变形而进入该间距之中。并且,与未设有间距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的扣具100更容易从卡止状态取出。
[0054]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销部件110还包括凹部116。凹部116设置于销部件110上在插入方向id上较凹部g后侧,且凹部116相对于插入方向id垂直地凹陷。对应地,脚部126的尖端具有爪部126a,爪部126a在卡止状态下,即当销部件110位于第一位置p1时爪部126a嵌合于凹部116。如此,能够确保在第一位置p1时,脚部126固定于销部件110的较宽侧以保持张开,进而卡止第二部件20于止入部124与脚部126之间(卡止状态)。若进一步推压销部件110于第二位置p2,以使爪部126a脱离凹部116(解除状态)。但本实用新型的凹部116以及爪部126a的造型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其他利于互相卡合或固定的造型。
[0055]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护口环部件120还包括从本体部124a以及肋部124b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的补强部128(在本实施例中,补强部128从本体部124a以及肋部124b两者延伸,但不以此为限)。补强部128沿与插入方向id正交、且从插入孔122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延伸。在正交于插入方向id的方向上,凸缘部114在远离插入孔122侧的厚度t1,较凸缘部114在靠近插入孔122侧的厚度t2薄。由此可知,补强部128能够增强止入部124在插入方
向id的强度,以防止止入部124夹置于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之间时破损。并且,补强部128沿插入孔122的内侧向外侧的方向延伸,且凸缘部114在外侧的厚度较薄,如此,肋部124b推抵于凸缘部114时更容易使凸缘部114变形。
[0056]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安装结构中,销部件的锷部卡止第一部件,护口环部件夹置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并且,护口环部件还包括自本体部向锷部延伸的肋部。如此,第一部件通过推抵锷部以使销部件往第二部件的方向(插入方向)移动,再由肋部进行限位以防止过度推入。由此,能够避免因销部件过度推入而使得扣具变成解除状态,从而扣具从第二部件脱离。并且,销部件还包括凸缘部,在插入方向上位于第一部件以及肋部之间,且凸缘部的刚性较肋部低。如此,凸缘部较第一部件先抵接于肋部而产生阻力,以防止因误触而变成解除状态。若对销部件继续沿插入方向施力,凸缘部因刚性较肋部低而产生变形甚至损毁,从而能够推到第二位置进入解除状态,还能够防止使用者再次利用变形或损毁的销部件。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安装结构能够防止扣具在组装时脱离。
[005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