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开盲板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4443发布日期:2023-03-15 01:5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开盲板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圈结构,特别是一种快开盲板密封圈。


背景技术:

2.快开盲板是一种用于压力管道或压力容器的圆形开口上,能实现快速开启或关闭的机械装置,一般由筒体法兰、头盖、勾圈或卡箍、密封圈、安全联锁机构、开闭机构、转臂等部件构成。其中快开盲板的密封圈主要防止管道或容器内的介质泄露,起密封介质的作用,一般采用自紧式密封结构,介质压力越高其密封面处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
3.快开盲板能够运用在各种高压环境工况下,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环境工况下,密封圈的橡胶会与快开盲板的门盖发生粘结,导致快开盲板难以快速开启或关闭,也导致密封圈难以更换,粘结在门盖上的密封圈橡胶也会影响更换后的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其次,密封圈长时间被高压作用,密封圈整体易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密封圈的密封效果降低,使用寿命减短,甚至造成快开盲板的门盖难以开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快开盲板密封圈,能够有效避免密封圈与门盖发生粘结和降低密封圈发生塑性变形的可能,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降低密封圈对门盖开闭产生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开盲板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具有用于抵靠门盖的抵靠端面和与抵靠端面相对的内端面,其所述抵靠端面处嵌入有抵靠环,所述抵靠环的抵靠面不凹陷于所述抵靠端面。
6.进一步地,所述抵靠环的抵靠面面积与所述抵靠端面的面积相等。
7.进一步地,所述抵靠环的轴线与所述密封圈本体的轴线共线。
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一端靠近所述抵靠端面,所述加强环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内端面。
9.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环的轴线与所述密封圈的轴线共线。
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本体完全包裹所述加强环。
11.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环与所述抵靠环固定连接形成截面为“l”型的支架。
12.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环与所述抵靠环由不锈钢板材一体成型构成截面为“l”型的支架。
1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本体开设有用于安装轴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紧贴轴表面的压紧唇环,所述压紧唇环朝向内端面延伸。
14.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唇与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腔,该压力腔贯穿内端面。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抵靠端面设置抵靠环,使得密封圈与门盖的接触面主要为金属面,从而避免密封圈粘结在门盖上,降低密封圈对门盖的启闭产生的影响,实现更容易更
换密封圈和保证更换后的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抵靠环,抵靠环具有一定的加强性能,加强密封圈本体的牢固性和强度,使密封圈在长期高压工况下工作也不易发生塑性变形,降低密封圈对门盖的启闭产生的影响,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加强环的一种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加强环的另一种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公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记:1-密封圈本体;11-压紧唇环;12-压力腔;13-抵靠端面;2-支架;21-抵靠环;22-加强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1
27.如图1、图5所示,一种快开盲板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1,所述密封圈本体1具有用于抵靠门盖的抵靠端面13和与抵靠端面13相对的内端面,所述抵靠端面13处嵌入有抵靠环21,所述抵靠环21的抵靠面不凹陷于所述抵靠端面13。
28.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抵靠端面13抵靠在快开盲板的门盖上,内端面靠近快开盲板的压力侧,安装该密封圈后,由于抵靠环21的抵靠面不凹陷于所述抵靠端面13(抵靠环21的抵靠面与抵靠端面13齐平或者抵靠环21的端面凸出于抵靠端面13),门盖与密封圈的接触主要表现为门盖的端面与抵靠环21的抵靠面接触,从而避免密封圈本体1的抵靠端面13直接与门盖接触(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即密封圈本体1与门盖之间存在抵靠环21,使得抵靠端面13与门盖之间不存在或存在较小的压力,并且,抵靠环21通常为金属环,密封圈本体1通常为橡胶材质,在受压时候,橡胶比金属更容易变形,具体的,抵靠环21受压后相对于密封圈本体1受压后,抵靠环21的变形量更小,所以,其与门盖接触的面积更小,在保证接触稳定和密封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地降低密封圈本体1粘结在门盖上,降低密封圈对门盖的启闭产生的影响,实现更容易更换密封圈和保证更换后的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29.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抵靠环21在径向方向存在实体,所以当密封圈本体1受到径向压力时候,抵靠环21能够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内壁或/和外壁,有效降低密封圈的内壁或/和外壁长时间在高压的情况下出现塑性变形,达到降低密封圈对门盖的启闭产生的影响,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3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抵靠环21受力均匀,从而抵靠环21给予密封圈本体1各个位置的支撑力均匀分布;具体的,对于抵靠环21支撑在密封圈本体1与门盖之间的情况,将
抵靠端面13虚拟分割成若干个角度相同的扇形面,抵靠环21的轴线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轴线共线,一方面能够使得每个扇形面被抵靠环21支撑的面积相同,从而避免抵靠端面13上出现某处位置因未被抵靠环21支撑而与门盖高压力接触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合力沿着密封圈本体1的轴线,避免密封圈本体1受到偏心力产生的力矩作用,保证密封圈的正常使用。
3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内壁或/和外壁的情况,密封圈本体1的内壁或/和外壁在受到相等的液体压力时候,密封圈本体1会出现微弱的弹性变形,抵靠环21的轴线与所述密封圈本体1的轴线共线,密封圈本体1在径向上被抵靠环21支撑的量相同,使得密封圈的周向上各个位置的弹性变形量相同,避免密封圈本体1上因被支撑少而出现较大的弹性变形的位置出现,进一步地使得抵靠环21产生的径向支撑力相等且沿着周向均匀分布,保证密封圈本体1的密封工作和提高密封圈本体1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环21的抵靠面面积与所述抵靠端面13的面积相等,尽可能增加抵靠环21与门盖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抵靠端面13与门盖接触的面积,实现尽可能的避免抵靠端面13与门盖接触产生粘结。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本体1开设有用于安装门盖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紧贴轴表面的压紧唇环11,所述压紧唇环11朝向内端面延伸;内端面靠近快开盲板的压力侧,压力侧的液压作用在压紧唇环11上,压紧唇环11受到压力紧贴在门盖上,从而实现密封圈的自密封,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
34.进一步地,所述压紧唇环11与内端面之间设置有压力腔12,该压力腔12贯穿内端面,压力侧的液体进入压力腔12对压紧唇环11产生压力作用。
35.实施例2
36.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且全面的增加密封圈本体1的牢固性和抗塑型变形的能力,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设置,具体表现为所述密封圈本体1上设置有加强环22,所述加强环22的一端靠近所述抵靠端面13,所述加强环22的另一端靠近所述内端面,实现从抵靠端面13到内端面之间均布置有加强环22,使得密封圈本体1各个位置处均被加强环22支撑,实现全面的增加密封圈本体1的牢固性和抗塑型变形的能力。
3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环22的轴线与所述密封圈的轴线共线,该设置的目的与实施例1中的“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内壁或/和外壁”的目的和原理一样,具体为实现密封圈本体1在径向上被抵靠环21支撑的量相同,使得密封圈的周向上各个位置的弹性变形量相同,避免密封圈本体1上因被支撑少而出现较大的弹性变形的位置出现,进一步地使得抵靠环21产生的径向支撑力相等且沿着周向均匀分布,保证密封圈本体1的密封工作和提高密封圈本体1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本体1完全包裹所述加强环22,加强环22被完全包围,能够有效降低加强环22受到的腐蚀作用,尤其是在高浓度硫化氢的高压天然气环境中,降低硫化氢腐蚀加强环22的作用,保证加强环22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能力和使用寿命。
39.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加强环22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时候,所述加强环22可以安装在密封圈本体1的外侧面上,加强环22包围密封圈本体1,该方式能够直接使得加强环22承受压力,降低密封圈本体1外壁受压产生塑性变形。
40.实施例3
4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且全面的增加密封圈本体1的牢固性和抗塑型变形的能力,以及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能力,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加强环22与所述抵靠环21固定连接形成截面为“l”型的支架2;具体的,抵靠环21为支架2的一个边,加强环22为支架2的另一个边,在抵靠环21受到密封圈本体1的压力时候,即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时候,抵靠环21能够被加强环22支撑,实现提高抵靠环21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能力;在加强环22支撑密封圈本体1的内壁或/和外壁时候,抵靠环21能够支撑加强环22,提高加强环22的支撑能力,降低加强环22抵抗出现塑型变形的能力,从而实现增加密封圈本体1的牢固性和抗塑型变形的能力。
42.进一步地,抵靠环21与加强环22之间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存在多种多样,如焊接固定,而焊接固定或其他固定方式会导致抵靠环21与加强环22的连接位置容易出现局部热应力和应力集中,为了解决该问题,所述加强环22与所述抵靠环21由不锈钢板材一体成型构成截面为“l”型的支架2,一体成型制成支架2能够尽可能的保证材料的原有性能,从而降低抵靠环21与加强环22的连接位置出现的热应力和应力集中,达到提高支架2使用寿命目的。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