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2815发布日期:2023-03-17 22:3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底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支架底座。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手机支架、台灯支架等支架多数通过夹具安装在床头、桌子等物体上,长时间夹持会对床头、桌子等物体造成损坏,且需要根据床头、桌子的厚度进行选择不同的夹具,夹具的选择和安装较为困难,不便于用户使用,为此,专利号为201921288025.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免安装的支架固定底座,该专利通过其纵板插入到床头或桌面与墙体的夹缝中,然后连接支架,达到免安装且不会对床头造成损坏的效果;但该专利通过纵板插入夹缝之中,然后横板抵触在床头或桌面上,由于床头、桌面等物体与墙体的夹缝距离有大有小,且床头、桌面等物体也不全是平整面,该专利仅仅依靠纵板插接在夹缝中以及横板抵接来实现支撑,支撑显然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底座,支撑稳定。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支架底座,设于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处,用于装设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和纵板,且所述横板与所述纵板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横板用于放置在所述目标物体上,并用于装设支架,所述纵板置于所述夹缝处,该支架底座还包括:
8.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横板上;
9.反推板,所述反推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且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大于所述夹角α,所述第一板搭接在所述横板上并与所述固定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纵板形成夹角γ且所述第二板端部可与所述墙体抵接,通过调节所述固定机构可使得所述夹角γ变大或变小,以驱使所述第二板端部靠近并抵接所述墙体或远离所述墙体。
10.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旋钮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第一端贯穿所述横板和所述第一板,并与所述旋钮螺纹连接,转动所述旋钮可使得所述第一板具有固定在所述横板上的固定状态和解除与所述横板固定的活动状态。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对应所述调节杆设有滑槽,当所述第一板处于活动状态时,推动所述第一板可使得所述第一板在所述横板上滑动,以驱使所述第二板远离或靠近所述纵板。
12.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机构对称设置,相应的,所述第一板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槽。
13.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端部设有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拱起部分用于与所述墙体
抵接。
14.优选地,所述夹角α为90度,所述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91度至110度,以使得所述夹角γ的角度范围为1度至20度。
15.优选地,所述夹角β为100度,以使得夹角γ的最大角度为10度。
16.一种支架底座,设于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处,用于装设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和纵板,且所述横板与所述纵板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横板用于放置在所述目标物体上,并用于装设支架,所述纵板置于所述夹缝处,所述横板上设有凸起,且所述凸起靠近所述纵板设置,该支架底座还包括:
17.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纵板一端上;
18.反推板,所述反推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且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夹角β大于等于所述夹角α,所述第一板搭接在所述凸起上并与所述固定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纵板形成夹角γ且所述第二板端部可与所述墙体抵接,通过调节所述固定机构可使得所述夹角γ变大或变小,以驱使所述第二板端部靠近并抵接所述墙体或远离所述墙体。
19.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旋钮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第一端贯穿所述横板和所述第一板,并与所述旋钮螺纹连接,转动所述旋钮可使得所述第一板具有固定在所述横板上的固定状态和解除与所述横板固定的活动状态。
20.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和所述凸起均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机构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凸起对称设置。
21.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端部设有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拱起部分用于与所述墙体抵接。
22.优选地,所述凸起可为半球形、方形、圆柱形、椭球形、金字塔形结构。
23.优选地,所述夹角α和所述夹角β均为90度,所述夹角γ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20度。
24.(三)有益效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6.一种支架底座,设于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处,用于装设支架,该支架底座在安装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时,第一板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底板上时,第二板与纵板形成夹角γ,再通过调节固定机构使得夹角γ变大,进而使得第二板与墙体抵接,进而为底板提供反作用力,使得支架底座可以稳固安装在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进而为后续装设支架型物件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侧视图一;
3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侧视图二;
32.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3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分离示意图。
34.图中:1底板、11横板、12纵板、2反推板、21第一板、210滑槽、22第二板、220弧形结构、3固定机构、30旋钮、31调节杆、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实施例一
37.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一种支架底座,设于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处,用于装设支架;该支架底座包括底板1、固定机构3和反推板2,底板1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11和纵板12,且横板11与纵板12之间形成夹角α,横板11用于放置在目标物体上,并用于装设支架,纵板12置于夹缝处。固定机构3安装在横板11上。
38.反推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且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形成夹角β;夹角β大于夹角α,第一板21搭接在横板11上并与固定机构3驱动连接,第二板22与纵板形成夹角γ且第二板22端部可与墙体抵接,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可使得夹角γ变大或变小,以驱使第二板22端部靠近并抵接墙体或远离墙体。
39.具体的,横板11和纵板12之间、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之间均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在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生产加工,优先采用一体成型再折弯的方式。其中,横板11上可以设置带有螺纹的连接杆之类的结构,用于装设手机支架、投影仪支架、灯支架等支架型物件,在本实施例中,此类连接杆结构设置在横板11的中心位置,相应的,第一板21上对应该中心位置开设有避位通槽,以便于第一板21安装在横板11上,不会受到该类连接杆结构影响。
40.还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物体可以是靠近墙体的桌子、沙发、床等物品,由于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存在夹缝,在使用时,横板11搭接在目标物体上,纵板12置于夹缝处,紧接着将反推板2的第二板22置于夹缝处,第一板21通过固定机构3与横板11连接,由于夹角β大于夹角α,使得第二板22与纵板12之间形成夹角γ,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变大,进而驱使第二板22端部与墙体抵接,由于第一板21通过固定机构3固定在横板11上,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刚性连接,使得第二板22通过与墙体抵接产生作用力,此时,墙体会通过反推板2给底板1一个反作用力,在该反作用力下,底板1的横板11和纵板12紧紧贴合在目标物体上端面和侧面上,进而实现该支架底座的稳定支撑,以增强该支架底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样的,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变小,即可将该支架底座从夹缝处脱离。
41.由此可见,该支架底座通过反推板2的夹角β大于底板1的夹角α,使得反推板2安装在底板1上时,其第二板22与纵板12形成夹角γ,再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变大,进而使得第二板22与墙体抵接,进而为底板1提供反作用力,使得支架底座可以稳固安装在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进而为后续装设支架型物件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
42.参阅附图1,由于目标物体一般为桌子、沙发、床等物品,此类物品的边角角度为90度或近似90度,因此,夹角α设为90度,以便于底板1更好的贴合在目标物体上,相应的,为了
使得反推板2能够实现反推,进而使得该支架底座能够稳定安装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在本实施例中,反推板2的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91度至110度,以使得夹角γ的角度范围为1度至20度;具体的,在需要将纵板12和第二板22插入到目标物体和墙体之间的夹缝处时,可以先解除固定机构3对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限制,使得第二板22与纵板12的夹角为1度,此时第一板21不与横板11贴合,紧接着,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第一板21往横板11方向贴合,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板21与底板1始终保持接触,使得夹角γ会变大,即使得第二板22的端部与墙体接触,持续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不断变大,即使得第二板22端部不断与墙体抵接产生作用力,墙体相应给第二板22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使得底板1与目标物体的贴合更加紧密,调节固定机构3至无法调节时,该支架底座即稳定安装在目标物体与墙体上。
43.由于桌子、沙发、床等目标物体为靠近墙体摆放的,使得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一般不会太大,因此,第二板22与纵板12之间的夹角γ不宜过大,不然会导致第二板22和纵板12无法置于夹缝处或固定机构3无法同时连接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情况,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夹角β为100度,以使得夹角γ的最大角度为10度。
44.参阅附图3,固定机构3包括旋钮30和调节杆31,调节杆31第一端贯穿横板11和第一板21,并与旋钮30螺纹连接,转动旋钮30可使得第一板21具有固定在横板11上的固定状态和解除与横板11固定的活动状态,具体的,旋钮30为中间开设为螺纹通孔的结构,调节杆31一般为沉头螺栓,相应在横板11上设置沉头孔、第一板21上设置通孔,使得调节杆31安装在该沉头孔上时,横板11用于与目标物体贴合的一面为平整面,避免对目标物体表面造成损伤;在使用过程中,正向转动旋钮30,使得旋钮30与第一板21抵接并最终形成旋钮30与调节杆31稳固夹迫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固定状态,此时,第二板22端部与墙体抵接,即该支架底座稳定安装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相反的,反向转动旋钮30,使得旋钮30往远离第一板21,此时形成旋钮30与调节杆31不再夹迫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活动状态,此时,第二板22端部解除与墙体的抵接,便于将纵板12与第二板22从夹缝处抽取出来。
45.考虑到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距离过大,会导致夹角γ处于最大角度时,第二板22端部仍无法与墙体抵接,为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21对应调节杆31设有滑槽210,当第一板21处于活动状态时,推动第一板21可使得第一板21在横板11上滑动,以驱使第二板22远离或靠近纵板12,具体的,调节杆31贯穿横板11上的沉头孔、第一板21上的滑槽210与旋钮30螺纹连接,在夹缝距离较大时,通过转动旋钮30使得第一板21处于活动状态,然后往墙体方向推动第一板21,使得第二板22端部能够与墙体抵接。
46.为了提高该支架底座的整体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3设有两组,两组固定机构3对称设置,相应的,第一板21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槽210。
47.为了避免第二板22端部与墙体抵接导致墙体损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22端部设有弧形结构220,弧形结构220拱起部分用于与墙体抵接,与之相应地,还可以在第二段端部设置橡胶、泡沫棉之类的柔性材质,以用于保护墙体。
48.实施例二
49.参阅附图5和附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一种支架底座,设于目标物体与墙体之间的夹缝处,用于装设支架;该支架底座包括底板1、固定机构3和反推板2,底板1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11和纵板12,且横板11与纵板12之间形成夹角α,横板11用于放置在目标物体上,并用于装设支架,纵板12置于夹缝处,横板11上设有凸起4,且凸起4靠近纵板12设置;
固定机构3安装在横板11远离纵板12一端上;
50.反推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且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形成夹角β;夹角β大于等于夹角α,第一板21搭接在凸起4上并与固定机构3驱动连接,以使第二板22与纵板形成夹角γ且第二板22端部可与墙体抵接,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可使得夹角γ变大或变小,以驱使第二板22端部靠近并抵接墙体或远离墙体。
51.由于夹角β大于等于夹角α,第一板21又通过凸起4作为支撑点,当第一板2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第二板22端部则会相应的有个向上的作用力,即第二板22端部会向上移动或存在向上移动的趋势。具体的,第一板21板面与凸起4接触,且通过固定机构3与横板11连接,当第一板21与横板11相互平行,夹角γ为0度,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第一板21以凸起4为支点,第一板21端部往横板11方向靠近,此时第二板22端部往墙体方向靠近,在此过程中,夹角γ不断变大,当第二板22端部通过与墙体抵接施加作用力,墙体相应的给第二板22反作用力,在该反作用力下,底板1的横板11和纵板12紧紧贴合在目标物体上端面和侧面上,进而实现该支架底座的稳定支撑,以增强该支架底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样的,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变小,即可将该支架底座从夹缝处脱离。
52.由此可见,该支架底座通过在横板11上设置凸起4作为第一板21的支点,使得第一板21端部通过固定机构3安装在底板1上时,其第二板22与纵板12形成夹角γ,再通过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变大,进而使得第二板22与墙体抵接,进而为底板1提供反作用力,使得支架底座可以稳固安装在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进而为后续装设支架型物件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
53.由于目标物体一般为桌子、沙发、床等物品,此类物品的边角角度为90度或近似90度,因此,夹角α设为90度,以便于底板1更好的贴合在目标物体上,相应的,为了使得第二板22端部能够与墙体,便于反推板2实现反推,夹角β的角度应当大于等于夹角α,在本实施例中,反推板2的夹角β的角度为90度。
54.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γ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20度,以使得第二板22处于最大角度时,该支架底座可以安装在夹缝距离更大的位置处,还需要说明的是,夹角γ的角度取决于凸起4的高度;具体的,在需要将纵板12和第二板22插入到目标物体和墙体之间的夹缝处时,可以先解除固定机构3对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限制,使得第二板22与纵板12的夹角为0度,此时第一板21端部不与横板11接触且相互平行,紧接着,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第一板21端部往横板11方向靠近,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板21与凸起4始终保持接触,使得夹角γ会变大,即使得第二板22的端部与墙体接触,持续调节固定机构3使得夹角γ不断变大,即使得第二板22端部不断与墙体抵接产生作用力,墙体相应给第二板22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使得底板1与目标物体的贴合更加紧密,调节固定机构3至无法调节时,该支架底座即稳定安装在目标物体与墙体上。
55.还需要说明的是,凸起4可为半球形、方形、圆柱形、椭球形、金字塔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凸起4优先为半球形,可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横板11上。
56.固定机构3包括旋钮30和调节杆31,调节杆31第一端贯穿横板11和第一板21,并与旋钮30螺纹连接,转动旋钮30可使得第一板21具有固定在横板11上的固定状态和解除与横板11固定的活动状态,具体的,旋钮30为中间开设为螺纹通孔的结构,调节杆31一般为沉头螺栓,相应在横板11上设置沉头孔、第一板21上设置通孔,使得调节杆31安装在该沉头孔上
时,横板11用于与目标物体贴合的一面为平整面,避免对目标物体表面造成损伤,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21上通孔的内径大于调节杆31的外径,以便于第一板21相较于凸起4进行倾斜;在使用过程中,正向转动旋钮30,使得旋钮30与第一板21抵接并最终形成旋钮30与调节杆31稳固夹迫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固定状态,此时,第二板22端部与墙体抵接,即该支架底座稳定安装在目标物体和墙体上;相反的,反向转动旋钮30,使得旋钮30往远离第一板21,此时形成旋钮30与调节杆31不再夹迫第一板21和横板11的活动状态,此时,第二板22端部解除与墙体的抵接,便于将纵板12与第二板22从夹缝处抽取出来。
57.为了提高该支架底座的整体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3和凸起4均设有两组,两组固定机构3对称设置,两组凸起4对称设置。
58.为了避免第二板22端部与墙体抵接导致墙体损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22端部设有弧形结构220,弧形结构220拱起部分用于与墙体抵接,与之相应地,还可以在第二段端部设置橡胶、泡沫棉之类的柔性材质,以用于保护墙体。
59.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