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调平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脚杯。
背景技术:2.脚杯是一种常用于设备水平调整的机械零部件,通常由螺杆与基座两部分组成,螺杆与所支撑的机械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杆相对于所支撑的机械旋转,改变机械被脚杯所支撑处的高度,从而实现机械的调平。
3.由于机械设备在安装时,在部分情况下安装面相对于水平面存在一定角度的倾斜,现有技术中具有改进了结构的万向脚杯。万向脚杯的螺杆能够相对于基座向任意方向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从而使脚杯在倾斜的安装面上同样能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支撑与水平调整。
4.但目前的万向关节脚杯中,存在螺杆与基座之间连接过于松弛的问题,导致螺杆调整后的倾斜角度容易发生变动,从而使螺杆的倾斜角度容易存在误差。
5.针对上述问题,如何避免螺杆与基座之间连接过于松弛的情况发生,提高螺杆调整角度的精度,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杯,包括螺杆和基座,还包括,球头,设置于螺杆的一端;球头槽,设置于基座,球头槽以缩口限位的方式与球头转动连接;限位环,设置在球头槽的缩口部位,且限位环的内表面紧贴于球头。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脚杯为万向脚杯,通过设置限位环的内表面与球头紧贴,与球头连接的螺杆在相对于球头槽转动进行角度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尼效果,避免螺杆与基座之间连接过于松弛的情况发生,提高螺杆调整角度的精度;限位环还可通过对螺杆进行限位,限定螺杆的转动角度,提高脚杯的安全性能。
8.优选地,限位环的顶端与球头的相对位置限定螺杆与基座法向方向之间的最大可转动角度,最大可转动角度小于等于10
°
。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定螺杆与基座法向方向之间的最大可转动角度不大于10
°
,进一步使脚杯的安全性能提高。
10.优选地,限位环的内表面与球头之间的间隙为0.1-0.3mm。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定限位环的内表面与球头之间的间隙的尺寸范围,保证球头在转动时限位环的内表面与球头之间能够产生足够的阻尼效果,进一步加强球头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球头自转导致角度调节误差的情况发生。
12.优选地,限位环的内表面与螺杆的外缘之间为极限距离,极限距离为1.5-1.8mm。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极限距离的取值范围限定为1.5-1.8mm,确保螺杆与基座法向方向之间的最大可转动角度取值范围不大于10
°
。
14.优选地,基座为具有球头槽的顶部向底部口径扩大的圆锥状。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基座为圆锥状,一方面可使基座的重心下沉,从而在基座进行支撑时不易翻倒;另一方面基座具有圆锥状的底部可扩大与安装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基座的抓地力,从而实现稳定性提高的效果。
16.优选地,还包括胶垫,粘接于所述基座的底部。
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胶垫,能够提高基座的摩擦系数,进而保证基座的稳定性,还可以避免基座与安装面的直接接触,减少或避免基座的磨损,延长基座的使用寿命。
18.优选地,胶垫包括定位柱,基座设有与定位柱相匹配的槽孔。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柱与槽孔的装配,能够增加胶垫与槽孔的接触面积进而使胶垫与基座粘接更加牢固,增强胶垫与基座的粘接效果,同时定位柱能够快速使胶垫与基座之间实现定位,加快装配速度。
20.优选地,定位柱周向设置于胶垫。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可设置有多个,各定位柱通过周向设置均布在胶垫各处并进一步与对应的槽孔进行装配,使胶垫各处的粘接力增强并保持平衡,进而使粘接效果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脚杯的正视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a处的放大图。
24.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胶垫的正视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基座的仰视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脚杯;11-螺杆;12-基座;13-球头;14-球头槽;15-限位环;16-缩口部位;17-顶端;18-内表面;19-顶部;20-底部;21-胶垫;22-定位柱;23-槽孔;24-间隙;25-凸台;α-最大可转动角度;h-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脚杯1,如图1所示,脚杯1包括基座12以及螺杆11两部分,其中沿高度方向h位于螺杆11下方的一端连接有球头13,基座12沿高度方向h由上至下依次为顶部19、底部20,基座12的顶部19设置有球头槽14,球头槽14由基座12的顶部19部分朝向基座12的底部20的方向凹陷形成,球头槽14在基座12的顶部19以缩口限位的方式实现与球头13转动连接,使球头13部分被限位于球头槽14的空腔且可旋转。
29.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球头槽14的缩口部位16还设置有限位环15,限位环15环绕球头槽14之外的部分球头13并且其内表面18与该部分球头13的外缘紧贴。当球头13相对于球头槽14转动以配合螺杆11进行角度调整时,球头13与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之间能够产生摩擦,从而使球头13的转动得到一定的阻尼效果,球头13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避免了螺杆11与基座12之间连接过于松弛,提高螺杆11调整角度的精度。
30.进一步地,设定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与球头13的外缘之间的间隙24可取值范围为0.1-0.3mm,通过具体规定内表面18与球头13的外缘之间的间隙24的取值范围,一方面可以保证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在球头13相对于球头槽14转动时能够提供合适的阻尼效果,使球头13能够保持自稳定状态。所谓自稳定状态是指球头13在施加外力转动至一定角度后即使脱离施力状态仍能够保持该角度不会变化,从而提高球头13转动的稳定性,避免球头13在脱离施力状态后自转,导致球头13转动角度出现误差。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或减少间隙24取值过大使阻尼效果不明显或间隙24较小导致的球头13转动困难的情况。
31.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设定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与球头13的外缘之间的间隙24的尺寸为0.2mm,较为优选地,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与球头13外缘之间的间隙24尺寸为0.1-0.3mm,从而使限位环15与球头13之间存在的阻尼效果能够满足球头13保持自稳定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球头13转动调节时的精准度。
32.另外,限位环15由缩口部位16沿高度方向h向上延伸形成顶端17,当球头13以某一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之后,球头13的相对位置会与限位环15的顶端17相接触,并阻止球头13沿该方向继续转动,此时螺杆11与基座12的法向方向之间可形成最大可转动角度α。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螺杆11与基座12的法向方向之间所形成的最大可转动角度α越小,脚杯1的安全性越高,且较小的最大可转动角度α的负载大于其他最大可转动角度α的负载。
33.进一步地,可设定最大可转动角度不大于10
°
,以保证脚杯1的安全性能以及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球头13的相对位置设置在球头13与螺杆11的连接处。设定当螺杆11与基座12的法向方向(图1中虚线方向)平行时,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与螺杆11的外缘之间距离为极限距离(未示出),此时极限距离的可取值范围为1.5-1.8mm。当球头13以某一方向转动至最大可转动角度α时(α小于等于10
°
),限位环15的顶端17与球头13的相对位置限定,即螺杆11与限位环15相抵并被限位环15限制进一步转动,进而实现对最大可转动角度α的限定。
34.本实施方式中,可具体设定限位环15的内表面18与螺杆11的外缘之间距离取值1.8mm,此时螺杆11与基座12的法向方向之间的最大可转动角度α约等于10
°
,从而使脚杯1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前提下,螺杆11与基座12的法向方向之间的可转动角度达到最大,进一步拓宽了脚杯1的应用范围。
35.在本实施例之外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设定限位环15的高度进而对螺杆11与基座12的法向方向之间的最大可转动角度α进行限位。在极限距离一定的前提下,限位环15越高,最大可转动角度α越小。但当限位环15的高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限位环15的结构强度降低,例如:当球头13的相对位置与限位环15接触并对限位环15施加一定的压力,限位环15容易向远离球头13的方向变形,从而导致对最大可转动角度α限位失效。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不再对类似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写,但通过改变限位环15的高度而实现对最大可转动角度α进行限位的实施方式仍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座12整体形状为圆锥状或近圆锥状,基座12的口径尺寸沿高度方向h由具有球头槽14的顶部19向底部20逐渐扩大,因此基座12的大部分体积堆积于基座12的底部20,基座12的重心下沉,使基座12稳定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基座12的底部20口径变大能够以更大的安装面面积与安装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基座12与安装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进一步提高基座12的稳定性,避免基座12侧翻的风险。
37.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基座12的顶部19设置有凸台25,凸台25与基座12的顶部19一体设置并由基座12口径最小处沿高度方向h向上延伸形成的圆柱状组成,球头槽14与凸台25的轴线相同,并沿高度方向h向凸台25的内部凹陷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的凹槽。
38.在基座12的底部20设置有胶垫21,胶垫21可以通过胶水与基座12的底部20粘接,基座12的底部平面为基座12口径最大的圆形平面,沿胶垫21高度方向h的上方的表面与基座12的底部平面完全重合,使胶垫21沿能够牢固地粘合于基座12的底部底面,增大基座12与胶垫21之间的粘接强度。胶垫21沿高度方向h下方的表面可与安装面直接接触,在胶垫21与安装面接触的一面可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设置防滑纹路,增大胶垫21在该面上的摩擦系数,提高胶垫21的防滑性能。
39.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提高胶垫21与基座12之间的粘接强度,在胶垫21与基座12粘接的一面设有定位柱22,基座12对应设置有与定位柱22相匹配的槽孔23。通过定位柱22与槽孔23的配合,进一步增加了胶垫21与基座12的粘接面积,从而提高了胶垫21的粘接效果。同时由于胶垫21与基座12的底面均为口径尺寸、形状近似的圆形,在进行装配时难以快速对两者的面积实现完全重合,可通过定位柱22与槽孔23的对应连接关系快速对胶垫21与基座12实现定位,加快装配的速度。
40.如图3以及图4所示,多根定位柱22周向设置于胶垫21,相对应地,在基座12的底面设置有相同数量且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槽孔23,通过定位柱22以及槽孔23的周向布置,将其中一根定位柱22与对应的槽孔23部分装配并以该根定位柱22为圆心旋转胶垫21,旋转至每根定位柱22均可与对应的槽孔23对齐时,即可快速完成胶垫21与基座12(图1中示出)之间的装配。
4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可以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技术特征进行适应性地拆分或合并。对具体技术特征的这种拆分或合并并不会导致技术方案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拆分或合并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