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振器的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33603发布日期:2024-05-30 11:4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用于减振器的阀组件以及具有该阀组件的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阀组件。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阀组件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1、特别是在车辆领域中,减振器通常与弹簧系统结合地使用在车辆的底盘中。这种减振器通常由两个阻尼器部分形成,这两个阻尼器部分可相对于彼此运动并且通常相对于彼此进行液压阻尼。凭借液压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对于能量转化,通过剪切将运动能量转换为热量,其中,在此根据阻尼器特征线的性能,可出现流动噪声。

2、文献de 10 2014 205 855 a1公开了用于减振器的阻尼阀装置,该阻尼阀装置包括主阀体、第一辅助阀体以及第二辅助阀体,其具有至少两个液压并联的、用于阻尼介质的流动方向的流通通道,其中,该至少两个流通通道的出口截面分别受至少一个阀盘的影响,其中,阀体被轴向地固定在共同的载体上。载体延伸穿过阀体,其中,流通通道中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实施在载体处。该阻尼阀装置具有第一辅助阀和第二辅助阀,所述第一辅助阀包括第一辅助阀体和至少一个第一阀盘,所述第二辅助阀包括第二辅助阀体和至少一个另外的单独的阀盘,第一辅助阀和第二辅助阀通过共用的流通通道彼此连接,并因此在液压方面串联连接,使得流过第二辅助阀的阻尼介质的流量受到第一辅助阀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开头所述类型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减小了噪声的形成。

2、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阀组件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减振器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或说明书给出了有利的设计方案。

3、本发明的主题是阀组件,其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减振器。阀组件优选地用于调节减振器的阻尼力。特别地,阀组件与减振器的活塞杆运动耦联,使得在活塞杆沿牵拉方向或推压方向运动时,所述阀组件一同运动。

4、阀组件具有主阀,其中,主阀具有主阀体和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主阀盘,以影响主体积流的流动阻力。优选地,主阀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主阀盘以实现牵拉阶段阻尼,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另外的主阀盘以实现推压阶段阻尼。换言之,牵拉方向上的阻尼力可通过至少一个主阀盘来影响和/或控制,并且推压方向上的阻尼力可通过至少一个另外的主阀盘来影响和/或控制。

5、特别地,主阀体具有一个或多个主流动通道,其中,至少一个主阀盘构造用于改变和/或限制主流动通道的开放的开口截面。优选地,所述主阀体具有一个或多个拉力侧的主流动通道和一个或多个压力侧的主流动通道,其中,在牵拉运动中,主体积流流动经过拉力侧的主流动通道,并且在推压运动中,主体积流流动经过压力侧的主流动通道。具体地,至少一个主阀盘覆盖拉力侧的主流动通道,使得拉力侧的主流动通道在牵拉运动中开启并且在推压运动中关闭。具体地,至少一个主阀盘覆盖压力侧的主流动通道,使得压力侧的主流动通道在推压运动中开启并且在牵拉运动中关闭。特别地,主阀盘相应由弹性盘形成。具体地,弹性盘中的多个弹性盘可组成弹性盘组。

6、所述阀组件具有拉力侧的辅助阀和压力侧的辅助阀。拉力侧的辅助阀具有拉力侧的辅助阀体以及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拉力侧的辅助阀盘,其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在拉力侧影响次体积流的流动阻力。压力侧的辅助阀具有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以及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压力侧的辅助阀盘,其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在压力侧影响次体积流的流动阻力。特别地,次体积流优选地在牵拉运动中与主体积流并行地流动经过两个辅助阀。压力侧的辅助阀和拉力侧的辅助阀优选地液压串联连接,使得流过一辅助阀的阻尼器流体的流量受到另一辅助阀的限制。原则上,可将拉力侧的辅助阀盘和/或压力侧的辅助阀盘构造为弹性盘。然而,拉力侧的辅助阀盘和/或压力侧的辅助阀盘还可替代地由优选地刚性和/或不可变形的覆盖盘形成。

7、所述阀组件具有载体区段,其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轴向稳定地固定主阀体和两个辅助阀体。特别地,主阀体和两个辅助阀体至少在轴向方向上形状配合地和/或传力地固定在载体区段处。优选地,载体区段由活塞杆形成,其在参考主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在至少一个阻尼器管中受到引导。优选地,活塞杆限定主轴线,优选地以其纵轴线限定主轴线。优选地,固定在共同的载体区段处的阀体通过共同的固定部至少间接地彼此轴向夹紧。

8、主阀体沿轴向在载体区段处布置在两个辅助阀体之间,并限定拉力侧的工作腔和压力侧的工作腔。优选地,拉力侧的工作腔可理解为活塞杆侧的工作腔,并且压力侧的工作腔可理解为远离活塞杆的工作腔。在此,拉力侧的辅助阀布置在拉力侧的工作腔(拉力侧)中,并且压力侧的辅助阀布置在压力侧的工作腔(压力侧)中。特别地,主阀体在径向方向上在阻尼器管的内周处密封地受到引导,其中,参考主轴线,两个工作腔在轴向方向由主阀体界定,并且在径向方向上由阻尼器管界定。这两个工作腔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填充有阻尼器流体、优选地填充有液压液体。

9、在本发明的范畴中提出,压力侧的辅助阀通入相对于压力侧的工作腔隔成的压力室中。该压力室在此具有改变次体积流的流动速度和/或流动方向的功能,和/或在压力侧的辅助阀之后产生附加的流动阻力的功能。该压力室在此可理解为环绕主轴线的环形空间,其相对于压力侧的工作腔分开和/或在流技术方面形成有边界。特别优选地,次体积流在压力侧的辅助阀之后经过压力室进入压力侧的工作腔。

10、根据本发明,压力室在参考主轴线的轴向方向上、特别是在推压方向上由另外的阀盘界定,该阀盘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影响次体积流进入压力侧的工作腔中的流动阻力。优选地,另外的阀盘具有节流功能和/或止回功能。另外的阀盘优选地由弹性盘形成,该弹性盘产生可变的流动阻力。特别地,弹性盘根据次体积流由于在压力室中建立的流体压力而弹性变形,以改变流动阻力和/或改变开口截面、更确切地说使开口截面开放。然而,另外的阀盘还可替代地由优选为刚性和/或不可变形的覆盖盘形成,该覆盖盘产生恒定的流动阻力。

11、由此提供了具有多级的阻尼力特征线的阀组件,其中,通过次体积流的多级的压力下降可显著地减小在所有的阻尼速度下的流动噪声。特别地,通过辅助阀的隔间产生了附加的流动阻力,该附加的流动阻力引起在压力室内的从压力侧的辅助阀离开的阻尼器流体与压力侧的工作腔内的具有低压力的阻尼器流体之间的压力差减小。这在压力室内产生了附加的压力下降,并从而减少了压力侧的辅助阀的噪声排放。

12、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规定,两个辅助阀经由与主流动通道液压并联连接的次流动通道在流技术上彼此连接。特别地,次流动通道实施在载体区段处和/或由载体区段参与形成。该载体区段可具有柱状的外形,其中,实施在该载体区段处的流动通道通过该载体区段的局部削平部来实现。在阀组件沿牵拉方向运动时,次体积流从拉力侧的工作腔经过拉力侧的辅助阀、次流动通道、经过压力侧的辅助阀进入到压力室中,并且从压力室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其中,次体积流的流量受到另外的阀盘的限制。由此,通过另外的阀盘产生了针对流经压力侧的辅助阀的阻尼器流体的附加的流动阻力。通过附加的压力下降,可由此减小流动噪声。

13、可选地,所述阀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补偿盘,以调节另外的阀盘的预加载,所述另外的阀盘优选地构造为弹性盘,其中,通过所述预加载可调节流量、更确切地说流动阻力。特别地,可通过预加载和覆盖盘强度的组合最佳地调节噪声特性。此外,通过布置一个或多个补偿盘,还可补偿构件公差。

14、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和/或压力侧的辅助阀盘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径向的流出通道,以形成用于次体积流的径向的流动路径,其中,次体积流至少部分地经过径向的流出通道进入到压力室中。特别地,通过径向的流出通道可确保从次流动通道进入压力室中的恒定的流通,由此实现手动拉起减振器。换言之,径向的流出通道用于在减振器沿牵拉方向和推压方向低速的情况下旁经压力侧的辅助阀盘。优选地,径向的流出通道可由引入到该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中的凹槽、凹部、切部、切口、孔等形成。通过在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中布置径向的流出通道,其对压力侧的辅助阀盘的盘强度没有影响,并且因此对阻尼器特性没有影响。替代地或在可选的情况下补充地,径向的流出通道由引入压力侧的辅助阀盘中的缺口、切口、孔、冲压部等形成。通过在压力侧的辅助阀盘中布置径向的流出通道,可使用现有阀标准组件中限定的阀盘选择。

15、然而,还可替代地规定,在压力侧的主阀体和/或压力侧的主阀盘具有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径向的流出通道,以形成用于主体积流的径向的流动路径,其中,主体积流在牵拉运动中至少部分地经过径向的流出通道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由此,可通过经过主阀从拉力侧的工作腔进入压力侧的工作腔中的恒定的流通来确保手动拉起活塞杆。

16、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规定,压力室在参考主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由筒形外罩区段界定。筒形外罩区段在此在其轴向端侧处具有环绕的阀座面,以贴靠另外的阀盘。特别地,筒形外罩区段相对于主轴线同轴地布置在压力侧的工作腔中,并且在压力侧的工作腔内环绕地界定压力室。特别是在减振器的静止状态下,另外的阀盘优选地贴靠阀座面的边缘侧和/或环绕地贴靠阀座面。

17、在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规定,压力室经由至少一个轴向的流出通道与压力侧的工作腔在流技术上连接,以形成用于次体积流的轴向的流动路径。特别地,次体积流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经过轴向的流出通道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优选地,另外的阀盘和/或筒形外罩区段具有至少一个轴向的流出通道。通过轴向的流出通道可确保从压力室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的恒定的流通,由此实现手动拉起减振器。换言之,轴向的流出通道用于在减振器沿牵拉方向低速的情况下经过另外的阀盘。优选地,轴向的流出通道可由引入另外的阀盘和/或筒形外罩区段中的缺口、孔、切口等形成。通过轴向的流出通道防止了指向阻尼器管的流动,并由此减小了阻尼器管的振动激励。通过附加的压力下降,可由此进一步减小流动噪声。

18、在另一可选的或替代的实现方式中规定,压力室经过至少一个或恰好一个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与压力侧的工作腔在流技术上连接,以形成用于次体积流的径向的流动路径。特别地,次体积流沿径向方向至少部分地经过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优选地,另外的阀盘和/或筒形外罩区段具有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可作为轴向的流出通道的替代或可选的补充而布置在另外的阀盘或筒形外罩区段中。通过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可确保从压力室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的恒定的流通,由此使得能够实现手动拉起减振器。换言之,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用于在减振器沿牵拉方向低速的情况下旁经另外的阀盘。优选地,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可由引入到另外的阀盘中和/或引入到筒形外罩区段中、特别是阀座面中的凹槽、凹部、切部、切口、孔等形成。通过另外的径向的流出通道,可实现次体积流的流动方向的附加转向、例如转向90度,并因此实现了提高流动损失系数。通过附加的压力下降,可由此进一步减小流动噪声。此外,可实现方便的构件制造。此外,通过阀座面的断开的接触圆,可在车辆的最终装配中手动拉起减振器。

1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规定,在压力室中在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与筒形外罩区段之间形成环绕的环形槽,其中,压力室内的次体积流的流动方向通过该环形槽转向。优选地,环形槽具有恒定的截面走向和/或恒定的径向宽度。优选地,环形槽在径向方向上一方面由压力侧的辅助阀体的外周面界定,并且另一方面由柱状区段的内侧面界定。优选地,通过环形槽可实现使压力侧的辅助阀之后的次体积流有意地转向,以使油流平静并提高流动损失系数。通过附加的压力下降,可由此进一步减小流动噪声。此外,环形槽用于阻尼器流体在压力室内的最佳分布。

20、在另一改进方案中规定,筒形外罩区段的至少一个内边缘具有倒圆部。特别地,阀座面至少在压力室内通过倒圆部联接筒形外罩区段的内侧面。特别地,倒圆部由半径部形成。然而,筒形外罩区段的内边缘还可替代地具有倒角。可选地,筒形外罩区段的外边缘可具有另外的倒圆部或另外的倒角。通过筒形外罩区段的内边缘的倒圆部,可进一步减小流动噪声,特别是在阻尼器流体经过阀座面流出时。

21、在第一结构实现方式中规定,所述阀组件具有筒形罐部,以形成压力室、更确切地说参与形成压力室。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容纳在筒形罐部中,其中,筒形罐部具有筒形外罩区段。筒形罐部是与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单独形成的构件。优选地,筒形罐部在参考主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在主阀与压力侧的辅助阀之间布置和/或固定在载体区段处,其中,压力室在轴向反方向上由筒形罐部界定。特别优选地,筒形罐部具有底部区段,以在轴向反方向上界定压力室,其中,筒形外罩区段在轴向方向上直接联接底部区段。原则上,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可在轴向反方向上直接支撑在筒形罐部处。替代地,在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与筒形罐部之间布置至少一个补偿盘。因此,提出了阀组件,其中一个或多个补偿盘可可变地放在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与筒形罐部之间。这使得能够可靠地确保压力侧的辅助阀的装配,并且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补偿构件公差。

22、在替代的结构实现方式中规定,压力室由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参与形成,其中,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具有筒形外罩区段。特别地,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和柱状区段形成共同的构件。为此,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和柱状区段优选地由共同的材料区段优选地一体式制成。特别优选地,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具有底部区段,其中,筒形外罩区段在轴向方向上直接联接底部区段。优选地,压力室在轴向反方向上由压力侧的辅助阀体界定。因此,提出了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减少了装配工作和公差影响,因为与多件式的设计方案相比构件数量更少且接口的数量减少。

23、在另一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规定,主阀体在压力侧具有容纳腔、特别是筒状的容纳腔。主阀在压力侧通入容纳腔中,其中,容纳腔由压力侧的辅助阀的底部区段界定,以影响主体积流沿轴向方向的流动阻力。容纳腔特别地用于容纳主阀盘和压力侧的辅助阀。优选地,压力侧的辅助阀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容纳腔中,特别是至少以底部区段容纳在容纳腔中。特别地,容纳腔可理解为环绕主轴线的环形空间,相对于压力侧的工作腔至少部分地通过底部区段隔成该环形空间。特别优选地,在牵拉运动中,主体积流在主阀之后经过容纳腔进入到压力侧的工作腔中。优选地,筒形外罩区段的外径大于主阀的阀座面、特别是大于压力侧的主阀盘的阀座面,从而使主体积流通过底部区段转向和/或影响。通过底部区段,对于流过主阀、特别是流过压力侧的主阀盘的阻尼器流体形成了附加的流动阻力。这在容纳腔内产生了附加的压力下降,并从而减少了主阀的噪声排放。

24、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规定,压力侧的辅助阀体或筒形罐部可选地具有底部区段。特别地,将筒形罐部或压力侧的辅助阀体布置在容纳腔中,使得容纳腔在轴向方向上由底部区段局部地界定。换言之,筒形罐部或压力侧的辅助阀体以一定的空隙容纳在容纳腔中,使得容纳腔由底部区段界定,然而在容纳腔与压力侧的工作腔之间仍形成在流技术上的连接。因此,根据压力侧的辅助阀的设计方案,通过筒形罐部的底部区段或压力侧的辅助阀体的底部区段,部分地实现了主阀的隔间。

25、在另一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规定,容纳腔在径向方向上由主阀体的活塞裙部区段界定。在此,在筒形外罩区段和活塞裙部区段之间形成了环绕的环形间隙,以在流技术上连接容纳腔。特别地,主体积流的流动速度由环形间隙改变。容纳腔在此优选地被划分成扩张区域和窄部区域,其中,扩张区域形成在主阀体与底部区段之间,并且窄部区域优选地通过环形间隙形成在筒形外罩区段与活塞裙部区段之间。特别地,主阀在压力侧通入扩张区域中,由此实现在主阀和压力侧的辅助阀之间为主体积流降压。通过阻尼器流体在窄部区域中的再次加速,在主阀之后沿轴向方向导出阻尼器流体,由此减小缸管的振动激励并因此减小噪声排放。此外,通过阻尼器流体从窄部区域集中离开的自由射流,可在压力侧的工作腔中实现更快的压力平衡,这对切换方向时的响应性能具有积极影响。

26、在改进方案中规定,底部区段经由环绕的引导倒角(einlauffase)联接筒形外罩区段,其中,主体积流经过引导倒角而进入到环形间隙中。特别地,引导倒角为此用于朝环形间隙的方向引导主体积流。通过引导倒角,阻尼器流体从容纳腔、特别是从扩张区域的定向流出得到改善,由此避免或减少了涡流,并因此避免或减少了主体积流的流动噪声。

27、本发明的另一主题涉及减振器,其具有如上所述或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所述减振器优选地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对振动进行阻尼。作为示例,所述减振器可构造成液压阻尼器。具体地,所述减振器可构造用于和/或适用于车辆的底盘。所述车辆优选地构造为商用车辆,具体地构造用于载人,例如构造为公共汽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