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64976发布日期:2023-11-23 16:1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致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致动冲洗箱中的冲洗阀的致动单元。


背景技术:

1、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大量用于触发冲洗的致动单元或致动板。这种致动单元通常包括两个致动按钮。致动按钮中的一个用于触发完全冲洗,而致动按钮中的另一个用于触发部分冲洗。致动按钮通常作用在压杆上,该压杆然后机械地致动冲洗箱中的冲洗阀,使得冲洗能够被触发。

2、从ep 2 913 450中已知一种致动单元。在此,两个致动按钮与按钮框架连接。致动按钮和按钮框架然后通过挡板遮盖。致动按钮的部分区域通过挡板中的窗口是可触及的,并且穿过窗口进行致动。

3、ep 2 913 450的缺点在于:按钮框架在安装时会翘曲。由于两个致动按钮直接支承在按钮框架处,这种翘曲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两个按钮的彼此对准或与挡板的对准或对要施加的较大的致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该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致动单元。特别地应提出一种致动单元,该致动单元在工作方式可靠的情况下可针对多种不同的安装情况进行安装。

2、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因此,用于致动冲洗箱中的冲洗阀的致动单元包括:支撑元件,其具有用于将支撑元件紧固到冲洗箱或紧固到其他安装结构的至少一个紧固元件和支承容纳件;可装入支承容纳件中的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具有支承元件和支承在支承元件处的至少一个致动杠杆,用于致动作用在冲洗阀上的压杆;和至少一个致动板。至少一个致动板经由至少一个枢转支承点以可围绕枢转轴枢转地方式支承在功能单元处。在此,至少一个致动板可以从初始位置枢转到冲洗位置中并且从冲洗位置向回枢转到初始位置中。至少一个致动板以其后侧作用在至少一个致动杠杆上,并且在在朝支撑元件的方向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冲洗位置中时枢转该致动杠杆,使得压杆是可致动的。

3、根据所描述的特征组合,功能“将致动单元与冲洗箱或前壁连接”和功能“移动设置用于触发冲洗的元件、例如致动板和致动杠杆”在机械上彼此解耦。为了支承致动单元,设有支撑元件,并且为了移动设置用于触发冲洗的元件,设有功能单元。这种解耦具有以下优点:支撑元件为了紧固在冲洗箱或前壁处以及为了支承致动单元而能够整体地构成,并且致动单元能够被构成为移动设置用于触发冲洗或设置用于触发冲洗功能的元件。

4、换言之,功能单元的布置(至少一个致动杠杆和至少一个致动板支承在该功能单元处)和功能单元在支承容纳件中的安置具有以下优点:功能单元能够被最佳地构成,以用于执行各功能。

5、此外,功能单元提供致动板支承的优点,该致动板支承与支撑元件的紧固无关。

6、支撑元件优选略弹性地构成,使得该支撑元件能够补偿在安装时出现的公差。相比之下,功能单元尽可能刚性地构成,使得能够为可移动的部件提供良好的支撑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冲洗触发。

7、功能单元与支撑元件分开地构成并且可以与支撑元件机械地连接。

8、优选地,功能单元的支承元件比支撑元件具有更大的刚度,尤其更大的抗弯刚度和/或更大的抗扭刚度。

9、这就是说,支撑元件可以更容易地形变,从而以更容易匹配自身安装情况的方式构成。在此,功能单元是不易形变的,这有利于致动杠杆和致动板的移动以及支承。

10、优选地,支撑元件和支承元件分别具有底壁。加强肋延伸远离底壁。加强肋被构成为使得功能单元的支承元件比支撑元件具有更大的刚度,尤其是更大的抗弯刚度和/或更大的抗扭刚度。

11、加强肋主要增加了底壁的刚度。

12、优选地,支承元件在与支承容纳件连接的状态下基本上完全位于支承容纳件中并且不从支承容纳件伸出。由此,能够创建特别紧凑的结构。

13、优选地,支撑元件中的支承容纳件由底壁和从底壁突出的侧壁界定。优选地,支承容纳件基本上长方体地构成,其中支承容纳件的宽度和长度是支承容纳件的深度的多倍。

14、优选地,底壁具有穿口,压杆穿过该穿口。压杆从后方延伸穿过支承容纳件并向前方从支承容纳件伸出。

15、优选地,功能单元和支撑元件经由闩锁元件彼此机械闩锁。闩锁元件通过支承销和支承开口提供。

16、在一个变型中,支撑元件具有彼此相对的至少两个支承开口,并且功能单元具有固定的支承销和弹性构成的支承销,其中支承销接合到支承开口中以将功能单元固定地支承在支承容纳件中。

17、在另一个变型中,功能单元具有彼此相对的至少两个支承开口,并且支撑元件具有固定的支承销和弹性构成的支承销,其中支承销接合到支承开口中以将功能单元固定地支承在支承容纳件中。

18、支承开口或支承销彼此相对,使得功能单元在支撑元件处位于支承开口或支承销之间。

19、优选地,存在总共四个闩锁元件。

20、优选地,彼此相对的支承开口分别彼此定位成使得其居中伸展穿过支承开口的中轴彼此平行地伸展、尤其彼此共线地伸展。

21、优选地,弹性构成的支承销具有致动面,安装者能够在维护工作中将工具附接在该致动面处。

22、优选地,支承元件具有突出的至少一个肋,该肋在与支撑元件连接的状态下接合到支撑元件处的对应的凹部中。除了上述闩锁元件或作为上述闩锁元件的替代,能够设置肋/凹部的配对。

23、优选地,至少一个紧固元件位于支承容纳件的侧向边缘区域中并且功能单元的支承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凹口,使得在支承元件装入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紧固元件仍然是可触及的和可致动的。

24、由此,在功能单元装入的情况下能够致动紧固元件。例如,收紧、松开或以其他方式致动。

25、优选地,紧固元件被构成为滑块元件。滑块元件可位移地支承在支撑元件处的滑块容纳件中。滑块元件还被构成为接合到冲洗箱处的对应的容纳件中。

26、优选地,锁定元件可位移地支承在功能单元的支承元件处。支撑元件具有锁定容纳件。锁定元件可以从释放位置位移到锁定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不与锁定容纳件接合,在该锁定位置中锁定元件与锁定容纳件固定接合。锁定元件与锁定容纳件之间的固定接合使得支承元件与支撑元件之间的分离移动变得不可行。在释放位置中,支承元件能够与支撑元件分离。

27、优选地,锁定元件具有狭缝状空间并且锁定容纳件通过壁区域提供。壁区域在锁定位置中伸入狭缝状空间中。

28、优选地,在致动单元的装入位置中观察,锁定元件被至少一个致动板遮盖,从而无法看见。换言之,这就是说,沿面法线的方向观察致动板前侧的用户无法看到锁定元件。

29、优选地,锁定元件相对于支承容纳件观察设置成与枢转支承点相对。在装入位置中,锁定元件因此位于枢转支承点之下,从而从下方是可触及的。

30、优选地,锁定元件以距致动板的后侧一间距设置,尤其是当该致动板处于初始位置中时,锁定元件以距致动板的后侧一间距设置,其中通过该间距创建中间空间,通过该中间空间可以抓持锁定元件。

31、优选地,锁定元件设置在支承元件的外边缘处。

32、优选地,锁定元件具有闩锁接片,在锁定位置中和/或在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经由该闩锁接片接合到支撑元件处的闩锁凹部中。在其他变型中,支撑元件具有闩锁接片,在锁定位置中和/或在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经由该闩锁接片接合到锁定元件处的闩锁凹部中。

33、优选地,锁定元件沿纵向移动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中。因此,锁定元件利用纵向引导件支承在支承元件处。

34、优选地,在锁定位置,锁定元件和锁定容纳件彼此接合,使得支承元件的克服弹性构成的支承销的弹性作用的移动变得不可行。

35、优选地,对于每个致动板,存在彼此间隔开设置的两个枢转支承点。优选地,用于致动板的枢转支承点被设置成尽可能彼此相距大的间距。

36、优选地,枢转支承点通过枢转支承轴和枢转支承容纳件提供,其中枢转支承轴可枢转地支承在枢转支承容纳件中。

37、优选地,枢转支承容纳件具有穿口,该穿口被构成为使得枢转支承轴可以经由该穿口装入枢转支承容纳件中。

38、优选地,枢转支承轴设置在支承元件处,而枢转支承容纳件设置在致动板处。替代地,枢转支承轴设置在致动板处,而枢转支承容纳件设置在支承元件处。

39、优选地,至少一个枢转支承点设置在支承元件的上边缘处。

40、优选地,在装入位置中观察,致动板相对于枢转轴向上和向下延伸。在此,向上延伸明显小于向下延伸。

41、优选地,当功能单元装入支承容纳件中时,枢转轴位于支承容纳件的内部中。

42、优选地,至少一个致动板的前侧具有如下扩展,该扩展使得在沿致动板的面法线的方向观察致动板时,功能单元和支撑元件被遮盖。

43、换言之,至少一个致动板朝前方覆盖功能单元和支撑元件。因此,无需设置挡板元件。

44、优选地,至少一个致动板具有载体元件和装饰元件,其中装饰元件牢固地紧固在载体元件上,并且其中在沿装饰元件的面法线的方向观察时,装饰元件完全地遮盖载体元件。

45、优选地,装饰元件粘合在载体元件处。优选地,装饰元件由玻璃或金属或塑料或材料混合物(即例如,聚合物键合的矿物材料)制成。优选地,载体元件由塑料制成。优选地,载体元件包括设置用于枢转支承点的元件。

46、优选地,装饰元件具有如下扩展,该扩展使得在沿装饰元件的面法线观察致动板时,功能单元和支撑元件被遮盖。

47、优选地,致动板的前侧或可能存在的装束元件的前侧被构成为具有围绕曲率轴弯曲的曲率,其中曲率轴优选平行于枢转轴伸展。替代地,致动板的前侧或可能存在的装饰元件的前侧能够被构成为平坦的面。

48、优选地,支撑元件以边缘限定平面。优选地,枢转轴平行于所述平面伸展。在初始位置中,致动板的前侧定位成使得沿面法线的方向观察平面,前侧与平面之间的间距随着距枢转轴的距离的增加而变大。

49、在装入位置中,平面e基本上平行于前壁的表面。这就是说,前侧成角度地倾斜于前壁的表面。平面优选为竖直平面。

50、这种配置的优点在于:由于成角度倾斜的布置,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致动板的信号。此外,致动板的致动路径也能够针对致动板的致动进行优化。例如,在间距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比在间距较小情况下更大的路径。

51、优选地,前侧与平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毫米至30毫米。

52、优选地,枢转轴与致动板的上边缘相距一距离,其中距离对应于致动板的上边缘与下边缘之间的距离的至多五分之一、尤其是至多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换言之,这就是说,枢转轴明显更靠近上边缘而不是下边缘。上边缘和下边缘优选地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枢转轴。

53、在第一变型中,从枢转轴观察,间距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连续地增加。在第二变型中,从枢转轴观察,间距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可变地增加。换言之,间距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恒定地变大或者间距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可变地变大。

54、优选地,间距在致动致动板时变小。

55、优选地,在初始位置中,致动板的前侧与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至20°,尤其为5°至12°之间。

56、优选地,在装入位置中观察,枢转轴水平伸展,并且间距在致动板的与枢转轴相对的端部处最大。这就是说,间距随着距枢转轴的间距的增加而增加。

57、在装入位置中观察,枢转轴位于最大间距之上。换言之,从枢转轴观察,致动板向下倾斜延伸。

58、优选地,在初始位置中或在致动开始时,致动杠杆与致动板之间的接触点位于所述平面的前面,并且枢转轴位于所述平面的后面。

59、优选地,致动板在致动时经由多个接触点与致动杠杆接触,其中接触点位于水平平面之下,该水平平面平行于枢转轴伸展,垂直于平面伸展,并居中伸展穿过致动板。

60、优选地,致动板具有致动板侧的止挡件,该止挡件具有相应的止挡面,并且功能单元具有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该止挡件具有相应的止挡面,其中,当致动板处于初始位置中时,上述两个止挡件或止挡面相互止挡。

61、在致动至少一个致动板时,上述两个止挡面彼此远离移动。当致动板处于初始位置中时,上述两个止挡面位于功能单元与至少一个致动板之间。

62、通过止挡面在初始位置中在功能单元与至少一个致动板之间的位置得到以下优点:致动单元的厚度能够紧凑地构成。

63、特别优选地,在初始位置中,两个止挡面位于功能单元的支承元件与至少一个致动板之间。

64、止挡件优选用作防止从初始位置相反于进入致动位置中的移动的移动的止挡件。换言之,止挡件将致动板保持在其初始位置中。

65、在致动板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冲洗位置中时,两个止挡件如所提到的那样相对地彼此远离移动。在致动板从冲洗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中时,两个止挡件相对地朝向彼此移动。

66、优选地,致动单元还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设置在致动板的后侧与支承元件之间并且将致动板推离支承元件,使得两个止挡面可以相互接触。

67、优选地,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相对于支承元件可调节地支承在支承元件处。通过这种可调节性实现了:能够在初始位置中调节致动板的位置。优选地,致动板侧的止挡件被构成为固定止挡件或构成为不可调节的止挡件。

68、优选地,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可调节地支承在支承元件中的止挡引导件中,并且其中止挡调节螺钉还支承在支承元件中,使得在致动止挡调节螺钉时可以调节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

69、优选地,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以沿纵向方向可调节的方式支承在止挡引导件中。优选地,止挡调节螺钉和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被构成为使得在完成止挡件调节后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固定地位于止挡引导件中。

70、优选地,止挡引导件从支承元件的面向致动板的一侧突出并且为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提供朝向致动板的引导。

71、优选地,止挡调节螺钉可以在支承元件中的容纳件中转动并且轴向固定地支承。

72、优选地,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具有螺纹开口,止挡调节螺钉的螺纹接合到该螺纹开口中。

73、优选地,容纳件具有两个弹簧部段,止挡调节螺钉能够夹入这两个弹簧部段中。

74、优选地,止挡调节螺钉具有螺钉头,该螺钉头被构成为具有多个隆起部,使得螺钉头能够被良好地抓持。

75、优选地,止挡调节螺钉具有驱动结构,可以利用工具经由该驱动结构致动止挡调节螺钉。优选地,驱动结构被构成为内六角和/或狭槽。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结构定位成使得驱动结构可以从前方、即从致动板的侧部触及。在该变型中,致动板可以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安装位置中,使得在初始位置中位于致动板后面的止挡调节螺钉变得可以触及。因此,安装者能够非常容易地对准致动板。

76、优选地,致动板侧的止挡件是从致动板的后侧突出的钩的一部分。

77、优选地,钩被构成为使得该钩在安装移动中相对于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偏离,其中钩处于偏离状态下,使得两个止挡面彼此侧向定位成使得两个止挡面可相对彼此位移,并且其中钩处于未偏离状态下,使得两个止挡面彼此定位成使得两个止挡面可以相互接触。

78、为此,钩和功能单元侧的止挡件优选具有斜面,该斜面有助于移动到偏离状态中。止挡面分别位于斜面的后面。

79、优选地,支承元件具有凹部,其中钩在致动板从初始位置到冲洗位置中的致动移动中移动到凹部中。

80、在装入位置中观察,凹部位于止挡引导件之下。

81、优选地,两个致动板彼此并排地设置,其中致动板以一间隙彼此间隔开。在装入位置中,间隙优选基本上竖直地伸展。在此,两个致动板被设置成使得这两个致动板遮盖如上所述的支撑元件和功能单元。

82、优选地,致动板中的每个具有止挡件,使得致动板的前侧可以相对于彼此对准。

83、其他改进方案的特征在于

84、支撑元件具有用于穿引与冲洗阀相互作用的压杆的开口,和/或

85、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设置在支承元件处,该弹簧元件朝初始位置的方向对致动板加载弹簧力;和/或

86、功能单元的支承元件具有用于穿引致动杠杆的穿口。

87、一种洁具装置,包括根据上述描述的致动单元、具有冲洗阀的冲洗箱和前壁,其中致动单元以所述平面平行于前壁的可见侧设置。

88、其他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