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锤装置和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6374发布日期:2025-01-29 01:5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锤装置和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卫浴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锤装置和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1、水锤又称水击,是指水或其他液体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关、水泵骤然启停等原因,流速突然变化且压强大幅波动的现象。现有的防水锤装置是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减小水锤影响的,但是由于需要安装弹簧,因此需要较大的空间,并且弹簧也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防水锤装置和出水装置,其不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安装简便。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防水锤装置,其中,包括:本体,其设有过水道,其侧壁还设有连通所述过水道的通孔;弹性套,其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其设有功能部,所述功能部对应封堵所述通孔并适于受水压以向远离所述过水道的第一方向形变。

4、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通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沿第一方向设有靠近所述过水道的第一孔和远离所述过水道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形成背离所述过水道的台阶面,所述功能部包括相互连为一体的形变部和密封部,所述形变部伸入所述第一孔并顶抵所述第一孔的孔壁,所述密封部顶抵所述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孔的孔壁。

5、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形变部的厚度。

6、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其中,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密封部背离顶抵所述第二孔孔壁的表面还设有顶抵面,所述支撑件适于顶抵所述顶抵面从而与所述第二孔的孔壁共同夹持所述密封部,所述支撑件还设有适于供形变部形变的让位空间。

7、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四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还设有限制所述形变部形变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形变部远离所述过水道的一侧。

8、第六技术方案基于1至5任一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的侧壁还设有连通所述过水道的过水口,所述弹性套设有与所述功能部连为一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本体的侧壁,其两端连接于所述功能部,所述连接部还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围设于所述过水口外。

9、第七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其中,包括壳体和如技术方案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锤装置,所述壳体容置所述防水锤装置。

10、第八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出水装置,其中,包括壳体和如技术方案6所述的防水锤装置,所述壳体容置所述防水锤装置并设有通水口,所述过水口适于相对所述壳体运动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所述过水口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通水口进入所述避让部的范围以使所述过水口连通所述通水口;当所述过水口位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通水口退出所述避让部的范围。

11、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八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本体适于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使所述过水口适于相对所述壳体绕第一轴线转动。

12、第十技术方案基于第九技术方案,其中,所述过水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绕所述第一轴线周向布设,并沿所述第一轴线布设,所述通水口数量与所述过水口相同并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过水口对应设置。

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4、由于本体的侧壁设有连通过水道的通孔,功能部对应封堵通孔,因此在发生水锤时,水压增大使得功能部向远离过水道的第一方向形变,此时由于弹性套套设于本体外故功能部不会脱离通孔,继而能够通过弹性形变来减小水锤影响。并且,由于弹性套套设于本体侧壁外后便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故在安装时较为简便,只需让会发生水锤的水流经过过水道便可;同时也无需较大的安装空间。

15、但由于在本体侧壁上开设连通过水道的通孔,而功能部会受水压以向远离过水道的第一方向形变,故功能部在形变以减小水锤影响时,由于其形变故可能会导致过水道内的水从通孔漏出。为此,通过将通孔设置为台阶孔,使形变部伸入第一孔内,以便利用形变部的形变来缓冲水锤。令台阶面背离过水道,且由于密封部也是由弹性套形成因此利用弹性套本身的弹性紧密地顶抵于台阶面以形成一次密封。而后令形变部顶抵第一孔的孔壁,从而能够避免水压直接作用于密封部而影响其密封效果,同时能够将水锤导致的形变集中在形变部。此外,由于密封部还顶抵于第二孔的孔壁,从而能够形成二次密封,提高密封效果。

16、虽然水锤导致的形变主要集中在形变部,但是密封部与形变部连为一体,因此形变部在受水锤作用沿第一方向形变时同样会带动密封部,使密封部也被带动形变从而影响密封部的密封效果。因此通过令密封部沿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形变部的厚度,使得密封部不易受形变部的影响形变,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影响其自身的密封效果。并且,由于密封部对应顶抵第二孔的孔壁,故密封部对应围绕形变部,因此在形变部沿第一方向形变时,密封部会受到力矩从而有翻转的趋势,但由于密封部沿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形变部的厚度,故密封部会在该力矩的作用下更加紧密地顶抵第二孔的孔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17、由于密封部顶抵于第二孔的孔壁,从而能够形成二次密封,而为了提高二次密封的效果,通过增设支撑件,使支撑件顶抵于顶抵面从而与第二孔的孔壁共同夹持密封部,使得密封部能够更为紧密地顶抵于顶抵面,继而提高二次密封的效果。同时由于第二孔的孔壁与支撑件共同夹持密封部,使得密封部本身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变,继而能够使密封部更加难以被形变部的形变带动,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影响密封部的密封效果。此外,由于支撑件设有适于供形变部形变的让位空间,因此形变部也能够通过形变来减小水锤影响。

18、虽然形变部能够利用形变来减小水锤影响,但是如果形变部的形变量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密封部的密封效果。因此,通过在支撑件上设置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形变部远离过水道的一侧,使得限位部能够限制形变部的形变量,以免形变部的形变量过大而影响密封部的密封效果。

19、由于只要水流能够流经过水道,功能部便能够利用其形变来减小水锤影响,故水流在过水道中的流向可以是任意的。因此,通过使过水口位于本体侧壁,并使连接部避让过水口,使得过水道内的水流能够从本体的侧壁流出。并且,由于连接部是弹性套的一部分,因此连接部能够紧密地贴合于本体的侧壁,故从过水口流出的水也不会流入连接部与本体侧壁之间。进一步地,通过使连接部形成围设于过水口外的避让部,因此在不希望过水口出水时便可以使避让部密封顶抵壳体内壁,从而封堵过水口。

20、在将防水锤装置装入壳体以形成出水装置后,可以在壳体上设置通水口,而后令过水口适于相对壳体运动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例如可以相对壳体绕第一轴线转动,使得在过水口处于第一状态时,通水口能够进入避让部的范围,此时便可以让避让部顶抵通水口周围的壳体内壁,使得过水口能够连通通水口。而在过水口位于第二状态时,通水口退出避让部的范围,过水口便不能够连通通水口,此时还能够令避让部顶抵壳体的内壁,从而封堵过水口。

21、在过水口能够绕第一轴线相对壳体转动的情况下,可以使过水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绕第一轴线周向布设,并沿第一轴线布设,而使通水口的数量与过水口相同并沿第一轴线与过水口对应设置,因此在旋转过水口时,可以使得其中一个过水口位于第一状态,从而连通其对应的通水口,此时其余的过水口位于第二状态,即其余的过水口无法连通各自对应的通水口,继而实现水路的切换连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