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隙齿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1120发布日期:2024-03-12 21:0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隙齿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齿轮消间隙,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消隙齿轮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1、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齿轮与齿轮、齿轮与齿条存在啮合存在背隙,在机构运动过程中,出现跟随性差、晃动等现象,严重影响机构的精度。

2、通常用于消除齿轮间隙的方法是通过两个齿轮,其中一个作为驱动齿轮,提供运动的驱动力,另一个作为被动,通过提供运动阻力的方式消除驱动齿轮的运动背隙,

3、如专利文件专利号为:201410442124.5,专利名称为一种扭力杆消传动装置的专利公开的为则为通过运动阻力方式的扭力杆消隙传动装置结构,并公开有:

4、一种扭力杆消隙传动装置,包括齿轮箱体、安装在齿轮箱体中的消隙传动轮系、消隙组件、过载保护组件;所述消隙传动轮系包括大齿轮(4)、空心轮ⅰ(5)、空心轮ⅱ(6)、大齿轮ⅰ(14)、大齿轮ⅱ(17)、小齿轮ⅰ(16)、小齿轮ⅱ(18)、齿条(21),所述齿条(21)固连在待往复运动的机床部件上;所述空心轮ⅰ(5)及空心轮ⅱ(6)与大齿轮(4)轴向同心,所述大齿轮ⅰ(14)与小齿轮ⅰ(16)同轴、大齿轮ⅱ(17)与小齿轮ⅱ(18)同轴,小齿轮ⅰ(16)有齿面与齿条(21)的齿面正向啮合、小齿轮ⅱ(18)有齿面与齿条(21)的另一个齿面反向啮合;由外部伺服马达齿轮驱动大齿轮(4),大齿轮(4)通过消隙组件转动空心轮ⅱ(6)、通过键和键槽直接转动空心轮ⅰ(5);所述空心轮ⅰ(5)是上端外表面有键槽、下端有外齿轮(5.1)、中间有通孔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轮ⅱ(6)是上端有外齿轮(6.3)、下部有外齿轮(6.1)、中间有通孔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空心轮ⅱ(6)的通孔下端还有内齿轮(6.2);空心轮ⅰ(5)的外齿轮(5.1)与大齿轮ⅰ(14)啮合、空心轮ⅱ(6)下部的外齿轮(6.1)与大齿轮ⅱ(17)啮合;所述大齿轮(4)与空心轮ⅰ(5)通过键(2)刚性连接,所述空心轮ⅱ(6)套在空心轮ⅰ(5)内部的通孔中;所述消隙组件包括拧紧盘(7)、扭力杆(8)、至少二个定位销(9)、螺杆(24),所述定位销(9)以大齿轮(4)的圆心为对称点固连在大齿轮(4)的上表面;所述拧紧盘(7)是中部宽且薄、两端厚且窄的刚体,拧紧盘(7)的两端有水平向矩形开口槽,所述矩形开口槽的垂直向侧面有u形孔,拧紧盘(7)的中部有环形凹槽(7.2),拧紧盘(7)的中心有内齿(7.1);所述扭力杆(8)中部和两端分别为不同直径的圆柱体,扭力杆(8)的上端有外齿(8.1)与所述拧紧盘(7)的内齿(7.1)配合,还有卡环(3)卡在扭力杆(8)的上端环形槽内,所述扭力杆(8)通过卡环(3)垂悬在拧紧盘(7)上,所述扭力杆(8)下端有外齿轮(8.2),所述空心轮ⅱ(6)的内齿轮(6.2)与扭力杆下端的外齿轮(8.2)啮合;所述螺杆(24)的一端有环状体套在所述定位销(9)的外部,螺杆(24)的另一端穿在拧紧盘(7)端部的矩形开口槽中,有半球状垫圈(25)套在螺杆(24)上,还有锁紧螺帽通过螺杆(24)及定位销(9)将拧紧盘(7)定位在大齿轮(4)上部;所述的过载保护组件包括扭臂(19)、传动销(20)、调整螺钉(23);所述扭臂(19)是中部宽且薄、两端窄且厚的刚体,扭臂(19)两端开有水平的螺纹通孔(19.3),扭臂(19)的中部有环形凸台(19.2),扭臂(19)的中心是内齿轮(19.1);所述内齿轮(19.1)与所述空心轮ⅱ(6)上端的外齿轮(6.3)啮合;所述传动销(20)是固连在大齿轮(4)上表面、且以大齿轮(4)的中心为对称点的至少二个圆柱销(20),所述调整螺钉(23)拧接在所述扭臂(19)两端的螺纹孔(19.3)内,调整螺钉(23)上还有锁紧螺帽;所述环形凸台(19.2)与所述拧紧盘(7)上的环形凹槽(72)滑动配合。

5、整体结构复杂、重量重、空间占用较大且成本较高。

6、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消隙齿轮结构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消隙齿轮组件,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并且成本低。

2、为实现上述发明/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消隙齿轮组件,包括有:

4、包括有:主齿轮;

5、副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同轴布置且可相对主齿轮转动,所述副齿轮上形成有第一凸起部;

6、调节组件,用于调节;

7、滑动部件,其上方形成有第二凸起部;

8、弹性推移组件,布置在调节组件和所述滑动部件之间,能够在调节组件直线移动时被推动移动以施加弹性推力到所述滑动部件使其沿主齿轮轴向方向移动;

9、弹性元件,布置在所述滑动部件和副齿轮之间;

10、其中,滑动部件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凸起部推动第一凸起部带动所述副齿轮相对所述主齿轮旋转。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

12、传动部件,与所述主齿轮连接,沿着主齿轮轴向延伸布置;

13、调节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配合,至少能够相对所述传动部件做直线移动。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传动部件上形成有螺纹传动部,调节部件上形成有内螺纹配合部,所述调节部件旋拧在所述传动部件上。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件上形成有多个凸起部,相邻凸起部之间形成有凹陷部,在调节部件上设置有卡设凸起,调节部件套设在传动部件上能够通过卡设凸起在多个凸起部之间移动并卡在其中之一的凹陷部内。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至少其中一个凸起部为偏心的。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凸起部具有和所述第一配合面接触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为弧形面或斜面。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有沿着传动部件的轴向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垫片部件、第一推力轴承、导向套、以及套设在导向套上的弹性件和第二垫片部件。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片部件、所述第一推力轴承和所述导向套装配在所述传动部件上。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件上形成有卡合部,所述第二垫片部件抵靠在所述卡合部处。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齿轮和/或副齿轮上设置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所述第二推力轴承。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3、本发明中的消隙齿轮组件,在结构设置上,采用一个主齿轮和与主齿轮配合的副齿轮,同时在主齿轮上连接传动部件和调节部件,在滑动部件和调节部件之间设置弹性推移组件,调节时,只需要操作调节部件,改变弹性推移组件对滑动部件弹性力,以使得滑动部件沿主齿轮轴向移动挤压第一凸起部即可,整个消隙齿轮组件构成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

24、在结构设置上,传动部件沿主齿轮轴向延伸,调节部件、弹性推移组件和滑动部件依次布置在传动部件上,沿着主齿轮轴向布置,所有部件基本沿主齿轮的轴向设置,整体结构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所采用的部件结构均为常规容易采购部件,整体成本低。

25、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