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主机托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型主机托架。
背景技术:
1、主机托架是指用于将电脑主机托起进行固定的架子,其主要目的是将电脑主机进行悬空进行固定,能够达到节省空间和便于散热的目的,是现有电脑主机的主要配件,但是现有主机因自身配置显卡、主板、散热以及机箱自身的重量会导致主机的重量较大,现有的主机托架在进行长时间的固定的过程中会因主机重量导致托架掉落致使主机损坏,且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不同的机箱大小,但是现有固定托架不能够适用尺寸不同的机箱,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现有的托架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托架自身的重量且托架需要悬浮且安装在桌面的底部,导致不便于安装者安装。
2、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720281643.7)所公开的“框式主机托架”,其说明书公开: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式主机托架,包括用于固定主机的框架和用于将框架连接在电脑桌的桌板上的连接组件,所述的框架为形成框架式结构的四个边框,相邻两个边框之间插接并锁紧;所述的连接组件为分体式结构,其中固定部分与桌板连接,活动部分与框架的顶部连接,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连接并通过锁紧装置锁紧;采用以上结构后,由于框架采用了四个边框组成的全包式的结构,因此主机能更加稳定地被固定在框架内,而且四个边框之间可以相互滑动,从而调整框架的宽度尺寸和高度尺寸,因此,能适应不同尺寸的主机;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3、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重型主机托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有主机因自身配置显卡、主板、散热以及机箱自身的重量会导致主机的重量较大,现有的主机托架在进行长时间的固定的过程中会因主机重量导致托架掉落致使主机损坏,且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不同的机箱大小,但是现有固定托架不能够适用尺寸不同的机箱,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现有的托架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托架自身的重量且托架需要悬浮且安装在桌面的底部,导致不便于安装者安装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重型主机托架,以改善上述问题。
3、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4、一种重型主机托架,包括定位连接块,所述定位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托架组件,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背面与底部均安装有第二托架组件,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正面安装有第二圆形把手,位于底部所述第一托架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
5、所述第一托架组件包括第一圆形把手和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托架组件包括定位环,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高度支撑组件和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螺纹与定位环互相配合。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连接块包括第一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托架组件包括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的背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三散热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固定板,所述第二散热板正面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第一圆形把手,所述第一圆形把手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所述第三散热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板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板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第二散热板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固定板。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托架组件包括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l型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顶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环形推块,所述底部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散热板,所述第四散热板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l型固定板,所述第四散热板的正面开设有第四散热孔,所述第四散热板的正面固定套接有定位环。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均活动套接有高度支撑组件,所述顶板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支撑组件的底部活动安装头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度支撑组件包括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环,所述第一旋转环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正背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环,所述第二旋转环的内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定位杆。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五固定板,所述第五固定板的正面活动套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螺纹推板,所述螺纹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螺纹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固定块,所述第一u型固定块的内侧活动连接有高度调节杆,所述高度调节杆外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型固定块。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散热孔直角段的顶部和第三散热板底部之间的距离与底部固定板底部和第三l型固定板顶部之间的距离公差配合,所述第二l型固定板直角段的正面与第二散热板背面之间的距离与第四散热板背面和第四l型固定板正面的距离公差配合,所述定位环与定位滑槽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且定位环内侧的宽度与定位滑槽的宽度公差配合,两个所述第一托架组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托架组件组合成托架。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二散热孔的尺寸和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重叠。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旋转板与固定底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顶板和固定底板的凹槽与第二旋转环互相配合,所述固定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底板顶部的滑槽与滑块和限位条互相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杆外侧正面的螺纹方向与背面的螺纹方向相反。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17、1.本技术通过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孔与桌面的底部进行固定,保证了主机框架能够将主机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主机框架脱落致使主机掉落损坏的情况出现;
18、2.本技术通过旋转第一圆形把手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且在第二固定板和第三l型固定板被第三散热板和第一l型固定板定位的情况下,环形推块因第一螺纹杆的旋转被推动移动,继而同时转动两个第一圆形把手即可调整主机托架固定主机的宽度,然后通过将拧松即可通过在定位滑槽内部滑动,调整主机托架的高度,使主机托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机箱,使设备的适用范围更广;
19、3.本技术通过转动旋转把手即可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继而带动两个螺纹推板向中部靠拢,继而带动两个第一u型固定块向中部移动,继而高度调节杆会相对于第二u型固定块和第一u型固定块旋转从而使得第二u型固定块的顶部与第一u型固定块之间的距离变大,同时会使第二旋转环相对第二定位杆旋转使旋转板和顶板之间的夹角变大,且同时第一旋转环会相对于第一定位杆旋转使得两个旋转板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适应第二u型固定块的顶部与第一u型固定块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会推动托架整体升高致使定位连接块的顶部托和桌面的底部,即可对托架进行安装,便于安装者进行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