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轴类零件连接,具体是一种轴类零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轴类零件在机械设备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之一,用于传递动力,将电机产生的旋转力矩传递给机械设备的其他部分,或作为机械设备中其他部件的连接轴,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2、相关技术中,轴类零件通常为一根整轴,而轴类零件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磨损较快,导致其寿命不高,需要进行整根更换,使得生产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轴类零件磨损快,寿命短的问题,现有轴类零件采用两种相同材质的轴承,将轴承的支撑端和磨损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磨损端的磨损过大时,仅需将磨损端切割,并重新焊接并打磨,但是一些特殊机械设备对轴承的承载能力有不同的要求,轴承的支撑端需采用性能更好的材质,但是支撑端和磨损端若是材质不同,则无法通过焊接工艺,或者焊接强度不高,导致轴承无法满足机械设备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轴类零件连接结构,满足不同材质的轴承稳固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具体如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连接结构,包括:
3、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
4、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设置有凹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对应设置;
5、沿所述凸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沿所述凹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应设置;
6、所述第二轴承外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销柱;
7、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限制部件。
8、根据本方案的轴类零件连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9、1.该轴类零件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轴承的一端设置凸部,第二轴承的一端设置凹部,沿凸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沿凹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限制部件,使得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产生拉力时,通过限制部件相互锁定,减少了因拉力引起的松动或位移,确保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轴承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10、2.该轴类零件连接结构可以有效地将两种不同材质的轴承连接在一起,无需复杂的焊接设备和工艺,避免了因轴承材质不同,导致两者无法焊接或者焊接不稳定,无法保证其连接强度,且简化了复杂的连接过程,提高了轴类零件之间的连接便捷性和灵活性;并充分发挥了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不同材质的优势,避免轴承磨损后需要整根更换,仅需更换磨损端的轴承,提高了轴承的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了轴承更换成本。
11、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制部件为若干圆形钢珠。
12、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为一体化周设在所述凸部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一体化周设在所述凹部的第二环形凹槽,若干所述圆形钢珠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内。
13、由于限制部件为若干圆形钢珠,第一凹槽为一体化周设在凸部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二凹槽为一体化周设在凹部的第二环形凹槽,若干圆形钢珠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内,当第一轴承的凸部与第二轴承的凹部对应耦合后,将若干圆形钢珠依次从通孔放入,使若干圆形钢珠的一半在第一环形凹槽内,另一半在第二环形凹槽内,并通过销柱将通孔堵住,使得圆形钢珠被限制在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并将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相互锁定,可以有效地分散轴承连接部位的应力,减少应力集中,确保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轴承在受到拉力或震动时产生松脱或位移。
14、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为均匀周设在所述凸部的若干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均匀周设在所述凹部的若干第二半圆槽,若干所述圆形钢珠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半圆槽以及第二半圆槽内,所述通孔为若干个,分别与若干第二半圆槽对应设置。
15、由于第一凹槽为均匀周设在凸部的若干第一半圆槽,第二凹槽为均匀周设在凹部的若干第二半圆槽,若干圆形钢珠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半圆槽以及第二半圆槽内,通孔为若干个,分别与若干第二半圆槽对应设置,使得每一个第一半圆槽与对应的第二半圆槽内设置一个圆形钢珠,使得均匀分布在若干第一半圆槽和第二半圆槽内的圆形钢珠可以确保轴承连接的紧密性和精度,减少第一半圆槽以及第二半圆槽之间与圆形钢珠配合的空隙,使得轴承在动态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力矩的变化,避免因轴承振动或冲击导致两根轴承松脱或位移,提高了轴承的连接稳定性。
16、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制部件为若干两端为弧形面的圆柱形钢珠。
17、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为均匀周设在所述凸部的若干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均匀周设在所述凹部的若干第二弧形槽,若干所述圆柱形钢珠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槽以及第二弧形槽内,所述通孔为若干个,分别与若干第二弧形槽对应设置。
18、由于限制部件为若干两端为弧形面的圆柱形钢珠,第一凹槽为均匀周设在凸部的若干第一弧形槽,第二凹槽为均匀周设在凹部的若干第二弧形槽,若干圆柱形钢珠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弧形槽以及第二弧形槽内,通孔为若干个,分别与若干第二弧形槽对应设置,圆柱形钢珠相比于圆形钢珠入槽更深,增加了钢珠与弧形槽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分散钢珠的局部应力载荷,更有效地吸收和缓冲振动和冲击带来的拉力,增强了该结构的连接强度。
1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制部件为矩形钢柱。
20、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为均匀周设在所述凸部的若干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为均匀周设在所述凹部的若干第二矩形槽,若干所述矩形钢柱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矩形槽以及第二矩形槽内,所述通孔为若干个,分别与若干第二矩形槽对应设置。
21、由于限制部件为矩形钢柱,第一凹槽为均匀周设在凸部的若干第一矩形槽,第二凹槽为均匀周设在凹部的若干第二矩形槽,若干矩形钢柱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矩形槽以及第二矩形槽内,通孔为若干个,分别与若干第二矩形槽对应设置,矩形钢柱可以增大其与矩形槽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地抵抗剪切力,使得剪切力负载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矩形槽的接触面上,有助于稳定地传递载荷,减少振动和冲击力造成两根轴连接松动,从而提高整体连接的稳定性。
22、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制部件中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限制部件两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分别与所述限制部件轴长的一半对应设置。
23、由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产生拉力时,限制部件的中部承受较大的局部应力,导致限制部件的中部容易产生变形或损坏,通过将限制部件中部的直径设置成大于限制部件两端的直径,使得限制部件的中部位置可以承载更大的载荷,能够有效防止限制部件的中部变形或损坏,进一步提高了该结构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延长了限制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分别与限制部件轴长的一半对应设置,使得限制部件可以更好的装配在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之间,确保限制部件的装配精度,并利用限制部件中部的宽度,使限制部件的中部来承载较大的局部应力,进一步提高限制部件的承载能力。
24、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限制部件中部的直径相适配。
25、由于通孔的直径与限制部件中部的直径相适配,使得第一轴承的凸部与第二轴承的凹部对应耦合后,限制部件可以通过通孔放入至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并通过销柱将通孔堵塞,将限制部件限制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使得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的牢固连接,且简化了复杂的连接过程,确保两种不同材质轴承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