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98252发布日期:2025-04-11 17:48阅读:5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车桥的机动车,其中,其中至少一个车桥包括这种驱动系。


背景技术:

1、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是已知的,其中,例如从差速器引导到待驱动的车轮的输出轴被引导穿过油箱或储油器。输出轴被保护管包围,该保护管将油箱内部的油空间相对于输出轴和支承输出轴的轴承隔开,并且因此形成针对输出轴的干空间。保护管可以在两侧压装在壳体或壳体部分中,其中,通过压配合和/或圣诞树型密封件和/或o形圈使干空间相对于油空间密闭。由于油箱内部的在运行期间始终波动的油位,使得通过保护管防止了由于在运行中转动的输出轴与油箱中的油之间的接触所造成的搅油损失和摩擦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驱动系具有改进的安装和拆卸条件。本发明借助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该任务。从属权利要求反映了优选的实施方式。

2、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包括轴组件,该轴组件被引导穿过储存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其中,轴组件至少在纵向区段上被管元件包围并且通过能第一轴承相对于第一壳体元件转动地支承并且能通过第二轴承相对于第二壳体元件转动地支承,其中,在轴组件与第一壳体元件之间布置有密封元件,其中,在空间上在第一轴承与密封元件之间构造有收集空间,该收集空间与用于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的至少一个入流部流体连接,并且其中,管元件被构造成用于在其内部空间中接收来自收集空间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并且至少间接地将其引导至出流部。

3、管元件作为保护管用于防止轴组件与位于储存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中的冷却剂或润滑剂之间发生接触。管元件由此防止可能在运行期间使机动车减速的损失。管元件一方面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并且另一方面布置在第二壳体元件上。优选地,在管元件与各自的壳体元件之间设置有压合座。通过压合座或可选的密封元件、如o形圈,使得管元件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储存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密闭。管元件形成一种干空间,该干空间防止轴组件在位于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中的油中运转或旋转并且因此产生搅油损失。管元件仅被构造成用于,作为一种线路或出流槽在第一端部处容纳冷却剂或润滑剂,并且在相反的端部处转引冷却剂或润滑剂。

4、为了使冷却剂或润滑剂从收集空间到达出流部,管元件的内部空间具有落差,尤其是具有恒定落差。为此,管元件的内直径可以从一个端部、即面对入流部的端部朝另一端部、即面对出流部的端部递增。在该意义中,管元件可以被构造为漏斗形式,其中,冷却剂或润滑剂可以从具有较小直径的端部流向具有较大直径的端部。

5、冷却剂或润滑剂至少间接进入收集空间所经过的入流部布置在驱动系的上方区域中,尤其是关于重力方向布置在轴组件之上的上方区域中,从而使得冷却剂或润滑剂可以至少部分地借助重力从上方流入系统中。入流部可以是孔、管、线路、软管或开口。

6、出流部至少间接地与储存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流体连接。出流部可以是孔、管、线路、软管或开口。出流部关于重力位于入流部下方,从而使得通过入流部输送的冷却剂或润滑剂可以无损失地到达出流部。优选地,出流部布置在系统的最低点,以便确保冷却剂或润滑剂的安全的出流。

7、原则上,作为轴承的是任意形式的支承元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外圈、至少一个内圈和多个在各自的外圈与各自的内圈之间引导的滚动体。至少一个轴承可以是固定轴承,并且至少一个轴承可以是浮动轴承。构造为固定轴承的支承元件被设置成用于吸收在两个方向上的轴向力。除了轴向力以外,固定轴承还吸收径向力并将其传递到邻接的构件上。被支承的构件(在此为轴组件)的轴向定位通过固定轴承精确限定。这尤其在受负载的情况下是适用的。此外,各自的通过固定轴承支承的构件的运转是比较精准的。固定轴承优选具有一个或多个滚动轴承、尤其是球轴承。优选地,各自的固定轴承被构造为单列深沟球轴承。浮动轴承相对于固定轴承仅被设计成用于吸收和传递径向力。这些浮动轴承可以是无挡圈的滚针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滑动轴承也是能想到的。

8、密封元件被设置成用于使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尤其是驱动系的内部空间相对于外部大气密闭。优选地,密封元件是轴密封圈,其布置在轴组件或第一壳体元件上并且支撑在各其他的构件上。

9、优选地,轴组件包括轴和输出法兰,其中,轴承布置在轴上,并且其中,密封元件布置在输出法兰上。换言之,轴组件可以多件式地构造,即构造有多个抗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或耦联的构件,以便将驱动功率从输入侧、例如驱动单元、传动级、差速器等传输到输出侧、例如轮毂、传动比级等。

10、优选地,轴具有用于抗相对转动地容纳输出法兰的器件。输出法兰可以压装在轴的套筒形的区段中。替选或补充地,抗相对转动的连接可以经由带动啮合部来实现。

11、根据第一实施替选方案,入流部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使得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直接流入收集空间中。换言之,收集空间被构造成用于容纳经由至少一个与收集空间直接流体连接的入流部提供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并且被提供用于对至少是轴承和密封元件进行至少间接的冷却和/或润滑。入流部例如可以构造为第一壳体元件上的通孔。在该变型方案中,入流部可以在上游与冷却剂和/或润滑剂供应部、例如运送单元、尤其是泵流体连接,从而能通过主动将冷却剂和/或润滑剂运送到收集空间中来主动润滑轴承和密封元件。泵可以将冷却剂和/或润滑剂从储存器的冷却剂和/或者润滑剂空间经由入流部运送到收集空间中,其中,在所提到的构件被冷却或润滑后,冷却剂和/或润滑剂可以经由出流部流回储存器中。

12、根据第二实施替选方案,入流部被构造为管元件上的开口。例如,经由这种入流部可以进行对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的被动供应。例如,开口被理解为管元件中的缺口,其中,依赖于储存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空间中的油位地,冷却剂或润滑剂可以从储存器流到待润滑的构件。

13、优选地,第二轴承在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的流动方向上布置在管元件与出流部之间。换言之,被引导到管元件的内部空间中的冷却剂或润滑剂首先在其到达出流部之前被提供以用于冷却或润滑第二轴承,或从那里到达出流部。因此,管元件在轴向上被布置在轴承之间。因此,壳体元件的容纳管元件的区段也在轴向上布置在轴承之间。

14、优选地,管元件具有第一纵向区段,该第一纵向区段具有第一内直径和/或第一内直径变化部,以用于引导冷却剂或润滑剂。根据冷却剂或润滑剂如何被输送给在此描述的冷却和/或润滑系统而定地,冷却剂或润滑剂要么从收集空间沿管元件的纵向区段的方向流动,即管元件的纵向区段布置在第一轴承的下游,要么冷却剂或润滑剂从纵向区段出发朝收集空间的方向流动,即管元件的纵向区段布置在第一轴承的上游。也能想到的是,具有内直径或内直径变化部的纵向区段与第一轴承的所选择的直径相比如下这样地进行选择,即,使得与冷却剂或润滑剂从哪个方向或侧被输送给系统无关地,尤其是即使冷却剂或润滑剂通过入流部首先到达容纳空间并从那里到达第一轴承,在所提到的纵向区段的区域中也可以容纳冷却剂或润滑剂并且可以储备冷却剂或润滑剂以用于润滑第一轴承。

15、在该意义中有利的是,在第一纵向区段的第一内直径和/或第一内直径变化部处布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限制了管元件的两个纵向区段之间的冷却剂或润滑剂流动。第一隔板可以被构造为管元件的变细部或径向向内指向的凸出部或径向向内指向的凸肩。优选地,第一隔板被布置或成形为,使得其将具有第一内直径或第一内直径变化部的第一纵向区段与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内直径和/或第二内直径变化部的管元件的另外的纵向区段隔开。

16、当涉及具有内直径的纵向区段时,纵向区段具有恒定的内直径。当涉及具有内直径变化部的纵向区段时,纵向区段具有变化的、优选均匀变化的内直径变化部。

17、本发明包括以下技术教导,即,第一壳体元件包括旁通通道,该旁通通道将收集空间与管元件的内部空间流体连接。在该意义中,至少一部分的冷却剂或润滑剂直接经由旁通通道被引导到管元件中,而不是被引导到第一轴承中,冷却剂或润滑剂从那里至少间接地到达出流部。因此,旁通通道可以如下这样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元件上,即,使得旁通通道布置在第一轴承的径向外部并且平行于第一轴承的旋转轴线延伸。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旁通通道中布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可以被构造成用于,确保从收集空间出流或被引导到出流部的冷却剂和/或润滑剂比经由各自的入流部进入的要少。因此,经由第二隔板能实现节流的出流。因此,第二隔板是出流部隔板。

19、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设置有第一车桥和至少一个第二车桥,其中,在车桥中的至少一个车桥上布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驱动系。因此,具有驱动系的车桥是被驱动的或可被驱动的车桥。还能想到的是,为每个车桥设置这样的驱动系,从而使得每个车桥都是被驱动的或可被驱动的车桥。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系可以用于机动车、尤其是汽车(例如重量小于3.5吨的乘用车辆)、公共汽车或载货车辆(例如重量大于3.5吨的公共汽车和载货车辆)。如果各自的驱动系的驱动机器是电机,则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然而,机动车也可以由内燃机驱动。各自的驱动机器的驱动功率至少间接地经由驱动系的所提到的轴组件传输到机动车的车轮上。

20、在可被驱动的车桥上有效地布置有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系,其中,驱动系经由可选的传动装置将驱动单元的驱动功率传输到可被驱动的车桥的至少一个车轮上。如果驱动系包括差速器,则可以驱动一个车桥的两个车轮。所提到的轴组件与其中一个车轮驱动作用地连接。驱动系优选以前横置结构方式安装,从而使得轴组件基本上横向于车辆纵向方向取向。替选地,驱动系可以相对于车辆的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倾斜地布置,其中,轴组件经由至少一个相应的铰接件与横向于车辆纵向轴线布置的车桥的所属的车轮连接。

21、根据本发明的驱动系的特征或优点可以转移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上,并且反之亦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