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车辆制动,尤其是一种制动锁止装置及制动钳总成。
背景技术:
1、制动钳,是现代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将传统手刹的临时制动和停车后的长时制动功能整合在一起,提高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当驾驶者需要停车时,通过操作电子手刹按钮(或自动触发auto hold功能),ecu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机启动,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刹车卡钳内的刹车片夹紧刹车盘。刹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产生制动力,使车辆停止并保持在静止状态。
3、然而车辆停在坡度比较大的路面时,由于车辆倾斜的角度较大加上车辆自身的重量,现有的驻车制动可能不足以满足上述停车时的驻车要求,导致车辆意外溜车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制动锁止装置及制动钳总成,用于解决坡道非常倾斜的上需要驻车时,普通的驻车制动力可能不足以完全防止车辆下滑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制动锁止装置,包括设置在刹车盘上的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驱动外壳、主动制动装置以及被动制动装置,所述主动制动装置设置在驱动外壳内,所述驱动外壳内和主动制动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被动驱动装置的联动结构。
3、进一步的,所述被动制动装置包括驱动外壳外侧设置的一对联动杆,每个所述联动杆末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转动设置有驱动内块,所述驱动内块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制动板,所述驱动内块靠近驱动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端设置有固定连接在驱动外壳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设置有滑动装置,所述驱动内块边缘和滑动装置抵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动制动装置启动后,依然出现了位移时,将会通过联动结构推动联动杆,从而将联动杆末端上的驱动内块进行转动,通过抵接着滑动装置将带动驱动内块上的驱动杆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制动板朝内挤压,从而第二制动板将挤压刹车盘,从而次制动。
5、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制动装置包括主动制动块以及两侧的第一制动板,所述主动制动块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制动板上的均固定设置有制动杆,所述制动杆滑动连接在主动制动块中,两根所述制动杆上固定设置有啮齿,所述主动制动块内部转动设置有联动柱,所述联动柱上固定设置有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和制动杆啮合,所述主动制动块上安装有有用于驱动第一制动板的挤压气缸,所述联动杆固定连接在主动制动块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挤压气缸驱动单边的制动杆,推动后制动杆上啮齿将会和联动柱上的联动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另一个的制动杆,让两侧的第一制动板同时挤压完成主动制动。
7、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设置在主动制动块两端的联动弹簧,所述联动弹簧在主动制动块两端均设置有一组,所述联动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主动制动块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外壳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联动弹簧的设置,主动制动块进行发生移动后,会先通过受力联动弹簧,从而带动主动制动块两侧的联动杆驱动被动制动装置,本技术中所采用的联动弹簧根据车体重力定制。
9、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杆末端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固定设置有滑动块,所述驱动内块的边缘上开设有相匹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滑动槽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内块被联动杆推动后,将会随着滑动槽滑动,从而带动另一侧的驱动杆以及第二制动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驱动内块和驱动外壳上均匀设置和连接块匹配的连接槽,两端所述连接块插接在连接槽中。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复位弹簧每次被动制动时,都要被挤压,因此为了方便更换,本技术中采用插接的方式对复位弹簧进行设置,更换时,挤压复位弹簧,就可以进行拆除,安装是同样通过挤压复位弹簧就可以将两侧的连接块插接到连接槽中。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四周均固定设置有橡胶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连接块和连接槽的稳定性。
15、进一步的,所述被动制动装置在驱动外壳两端均有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车体往前端还是后端倾斜,都可以进行启动被制动。
17、进一步的,两块所述第二制动板上均设有用于增强第一制动板制动效果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柱以及开设刹车盘上的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柱螺纹连接于第二制动板,多个所述限位柱弧线形阵列分布在第二制动板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被动制动装置的设置,使得在主动制动装置出现位移或不足以完全制动时,被动制动装置也能立即启动,确保更可靠的制动效果,但同样是以摩擦的方式实现制动,有可能会出现被动制动装置无法制动刹车盘的情况,限位结构的设置就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当第二制动板的挤压力不足制动刹车盘时,继续转动的刹车盘会导致限位柱插入限位孔内,使得限位柱限制住刹车盘的转动,从而防止车辆下滑,进一步的提升了被动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
19、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盘外侧设置有用于阻挡泥土的挡泥罩,所述刹车盘(3)中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汽车转向的转向节,所述转向节和挤压气缸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固定安装,所述挡泥罩上端设置有用于保护主动制动装置以及被动制动装置的一体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挡泥罩安装在汽车其他部件中,挡泥罩的作用是在行车过程中地面上的泥土飞溅进行阻挡,从而避免泥土附着在刹车盘上,减低制动效果,一体壳的设置用于保护主动制动装置以及被动制动装置。
21、进一步的,一种制动钳总成适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制动锁止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执行器,所述控制器接收驻车信号后驱动执行器,所述制动装置对车辆进行驻车制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执行器是汽车手刹按键,需要驻车制动时,启动执行器,通过控制器中的电子控制单元传输信号挤压气缸,从而推动单边的制动杆,推动后制动杆上啮齿将会和联动柱上的联动齿轮和啮合,从而带动另一个的制动杆,让两侧的第一制动板同时挤压完成主动制动,相对应的,当取消驻车制动时,执行器对控制器中的电子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挤压气缸将会回收,从而将两端的第一制动板同时张开,完成取消制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结合主动制动装置和被动制动装置,即使在主动制动装置出现位移或不足以完全制动时,被动制动装置也能立即启动,确保更可靠的制动效果,第二制动板上的摩擦块采用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如白陶瓷纤维),显著提高了对刹车盘的制动性,缩短了制动距离。
25、2.无论车体是向前还是向后倾斜,由于被动制动装置在驱动外壳两端均有设置,都能迅速响应,进行二次制动,防止了车辆因坡度而发生的意外滑动。复位弹簧的插接式设计方便更换,减少了因弹簧老化或损坏导致的制动失效风险,提高了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26、3.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实现智能控制,用户只需通过执行器(如汽车手刹按键)操作,即可轻松完成驻车制动和取消制动的操作,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和舒适度。电子控制单元能够快速响应并执行指令,确保了制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7、4.主动制动块和联动杆的巧妙设计,使得在主动制动装置工作时,能够通过联动弹簧将力传递到被动制动装置,实现二次制动的自动触发。滑动装置和驱动内块的配合,使得驱动杆在移动时更加平稳,减少了制动过程中的噪音和震动。
28、5.复位弹簧的插接式设计使得在需要更换时能够轻松完成,减少了维护时间和成本。连接块四周的橡胶层不仅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振动和摩擦造成的磨损。
29、6.采用半金属材质的第一制动板和白陶瓷纤维的摩擦块,在保证制动性能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材料的环保性和耐用性,减少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噪音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