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曲柄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根据以下专利文献I公知这样的曲柄式无级变速器:其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多个变速单元,多个变速单元将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转换为连杆的往复运动,并利用单向离合器将连杆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2543号公报
[0004]然而,当具备曲柄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的发动机发生故障而不能运转时,或当配置于发动机和无级变速器之间的离合器在释放状态下发生固着故障、无法将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无级变速器时,如果可以使车辆避让行使至不阻碍交通的场所或修理车间,则不需要拖车的牵引等,提高了便利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对于具备曲柄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在不能依靠行驶用驱动源行驶的情况下,使其可以进行避让行驶。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变速单元,该变速单元对连接于行驶用驱动源的输入轴的旋转进行变速并将其传递至输出轴,所述变速单元具备:输入侧支点,其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地偏心旋转;变速轴,其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地配置;变速致动器,其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变速轴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相对旋转而变更所述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单向离合器,其支承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连杆,其连接所述输入侧支点和设于所述单向离合器的外部件上的输出侧支点;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动作,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不能依靠所述行驶用驱动源行驶的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驱动所述电动马达,使所述变速轴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相对旋转,从而能够变更所述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
[0007]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变速致动器至少具备第I行星齿轮机构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在所述第I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齿轮与所述电动马达连接,齿圈与所述输入轴连接,在所述第2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齿轮固定,齿圈与所述变速轴连接。
[0008]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电动马达,使得所述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在第I规定值的状态和比该第I规定值大的第2规定值的状态之间往复。
[0009]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驾驶员要求的驱动力越大时,所述控制单元越增大所述第I规定值与所述第2规定值的差,或者增大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
[0010]此外,实施方式的偏心盘19对应本发明的输入侧支点,实施方式的连结销37对应本发明的输出侧支点,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本发明的行驶用驱动源,实施方式的第I齿圈Ra和第2齿圈Rb对应本发明的齿圈,实施方式的第I太阳齿轮Sa和第2太阳齿轮Sb对应本发明的太阳齿轮,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U对应本发明的控制单元。
[0011]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连杆连接输入侧支点和输出侧支点,其中,所述输入侧支点与输入轴一体地偏心旋转,所述输出侧支点设于支承于输出轴外周的单向离合器的外部件,因此,当输入轴旋转且连杆往复运动时,单向离合器间歇地接合,由此输出轴间歇地旋转而传递驱动力。此时,利用变速致动器变更输入侧支点相对于输入轴轴线的偏心量,从而连杆往复运动的行程发生变化,变速比被变更。
[0012]在不能依靠行驶用驱动源行驶的状态下,控制单元驱动变速致动器的电动马达时,变速轴相对于输入轴相对旋转,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被变更,因此,连接于输入侧支点的连杆被驱动,输出轴旋转,由此车辆可以进行避让行驶。
[0013]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变速致动器至少具备第I行星齿轮机构和第2行星齿轮机构,在第I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齿轮与电动马达连接,齿圈与输入轴连接,在第2行星齿轮机构中,太阳齿轮固定,齿圈与变速轴连接,因此,电动马达的旋转被大幅减速并传递至变速轴,从而能够利用输出小的电动马达使车辆进行避让行驶。
[0014]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控制单元驱动电动马达,使得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在第I规定值的状态和比该第I规定值大的第2规定值的状态之间往复,因此,可以使输出轴连续旋转而进行长距离的避让行驶。
[0015]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驾驶员要求的驱动力越大时,控制单元越增大第I规定值与第2规定值的差,或者增大电动马达的输出,因此能够以与驾驶员要求的驱动力相应的速度使车辆进行避让行驶。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图。(第I实施方式)
[0017]图2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局部剖视立体图。(第I实施方式)
[0018]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的剖视图。(第I实施方式)
[0019]图4是图3的4部放大图。(第I实施方式)
[0020]图5是变速致动器的骨架图。(第I实施方式)
[0021]图6是沿图3中的6-6线的剖视图。(第I实施方式)
[0022]图7是示出偏心盘的形状的图。(第I实施方式)
[0023]图8是不出偏心盘的偏心量和变速比之间的关系的图。
[0024]图9是示出OD变速比和GN变速比中的偏心盘的状态的图。
[0025]图10是避让行驶的流程图。(第I实施方式)
[0026]图11是保持变速比时的变速致动器的速度线图。(第I实施方式)
[0027]图12是变更变速比时的变速致动器的速度线图。(第I实施方式)
[0028]图13是避让行驶时(曲轴停止状态)的变速致动器的速度线图。(第I实施方式)
[0029]图14是避让行驶时(曲轴旋转状态)的变速致动器的速度线图。(第I实施方式)
[0030]图15是示出变速致动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速度线图。(第2、第3实施方式)
[0031]标号说明
[0032]12:输入轴;
[0033]13:输出轴;
[0034]14:变速单元;
[0035]15:变速轴;
[0036]19:偏心盘(输入侧支点);
[0037]23:变速致动器;
[0038]24:电动马达;
[0039]33:连杆;
[0040]36:单向离合器;
[0041]37:连结销(输出侧支点);
[0042]38:外部件;
[0043]E:发动机(行驶用驱动源);
[0044]PGSl:第I行星齿轮机构;
[0045]PGS2:第2行星齿轮机构;
[0046]Ra:第I齿圈(齿圈);
[0047]Rb:第2齿圈(齿圈);
[0048]Sa:第I太阳齿轮(太阳齿轮);
[0049]Sb:第2太阳齿轮(太阳齿轮);
[0050]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单元);
[0051]ε:偏心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52](第I实施方式)
[0053]以下,基于图1?图14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4]如图1?图4所示,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相互平行地支承于机动车用的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箱体11的一对侧壁11a、11b,与发动机E连接的输入轴12的旋转通过6个变速单元14、输出轴13和差速器传递至驱动轮。与输入轴12共有轴线L的变速轴15通过7个滚针轴承16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嵌合于形成为中空的输入轴12的内部。6个变速单元14的结构实际上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以一个变速单元14为代表对结构进行说明。
[0055]变速单元14具备设置于变速轴15的外周面的小齿轮17,该小齿轮17从形成于输入轴12的开口 12a露出。沿轴线L方向分割成两部分的圆板状的偏心凸轮18以夹住小齿轮17的方式花键结合于输入轴12的外周。偏心凸轮18的中心Ol相对于输入轴12的轴线L偏心距离d。另外,6个变速单元14的6个偏心凸轮18的偏心方向的相位彼此分别错开 60° 。
[0056]在圆板状的偏心盘19的轴线L方向两端面形成的一对偏心凹部19a、19a通过一对滚针轴承20、2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偏心凸轮18的外周面。偏心凹部19a、19a的中心Ol (即偏心凸轮18的中心01)相对于偏心盘19的中心02偏移距离d。S卩,输入轴12的轴线L与偏心凸轮18的中心01之间的距离d、和偏心凸轮18的中心01与偏心盘19的中心02之间的距离d相同。
[0057]在沿轴线L方向分割成两部分的偏心凸轮18的分割面上,与该偏心凸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