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86001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使用曲柄连杆机构的四节连杆机构型的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如下的具有四节连杆机构型的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该四节连杆机构型的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来自发动机等主驱动源(行驶用驱动源)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该输入轴;与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的输出轴;以及多个曲柄连杆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无级变速器中,曲柄连杆机构具有:旋转半径调节机构,其设有能够以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且能够自由调节该旋转部的旋转半径;摆动连杆,其设有摆动端部且以摆动自如的方式轴支承于输出轴;以及连接杆,其一个端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部连接,其另一个端部与摆动连杆的摆动立而部连接。
[0004]在摆动连杆与输出轴之间设有作为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在摆动连杆以输出轴为中心相对于输出轴欲向一侧旋转时将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固定,在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欲向另一侧旋转时使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空转。
[0005]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圆盘状的凸轮部,其以相对于输入轴偏心的状态与输入轴一体地旋转;旋转部,其以相对于该凸轮部偏心的状态旋转自如,且连接杆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外套于该旋转部;以及小齿轮轴,其在轴向具有多个小齿轮。小齿轮轴凭借从副驱动源(调节用驱动源)传递来的驱动力而旋转。
[0006]另外,关于旋转半径调节机构,除了专利文献I示出的结构之外,还可以由以下部分构成:圆盘状的旋转部,其具有从中心偏心地贯穿设置的贯通孔;内齿轮,其安装于旋转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面;第I小齿轮,其固定于输入轴且与内齿轮啮合;行星架,来自副驱动源(调节用驱动源)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该行星架;以及2个第2小齿轮,它们分别以自转自如和公转自如的方式被行星架轴支承,且与内齿轮啮合。这种情况下,第I小齿轮和2个第2小齿轮被配置成以它们的中心轴线为顶点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0007]在凸轮部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在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贯通,且贯穿设置于相对于凸轮部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上。此外,在凸轮部上的隔着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与凸轮部的中心相反一侧的区域形成有切口孔,该切口孔连通凸轮部的外周面与贯通孔的内周面。而且,相邻的凸轮部彼此通过螺栓固定而构成凸轮部连结体。
[0008]在凸轮部连结体的轴向一端连结有输入部,通过凸轮部连结体和输入部构成凸轮轴(输入轴)。另外,凸轮轴除了专利文献I所示的结构之外,还可以是通过花键结合等将凸轮部或凸轮部连结体安装于中空的棒状的输入部的外表面而构成的。
[0009]凸轮部连结体通过使各凸轮部的贯通孔相连而形成为中空,且在内部插入有小齿轮轴。而且,插入到凸轮部连结体的小齿轮轴从各凸轮部的切口孔中露出。
[0010]旋转部设有收容凸轮轴的收容孔。在该收容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内齿。该内齿与从各凸轮部的切口(贯通孔)露出的小齿轮轴啮合。
[0011]在凸轮轴与小齿轮轴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凸轮部以偏心的状态旋转自如的旋转部不会相对于凸轮部进行相对旋转,因此维持旋转部的中心(输入侧支点)的旋转运动的半径。另一方面,在凸轮轴与小齿轮轴的旋转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旋转部相对于凸轮部进行相对旋转,输入侧支点的旋转运动的半径发生变更,变速比发生变化。
[0012]在该无级变速器中,在通过使凸轮轴旋转从而使旋转部与凸轮部一起旋转时,夕卜套于旋转部的连接杆的一个端部进行旋转运动,与连接杆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的摆动连杆进行摆动。而且,摆动连杆经由单向离合器轴支承于输出轴,因此仅在向一侧旋转时向输出轴传递旋转驱动力(转矩)。
[0013]此外,凸轮部被设定为相位彼此不同,通过多个凸轮部在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环绕一周。因此,借助于在设置于各凸轮部的旋转部上外套的连接杆,能够使各摆动连杆依次将转矩传递至输出轴,使输出轴顺畅地旋转。
[0014]此外,输出轴与驱动力传递部件(差动齿轮等)连接,该驱动力传递部件配置于在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离开了曲柄连杆机构的位置上。输出轴经由该驱动力传递部件向驱动轮传递转矩。
[0015]现有技术文献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2543号公报
[0018]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无级变速器中,在从曲柄连杆机构向输出轴传递转矩时,有时输出轴会产生扭曲和挠曲。如果产生了这种扭曲和挠曲,则所传递驱动力可能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19]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输出轴产生了扭曲和挠曲,也能够实现所传递的驱动力的稳定化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002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输入轴;输出轴,其与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力被从输出轴传递至该驱动力传递部件,并且该驱动力传递部件向驱动轮传递驱动力;曲柄连杆机构,其具有旋转半径调节机构和轴支承于输出轴的摆动连杆,该旋转半径调节机构包括能够与输入轴一体旋转的旋转部且能够自由调节旋转部的旋转半径,该曲柄连杆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连杆的摆动运动;以及第I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其在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向一侧旋转时将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固定,在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向另一侧旋转时使摆动连杆相对于输出轴空转,在输出轴和驱动力传递部件中的一方的端部插入有输出轴和驱动力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的端部,驱动力传递装置通过改变旋转部的旋转半径,而使变速比发生变化,所述驱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其配置于一方的端部与另一方的端部之间,在输出轴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件向一侧旋转时,将输出轴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件固定,在输出轴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件向另一侧旋转时,使输出轴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件空转;以及一对轴承,其以在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夹着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方式配置于一方的端部与另一方的端部之间,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具有:内侧部件,其与输出轴和驱动力传递部件中的一方一体地运动;外侧部件,其与输出轴和驱动力传递部件中的另一方一体地运动;以及多个滚动体,它们配置于一对轴承之间,且与同输出轴一体地运动的内侧部件或外侧部件的运动联动地滚动,在内侧部件的外周面或外侧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凸轮面,在从输出轴向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时,滚动体与该凸轮面抵接。
[0021]如上,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为这样的结构:在被曲柄连杆机构传递驱动力的输出轴和被该输出轴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中的一方的端部插入另一方的端部,从而连结输出轴和驱动力传递部件。而且,在它们之间具有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和一对轴承。
[0022]因此,即使在由于被曲柄连杆机构传递驱动力时产生的输出轴的扭曲和挠曲,而使得输出轴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旋转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下,这种不稳定旋转的影响也会被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切断,不会传递给驱动力传递部件。
[0023]此外,由于具有一对轴承,因此即使输出轴产生了扭曲和挠曲,设置于输出轴与驱动力传递部件之间的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配置空间不会大幅变化。因此,能够稳定进行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对输出轴与驱动力传递部件的固定和空转的切换。
[0024]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输出轴产生了扭曲和挠曲,也能够实现所传递的转矩的稳定化。
[0025]此外,在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优选滚动体为圆柱状的辊子,滚动体的两端部形成为越靠端面侧直径越小。
[0026]在第2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滚动体是圆柱状的辊子的情况下,如果输出轴产生了挠曲,则会对配置有辊子的输出轴的端部也施加弯曲力矩,因此辊子可能与输出轴一起相对于驱动力传递部件倾斜。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荷重集中于辊子的端部,或者辊子斜着啮入输出轴与驱动力传递部件之间的情况。
[0027]于是,如果将辊子的两端部的形状形成为越靠端面侧直径越小的形状,则不易产生荷重的集中导致的破损和不当的啮入,能够更容易实现所传递的转矩的稳定化。
[0028]此外,在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优选在输出轴的端部中插入驱动力传递部件的端部,在输出轴的与驱动力传递部件对置的面形成有多个凸轮面。
[0029]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外侧部件或内侧部件在内周面或外周面形成有凸轮面的情况下,壁厚在整个区域上并不恒定,存在壁厚较厚的部分。此外,该壁厚较厚的部分的壁厚可大于未形成凸轮面时的最大壁厚。
[0030]因此,在将输出轴形成为内侧部件或外侧部件的情况下,如果在输出轴的外周面或内周面设置凸轮面,则与不形成凸轮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输出轴形成壁厚较厚的区域。其结果为,能够提升输出轴的刚性,因此输出轴不易产生扭曲和挠曲,能够更容易实现所传递的转矩的稳定化。
[0031]此外,在本发明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优选的是,驱动力传递装置具有多个曲柄连杆机构,多个曲柄连杆机构排列配置于输出轴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输出轴具有筒状的外侧输出轴部件和插入在外侧输出轴部件中的柱状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