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68779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减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降低扭振的装置,尤其是涉及在受到转矩而旋转的旋转体上保持有根据该旋转体的转矩变动而往复移动的摆体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用于将由动力源产生的转矩传递至作为目的地的部位或部件的驱动轴、齿轮等旋转部件由于所输入的转矩自身的变动、载荷的变动或摩擦等原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由于该振动的频率根据转速而变化,并且也会一并产生二次振动以上的多次振动,因此有时由于共振而振幅变大,这种共振所引起的振动成为噪音增大、耐久性下降等的原因。因此,在通过旋转传递动力的各种设备中广泛采用用于防止上述那种振动的装置或机构。
[0003]在记载于专利文献I的流体传动装置中,离心摆式吸收装置、第一及第二盘簧、动态减震器以从径向观察在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紧凑化。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285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6]在专利文献I那样的液密结构的离心摆式吸振装置中采用通过铆钉将罩固定于旋转体的结构的情况下,铆钉进一步变长。因此,在施铆时有可能铆钉产生变形而无法得到需要的连接强度。
[0007]本发明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作出,目的是提供能够充分确保在通过铆钉安装将摆体覆盖成液密状态的罩及其他部件的情况下的安装强度的减振装置。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为一种减振装置,摆体保持于旋转体并且壳体部件通过铆钉安装于上述旋转体,上述摆体由于上述旋转体的转矩的变动而进行摆动运动,上述壳体部件将该摆体覆盖成液密状态,用于对上述旋转体传递转矩或从上述旋转体传递转矩的预定部件通过上述铆钉连接于上述旋转体,上述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铆钉具有:头部;第一轴部,从该头部的一侧面沿轴线方向突出;及第二轴部,从上述头部的另一侧面在上述轴线方向上沿与上述第一轴部相反的方向突出,上述第一轴部在贯通了上述旋转体和与该旋转体的两侧面重合的上述壳体部件的状态下被施铆而将该旋转体与壳体部件连接,并且上述第二轴部在嵌合了沿着上述头部的上述另一侧面的上述预定部件的状态下被施铆而将上述预定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体固定。
[0010]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使上述第一轴部的抗压强度高于上述第二轴部的抗压强度。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旋转体、壳体部件及上述预定部件通过铆钉而被连接,但由于旋转体与壳体部件通过第一轴部连接,所以能够减少由第一轴部连接的部件的数量并能够缩短其长度。另外,由于上述预定部件与旋转体通过第二轴部连接,所以能够减少由第二轴部连接的部件的数量并能够缩短其长度。结果是由于不会特别增加各轴部的长度,因此能够可靠地连接旋转体与壳体部件的连接强度及旋转体与预定部件的连接强度,能够提高它们的连接强度。
[0013]此外,由于第一轴部的抗压强度高于第二轴部的抗压强度,在第一轴部固定了部件之后,在第二轴部固定部件时,能够避免或抑制由先被施铆的第一轴部引起的连接强度下降。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具体例子的示意图。
[0015]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引导孔及旋转体的一例的局部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发明的铆钉的剖视图。
[001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0018]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又一例的示意图。
[0019]图6是三个部件与铆钉的剖视图,图6 (a)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前,图6 (b)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后。
[0020]图7是四个部件与铆钉的剖视图,图7 (a)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前,图7 (b)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后。
[0021]图8是轴部的直径为B多A的情况下的铆钉的剖视图,图8 (a)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前,图8(b)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后。
[0022]图9是轴部的直径为B多A的情况下的铆钉的剖视图,图9 (a)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前,图9(b)表示部件与铆钉连接之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变矩器I是内置有扭振减振装置2及锁止离合器3的变矩器。其原理性结构与以往已知的变矩器相同。前罩4与栗壳5—体化,而形成作为变矩器I整体的外壳。输入轴6沿着该外壳的中心轴线配置。该输入轴6用于将转矩传递到未图示的变速器,涡轮轮毂7以与输入轴6—体地旋转的方式设于其端部外周部。在该涡轮轮毂7上连接有涡轮转轮8与锁止离合器3,涡轮轮毂7与扭振减振装置2花键嵌合。
[0024]涡轮转轮8与以往已知的涡轮转轮的结构相同,构成为与栗叶轮9相向配置,承受由栗叶轮9生成的油流而旋转。
[0025]另外,锁止离合器3构成为与前罩4的内表面相向配置,由于液压而被按压于前罩4,成为传递转矩的接合状态,另外该液压下降而离开前罩4,由此成为不传递转矩的分离状态。该锁止离合器3与通过盘簧的弹力而进行缓冲的锁止减震器10连接。锁止减震器10具备:连接于锁止离合器3的驱动侧部件11、经由盘簧12而连接于该驱动侧部件11的从动侧部件13。
[0026]扭振减振装置2配置于上述涡轮转轮8与锁止离合器3或锁止减震器10之间。其结构的一例具体如图1所示。在此所示的例子是摆式扭振减振装置,进行摆动运动的摆体14保持于旋转体15。该旋转体15是环状的板状的部件,如图2所示,在半径方向上从其旋转中心较大地偏移的部位,以在板厚方向上贯通旋转体15的方式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较长的引导孔16。摆体14是圆盘状或圆柱状的部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插入到引导孔16的内部。另外,摆体14的截面形状形成为“H”形,以使得不会从引导孔16沿其轴向脱离。SP,左右两端的法兰部卡在旋转体15的侧面。另外,上述引导孔16的形状及摆体14的结构等可以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内容相同。
[0027]为了使摆体14的摆动运动不被变矩器I内的油阻碍,摆体14及进行其摆动运动的区域被密闭为液密状态。即,在旋转体15的半径方向上,从中间部至外周端的部分被壳体部件17覆盖为液密状态。该壳体部件17由分别构成为帽形截面的第一壳体部件18与第二壳体部件19构成。各壳体部件18、19在向图1的左右膨胀的中央部分以不与摆体14接触的方式覆盖摆体14及其摆动运动区域。各壳体部件18、19的外周侧的部分相互接近而夹紧旋转体15的外周端部,与旋转体15 —体化。另外,第一壳体部件18的外周端部覆盖旋转体15的外周端部并向第二壳体部件19侧延伸。另外,在第一壳体部件18的内周侧夹紧旋转体15而与旋转体15 —体化。并且,各壳体部件18、19的外周端彼此通过焊接等适当的接合方法接合而一体化。
[0028]另外,各壳体部件18、19的内周侧的部分在旋转体15的侧面重合并紧贴,并以该状态通过贯通上述壳体部件18、19及旋转体15的铆钉20连接。另外,锁止减震器10的从动侧部件13也通过铆钉20连接于上述旋转体15。并且,在各壳体部件18、19的内周侧的部分与旋转体15的各侧面之间分别夹入有密封部件21。
[0029]接着,下面对铆钉2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铆钉20具有:头部20a ;第一轴部20b,从头部20a的一侧面沿轴线方向突出;及第二轴部20c,从头部20a的另一侧面在轴线方向上沿与第一轴部20b相反的方向突出。
[0030]如图1所示,铆钉20使第一轴部20b贯通壳体部件18、19及旋转体15并进行施铆而对它们进行连接,使第二轴部20c嵌合于从动侧部件13并进行施铆而使从动侧部件13连接于旋转体15。
[0031]如图1所示,由第一轴部20b连接的部件是旋转体15及壳体部件18、19三个部件,因为其数量较少,所以能够缩短第一轴部20b的长度。另外,因为第二轴部20c仅贯通从动侧部件13即可,所以能够缩短其长度。结果是在上述结构中,不需要特别增长各轴部20b、20c,因此能够可靠地连接旋转体15与壳体部件18、19的连接强度及旋转体15与从动侧部件13的连接强度,能够提高它们的连接强度。
[0032]另外,由于第一轴部20b的抗压强度高于第二轴部20c的抗压强度,因此在对第一轴部20b进行施铆而将旋转体15及壳体部件18、19连接之后,在为了与上述从动侧部件13连接而对第二轴部20c进行施铆的情况下,能够避免或抑制由先被施铆的第一轴部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