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软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5661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双软管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具体限定的类型的软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可栗送的介质在海上输送、例如用于从供给船给平台装载燃料或者从平台给供给船输送污泥,因此需要使用能浮在水上的软管。为了这个目的,已知的是将漂浮部件附接在常规的软管上或者将发泡材料管状套管附接至软管上。这些软管组件均提供浮力,但无助于增加安全性。此外,这些软管的设计并不简单且不耐磨。
[0003]随着对由于排放所造成的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除增加软管尺寸的需求以外,还存在安全性的需求。
[0004]已经提出了一些双软管,其中外部软管(护套软管)专门用于捕获来自内部软管(主软管)的泄漏。这样的安全软管有机会设计成在水中漂浮的软管。但是增加安全性的主要目的已经妨碍产生令人满意的漂浮软管。例如,US专利N0.6085796(Riga,2000)公开了一种由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构成的复合安全软管,该复合安全软管被设计成用于液压系统,且具有较低的传输容量。端部连接件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
[0005]在外环部中具有发泡材料以形成热绝缘的双软管也是众所周知的。该结构在US专利N0.6349976(Mentor Subsea,2002)中描述,但是它不适合作为漂浮软管。
[0006]其它已知的软管系统在挪威专利N0.328496和329261中描述。在后一个专利中,使用了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该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使用形成用于主软管和护套软管的附接件的联接部件,该内部软管和外部软管的自由端连接至用于连接至外部连接件的联接部件上。
[0007]所述联接部件包括内套筒,主软管的一端插入到内套筒中用于附接,所述内套筒在它的自由端具有用于连接至管路系统的螺纹。联接部件还包括附接至护套软管的外套筒和用于将内套筒可释放地连接至外套筒的连接部件。最后,所提到的专利的系统包括允许将护套软管向主软管排空的单向阀。
[0008]虽然已经显示在使用中该系统工作出色,但是借助螺钉将连接部件附接至内套筒上已经证明是很困难的。问题就在于在焊接期间的热膨胀。内套筒具有包括螺纹孔的环形延伸部。作为制造工艺的一部分,这个环通常地被焊接到内套筒上。焊接引起热膨胀,而该热膨胀弓I起螺纹孔不精确且通常不令人满意的定位。
[0009]发明目的
[0010]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软管组件,该双软管组件在性能特性上至少等同于在挪威专利N0.329261中所描述的软管的特性,并且其中避免了在连接内联接部分和外联接部分时所具有上述缺点。
[0011]软管系统能够容易且便宜地生产、容易且便宜的使用、在下文中易于组装和拆卸、在使用后易于卷起并且它能够防泄漏。

【发明内容】

[0012]以上所提及的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由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软管系统来实现。
[0013]优选的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来体现。
[0014]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细节根据示例的描述变得清楚。
[0015]图1示出了双(“复合”)软管的一端。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设计的已组装的双软管11的一端。主要部件是内部的主软管12,该主软管可适用于在海上隔开的两个单元之间输送燃油、污泥或其它可栗送的浆状体,因此软管必须布置在水面上。
[0017]主软管12被护套软管13围绕,护套软管13的直径足够大以在主软管和护套软管之间具有环状空间14。空间14将被填充空气以在水中提供浮力,使得软管11将在水上保持漂浮。然而,它还可填充另外的气体或完全或局部地填充发泡材料。为了保持主软管12和护套软管13之间的距离,可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包括间隔件,该间隔件例如在空间14中具有管状波纹轮廓形式。
[0018]为了在每个端部或在任何拼合接头处连接主软管12和护套软管13,布置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如以下所描述的方式所组成的联接部件15。
[0019]主软管12适于连接至内联接套筒16的端部,并且能够借助于围绕主软管的内夹紧套筒17进一步地固定于内联接套筒16的端部。内联接套筒16还包括环状肩部20和至少一个螺纹部21、22。图1示出了具有一定尺寸外螺纹的第一螺纹部21和右边的具有外螺纹尺寸比第一螺纹部21小的另一螺纹部22。它们的重要性稍后解释。
[0020]护套软管13适于附接至外联接套筒18的端部,并且能够借助于外夹紧套筒19进一步地固定于外联接套筒18的端部。外联接套筒具有螺纹开口通道23,该螺纹开口通道23适合于接收相对于外联接套筒18径向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未示出)。密封螺钉24被示出处于从开口通道23起始的轴向通道中。其重要性是这样的,用户可选择是否相对于外联接套筒18轴向或径向安装可选的压力传感器。
[0021]图1还示出了以如下所进一步解释的方式附着至外联接套筒18的环形护板30和环状螺母,该环状螺母的内螺纹与内联接套筒的第一螺纹部21中的螺纹相对应。
[0022]除了以下所提及的部件以外,图2a所示的大体上与图1一样。在图2a中,未示出软管12和13,并因此也未示出内夹紧套筒17和外夹紧套筒19。另外,示出了在适于接收主软管的区域中具有滚花外表面的内联接套筒16。图2a与图1相比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整个组件被旋转,使得紧固螺钉25和定位螺钉26位于用于压力传感器的通道不在其中的剖面中。
[0023]图2b示出了图2a的被放大的(所圈示的)细节,包括紧固螺钉25,定位螺钉26和外O形圈27和内O形圈28的两个O形圈。值得注意的并且与在挪威专利N0.329261中所描述的软管系统相比存在显著不同的是,环形护板用紧固螺钉25仅紧固至外联接套筒18且环形护板借助于外O形圈27与外联接套筒形成流体密封。定位螺钉26附接在护板30中的非穿透的螺纹孔中,并且它们唯一目的是防止内联接套筒16和外联接套筒18之间相对转动。这些定位螺钉因此安装在内联接套筒16中并更具体地在它的环状肩部20中的孔中。
[0024]图3a和3b分别从正面和从侧面示出了环形护板30,该环形护板具有定位螺钉26、用于紧固螺钉的孔29和用于可选地轴向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孔口 31(参见参考图1所给出的关于这个的说明)。
[0025]图4a和4b分别从正面和从侧面示出了环状螺母40。它们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