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006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变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基于2012年9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第2012 — 207792号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而被引用在本说明书中。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以如下方式变速的装置:内齿的一部分与外齿的一部分嗤合,在内齿和外齿之间设有齿数差,利用由于齿轮的公转运动引起齿轮的自转运动的现象进行变速。
【背景技术】
[0002]公知一种图1所不的变速装置。在图1中,附图标记107表不壳体,附图标记105表示内齿。内齿105固定于壳体107,壳体107也作为内齿轮。附图标记103表示外齿轮。形成于外齿轮103的外周的外齿的一部分与内齿105的一部分啮合。外齿103f的齿数与内齿105的齿数不同。曲轴1la贯穿外齿轮103的中心103e。曲轴1la与输入轴101相连接。曲轴1la自输入轴101仅离开距离D。内齿105形成于以输入轴101为中心的圆周上。外齿轮103的外齿形成于以103e为中心的圆周上。在本说明书中,将内齿或者外齿所处的圆周的中心称为几何中心。
[0003]在外齿轮103上形成有通孔103c、103d。附图标记109表示输出轴,其顶端分叉。分叉的顶端109c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c,分叉的顶端109d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d。当输入轴101绕着轴线A旋转时,外齿轮103的几何中心103e绕着轴线A公转。当外齿轮103相对于内齿105公转时,外齿轮103也进行自转。外齿轮103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在本说明书中将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的运动称为行星运动。当外齿轮103进行行星运动时,输出轴109进行自转。分叉的顶端109c、109d和通孔103c、103d是用于将进行行星运动的外齿轮103的自转传递到输出轴109的扭矩传递构件。通过调整外齿轮103的齿数和内齿105的齿数之差而能够调整变速比。
[0004]图2例示出利用两个外齿轮103、104的变速装置。贯穿外齿轮103的曲轴1la和贯穿外齿轮104的曲轴1lb以输入轴101为中心向相反方向偏移。输出轴109的分叉的顶端109c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c和外齿轮104的通孔104c,分叉的顶端109d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d和外齿轮104的通孔104d。附图标记106表示固定于壳体107的内齿。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相同的构件。
[0005]图1、图2所例示的变速装置虽然适于获得较大的变速比,但尽管如此也存在限度。日本实开平4 - 11194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提出一种用于实现更大的变速比的变速装置。对于专利文献I的装置而言,如图3例示那样,利用两个外齿轮103、104来使该装置与图2的装置一样地公转。外齿轮103的一部分与内齿105的一部分啮合,当外齿轮103进行公转时,外齿轮103也进行自转。将曲轴销114插入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之间,当外齿轮103进行自转时,外齿轮104也进行自转。外齿轮104—边公转一边自转。曲轴销114是允许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的相对位移、并且将外齿轮103的自转传递到外齿轮104的扭矩传递构件。外齿轮104的一部分与内齿106的一部分嗤合。内齿106借助内壳体110固定于输出轴109。当外齿轮104进行行星运动时,内齿106进行自转,并且输出轴109也进行自转。
[0006]日本特开平7- 6324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图4的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也利用两个外齿轮103、104进行与图2、图3相同的公转。从壳体107延伸出销107c、107d。销107c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c。销107d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d。外齿轮103不能自转。当外齿轮103不进行自转地进行公转时,内齿105进行自转。内齿105被内壳体116支承以使内齿105可相对于壳体107自转。当内齿105自转时,内齿106也进行自转。在外齿轮104的一部分和内齿106的一部分嗤合的状态下,当外齿轮104进行公转时,外齿轮104也进行自转。即、外齿轮104进行行星运动。外齿轮104和输出轴109的自转数与外齿轮104的公转数和内齿106的自转数有关。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变速装置利用外齿轮103和内齿105的齿轮组以及外齿轮104和内齿106的齿轮组。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的变速装置通过使两组变速要素组合起来使用以实现较大的减速比。但是,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的变速装置残留有下述重要的问题。在图3的结构和图4的结构中,都需要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能够独立运动。即、无法固定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换言之,无法将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 一体化。如果将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以两者能够独立地进行公转的方式收容于变速装置的壳体内,则变速装置的结构将变得复杂。因此,需要一种具有简单且明了的结构的变速装置。
[0008]本说明书公开的变速装置至少具有第I齿轮?第3齿轮。例如,如图5例示那样,在第I齿轮(可以兼用做壳体)107上形成有内齿105。在第2齿轮103上至少形成有外齿103fo第I齿轮107的内齿105的一部分与第2齿轮103的外齿103f的一部分啮合。在第I齿轮107的齿数和与该第I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103的齿数之间设置有齿数差。因此,当第2齿轮103进行公转时,第2齿轮103也进行自转。在图5中,例示出利用曲轴1la使第2齿轮103公转的结构。但是,使第2齿轮103公转的机构并不限于曲轴机构,能够利用任意公转机构。
[0009]在图5例示的情况中,在第2齿轮103上形成有内齿103g,在第3齿轮118上形成有外齿。第2齿轮103的内齿103g的一部分与第3齿轮118的外齿的一部分嗤合。在第3齿轮118的齿数和与第3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的齿数之间设置有齿数差。当第2齿轮103进行行星运动时,第3齿轮118进行自转,并且固定于第3齿轮118的输出轴109也进行自转。
[0010]如图6例示那样,也可以是在第2齿轮103上形成有外齿103h,在第3齿轮120上形成有内齿120h,第2齿轮103的外齿103h的一部分与第3齿轮120的内齿120h的一部分是啮合关系。在第3齿轮120的齿数和与第3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103的齿数之间设置有齿数差。当第2齿轮103进行行星运动时,第3齿轮120进行自转,并且固定于第3齿轮120的输出轴109也进行自转。
[0011]如上所述,对于本说明书公开的变速装置而言,可以是在第2齿轮103上形成有内齿103g且在第3齿轮118上形成有外齿,也可以是在第2齿轮103上形成有外齿103h且在第3齿轮120上形成有内齿120h。即、对于本说明书公开的变速装置而言,在第2齿轮和第3齿轮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外齿,在第2齿轮和第3齿轮中的另一者上形成有内齿。
[0012]对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变速装置而言,如图5所示,在第2齿轮103上形成外齿103f和内齿103g,或者如图6所示,在第2齿轮103上形成有外齿103f和外齿103h。第2齿轮103能够整体进行一体地运动即可。因此,对于第2齿轮103而言,如果无需外齿103f和内齿103g独立地进行运动,那么也无需外齿103f和外齿103h独立地进行运动。图5和图6与图3和图4相比,可以明确的是,本说明书公开的变速装置将结构进行了简化。另外,本说明书公开的变速装置不需要在图3中所必需的曲轴销114、在图4中所必需的销107c、107d 等。
[0013]本说明书公开的变速装置也能够被称为如下那样的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具有:第I齿轮105,其固定于壳体107 ;第3齿轮118、120,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07自转;第2齿轮103,其相对于壳体107进行公转,并且与第I齿轮105的一部分和第3齿轮118、120的一部分啮合。在第I齿轮105的齿数和与第I齿轮105啮合的第2齿轮103的齿数之间设置有齿数差,在第3齿轮118、120的齿数和与第3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103的齿数之间设置有齿数差。因此,能够在第2齿轮103的公转数和第3齿轮118、120的自转数之间赋予较大的变速比。
[0014]此外,通过选择齿数差,也能够使第3齿轮118、120的自转数变为零。在定义为“减速比=输入轴的转速/输出轴的转速”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分母为零。即、理论上能够得到无限大的减速比,能够消除可实现的减速比的上限。相反,通过选择齿数差,也能够调整为较小的减速比。采用上述的变速装置,能够确保可实现的减速比的范围较宽。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为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第I齿轮、第2齿轮以及第3齿轮,在第I齿轮上形成有内齿,在第2齿轮上至少形成有外齿,第I齿轮的内齿的一部分与第2齿轮的外齿的一部分嗤合,在第I齿轮和与第I齿轮嗤合的第2齿轮的齿数之间设置有齿数差,当第2齿轮进行公转时,第2齿轮也进行自转,第I齿轮的内齿和第2齿轮的外齿中的一者,是在周面上形成有周摆线齿形的齿,另一者是用于将销插入形成于周面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