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812发布日期:2019-05-17 20:3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氨填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氨的合成是合成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其任务是将经过精制的氢氮混合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多快好省地合成为氨,液体氨即是它的产品。液氨常用作制冷剂,贮运商品氨中有一部分是以液态由制造厂运往外地需要将液氨填充到液氨罐中。现有的液氨填充系统由液氨罐、管道、烃泵、液氨输送管、槽车组成。填充时,把液氨输送管与槽车连接,液氨由槽车经液氨输送管流至烃泵后增压,然后充至液氨罐中。该填充系统由于液氨罐中存在一定的气压,与烃泵产生的压差较小,所需填充时间较长,填充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包括槽车,所述槽车的一端连接烃泵,所述烃泵的一端连接液氨罐,所述液氨罐上连接气泵,所述气泵的一端连接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一端连接吸水盒所述,吸水盒的一端连接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插设在水箱中,所述水箱的中设置隔板、转轴和叶片,所述隔板设置在转轴和叶片的上方,所述转轴旋转连接在水箱中,所述叶片固定连接在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槽车和烃泵之间设置第一开关,所述液氨罐和气泵之间设置第二开关。

优选的,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水箱上,所述叶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转轴上,所述隔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水箱中。

优选的,所述隔板设置在进气管的出口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烃泵固定连接在水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在液氨罐的一端设置气泵,气泵的一端设置水箱,气泵能将液氨罐中的复合氨气泵入水箱中,水箱能装有水,水能吸收复合氨气,减少液氨罐中的气压,增加液压缸与烃泵之间的气压差,增加使得液氨填充更高效。

2、本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的水箱中设置转轴和叶片,转轴能带动叶片转动使得,使得水箱中水能充分与水箱中的氨气接触,使氨气吸收能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车、2第一开关、3烃泵、4液氨罐、5第二开关、6气泵、7单向阀、8吸水盒、9进气管、10转轴、11叶片、12水箱、1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合成氨的高效填充装置,包括槽车1,所述槽车1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烃泵3,槽车1和烃泵3之间设置第一开关2,第一开关2能控制槽车1与烃泵3之间管道的开闭,所述烃泵3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液氨罐4,烃泵3能将槽车中的液氨充入液压罐4中,所述液氨罐4上通过管道连接气泵6,液氨罐4和气泵6之间设置第二开关5,第二开关5能控制液氨罐4和气泵6之间管道的开闭,气泵6能将液氨罐4中的复合氨气泵入水箱12中,减少液氨罐4中的气压,使得液氨4填充更高效,所述气泵6的一端连接单向阀7,放置氨气反向流动,所述单向阀7的一端连接吸水盒8,吸水盒8中有吸水海绵,防止水分进入液氨罐4中,吸水盒8的一端连接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的一端插设在水箱12中,烃泵3固定连接在水箱12上,使结构更紧凑,水箱12中装有水,水能吸收氨气,水箱12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方便进水和出水,所述水箱12的中设置隔板13、转轴10和叶片11,所述隔板13设置在转轴10和叶片11的上方,转轴10通过轴承安装在水箱12上,转轴10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能带动转轴10转动。所述叶片1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转轴10上,叶片11能搅动水箱12中的水,使得氨气能充分与水接触,吸收氨气,述隔板13通过螺钉固定在水箱12中,隔板13设置在进气管9的出口的上方,隔板13上开设通孔,进气管9从隔板13的通孔中穿过,隔板13有密封作用,防止氨气外泄。

填充过程

打开第一开关2和第二开关5,打开烃泵3和气泵6,槽车1中的液氨通过烃泵3进入液氨罐4,液氨罐4中的气压升高,此时,液氨罐4中的氨气被气泵6泵入水箱12中,氨气罐4中的气压降低,水箱12中的水吸收氨气,打开电机,转轴10转动,叶片11搅动水箱12中的水,使得水能更充分地吸收氨气,填充完毕后,关闭烃泵3和气泵6,关闭第一开关2和第二开关5,将水箱12中的水放出,将水中的氨气析出,重复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