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1686发布日期:2019-06-15 00:0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填充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液体填充罐。



背景技术:

女性常用的液体型化妆品中,如香水、爽肤水等,会因原装的香水、爽肤水等的瓶体比较大,而导致日常外出携带时不方便。其中,手持式液体填充罐一般用于对这些液体进行分装以携带外出使用或者短暂存储,使用时,将填充罐上的阀芯的下端抵持在香水沯体上,然后按压填充罐,使得阀芯向上移动,然后液体由阀芯上端的喷射口喷入罐内,如此能够完成液体的填充。

而现有的填充罐在进行液体填充的过程中,因阀芯上端喷入口的设置方向为竖直布置,液体在喷入罐体内时,会因为喷射的压力大,而致使液体喷射至较高的位置,这样就容易导致液体进入与外部连通的排气管,又由于罐体内逐渐进入有液体而挤压罐体内的空气,从而使得罐体内的气压升高,当罐体内多余的气体需要经过排气管排出以平衡罐体内外压力,而在排压的过程中,进入排气管里的液体也会随着被挤出罐体外,造成液体渗漏,即无法有效地对进入排气管内的液体进行回吸入瓶中,进而造成浪费,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液体填充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将液体填充进入填充罐的过程中因容易产生渗漏而导致进入排气管内的液体无法回吸入罐体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液体填充罐,包括储存罐、排气管、阀套和阀芯;

所述阀套固定安装于所述储存罐的一端,所述储存罐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喷射液体的喷头,所述阀套与所述储存罐之间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储存罐、所述阀套、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共同围设形成暂存区域,所述阀套上开设有滑动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滑动通道竖直地贯穿于所述阀套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排气通道由所述阀套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阀套的下部,所述阀套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于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暂存区域之间,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于所述滑动通道与所述暂存区域之间,所述排气管插接于所述排气通道内;

所述阀芯安装于所述滑动通道内,所述阀芯上端的周沿与所述滑动通道上端的侧壁相抵接,所述阀芯上设有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阀芯与所述滑动通道的内壁之间,所述阀芯的上部设有填充于与所述滑动通道之间间隙的第三密封圈,所述阀芯的下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滑动通道之间连通或闭合的第四密封圈,所述阀芯上设有用于吸取液体的吸液通道,所述阀芯的上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上方的喷射孔,所述喷射孔连通于所述吸液通道与所述滑动通道之间。

优选地,所述储存罐包括罐体和阀壳,所述阀套包括依序连接的上安装体和下安装体,所述上安装体和所述下安装体之间的外周圈设有限位凸环,所述上安装体套接于所述罐体上,所述上安装体和所述罐体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罐体的下端抵接,所述下安装体延伸出所述罐体外,所述阀壳套接于所述下安装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上下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下安装体和所述阀壳之间,所述阀壳、所述下安装体、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暂存区域,所述排气通道由所述上安装体延伸至所述下安装体的下部,所述排气管的下端插接于所述排气通道内、上端朝向上延伸,所述滑动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滑动腔体和下滑动腔体,所述上滑动腔体开设于所述上安装体上,所述下滑动腔体开设于所述下安装体上,所述阀芯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安装于所述上滑动腔体内且所述上阀体的上端与所述上滑动腔体上端的侧壁相抵持,所述下阀体安装于所述下滑动腔体内并延伸出所述下安装体的外侧,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上阀体上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下阀体上和所述下滑动腔体的上壁上,所述第三密封圈设于所述上阀体上,所述第四密封圈设于所述下阀体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开设于所述下安装体上,所述吸液通道由所述下阀体的下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上阀体的上部,所述喷射孔的一端与所述吸液通道相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上阀体的侧部延伸并与所述上滑动腔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上安装体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上滑动腔体相连通的环形缺口,所述上阀体的上端设有环形塞体,所述环形塞体抵持于所述环形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环形缺口为锥形缺口,所述环形塞体为锥形塞体,所述锥形塞体抵接于所述锥形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锥形塞体为橡胶塞体。

优选地,所述限位凸环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阀壳的上端卡接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喷头上设有便于吸取所述罐体内液体的喷液管。

优选地,所述手持式液体填充罐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喷头上,所述下盖盖设于所述阀壳的外周上。

优选地,所述手持式液体填充罐还包括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垫设于所述限位凸环的上端面与所述罐体的下端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罐体为透明罐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通过将阀套固定安装在储存罐上,使得阀套不会相对于储存罐滑动,阀芯安装在阀套上的滑动通道内,其中阀芯的上端与滑动通道的上端相互抵持,使得阀芯不会向下脱离于滑动通道,阀芯上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带动阀芯在滑动通道内做上下伸缩运动,阀芯上设有吸液通道,并且在阀芯的上端设置连通于吸液通道和滑动通道之间的喷射孔,从而使得喷射孔可以将液体由阀芯的侧方喷射进入储存罐内,进而有效地减少了液体进入排气管的几率(即只要液体的液面高度不高于排气管的上端,液体就基本不会进入排气管内);这样在使用时,用户手持储存罐将阀芯与沯体对接,然后按压阀芯吸取液体,此时第四密封圈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通孔与滑动通道连通(即与外界连通),当液体进入储存罐后,由于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设于阀套和储存罐之间并围设形成一个暂存区域,这样在第一密封圈的作用下,储存罐内的液体不会通过储存罐与阀套之间安装间隙流入暂存区域(即液体也不会通过该间隙渗漏出储存罐外),并且由于阀芯的上部设有填充于与滑动通道之间间隙的第三密封圈,使得阀芯的上部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滑动通道的内壁保持密封接触,这样液体也不会通过阀芯与滑动通道内壁之间的间隙渗漏出储存罐外,然后当储存罐内的液体积累一定量后,储存罐内的气压升高,空气便由排气管进入排气通道,再通过第一通孔排入暂存区域内,然后再由第二通孔排出储存罐外,并且由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有暂存区域,即使排气管内进入有少量液体,那么在排气的过程中也会存储在暂存区域(只要暂存区域内的液面高度不高于第二通孔的高度即可),进而有效地解决了液体填充的过程中产生渗漏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液体填充完后,阀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并且第四密封圈封堵住第二通孔,此时用户只需按动喷头即可正常喷射出储存罐内的液体,而位于暂存区域内的液体也会由于在用户按动喷头的过程中使得储存罐内的气压减小,这样液体便经由第一通孔回吸值排气通道后,再经过排气管被回吸至储存罐内,以回收暂存区域内的液体,减少浪费,并且由于第三密封圈位于喷射孔的下方,这样在液体填充完后也不会产生渗漏的情况,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局部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阀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储存罐 11—罐体 12—阀壳

20—排气管 30—阀套 31—滑动通道

32—排气通道 33—第一通孔 34—第二通孔

35—上安装体 36—下安装体 37—限位凸环

38—环形垫片 40—阀芯 41—吸液通道

42—喷射孔 43—上阀体 44—下阀体

45—环形塞体 51—第一密封圈 52—第二密封圈

53—第三密封圈 54—第四密封圈 55—第五密封圈

56—第六密封圈 57—第七密封圈 60—暂存区域

70—弹性件 80—喷头 91—第一环形凹槽

92—第二环形凹槽 93—第三环形凹槽 94—第四环形凹槽

95—第五环形凹槽 96—第六环形凹槽 97—第七环形凹槽

311—上滑动腔体 312—下滑动腔体 351—环形缺口

371—环形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液体填充罐,包括储存罐10、排气管20、阀套30和阀芯40;

所述阀套30固定安装于所述储存罐10的一端,所述储存罐1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喷射液体的喷头80,所述阀套30与所述储存罐10之间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所述储存罐10、所述阀套30、所述第一密封圈5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52之间共同围设形成暂存区域60,所述阀套30上开设有滑动通道31和排气通道32,所述滑动通道31竖直地贯穿于所述阀套30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排气通道32由所述阀套30的上端延伸至所述阀套30的下部,所述阀套30的下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3和第二通孔34,且所述第二通孔34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孔33的位置高度,所述第一通孔33连通于所述排气通道32与所述暂存区域60之间,所述第二通孔34连通于所述滑动通道31与所述暂存区域60之间,所述排气管20插接于所述排气通道32内;

所述阀芯40安装于所述滑动通道31内,所述阀芯40上端的周沿与所述滑动通道31上端的侧壁相抵接,所述阀芯40上设有弹性件70且所述弹性件7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阀芯40与所述滑动通道31的内壁之间,所述阀芯40的上部设有填充于与所述滑动通道31之间间隙的第三密封圈53,所述阀芯40的下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孔34与所述滑动通道31之间连通或闭合的第四密封圈54,所述阀芯40上设有用于吸取液体的吸液通道41,所述阀芯40的上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53上方的喷射孔42,所述喷射孔42连通于所述吸液通道41与所述滑动通道31之间。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通过将阀套30卡接在储存罐10上,使得阀套30不会相对于储存罐10滑动,阀芯40安装在阀套30上的滑动通道31内,其中阀芯40的上端与滑动通道31的上端相互抵持,使得阀芯40不会向下脱离于滑动通道31,阀芯40上设有弹性件70,其中,弹性件70为弹簧,弹性件70带动阀芯40在滑动通道31内做上下伸缩运动,阀芯40上设有吸液通道41,并且在阀芯40的上端设置连通于吸液通道41和滑动通道31之间的喷射孔42,从而使得喷射孔42可以将液体由阀芯40的侧方喷射进入储存罐10内,进而有效地减少了液体进入排气管20的几率(即只要液体的液面高度不高于排气管20的上端,液体就基本不会进入排气管20内);这样在使用时,用户手持储存罐10将阀芯40与沯体对接,然后按压阀芯40吸取液体,此时第四密封圈54同步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通孔34与滑动通道31连通(即与外界连通),当液体进入储存罐10后,由于上下间隔分布的在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设于阀套30和储存罐10之间并围设形成一个暂存区域60,这样在第一密封圈51的作用下,储存罐10内的液体不会通过储存罐10与阀套30之间安装的间隙流入暂存区域60内(即液体也不会通过该间隙渗漏出储存罐10外),并且由于阀芯40的上部设有填充于与滑动通道31之间间隙的第三密封圈53,使得阀芯40的上部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滑动通道31的内壁保持密封接触,这样液体也不会通过阀芯40与滑动通道31之间的间隙渗漏出储存罐10外,然后当储存罐10内的液体积累一定量后,储存罐10内的气压升高,空气便由排气管20进入排气通道32,再通过第一通孔33排入暂存区域60内,然后再由第二通孔34排出储存罐10内,并且由于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之间形成有暂存区域60,即使排气管20内进入有少量液体,那么在排气的过程中也会存储在暂存区域60(只要暂存区域60内的液面高度不高于第二通孔34的高度即可),进而有效地解决了液体填充的过程中产生渗漏的问题,进一步地,在液体填充完后,阀芯40在弹性件70的作用下回归原位,并且第四密封圈54封堵住第二通孔34,此时用户只需按动喷头80即可正常喷射出储存罐10内的液体,而位于暂存区域60内的液体也会由于在用户按动喷头80的过程中使得储存罐10内的气压减小,这样液体便经由第一通孔33回吸值排气通道32后,再经过排气管20被回吸至储存罐10内,以回收暂存区域60内的液体,减少浪费,并且由于第三密封圈53位于喷射孔42的下方,这样在液体填充完后也不会产生渗漏的情况,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地,阀芯40的长度大于阀套30的长度,阀芯40的下端延伸出阀套30的外侧,从而使得阀芯40更好地与沯体相抵持,并且阀芯40在与沯体相抵持吸取液体时,不需要将阀芯40推动到一定位置才能吸取液体,而只要一推即可,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也可以作为一个短暂存储液体的储存罐,其密封效果好,可以有效防止液体与外界空气接触而变质。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所述储存罐10包括罐体11和阀壳12,所述阀套30包括依序连接的上安装体35和下安装体36,所述上安装体35和所述下安装体36之间的外周圈设有限位凸环37,所述上安装体35套接于所述罐体11上,所述上安装体35和所述罐体11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圈55,所述限位凸环37与所述罐体11的下端抵接,所述下安装体36延伸出所述罐体11外,所述阀壳12套接于所述下安装体36的外周,所述第一密封圈5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52上下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下安装体36和所述阀壳12之间,所述阀壳12、所述下安装体36、所述第一密封圈5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52之间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暂存区域60,所述排气通道32由所述上安装体35延伸至所述下安装体36的下部,所述排气管20的下端插接于所述排气通道32内、上端朝向上延伸,所述滑动通道31包括相互连通的上滑动腔体311和下滑动腔体312,所述上滑动腔体311开设于所述上安装体35上,所述下滑动腔体312开设于所述下安装体36上,所述阀芯40包括上阀体43和下阀体44,所述上阀体43安装于所述上滑动腔体311内且所述上阀体43的上端与所述上滑动腔体311上端的侧壁相抵持,所述下阀体44安装于所述下滑动腔体312内并延伸出所述下安装体36的外侧,所述弹性件70套接于所述上阀体43上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下阀体44上和所述下滑动腔体312的上壁上,所述第三密封圈53设于所述上阀体43上,所述第四密封圈54设于所述下阀体44上,所述第一通孔33和所述第二通孔34均开设于所述下安装体36上,所述吸液通道41由所述下阀体44的下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上阀体43的上部,所述喷射孔42的一端与所述吸液通道41相连通、另一端朝向所述上阀体43的侧部延伸并与所述上滑动腔体311相连通。

具体地,通过将上安装体35套接于罐体11的下端并使得限位凸环37与罐体11的下端面抵接,在上安装体35上开设第五环形凹槽95,使得第五密封圈55设于第五环形凹槽95内以填充上安装体35和罐体11之间的安装间隙,这样便使得罐体11内的液体不会由上安装体35与罐体11之间的间隙中渗漏,下安装体36延伸出罐体11外,阀壳12套接在下安装体36的外周,然后在下安装体36的外周开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环形凹槽91和第二环形凹槽92,使得第一密封圈51设于第一环形凹槽91内和第二密封圈52设于第二环形凹槽92内,这样在阀壳12、下安装体36、第一密封圈51和第二密封圈52之间形成暂存区域60,这样就可以在实现防渗漏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阀套30由罐体11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式液体填充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换装不同的液体,应用范围广。上阀体43的口径小于下阀体44的口径,上滑动腔体311的口径小于下滑动腔体312的口径,这样弹簧套接在上阀体43上时,弹簧的下端与下阀体44的上端面抵接,弹簧的上端与下滑动腔体312的上壁抵接,从而可以使得阀芯40在滑动通道31内向上移动位置后,可以通过弹簧的作用使得下阀体44带动上阀体43向下移动,直至上阀体43的上端与上滑动腔体311上端的侧壁相抵持,即上阀体43不能再向下移动后便回归原位,并且在上阀体43上的外周开设第三环形凹槽93,第三密封圈53设于第三环形凹槽93内以填充上阀体43和上滑动腔体3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而实现防止储存罐10内的液体进入弹簧的放置区内,以防止弹簧被腐蚀。在下阀体44上开设有第四环形凹槽94,第四密封圈54设于第四环形凹槽94内,使得当下阀体44在向上移动时,第四密封圈54可以和下阀体44同步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通孔34与下滑动腔体312连通进行排气,当下阀体44在向下移动以回归原位时,第四密封圈54可以和下阀体44同步向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通孔34与下滑动腔体312被封堵,防止可能会残余在暂存区域60内的液体渗漏。

进一步地,在上安装体35上还开设有与第五环形凹槽95上下间隔设置的第六环形凹槽96,并在第六环形凹槽96内设置第六密封圈56以进一步地填充上安装体35和罐体11之间的安装间隙,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罐体11内的液体更加不会由上安装体35与罐体11之间的间隙中渗漏,也可以利用第五密封圈55和第六密封圈56的阻尼有效地增强上安装体35安装在罐体11上稳定性。以及在上阀体43上还开设有与第三密封圈53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七环形凹槽97,并在第七环形凹槽97内设置第七密封圈57以进一步地填充上阀体43和上滑动腔体31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三密封圈53和第七密封圈57可以更加稳妥地隔离液体渗透进入弹簧的放置区内。

更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第三密封圈53、第四密封圈54、第五密封圈55、第六密封圈56和第七密封圈57均为由橡胶材质制成的密封圈,使得各密封圈在具有良好弹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上安装体35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上滑动腔体311相连通的环形缺口351,所述上阀体43的上端设有环形塞体45,所述环形塞体45抵持于所述环形缺口351内。具体地,通过在上安装体35的上端开设环形缺口351,在上阀体43的上端设置环形塞体45,使得在填充完液体后,松开下阀体44与沯体的抵持后,被压缩的弹簧推动下阀体44向下移动,此时下阀体44带动上阀体43同步向下移动,然后当环形塞体45移动至与环形缺口351相抵持后便无法移动,由于此时弹簧依旧保持压缩状态,然后使得环形塞体45可以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与环形缺口351相抵持,进而使得液体填充完成后也不会渗漏。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环形缺口351为锥形缺口,所述环形塞体45为锥形塞体,所述锥形塞体抵接于所述锥形缺口内。具体地,环形缺口351为上端口径大于下端口径的锥形缺口,同样的,锥形塞体的外形与锥形缺口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当锥形塞体塞接在锥形缺口内时,就可以通过锥形塞体与锥形缺口内壁的接触,保持相互抵持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塞体为橡胶塞体。具体地,通过将锥形塞体选用为橡胶材质制成的塞体,使得锥形塞体与锥形缺口内壁相抵持的同时还可以具有良好的密封的效果,防止储存罐10内填充完液体后渗漏,使得用户携带时更加放心。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限位凸环37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环形安装槽371,所述阀壳12的上端卡接于所述环形安装槽371内。具体地,通过在限位凸环37的下端面上开设环形安装槽371,使得阀壳12在套接在下安装体36的外周时,其上端可以卡接在环形安装槽371内,从而套接更加稳定,不易脱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喷头80上设有便于吸取所述罐体11内液体的喷液管。具体地,罐体11内填充好液体后,使用时通过按压喷头80,使得喷液管吸取罐体11内的液体由喷头80喷出,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手持式液体填充罐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喷头80上,所述下盖盖设于所述阀壳12的外周上。具体地,通过上盖的设计,使得上盖盖设在喷头80上以保护喷头80,防止喷头80裸露在外部,以避免喷头80被意外抵持而造成液体喷出,以及上盖还可以隔离外界杂物进入喷头80的喷嘴上,以避免喷嘴被阻塞或者污染。而通过下盖的设计盖设在阀壳12的外周以包裹凸出在下安装体36外侧的下阀体44,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杂物对吸液通道41造成阻塞或污染下阀体44,进而可以使得下阀体44可以与更多的沯体配合进行填充液体,扩大其应用范围。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手持式液体填充罐还包括环形垫片38,所述环形垫片38垫设于所述限位凸环37的上端面与所述罐体11的下端面之间。具体地,通过在限位凸环37的上端面与罐体11的下端面之间设置环形垫片38,使得限位凸环37可以压着环形垫片38与罐体11紧密结合,安装稳固。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1为透明罐体。具体地,通过将罐体11设置为全透明的罐体11,这样可以方便地观察罐体11内的液体存放情况,而且美观,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