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191发布日期:2019-09-25 00:2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特别涉及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液体与粉体进行混合。在现有技术中,直接通过漏斗向粉料中添加浆料使用时,由于加浆料的速度不可控,导致在加料时溅起粉料,造成粉体扬尘。

申请号为201721263560.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下料漏斗,包括漏斗、下料管、阀门板以及手柄,所述漏斗的出料口与所述下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料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凹槽,所述阀门板的周缘设置有一凸起,所述阀门板安装在所述下料管中,且所述凸起可旋转地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手柄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阀门板连接;所述下料管呈圆管状,所述阀门板呈圆形板状,且所述阀门板的直径与所述下料管的内径相互适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漏斗在进行粉液混合时,容易造成粉体扬尘,粉料溅起的问题。

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包括漏斗、下料管、阀门板以及手柄,所述漏斗的出料口与所述下料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料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凹槽,所述阀门板的周缘设置有一凸起,所述阀门板安装在所述下料管中,且所述凸起可旋转地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手柄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阀门板连接;所述下料管呈圆管状,所述阀门板呈圆形板状,且所述阀门板的直径与所述下料管的内径相互适配,所述下料管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连接有落料管,所述落料管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轴心线倾斜布置。

更优地,所述导流板朝向靠近下料管的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的四周形成裙边,用于使液体朝向预设方向流动。

更优地,所述导流孔呈螺旋状。

更优地,所述阀门板上设置有一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着所述阀门板的第二径向贯穿所述阀门板;在所述第二径向上,沿着远离所述阀门板的中心的方向,所述导流槽的宽度逐渐变小。

更优地,所述导流槽与所述阀门板的板面通过弧面连接。

更优地,所述阀门板上设置有一汇流槽以及多个支流槽,所述支流槽的一端贯穿所述阀门板的边缘,所述支流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槽连通。

更优地,所述导流孔的轴心线呈向外扩张的趋势倾斜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导流板可以进一步减缓液体的流速,导流板上的导流孔倾斜设置,使液体以倾斜角度落入粉体内,垂直落入粉体时对粉体冲击较大,因此扬尘较高,而倾斜角度落入粉体内,对粉体冲击较小,只会造成垂直落入时一般的扬尘量且扬尘高度远小于垂直落入时的扬尘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阀门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阀门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的原理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漏斗,20、下料管,30、阀门板,31、导流槽,33、汇流槽,34、支流槽,40、手柄,50、落料管,51、导流板,511、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粉液混合防溅漏斗10,包括漏斗10、下料管20、阀门板30以及手柄40,所述漏斗10的出料口与所述下料管20的一端连接,所述下料管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相互正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凹槽,所述阀门板30的周缘设置有一凸起,所述阀门板30安装在所述下料管20中,且所述凸起可旋转地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手柄40 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阀门板30连接;所述下料管20呈圆管状,所述阀门板30呈圆形板状,且所述阀门板30的直径与所述下料管20的内径相互适配,所述下料管20远离所述出料口的一端连接有落料管50,所述落料管50内设置有导流板51,所述导流板51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所述导流孔的轴心线倾斜布置,倾斜布置的导流孔可以使流出的液体呈倾斜角度滴入粉体中,如图4所述,当液体以垂直方向滴入粉体中时,造成的冲击力最大,没有缓冲,液体直接冲击粉体,粉体上扬严重。如图5所示,当液体以一定的倾斜角滴入粉体时,液体周围的粉体有一半面积的粉体是朝下或倾斜向下,只有靠上一侧的粉体才会扬起,且由于不是直接冲击,因此其上扬高度会远小于直接冲击,另外与直接冲击不同的是,倾斜冲入粉体液体会逐渐深入粉体,其完全被粉体包裹后就不会再产生扬尘。而垂直冲击会在粉体上冲击出一个凹坑,液体很难迅速被粉体包裹住,因此扬尘会更高,倾斜冲击扬尘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的轴心线呈向外扩张的趋势倾斜布置,即呈正八字形布置。如图1所示,所述导流板51朝向靠近下料管20的方向设置,所述导流板51的四周形成裙边,用于使液体朝向预设方向流动。落料管50在导流板 51的下方形成裙边,如果导流孔511呈倒八字形倾斜布置,其会在下落时形成交汇,影响液体的流向,使液体无法有效的保持倾斜角。因此导流孔511向外倾斜,然而向外倾斜时会造成液体的下落投影面积增大,比落料管50的出料口的投影面积大,因此容易造成液体落到待结构物体的外部,因此通过导流板 51外侧的裙边,可以对液体形成导流,使液体不至于形成较大的下落投影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511呈螺旋状。位于内部的导流孔511的螺距小,位于外侧的导流孔511的螺距大,形成一环套一环的螺旋形结构,螺旋形结构可以使液体下落时可以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一段弧形的漂浮状态,延长与空气接触的时间,液体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会消耗动能,落至粉体时的速度会降低,因此通过螺旋形的方式可以增加液体行走路径,延长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降低落至粉体时的速度。

具体地,所述阀门板30上设置有一导流槽31,所述导流槽31沿着所述阀门板30的第二径向贯穿所述阀门板30;在所述第二径向上,沿着远离所述阀门板30的中心的方向,所述导流槽31的宽度逐渐变小。

具体地,所述导流槽31与所述阀门板30的板面通过弧面连接。

具体地,所述阀门板30上设置有一汇流槽33以及多个支流槽34,所述支流槽34的一端贯穿所述阀门板30的边缘,所述支流槽34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流槽33连通。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