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73879发布日期:2019-06-21 23:40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塑料容器的食品包装设备,它包括塑料容器成型装置和食品灌装装置,所述成型装置的出口处经容器质量检测装置和过渡机械手与一容器缓冲装置衔接,所述容器缓冲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食品灌装装置的容器输送带入口端,所述成型装置的主体包括工件输送体、加热部分和容器成型部分,所述工件输送体贯穿整个所述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的入口处设有工件输送部分和工件喂料机械手,所述工件输送体与所述工件输送部分相互分离,二者间通过所述工件喂料机械手实现工件输送的衔接,所述容器缓冲装置采用容器自动传送装置,所述塑料容器的食品包装设备还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食品保鲜装置、食品密封装置、容器外部贴印装置和容器封盖装置,每种装置都设有贯穿本装置的用于输送容器的输送带,且各装置的输送带顺次连续排布,或者部分或全部的装置共用输送带,所述食品保鲜装置的输送带的首端接续所述食品灌装装置的输送带的末端。

上述结构虽然实现了塑料容器成型和灌装的流水化操作,但其结构中各个装置都是平铺设置,占用的空间非常的大,同时所需的防尘措施也需要非常的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推杆机构不能准确地控制所需的行程的问题,而提出的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包括塑料容器成型装置和食品灌装封口装置,塑料容器成型装置和食品灌装封口装置之间通过塑料容器输送带连接,其特征在于:塑料容器成型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料杆、成型模、器体检测区及次品输出区,其中瓶胚输送带连接至升降吹料杆处,升降吹料杆可抓住瓶胚将其送入成型模成型,而后将成型后的塑料容器送入器体检测区,食品灌装封口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封口和检测机构、灌装机构,其中输出输送带连接至封口及检测机构,所述的塑料容器成型装置、食品灌装封口装置及塑料容器输送带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全自动工作。

所述的升降吹料杆为若干个,安装在环形料杆座上,所述的成型模呈环形,成型模内设有若干个型腔。

所述的成型模包括外环模及内环模,外环模及内环模上均设有半个型腔,内环模由多块独立的弧形模拼接形成,每块弧形模的内侧设有伸缩杆,伸缩杆通过控制器控制带动弧形模与外环模合模或开模。

所述的升降吹料杆可下降穿过成型模的型腔将成型后的塑料容器送入器体检测区。

所述的灌装机构的下侧设有升降底座。

所述的灌装机构包括若干个灌装头,灌装头安装在可移动的环座上,环座的移动使灌装头位于塑料容器上侧进行灌装或使灌装头离开塑料容器上侧。

所述的封口和检测机构是:包括若干根封口杆和检验仪,若干根封口杆安装在升降封口座上,封口杆端设有封口器。

所述的塑料容器成型装置和食品灌装封口装置均呈矩形体状。

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f、瓶胚通过瓶胚输送带输送至升降吹料杆处,在环形料杆座的转动下,每个升降吹料杆均抓住瓶胚;

g、升降吹料杆抓住瓶胚下降将瓶胚送入成型模的型腔内,成型模合模并升温,通过升降吹料杆对瓶胚进行吹风进而使瓶胚在成型模内成型;

h、瓶胚成型后,成型模开模,升降吹料杆抓住塑料容器继续下降,然后升降吹料杆将塑料容器下降至器体检测区,经过器体检测区检测塑料容器,不合格的塑料容器落至次品输出区进行输出;

i、合格的塑料容器通过塑料容器输送带输送至灌装机构处,环座移动使灌装头位于塑料容器上侧进行灌装,灌装完成后,环座移动使灌装头离开塑料容器上侧;

j、升降底座带动灌装后的塑料容器上升,升降封口座带动若干根封口杆下降,对灌装后的塑料容器进行封口;

f、通过检验仪检测塑料容器的封口状况,封口合格及封口不合格的塑料容器通过不同的输出输送带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它采用了在线工作,用于食品灌装,省去了传统容器制造企业的成品包装、成品储存、成品运输以及传统食品包装企业的容器搬运、容器储存、容器拆包装、容器输送至食品包装生产线等诸多个环节,消除了这些环节中的容器破损,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2、本发明是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它采用了两个矩形装置的组合,占用的空间非常的节省。

3、本发明是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工作过程中无人工参与,达到了塑料容器不会受到人工污染的现象产生。

4、本发明是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设备多工序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实现连续自动生产的同时,明显节省占地面积,极大降低了工厂的投资和辅助成本。

5、本发明是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其结构呈两个矩形,在搬运,移动时非常的方便。

6、本发明是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及方法,由于塑料容器在加工过程中均在一个密封的环境内形成,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2,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设备,包括塑料容器成型装置1和食品灌装封口装置2,塑料容器成型装置1和食品灌装封口装置2之间通过塑料容器输送带3连接,其特征在于:塑料容器成型装置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升降吹料杆4、成型模5、器体检测区6及次品输出区7,其中瓶胚输送带8连接至升降吹料杆4处,升降吹料杆4可抓住瓶胚将其送入成型模5成型,而后将成型后的塑料容器送入器体检测区6,食品灌装封口装置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封口和检测机构9、灌装机构10,其中输出输送带11连接至封口及检测机构9,所述的塑料容器成型装置1、食品灌装封口装置2及塑料容器输送带3均通过控制器控制全自动工作。

所述的升降吹料杆4为若干个,安装在环形料杆座12上,所述的成型模5呈环形,成型模内设有若干个型腔15。

升降吹料杆连接吹气机提供气源,同时升降吹料杆的端头设置有机械手,该机械手通过升降吹料杆后侧的气缸驱动,用于夹紧瓶胚。

所述的成型模包括外环模13及内环模14,外环模13及内环模14上均设有半个型腔,内环模14由多块独立的弧形模拼接形成,每块弧形模的内侧设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通过控制器控制带动内环模14与外环模13合模或开模。

成型模连接有加温装置,对成型模整个模体进行加热,从而该热量也会传递到瓶胚处,使瓶胚受热软化,便于吹起膨胀。

成型模还包括一种情况,便是,当瓶体底部具有一些凹槽等形状时,则需要一个底模,这种情况,则成型模包括外环模13及内环模14还有底模,外环模13及内环模14上均设有半个型腔,底模上则设有底座型腔,内环模14由多块独立的弧形模拼接形成,每块弧形模的内侧设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通过控制器控制带动内环模14与外环模13合模或开模。

在底模的下侧设有移动杆,移动杆连接有工作气缸,当外环模13及内环模14分模后,底模先向下移动与瓶体脱开,再向外移动,让出空间,便于升降吹料杆4带动瓶体下降。

所述的升降吹料杆4可下降穿过成型模的型腔将成型后的塑料容器送入器体检测区6。

所述的灌装机构10的下侧设有升降底座17。

所述的灌装机构包括若干个灌装头,灌装头安装在可移动的环座上,环座的移动使灌装头位于塑料容器上侧进行灌装或使灌装头离开塑料容器上侧。环座的移动通过气缸进行控制,采用的是平移的方式,灌装头均分布在环座上。

在输送带输送若干个瓶体至灌装机构处,等多个瓶体形成一个圆环,灌装头的环座平移进行灌装。

所述的封口和检测机构是:包括若干根封口杆19和检验仪20,若干根封口杆安装在升降封口座21上,封口杆端设有封口器。

升降封口座21是可转动的,位于升降封口座21的一侧设有瓶盖送料带,升降封口座21在转动时,封口器会接入瓶盖,封口杆由电机驱动旋转,将瓶盖旋紧在瓶体上。

所述的塑料容器成型装置1和食品灌装封口装置2均呈矩形体状。

塑料容器食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k、瓶胚通过瓶胚输送带输送至升降吹料杆处,在环形料杆座的转动下,每个升降吹料杆均抓住瓶胚;

l、升降吹料杆抓住瓶胚下降将瓶胚送入成型模的型腔内,成型模合模并升温,通过升降吹料杆对瓶胚进行吹风进而使瓶胚在成型模内成型;

m、瓶胚成型后,成型模开模,升降吹料杆抓住塑料容器继续下降,然后升降吹料杆将塑料容器下降至器体检测区,经过器体检测区检测塑料容器,不合格的塑料容器落至次品输出区进行输出;

n、合格的塑料容器通过塑料容器输送带输送至灌装机构处,环座移动使灌装头位于塑料容器上侧进行灌装,灌装完成后,环座移动使灌装头离开塑料容器上侧;

o、升降底座带动灌装后的塑料容器上升,升降封口座带动若干根封口杆下降,对灌装后的塑料容器进行封口;

f、通过检验仪检测塑料容器的封口状况,封口合格及封口不合格的塑料容器通过不同的输出输送带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