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储罐体积较大,一般设置在室外,液化天然气储罐随着使用的时间延长,液化天然气储罐会从大气中吸热,表面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液化天然气汽化为bog气体(即蒸发气或气态天然气),从而导致液化天然气储罐内的压力升高,造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不稳定,产生安全隐患。现有的降温方式大多采用喷水管为液化天然气储罐表面喷水,使其降温,但是因液化天然气储罐体积较大,难以保证降温效果,并且有可能造成储罐表面锈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包括底板、蓄水箱和降温机构,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储罐,储罐的底部设置支座,并且支座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储罐的外侧设置降温罩壳,降温外壳的底端设置滚轮,同时在底板的左侧设置导轨,导轨与滚轮配合,并且底板的两侧加工与滚轮配合的滑槽,并与导轨对应配合,另在储罐右侧的底板上设置挡板,挡板和降温罩壳配合,所述降温机构设置在降温罩壳的内壁上,并且降温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槽、档杆、导向支撑台和降温管,安装板内加工安装槽,并且安装板与降温罩壳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安装槽内设置降温管,并且安装槽内的降温罩壳上加工导向支撑台,导向支撑台与降温管配合,同时在降温管外侧的安装槽内设置档杆,档杆的两端与安装板连接,并且档杆与导向支撑台轴孔配合,所述蓄水箱设置在降温罩壳的左侧,蓄水箱的底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循环泵,并在降温罩壳左侧的端面设置分流阀,分流阀的进口与循环泵通过水管连通,分流阀的出口与降温管的进口端通过进水管连通,同时在蓄水箱的顶部设置四通汇流管,四通汇流管的出口端与蓄水箱顶部的进口连通,四通汇流管的进口端与降温管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机构共三组,并与储罐两侧和顶部的降温罩壳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管共三组,与降温机构对应,并采用铜制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档杆若干个,并分为三组,与降温机构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层填充在降温罩壳和挡板的内部,并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挡板、降温罩壳和底板配合,构成储罐的外罩,对储罐进行防护,提高储罐的安全和稳定性,并通过滚轮与导轨和底板配合,即可向左滑动降温罩壳,从而便于储罐的检修和更换,更加方便;采用上、左、右三侧布置降温机构,由降温机构对降温罩壳内部空间进行降温,并通过隔热层进行保温隔热,降温效率更高,并能够保证储罐内液化天然气状态的稳定,同时由安装板与导向支撑台对降温管进行支撑导向,提高降温管的稳定,并通过档杆对降温管进行防护,保证降温管的稳定,避免降温管脱落;采用循环泵将蓄水箱内的净水经分流阀分流,并经进水管分别泵入降温罩壳内的降温管,后经回流管和四通汇流管排入蓄水箱内进行循环,即可降温管对降温罩壳内部的空间进行降温,循环效率更高,降温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中降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储罐2、降温罩壳3、挡板4、隔热层5、蓄水箱6、导轨7、四通汇流管8、循环泵9、分流阀10、进水管11、降温机构12、安装板121、安装槽122、档杆123、导向支撑台124、降温管125、滚轮13、回流管14、支座15和滑槽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液化天然气储罐降温装置,包括底板1、蓄水箱6和降温机构12,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储罐2,储罐2的底部设置支座15,并且支座15与底板1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储罐2的外侧设置降温罩壳3,降温外壳3的底端设置滚轮13,同时在底板1的左侧设置导轨7,导轨7与滚轮13配合,并且底板1的两侧加工与滚轮13配合的滑槽16,并与导轨7对应配合,另在储罐2右侧的底板1上设置挡板4,挡板4和降温罩壳3配合,如此由挡板4、降温罩壳3和底板1配合,构成储罐2的外罩,对储罐2进行防护,提高储罐2的安全和稳定性,并通过滚轮13与导轨7和滑槽16配合,即可向左滑动降温罩壳3,从而便于储罐2的检修和更换,更加方便,所述降温机构12设置在降温罩壳3的内壁上,并且降温机构12包括安装板121、安装槽122、档杆123、导向支撑台124和降温管125,安装板121内加工安装槽122,并且安装板121与降温罩壳3通过螺栓连接,并在安装槽122内设置降温管125,并且安装槽122内的降温罩壳3上加工导向支撑台124,导向支撑台124与降温管125配合,同时在降温管125外侧的安装槽122内设置档杆123,档杆123的两端与安装板121连接,并且档杆123与导向支撑台124轴孔配合,如此通过安装板121与导向支撑台124对降温管125进行支撑导向,提高降温管125的稳定,并通过档杆123对降温管125进行防护,保证降温管125的稳定,避免降温管125脱落,所述蓄水箱6设置在降温罩壳3的左侧,蓄水箱6的底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循环泵9,并在降温罩壳3左侧的端面设置分流阀10,分流阀10的进口与循环泵9通过水管连通,分流阀10的出口与降温管125的进口端通过进水管11连通,同时在蓄水箱6的顶部设置四通汇流管8,四通汇流管8的出口端与蓄水箱6顶部的进口连通,四通汇流管8的进口端与降温管125的出口端通过回流管14连通,如此由循环泵9将蓄水箱6内的净水经分流阀10分流,并经进水管11分别泵入降温罩壳3内的降温管125,后经回流管14和四通汇流管8排入蓄水箱6内进行循环,并通过降温管125对降温罩壳3内部的空间进行降温,从而保证储罐2内液化天然气状态的稳定。
所述降温机构12共三组,并与储罐2两侧和顶部的降温罩壳3连接。
所述降温管125共三组,与降温机构12对应,并采用铜制水管。
所述档杆123若干个,并分为三组,与降温机构12对应。
所述隔热层5填充在降温罩壳3和挡板4的内部,并采用聚氨酯泡沫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储罐2定位安装在底板1上,通过滚轮13与底板1两侧的滑槽16配合,向右推动降温罩壳3,并与挡板4配合,即可由挡板4、降温罩壳3和底板1配合,构成储罐2的外罩,对储罐2进行防护,并通过滚轮13与导轨7配合,即可向左滑动降温罩壳3,从而便于储罐2的检修和更换,更加方便,由循环泵9将蓄水箱6内的净水经分流阀10分流,并分别泵入降温罩壳3内的降温管125,后经回流管14和四通汇流管8排入蓄水箱6内进行循环,并通过降温管125对降温罩壳3内部的空间进行降温,从而保证储罐2内液化天然气状态的稳定。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