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带泵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2143发布日期:2019-12-17 21:41阅读:1214来源:国知局
LPG带泵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pg带泵罐车。



背景技术:

现有lpg罐车,如专利号为201720939169.2的罐车,管路结构简单,在进行对小型储罐或气瓶进行充装时,容易发生充装超压的情况,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lpg带泵罐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pg带泵罐车,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储罐,所述储罐设有气相管路和液相管路,液相管路搭配有泵并连接有液相管,所述气相管路连接有气相管,所述液相管至少包括第一液相管、第二液相管、第三液相管,所述气相管至少包括第一气相管,所述第一液相管后端与储罐连通,所述第一液相管前端连接有液相软管,所述第一气相管连接有气相软管,所述液相软管和气相软管端部均设有用于与待充装容器连接的连接头,所述第一液相管中段设有流量计,所述第二液相管两端分别与第一液相管后段和第一液相管前段连接,所述第二液相管中段设有差压旁通阀,所述第三液相管一端与差压旁通阀连接,所述第三液相管另一端与储罐连接,所述第一液相管上设有用于阻挡液体通过流量计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液相管前段设有用于使第一液相管与第二液相管相通的第二阀门。

当罐车对小型储罐或气瓶进行充装时,第一阀门常开且第二阀门常闭,液化气通过第一液相管导入至待充装容器内,同时待充装容器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相管导入至储罐内,以实现气液平衡。当充装过程超压时,差压旁通阀被打开,一部分液体通过第三液相管回流至储罐内,起到降压分流的作用。当流量计损坏以使液化气不能顺利通过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并关闭第一阀门。通过第二液相管实现液化气的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储罐后侧设有基板,基板与罐车车体固定,所述基板左右侧分别设有一个卷管器,两个卷管器分别用于液相软管和气相软管的卷绕,所述流量计和差压旁通阀位于基板上并位于两个卷管器之间,所述液相管和气相管固定于基板上侧,所述基板外设有用于保护液相管、气相管和卷管器的阀门箱,所述阀门箱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处设有开启门板。

车头部位空间狭窄,基板放置于罐车后侧,罐车后侧空间开阔,便于操作和设备维修保养,并且基板放在后侧便于布置管路走向,避免与罐车车头处管路互相干涉太多,不方便设计和制造。卷管器的设置便于液相软管和气相软管拉出以与待充装容器的连接,也便于液相软管和气相软管不需要进行充装时的放置。阀门箱用于对基板上的部件进行保护,通过打开阀门箱的开启门板以便于液相软管和气相软管的拉出,同时还便于操作人员对液相管和气相管上各种阀门的手动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流量计为容积式流量计,所述气相管包括与气相软管连接的第一气相管、与容积式流量计连接的第二气相管,第二气相管上设有第六阀门。当进行流量计的使用前,通过打开第二气相管上的第六阀门,以使流量计内的气体排至储罐内的气相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相管上设有气压表,气压表与第一气相管之间设有第一表阀。当需要拆卸气压表时,进行第一表阀的关闭,以将气压表隔离出气相管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相管前段与储罐之间连接有第四液相管,所述第四液相管上设有第四阀门和液压表。当第一液相管内处于超压状态时,打开第四阀门,以使部分液体通过第四液相管回流储罐。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表与第四液相管之间设有第二表阀。当需要拆卸液压表时,进行第一表阀的关闭,以将液压表与液相管路隔离。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相管与储罐相邻的一段呈竖向设置,所述第四液相管远离第一液相管的一端与第一气相管的竖向设置的一段相连通。第一气相管靠近储罐的一端呈竖向设置,以使液体更方便回到储罐。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相管内液体超压以打开所述第四阀门。上述设置以使第四阀门不需要手动打开,第四阀门可采用安全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门位于第一液相管后端。第一阀门为总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液相管上和第一气相管均连接有放空管,放空管上设有第五阀门。完成一次充装后,系统管路中会残留气体和液体,需要把它们放空,这时候就要打开这些阀门把它们放出来。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实现降压分流,避免充装过压,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pg带泵罐车,包括设置在车体1上的储罐2,储罐2设有气相管路和液相管路,液相管路搭配有泵并连接有液相管,气相管路连接有气相管,液相管至少包括第一液相管31、第二液相管32、第三液相管33,气相管至少包括第一气相管41,第一液相管31后端与储罐2连通,第一液相管31前端连接有液相软管51,第一气相管41连接有气相软管52,液相软管51和气相软管52端部均设有用于与待充装容器连接的连接头50,第一液相管31中段设有流量计61,第二液相管32两端分别与第一液相管31后段和第一液相管31前段连接,第二液相管32中段设有差压旁通阀62,第三液相管33一端与差压旁通阀62连接,第三液相管33另一端与储罐2连接,第一液相管31上设有用于阻挡液体通过流量计61的第一阀门71,第二液相管32前段设有用于使第一液相管31与第二液相管32相通的第二阀门72。

储罐2后侧设有基板21,基板21与罐车车体1固定,基板21左右侧分别设有一个卷管器22,两个卷管器22分别用于液相软管51和气相软管52的卷绕,流量计61和差压旁通阀62位于基板21上并位于两个卷管器22之间,液相管和气相管固定于基板21上侧,基板21外设有用于保护液相管、气相管和卷管器22的阀门箱23,阀门箱23设有窗口,窗口处设有开启门板29。

流量计61为容积式流量计,气相管包括与气相软管52连接的第一气相管41、与容积式流量计连接的第二气相管42,第二气相管上设有第六阀门73,第一气相管41上设有气压表74。

第一液相管31前段与储罐1之间连接有第四液相管34,第四液相管34上设有第四阀门76和液压表77。其中,第一液相管31内液体超压以打开第四阀门76,第四阀门76采用安全阀。第一阀门71位于第一液相管31后端。第一液相管31上和第一气相管41均连接有放空管40,放空管40上设有第五阀门78。其中,气压表74与第一气相管41之间设有第一表阀81,液压表77与第四液相管34之间设有第二表阀82。

当需要进行对待充装容器进行lpg的充装时,打开阀门箱,将气相软管和液相软管抽出并与待充装容器连接,使第一阀门常开且第二阀门常闭,液化气通过第一液相管导入至待充装容器内,同时待充装容器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相管导入至储罐内,以实现气液平衡。其中,流量计采用容积式流量计,第六阀门可常开;正常使用时,液体不会通过容积式流量计的第二气管。

当充装过程超压时,差压旁通阀被打开,一部分液体通过第三液相管回流至储罐内,起到降压分流的作用。其中,第一液相管超压,可以自动打开第四阀门,以使部分液体通过第四液相管回流至储罐内。

当流量计损坏以使液化气不能顺利通过时,可以打开第二阀门并关闭第一阀门。通过第二液相管实现液化气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将待充装容器旁的卸液系统集成在罐车的基板上,不需要每个地方都进行卸液系统的设置,只需要进行罐车的移动,大大降低成本,方便管理。且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实现降压分流,避免充装过压,安全性更高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