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投料的料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6940发布日期:2020-04-24 21:26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投料的料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体药物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投料的料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胶体药物的制作过程中,投料用到的是夹层锅,把所需的物料投进夹层锅里搅拌均匀,然后需要将搅拌后的料液转移到胶体磨中进行研磨,而中间料液的转移方法一般是把胶体磨移动到夹层锅前面后用不锈钢勺子把夹层锅里的料液捞到胶体磨里进行研磨到不锈钢桶里,研磨结束后又用不锈钢勺子从装有料液的不锈钢桶里把料液捞到夹层锅里进行总混,这样操作既麻烦又损耗过多料液,且操作员的劳动力损耗大,无法提高生产效率。

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管道将料液进行运输的方案,但是由于胶体具有一定的粘稠度,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使用一定的液体泵将料液泵出进行运输,而液体泵的使用会使得管道内的料液流速增大,若管内的料液流速达到足够高的数值时,管内的料液会形成湍流,在湍流中料液的微粒进行无规则运动,料液微粒相互碰撞引起了相当大的流动阻尼以及比层流产生的能量损耗更大,导致料液的流动速度减慢且管内的压力增加,使得从管中喷出的料液冲力过大,影响液体泵或其他设备的正常进料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投料的料液处理装置,能节省劳动力及减少浪费料液之余还可缓解湍流现象,适当提高管内料液的流动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投料的料液处理装置,包括有夹层锅、气动隔膜泵、胶体磨和减振管架,所述夹层锅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气动隔膜泵的进料口相连接,气动隔膜泵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胶体磨相连通;所述管道外套装有减振管架,所述减振管架包括底座和管套,管套安装在底座上,管套内壁上设置有弹簧,管套套装在管道外;所述管套的表面开设有冲击窗口,所述冲击窗口外的管套管身上设置有冲击锤,冲击锤的锤头贯穿冲击窗口对管套内的管道进行碰撞,所述冲击锤连接有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管套由两个相铰接的半弧形管组装而成,两个半弧形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弹簧,两个半弧形管的开合端设置有锁扣结构,两个半弧形管通过开合动作可拆卸式地套装在管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置为升降式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冲击锤包括锤头和与控制器相连接的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横向安装在冲击窗口的边沿处,锤头连接在直线电机的滑块上,锤头在滑块的带动下沿着直线电机的轨道往返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锤头的外表面套装有缓冲层。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设置为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内设置有水流速传感器,所述水流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气动隔膜泵将夹层锅内的料液转移到胶体磨内,节省劳动力及减少料液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冲击锤的锤头贯穿冲击窗口对管套内的管道进行碰撞,碰撞时带动局部管道进行振动,使得靠近振动壁面处湍流边界层的平均速度梯度减小,湍流强度减弱,缓解湍流现象,同时减低湍流边界层的表面摩擦阻力,从而提高料液的流动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套侧视结构图;

图中:1、夹层锅;2、管道;3、气动隔膜泵;4、胶体磨;5、管套;6、弹簧;7、直线电机;8、锤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投料的料液处理装置,包括有夹层锅1、气动隔膜泵3、胶体磨4和减振管架,所述夹层锅1用于将制药所需物料进行均匀搅拌,而胶体磨4用于将料液进行研磨和混合,在夹层锅1和胶体磨4之间通过管道2连接气动隔膜泵3,所述启动隔膜泵可自动将夹层锅1内的料液抽到胶体磨4内进行研磨,把夹层锅1和胶体磨4通过管道2和启动隔膜泵进行连通,可节省劳动力及减少料液的浪费,又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管道2较大的落差都会使得管道2内的料液阻力变大,因此将在管道2外套装有减振管架,所述减振管架包括升降式底座和管套5,管套5安装在升降式底座上,管套5套装在管道2外,通过升降式底座的高度调整将管道2调整到适当的高度,减小管道2整体落差,从而适当减小料液运输的阻力。

如图2所示,所述管套5由两个相铰接的半弧形管组装而成,两个半弧形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弹簧6,弹簧6起到缓冲作用,让管道2的振动幅度减弱,减少管道2因管内流动不畅而产生的振动;而两个半弧形管的开合端设置有锁扣结构,两个半弧形管通过开合动作可拆卸式地套装在管道2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管道2的不同位置安装管套5,本实施例中的锁扣机构设置为卡扣。

所述半弧形管的表面开设有冲击窗口,所述冲击窗口外的半弧形管管身上设置有冲击锤,所述冲击锤包括锤头8和与控制器相连接的直线电机7,所述直线电机7横向安装在冲击窗口的边沿处,锤头8连接在直线电机7的滑块上,锤头8在滑块的带动下沿着直线电机7的轨道往返移动,从而实现冲击锤的锤头8贯穿冲击窗口对管套5内的管道2进行碰撞,锤头8对管道2的撞击所产生的局部振动引起管内的料液进行小幅度振动,料液小幅度的振动可破坏料液湍流的流态,让料液的微粒重新进行排列流动,从而缓解湍流现象发生,同时振动减小了湍流边界层的平均速度梯度,从而降低湍流边界层的表面摩擦阻力,通过管道2壁面振动减小湍流和表面摩擦力,从而提高管内料液流动的速度,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直线电机7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控制直线电机7的运动状态。为了提高冲击锤的撞击准确率,让冲击锤能在湍流产生时才进行撞击,在管道2内设置有水流速传感器,所述水流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水流速传感器实时检测管道2内的料液的流速,将流速数据传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流速和预先测得的参数对料液的雷诺数进行计算,其中雷诺数re=ρvd/η,其中ρ、η、d、v分别表示料液的密度、黏性系数、管道2直径和料液的流速。若计算得到的雷诺数re为4000则代表管内料液的流态为湍流状态,若re=2000~4000则为湍流和层流的过渡状态。当控制器计算到管内的料液处于湍流状态时,才控制直线电机7带动锤头8对管道2壁进行碰撞从而产生局部振动,从而减弱湍流和减小料液表面摩擦力。

由于冲击锤的碰撞力度有限,加上力度过大或长期在同一位置对管壁进行碰撞会对管道2造成破坏,因此为了减少碰撞对管壁的影响,在锤头8的外表面套装有橡胶缓冲层,避免过大的撞击破坏管壁,并在每隔一定距离的管道2内安装多个水流速传感器,并对应的在每隔一定距离的管道2外就套装有一个管套5,当某一水流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段管道2内的料液处于湍流状态时,则控制对应该段管道2外的管套5上的冲击锤对管道2壁进行碰撞,可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获知管道2内的料液流态,并根据流态实时更改冲击锤的碰撞位置,减少冲击锤反复在管道2的同一位置进行撞击的情况,同时提高智能程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