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7004发布日期:2020-09-01 18:2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质地脆弱、易碎,故在清洗及拿放时应小心谨慎、轻拿轻放,使用完毕的培养皿最好及时清洗干净,存放在安全、固定的位置,防止损坏、摔坏。

培养皿的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在培养皿制造时,需要将盖体扣到培养皿上,以便配套包装或者存放等,现有的培养皿扣盖多采用人工手动操作,手动扣盖时,每次只能对单个的培养皿进行扣盖,不能同时对多个培养皿进行扣盖,因此,在培养皿生产制作数目较大时,人工扣盖效率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且第一输送组件的上方设有第一定位组件,第二输送组件的上方设有第二定位组件,底座的顶面中间以及两侧对应固定有三个侧板,右侧的侧板顶端向上延伸,并垂直固定有顶板,顶板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丝杆,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电机,丝杆上调节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底面固定有转移组件,三个侧板的顶端均固定有转动槽,转动槽中设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和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对应连接。

优选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个输送轮,且输送轮的两端与两侧的侧板转动连接,两个输送轮上设有输送带,且其中一个输送轮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转移组件包括与移动块底面固定的上板,上板的下方通过液压伸缩杆连接有下板,下板的底面均匀固定有多个吸盘,下板的顶面固定有真空泵,且吸盘与真空泵连接。

优选的,转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凸轮,凸轮与转动槽转动连接,并同轴固定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且其中一个凸轮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内板和外板,且内板和外板上别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上均匀设有多个v形的卡槽,外板的外侧面上对称固定有滑杆,滑杆穿过侧板并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侧板之间设有弹簧,第一定位组件的内板和第二定位组件的内板之间对称固定有两个滑杆,滑杆与中间的侧板滑动连接,且第二定位组件的内板和中间的侧板之间设有弹簧。

优选的,三个转动槽中的凸轮分别通过轮面与第二定位组件的外板、内板以及第二定位组装件的外板接触,且第一定位组件的内板和第二定位组件的内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轮的最大轮径。

优选的,相邻两个侧板的中部之间固定有支撑板,且输送带的上行带沿支撑板的顶面滑动,支撑板的两端固定有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外侧端朝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分别输送培养皿和盖体,通过转移组件、丝杆和移动块等结构使盖体移动至培养皿的上方,再下移,使盖体套接于培养皿的顶部,然后第一定位组件松开,盖体继续下移扣到培养皿上,完成扣盖;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分别间歇运动,每次运动,将多个培养皿移动至扣盖工位,同时进行多培养皿的扣盖,提高扣盖效率;通过夹块和v形的卡槽使培养皿和盖体的位置能调整并固定,使扣盖时,培养皿和盖体的位置能够准确对应,避免位置错开导致扣盖时造成损坏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101-侧板,102-顶板,103-转动槽,104-支撑板,2-第一输送组件,3-第二输送组件,4-丝杆,401-移动块,402-液压伸缩杆,403-吸盘,5-第一定位组件,6-第二定位组件,7-外板,701-内板,702-定位块,703-滑杆,704-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培养皿制作后扣盖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左、右对称设有第一输送组件2和第二输送组件3,且第一输送组件2的上方设有第一定位组件5,第二输送组件3的上方设有第二定位组件6,底座1的顶面中间以及两侧对应固定有三个侧板101,右侧的侧板101顶端向上延伸,并垂直固定有顶板102,顶板102的底面转动连接有丝杆4,丝杆4的一端连接有电机,丝杆4上调节有移动块401,移动块401的底面固定有转移组件,三个侧板101的顶端均固定有转动槽103,转动槽103中设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和第一定位组件5、第二定位组件6对应连接。

第一输送组件2和第二输送组件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个输送轮,且输送轮的两端与两侧的侧板101转动连接,两个输送轮上设有输送带,且其中一个输送轮连接有电机。

转移组件包括与移动块401底面固定的上板,上板的下方通过液压伸缩杆402连接有下板,下板的底面均匀固定有多个吸盘403,下板的顶面固定有真空泵,且吸盘403与真空泵连接。

转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凸轮704,凸轮704与转动槽103转动连接,并同轴固定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且其中一个凸轮704连接有电机。

第一定位组件5和第二定位组件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内板701和外板7,且内板701和外板7上别固定有定位块702,定位块702上均匀设有多个v形的卡槽,外板7的外侧面上对称固定有滑杆703,滑杆703穿过侧板101并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侧板101之间设有弹簧,第一定位组件5的内板701和第二定位组件6的内板701之间对称固定有两个滑杆703,滑杆703与中间的侧板101滑动连接,且第二定位组件6的内板701和中间的侧板101之间设有弹簧。

三个转动槽103中的凸轮704分别通过轮面与第二定位组件6的外板7、内板701以及第二定位组装件的外板7接触,且第一定位组件5的内板701和第二定位组件6的内板701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轮704的最大轮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第一输送组件2输送培养皿,通过第二输送组件3输送盖体,通过液压伸缩杆402使多个吸盘403同时下移,与多个盖体顶面接触并固定,然后液压伸缩杆402带动多个盖体上移,并通过丝杆4和移动块401使盖体向左侧移动至培养皿的上方,然后液压伸缩杆402带动盖体下移,使盖体套接于培养皿的顶部,然后第一定位组件5松开,盖体继续下移扣到培养皿上,完成扣盖;第一输送组件2和第二输送组件3分别间歇运动,每次运动,将多个培养皿移动至扣盖工位,同时进行多培养皿的扣盖,提高扣盖效率;通过第一定位组件5和第二定位组件6使培养皿和盖体的位置能通过夹块调整并固定在中间位置,使扣盖时,培养皿和盖体的位置能够准确对应,避免位置错开导致扣盖时造成损坏等。

在第一定位组件5和第二定位组件6工作时,所有的凸轮704同步转动,在凸轮704的作用下,第一定位组件5的内板701和外板7同时向内侧移动时,通过v形的卡槽,实现培养皿的位置固定,同时,第二定位组件6的内板701通过第一定位组件5的内板701作用移动,外板7通过凸轮704、弹簧的作用也向外侧移动,内板701和外板7与盖体脱离,以便吸盘403能够带动盖体移动,并留有足够的空间使第二输送组件3带动后面的盖体移动至内板701和外板7之间;通过相同的原理,第一定位组件5的内板701和外板7通过凸轮704和弹簧的作用脱离培养皿,第二定位组件6的外板7通过凸轮704作用向内移动,内板701通过弹簧回位作用移动,从而将盖体位置进行调整固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两个侧板101的中部之间固定有支撑板104,且输送带的上行带沿支撑板104的顶面滑动,支撑板104的两端固定有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外侧端朝下。

当第一输送组件2和第二输送组件3带动培养皿和盖体靠近扣盖工位时,通过弧形板的作用,移动至支撑板104上,通过支撑板104提供支撑作用,以便后续吸盘403下压与盖体紧密接触,吸盘403带动盖体下移与培养皿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