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气管道接口处自凸起光变的漏气检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89971发布日期:2020-12-22 13:5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气管道接口处自凸起光变的漏气检测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天然气管道接口处自凸起光变的漏气检测环。



背景技术: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

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主要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混合组成。

主要由甲烷(85%)和少量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组成。主要用作燃料,也用于制造乙醛、乙炔、氨、碳黑、乙醇、甲醛、烃类燃料、氢化油、甲醇、硝酸、合成气和氯乙烯等化学物的原料。天然气被压缩成液体进行贮存和运输。煤矿工人、硝酸制造者、发电厂工人、有机化学合成工、燃气使用者、石油精炼工等有机会接触本品。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属单纯窒息性气体。浓度高时因置换空气而引起缺氧,导致呼吸短促,知觉丧失;严重者可因血氧过低窒息死亡。高压天然气可致冻伤。不完全燃烧可产生一氧化碳。

天然气管道接口处,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老化现象,存在漏气的可能,天然气泄漏量较少时,虽然天然气存在异味,但是含量较少并其在空气中会发生分散,导致很难及时发现,由于其易燃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管道接口处自凸起光变的漏气检测环,它通过检测环体的设置,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段式气变层发生膨胀形变,使得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后,逐渐发生弯曲,使其端部的色变弯球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相互靠近,一方面,凸起的自延伸杆能够对用户起到提醒作用,另一方面,两个色变弯球上相互靠近的外延吸块相互吸附,使外延吸块在漏粉孔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泄漏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气管道接口处自凸起光变的漏气检测环,包括包裹在天然气管道接口外的检测环体,所述检测环体靠近天然气管道的内壁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检测环体内部开凿有储气腔,所述检测环体上端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气变孔,所述气变孔、储气腔和通气孔相互连通,所述气变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段式气变层,所述段式气变层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自凸起色变杆,所述自凸起色变杆包括与段式气变层固定连接的外定壳、固定连接在段式气变层上端的自延伸杆以及连接在自延伸杆上端的色变弯球,所述自延伸杆位于外定壳内侧,且自延伸杆活动贯穿外定壳上端部,通过检测环体的设置,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段式气变层发生膨胀形变,使得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后,逐渐发生弯曲,使其端部的色变弯球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相互靠近,一方面,凸起的自延伸杆能够对用户起到提醒作用,另一方面,两个色变弯球上相互靠近的外延吸块相互吸附,使外延吸块在漏粉孔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泄漏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段式气变层位于自凸起色变杆下方槽口处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段式气变层的其他部分为硬质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情况时,部分段式气变层能够膨胀形变,从而顶起自延伸杆,使得自延伸杆逐渐从外定壳内延伸而出,从而便于及时提醒用户,天然气存在一定的泄漏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环体左右两侧内壁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天然气管道外表面挤压接触,密封环可以有效保证检测环体与天然气管道接口处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有效拦截接口处泄漏的天然气,使自延伸杆为向外延伸的速度更快,使得对于用户的提醒作用更明显。

进一步的,所述自延伸杆包括与段式气变层固定连接的内定杆以及连接在内定杆上端的外变杆。

进一步的,所述外变杆为弹性结构,所述内定杆为硬质结构,随着天然气泄漏量越来越多,外变杆延伸出外定壳外的距离越来越多,其会逐渐弯曲,从而带动其端部的色变弯球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相互靠近。

进一步的,所述内定杆和外变杆为一体结构,且二者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使得自延伸杆的底部直径相对较大,从而有效保证在段式气变层发生膨胀形变时,自延伸杆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明显的歪斜,从而使得自延伸杆能够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

进一步的,所述色变弯球内部填充有荧光粉,所述色变弯球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球,所述色变弯球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漏粉孔,所述漏粉孔内部放置有外延吸块,所述中心定位球与外延吸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限位绳,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后,色变弯球随着外变杆的歪曲而发生位置的变化,从而可以逐渐靠近与弯曲方向相对的外变杆上的色变弯球,从而使得两个色变弯球上的外延吸块在靠近后,能够相互吸附,并在漏粉孔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外延吸块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外延吸块与相邻的色变弯球上的外延吸块超向外侧的一端磁极相反,使得每相邻两个色变弯球上的外延吸块相互之间均能够相互吸附,便于荧光粉的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内限位绳为弹性材料制成,且未漏气时内限位绳处于绷直状态,使得在未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内限位绳对外延吸块存在拉扯力,进而有效保证漏粉孔与外延吸块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使得荧光粉不易发生泄漏,从而保证本检测环对天然气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检测环体的设置,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段式气变层发生膨胀形变,使得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后,逐渐发生弯曲,使其端部的色变弯球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相互靠近,一方面,凸起的自延伸杆能够对用户起到提醒作用,另一方面,两个色变弯球上相互靠近的外延吸块相互吸附,使外延吸块在漏粉孔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泄漏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2)段式气变层位于自凸起色变杆下方槽口处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段式气变层的其他部分为硬质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情况时,部分段式气变层能够膨胀形变,从而顶起自延伸杆,使得自延伸杆逐渐从外定壳内延伸而出,从而便于及时提醒用户,天然气存在一定的泄漏情况。

(3)检测环体左右两侧内壁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密封环与天然气管道外表面挤压接触,密封环可以有效保证检测环体与天然气管道接口处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有效拦截接口处泄漏的天然气,使自延伸杆为向外延伸的速度更快,使得对于用户的提醒作用更明显。

(4)自延伸杆包括与段式气变层固定连接的内定杆以及连接在内定杆上端的外变杆。

(5)外变杆为弹性结构,内定杆为硬质结构,随着天然气泄漏量越来越多,外变杆延伸出外定壳外的距离越来越多,其会逐渐弯曲,从而带动其端部的色变弯球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相互靠近。

(6)内定杆和外变杆为一体结构,且二者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使得自延伸杆的底部直径相对较大,从而有效保证在段式气变层发生膨胀形变时,自延伸杆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明显的歪斜,从而使得自延伸杆能够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

(7)色变弯球内部填充有荧光粉,色变弯球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球,色变弯球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漏粉孔,漏粉孔内部放置有外延吸块,中心定位球与外延吸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限位绳,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上端延伸而出后,色变弯球随着外变杆的歪曲而发生位置的变化,从而可以逐渐靠近与弯曲方向相对的外变杆上的色变弯球,从而使得两个色变弯球上的外延吸块在靠近后,能够相互吸附,并在漏粉孔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8)外延吸块为弹性材料制成,外延吸块与相邻的色变弯球上的外延吸块超向外侧的一端磁极相反,使得每相邻两个色变弯球上的外延吸块相互之间均能够相互吸附,便于荧光粉的泄漏。

(9)内限位绳为弹性材料制成,且未漏气时内限位绳处于绷直状态,使得在未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内限位绳对外延吸块存在拉扯力,进而有效保证漏粉孔与外延吸块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使得荧光粉不易发生泄漏,从而保证本检测环对天然气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凸起色变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色变弯球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发生天然气泄漏时自凸起色变杆发生凸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检测环体、21储气腔、22气变孔、3通气孔、4段式气变层、5自凸起色变杆、51外定壳、531内定杆、532外变杆、54色变弯球、61外延吸块、62内限位绳、71支撑杆、72中心定位球、8漏粉孔、9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图中a表示天然气管道,一种天然气管道接口处自凸起光变的漏气检测环,包括包裹在天然气管道接口外的检测环体1,检测环体1靠近天然气管道的内壁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气孔3,检测环体1内部开凿有储气腔21,检测环体1上端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气变孔22,气变孔22、储气腔21和通气孔3相互连通,气变孔22内壁固定连接有段式气变层4,段式气变层4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自凸起色变杆5,检测环体1左右两侧内壁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环9,密封环9与天然气管道外表面挤压接触,密封环9可以有效保证检测环体1与天然气管道接口处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有效拦截接口处泄漏的天然气,使自延伸杆为向外延伸的速度更快,使得对于用户的提醒作用更明显。

请参阅图4,自凸起色变杆5包括与段式气变层4固定连接的外定壳51、固定连接在段式气变层4上端的自延伸杆以及连接在自延伸杆上端的色变弯球54,自延伸杆位于外定壳51内侧,且自延伸杆活动贯穿外定壳51上端部,段式气变层4位于自凸起色变杆5下方槽口处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段式气变层4的其他部分为硬质非弹性材料制成,使得在发生天然气泄漏的情况时,部分段式气变层4能够膨胀形变,从而顶起自延伸杆,使得自延伸杆逐渐从外定壳51内延伸而出,从而便于及时提醒用户,天然气存在一定的泄漏情况;

自延伸杆包括与段式气变层4固定连接的内定杆531以及连接在内定杆531上端的外变杆532,外变杆532为弹性结构,内定杆531为硬质结构,随着天然气泄漏量越来越多,外变杆532延伸出外定壳51外的距离越来越多,其会逐渐弯曲,从而带动其端部的色变弯球54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54相互靠近内定杆531和外变杆532为一体结构,且二者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使得自延伸杆的底部直径相对较大,从而有效保证在段式气变层4发生膨胀形变时,自延伸杆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发生明显的歪斜,从而使得自延伸杆能够从外定壳51上端延伸而出。

请参阅图5,色变弯球54内部填充有荧光粉,色变弯球54内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1,支撑杆71上端固定连接有中心定位球72,色变弯球54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漏粉孔8,漏粉孔8内部放置有外延吸块61,中心定位球72与外延吸块61之间固定连接有内限位绳62,请参阅图6,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51上端延伸而出后,色变弯球54随着外变杆532的歪曲而发生位置的变化,从而可以逐渐靠近与弯曲方向相对的外变杆532上的色变弯球54,从而使得两个色变弯球54上的外延吸块61在靠近后,能够相互吸附,并在漏粉孔8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8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8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外延吸块61为弹性材料制成,外延吸块61与相邻的色变弯球54上的外延吸块61超向外侧的一端磁极相反,使得每相邻两个色变弯球54上的外延吸块61相互之间均能够相互吸附,便于荧光粉的泄漏,内限位绳62为弹性材料制成,且未漏气时内限位绳62处于绷直状态,使得在未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内限位绳62对外延吸块61存在拉扯力,进而有效保证漏粉孔8与外延吸块6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使得荧光粉不易发生泄漏,从而保证本检测环对天然气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通过检测环体1的设置,当发生天然气泄漏时,段式气变层4发生膨胀形变,使得当自延伸杆从外定壳51上端延伸而出后,逐渐发生弯曲,使其端部的色变弯球54逐渐与相邻的色变弯球54相互靠近,一方面,凸起的自延伸杆能够对用户起到提醒作用,另一方面,两个色变弯球54上相互靠近的外延吸块61相互吸附,使外延吸块61在漏粉孔8内发生松动或者从漏粉孔8内被吸附而出,使荧光粉能够从漏粉孔8处泄露而出,进一步可以提醒用户天然气发生泄漏,使得用户发现泄漏的几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