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8543发布日期:2021-02-20 19:0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充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分离后的低温液体,一般都配有液体贮槽,当储备了一定液体后切换进备用槽,然后将切换下来的贮槽进行增压充装到槽车运输。
[0003]
传统的充装系统都是采用空浴式汽化器对储槽增压,通过人工打开槽车放空阀卸低压力,对充装泵进行预冷,合格后启动充装泵,有差压后打开泵出口阀进行充装。为确保压力差,防止槽车压力过高反灌,整个充装过程中需人工加强监控,密切关注槽车的压力表、液位计、测满阀等是否正常,还要防止拖曳、拉断软管、接错、防爆,当测满阀见液时,在就地操作盘立即手动停泵并关闭泵出口阀。同时,贮槽需连续增压,槽车需连续外排尾气。这种充装方式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而且在充装过程中会造成气体的损失,特别对于高附加值稀有气体,外排气体损失更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以解决上述内容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具备可以进行自动预冷,防止气体外排,且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充装方式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而且在充装过程中会造成气体损失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部设有罐体,所述罐体的左侧连通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左侧连通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底部设有压力循环结构,所述第二出液管的顶部连通有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三出液管的左侧连通有第四出液管,所述第三出液管的表面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出液管的右侧设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的右侧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表面安装有第四电磁阀,所述进液管的右侧与罐体内部连通,所述罐体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
[0006]
优选的,所述压力循环结构包括循环细管,所述循环细管的表面安装有调节阀,所述循环细管的顶部与第二出液管连通,所述循环细管的尾部与第一出液管连通。
[0007]
优选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焊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嵌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与第三出液管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与进液管连通。
[0008]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左侧的顶部延伸至冷却箱的外部并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冷却管右侧的顶部延伸至冷却箱的外部并连通有进水管。
[0009]
优选的,所述基板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冷却箱的底部栓接,所述泵体位于支撑架的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分别位于第三出液管和第四出液管连通处的两侧。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基板、罐体、第一出液管、第一电磁阀、泵体、第二出液管、压力循环结构、第三出液管、第四出液管、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冷却结构、进液管、第四电磁阀和控制器的设置,使自动充装泵,具备可以进行自动预冷,防止气体外排,且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充装方式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而且在充装过程中会造成气体损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0016]
图中:1、基板;2、罐体;3、第一出液管;4、第一电磁阀;5、泵体;6、第二出液管;7、压力循环结构;71、循环细管;72、调节阀;8、第三出液管;9、第四出液管;10、第二电磁阀;11、第三电磁阀;12、冷却结构;121、冷却箱;122、冷却管;123、输送管;13、进液管;14、第四电磁阀;15、控制器;16、出水管;17、进水管;1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3,一种可自动预冷的自动充装泵,包括基板1,基板1的顶部设有罐体2,罐体2的左侧连通有第一出液管3,第一出液管3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磁阀4,第一出液管3的左侧连通有泵体5,泵体5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出液管6,第二出液管6的底部设有压力循环结构7,第二出液管6的顶部连通有第三出液管8,第三出液管8的左侧连通有第四出液管9,第三出液管8的表面依次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三电磁阀11,第三出液管8的右侧设有冷却结构12,冷却结构12的右侧设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的表面安装有第四电磁阀14,进液管13的右侧与罐体2内部连通,罐体2的右侧安装有控制器15,通过基板1、罐体2、第一出液管3、第一电磁阀4、泵体5、第二出液管6、压力循环结构7、第三出液管8、第四出液管9、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冷却结构12、进液管13、第四电磁阀14和控制器15的设置,使自动充装泵,具备可以进行自动预冷,防止气体外排,且安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充装方式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而且在充装过程中会造成气体损失的问题。
[0019]
请参阅图1-2所示,压力循环结构7包括循环细管71,循环细管71的表面安装有调节阀72,循环细管71的顶部与第二出液管6连通,循环细管71的尾部与第一出液管3连通,通过循环细管71和调节阀72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泵体5内部进行加压操作,方便泵体5对液体进行充装。
[0020]
请参阅图1所示,冷却结构12包括冷却箱121,冷却箱121的内部焊接有冷却管122,
冷却管122的内部嵌设有输送管123,输送管123的一端与第三出液管8连通,输送管123的另一端与进液管13连通,通过冷却箱121、冷却管122和输送管123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液体进行循环降温冷却。
[0021]
请参阅图1所示,冷却管122左侧的顶部延伸至冷却箱121的外部并连通有出水管16,冷却管122右侧的顶部延伸至冷却箱121的外部并连通有进水管17,通过出水管16和进水管17的配合使用,可以方便对冷却管122中添加冷却液。
[0022]
请参阅图1所示,基板1的顶部焊接有支撑架18,支撑架18的顶部与冷却箱121的底部栓接,泵体5位于支撑架18的内部,通过支撑架18的使用,可以对冷却箱121进行支撑,增强冷却结构12的稳定性。
[0023]
请参阅图1所示,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三电磁阀11分别位于第三出液管8和第四出液管9连通处的两侧,通过此种设计,使第二电磁阀10和第三电磁阀11对第四出液管9的流通状态进行控制。
[0024]
请参阅图3所示,控制器15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4、调节阀72和泵体5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0025]
工作原理,充装前,确定槽车是冷罐,确认上次充装介质,如不同介质需放空;并开启第一电磁阀4、第二电磁阀10、第三电磁阀11和第四电磁阀14,关闭调节阀72,泵体5将液体从罐体2中抽出,进入输送管123,此时,冷却液从进水管17进入,与液体形成对流,进行循环冷却,当充装时,槽车可不泄压,保持在0.5-0.8mpa以下的压力,启动泵体5先走循环路线,关闭第一电磁阀4和第二电磁阀10,并调节调节阀72,待泵体5泵压达到0.8-1.6mpa后,将第四出液管9与槽车相连,充装过程中槽车不需开外排。
[002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