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雾罐的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气雾罐进行气体灌装前,都需要采购数量较多的充满灌装气体的气体供应罐,然后将气体供应罐搬运至需要气体灌装的工位附近并与灌装设备连接。然而,车间内一般具有多个灌装工位,这就需要将采购的气体供应罐不断运输进入车间的不同灌装工位,以及在使用完成后搬离出车间外,此种方式不利于车间作业的流转,同时增大搬运人员的劳动强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统一接收气体供应罐灌装气体的设备,并由该设备向车间内提供灌装气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雾罐的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其气体储存罐能够用于接收气体供应罐的灌装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雾罐的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包括气体供应罐、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及气体储存罐;
所述气体供应罐的总输出口分别与第一气缸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均与气体储存罐的总输入口连接,气体储存罐具有总出气口;
所述第二气缸具有两端分别穿出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活塞杆第一端伸入第一气缸内,第一气缸内设有固接在活塞杆上的第一活塞,第二气缸内设有固接在活塞杆上的第二活塞;
所述总输出口和第一进气口之间、总输出口和第二进气口之间、第一出气口和总输入口之间、第二出气口和总输入口之间均设有单向阀。
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挡板。
包括电磁换向阀,第二气缸具有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电磁换向阀具有第一换向出气口、第二换向出气口及换向总进气口;
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一输入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换向出气口连接,第二气缸的第二输入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换向出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活塞杆平行的横杆,横杆上设置有第一触压开关和位于第一触压开关外侧的第二触压开关,第一触压开关和第二触压开关与电磁换向阀电性连接;
所述挡板与第二触压开关接触时,挡板与第一气缸的距离最远,挡板与第一触压开关接触时,挡板与第一气缸的距离最近。
所述电磁换向阀的换向总进气口连接有气泵。
所述电磁换向阀的换向总进气口和气泵之间设置有过滤减压阀。
所述总出气口连接有第一气体输出管,总出气口和总输入口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阀。
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接有第二气体输出管,第一气体输出管输出端与第二气体输出管连接,第二气体输出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气雾罐的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的气体储存罐能够用于接收气体供应罐的灌装气体,并且,气体储存罐的总出气口能够用于向车间内不同灌装工位提供灌装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气雾罐的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包括气体供应罐1、第一气缸2、第二气缸3及气体储存罐4;
所述气体储存罐4的容积远远大于气体供应罐1的容积。优选地,气体储存罐4的容积为气体供应罐1容积的5-20倍。
所述气体供应罐1的总输出口5分别与第一气缸2的第一进气口6和第二进气口7连接,第一气缸2的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均与气体储存罐4的总输入口8连接,气体储存罐4具有总出气口30;
所述第二气缸3具有两端分别穿出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9,活塞杆9第一端伸入第一气缸2内,第一气缸2内设有固接在活塞杆9上的第一活塞10,第二气缸3内设有固接在活塞杆9上的第二活塞11;
所述第一活塞10将第一气缸2内腔分隔为第一输气腔体32和第二输气腔体33,第一进气口6和第一出气口23与第一输气腔体32连通,第二进气口7和第二出气口24与第二输气腔体33连通。
所述总输出口5和第一进气口6之间、总输出口5和第二进气口7之间、第一出气口23和总输入口8之间、第二出气口24和总输入口8之间均设有单向阀12,所述单向阀12的设置避免气体的回流。
本气雾罐的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的气体储存罐4能够用于接收气体供应罐1的灌装气体。并且,气体储存罐4的总出气口30能够用于向车间内不同灌装工位提供灌装气体,气体供应罐1无需搬运至各个不同的气体灌装工位。
所述第一活塞10向第一输气腔体32压缩时,由气体供应罐1输送至第一输气腔体32内的灌装气体被推送至气体储存罐4内;同时气体供应罐1向扩张的第二输气腔体33内输送灌装气体,第一活塞10压缩完第一输气腔体32后向相反方向移动并压缩第二输气腔体33,使第二输气腔体33内的灌装气体被推送至气体储存罐4内,第一活塞10不断往复将气体供应罐1输送至第一输气腔体32和第二输气腔体33内的灌装气体被推送至气体储存罐4内,从而实现灌装气体的接收。
所述第一输气腔体32和第二输气腔体33由压缩状态切换至扩张状态过程中,第一输气腔体32和第二输气腔体33内处于负压,有利于气体供应罐1内的灌装气体的进入。
另外,所述气体供应罐1、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的数量均为若干个,单个的气体供应罐1、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构成一组,即灌装气体输送泵总成能够同时接收多组气体供应罐1的灌装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9的第二端设置有挡板13,挡板13可指示活塞杆9的伸缩情况。
进一步地,包括电磁换向阀14,第二气缸3具有第一输入口15和第二输入口16,电磁换向阀14具有第一换向出气口17、第二换向出气口18及换向总进气口19;
所述第二气缸3的第一输入口15与电磁换向阀14的第一换向出气口17连接,第二气缸3的第二输入口16与电磁换向阀14的第二换向出气口18连接。
所述第二活塞11将第二气缸3的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34和第二腔体35,第一输入口15与第一腔体34连通,第二输入口16与第二腔体35连通,电磁换向阀14具有排气口;
所述第一腔体34充气,第二腔体35排气时,第一换向出气口17与换向总进气口19连通,第二换向出气口18与排气口连通;
所述第二腔体35充气,第一腔体34排气时,第一换向出气口17与排气口连通,第二换向出气口18与换向总进气口19连通。
所述电磁换向阀14的切换用于驱动第二气缸3活塞杆9的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2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活塞杆9平行的横杆27,横杆27上设置有第一触压开关28和位于第一触压开关28外侧的第二触压开关29,第一触压开关28和第二触压开关29与电磁换向阀14电性连接;
所述挡板13与第二触压开关29接触时,挡板13与第一气缸2的距离最远,挡板13与第一触压开关28接触时,挡板13与第一气缸2的距离最近。
所述第一触压开关28和第二触压开关29用于驱动电磁换向阀14切换状态,从而驱动活塞杆9的往复。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14的换向总进气口19连接有气泵21。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14的换向总进气口19和气泵21之间设置有过滤减压阀20。
进一步地,所述总出气口30连接有第一气体输出管31,总出气口30和总输入口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阀22。
所述第一气体输出管31能够用于向车间内不同灌装工位提供灌装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2的第一出气口23和第二出气口24连接有第二气体输出管25,第一气体输出管31输出端与第二气体输出管25连接,第二气体输出管25上设有第二开关阀26。
灌装气体能够通过第二气体输出管25直接向车间内不同灌装工位提供灌装气体,而不需要经过气体储存罐4。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