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罐和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7097发布日期:2021-06-01 23:2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储气罐和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气罐和医用清瘀治疗仪。



背景技术:

罐疗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清瘀排毒等作用的疗法。罐疗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罐疗疗法。

然而,目前的罐疗一般是利用燃火方法产生负压的方式,然而这类罐疗方式十分危险,用火不慎甚至会使操作者或者患者被烧伤,因此发明一种不使用燃火方式实现负压进行罐疗的设备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储气罐,旨在提高罐疗时的安全性,避免操作者或患者被烧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储气罐,包括储气本体,所述储气本体具有空腔、出气口、进气口和排液口,所述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液口均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出气口用以连接真空泵,所述进气口用以连接罐疗器。

可选地,所述排液口开设于所述空腔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储气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导水凸缘,所述导水凸缘环绕所述排液口呈环状。

可选地,所述储气罐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安装于所述排液口,用以控制所述排液口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储气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气口。

可选地,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分设于所述储气本体的两相对侧面。

可选地,所述储气罐还包括真空表,所述真空表安装于所述储气本体,用以检测所述空腔内的压力值。

可选地,所述储气本体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医用清瘀治疗仪,包括真空泵、罐疗器以及储气罐。

可选地,所述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串接于所述储气罐和所述罐疗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储气罐对罐疗器进行抽空操作,使罐疗器内形成负压效果,从而能够便于操作者进行罐疗操作。另外,储气罐的设置使罐疗不需利用燃火方法就行负压效果,避免因为用火不慎而造成操作者或者患者被烧伤,提高罐疗作业的安全性。此外,由于真空泵对储气罐内气体的压力实现改变,因此储气罐内容易冷凝出一些液体。同时,从罐疗器带过来的一些水汽或是血水等也容易流入储气罐内,如此储气罐内可能会聚集一些冷却液,所以储气罐内聚集的液体需要定期放出,以避免影响储气罐的性能。故而,通过在储气本体上设置排液口,可以实现储气罐内液体的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清瘀治疗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医用清瘀治疗仪从后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储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罐疗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罐疗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罐疗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6中安装座和调节螺纹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抽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储气罐和医用清瘀治疗仪,该医用清瘀治疗仪用于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其中,储气罐应用于医用清瘀治疗仪中,为更好描述,以下结合其中一种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具体结构来详细说明储气罐,但储气罐不局限于此种类型的医用清瘀治疗仪中。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医用清瘀治疗仪包括:

真空泵10;

罐疗组件,罐疗组件包括罐疗器20;以及,

储气罐70,具有空腔以及与之连通的进气口711和出气口712,所述进气口711连接所述罐疗器20,所述出气口712连接所述真空泵10。

具体而言,真空泵10用于为储气罐70提供负压,储气罐70内呈现负压后,将罐疗器20内的气体抽离,使得罐疗器20内也呈现负压状态,从而吸附在患者的治疗部位,进行罐疗。

请结合参考图7,其中,罐疗器20大体呈杯状,例如圆筒状或是喇叭口状等。所述罐疗器20具有一罐疗腔22,所述罐疗腔22具有一敞口,该罐疗腔22是与储气罐70的进气口711连通的,以能够产生负压。一实施例中,所述罐疗器20在所述敞口的端面呈凹弧形。本实施例中,罐疗器20敞口端的端部不是类似普通敞口水杯端面的平面结构,而是呈凹向罐疗器20底部一侧的凹弧型端部结构。在对患者肩部等非平面部位进行治疗时,凹弧型端部结构可以更好的与治疗部位贴合,这样可以更好为罐疗器20提供负压。

请结合参考图8,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凹弧型端部结构包括两个对称的凹弧21,凹弧型端部结构具有两个相对高点和两个相对低点,两个相对高点之间分别通过两个凹弧21进行连接,一个凹弧21上具有一个相对低点且相对低点位于凹弧21的中间位置,两个相对高点位于同一个凹弧21的两端。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5,储气罐70具有一空腔,进气口711和出气口712均与空腔连通。储气罐70大体呈长筒状,例如类似于热水器内胆的形状。当然,储气罐70也可以呈球形、方形或是其它结构。为能够同时连接多个罐疗器20,一实施例中,储气罐70具有多个进气口711,每一个进气口711均可连接一个罐疗器20。

一实施例中,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油水分离器81,油水分离器81串接于所述真空泵10和所述储气罐7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

油水分离器81用于分离空气中凝聚的水分和油分等杂质,使进入到真空泵10内的空气得到初步净化,避免油水等液体损毁真空泵10。

以下详细介绍该医用清瘀治疗仪的工作过程:

真空泵10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储气罐70的出气口712导通,油水分离器81串接于第一连接管中,即油水分离器81位于真空泵10和储气罐70的出气口712之间。真空泵10通过储气罐70的出气口712给储气罐70进行抽气,以使储气罐70内形成负压效果,由于储气罐70可能会聚集一些水汽或者其他液体杂质,所以在第一连接管中串接油水分离器81,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杂质回流到真空泵10内。

储气罐70的进气口711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罐疗器20导通,储气罐70通过与罐疗器20连通,利用储气罐70对罐疗器20进行抽空操作,使罐疗器20内形成负压效果,从而能够便于操作者进行罐疗操作。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时,先开启真空泵10,使真空泵10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真空泵10会使储气罐70形成负压状态,然后储气罐70使罐疗器20处于负压状态,此时操作者就可以正常使用罐疗器20对患者进行罐疗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罐疗器20、与罐疗器20连通的储气罐70以及用于为储气罐70提供负压的真空泵10,使罐疗不需利用燃火方法就行负压效果,避免因为用火不慎而造成操作者或者患者被烧伤,提高罐疗作业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设置油水分离器81,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过滤器82,所述过滤器82串接于所述储气罐70和所述罐疗器20的连接管路上。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1,此外,所述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串接于所述储气罐70和所述罐疗器20的连接管路上。为方便更好说明,以该开关阀作为第一开关阀83。本实施例中的开关阀可以是电磁阀,也可以是手动阀。

具体而言,过滤器82和第一开关阀83串接于第二连接管中,即过滤器82和第一开关阀83位于罐疗器20和储气罐70的进气口711之间。可选地,第一开关阀83位于罐疗器20和过滤器82之间。由于罐疗器20中可能会带出一些血液或者其他杂质,为了防止血液或者其他杂质从罐疗器20中回流到储气罐70内,故而在罐疗器20和储气罐70之间设置了过滤器82,以阻止杂质回流到储气罐70内。第一开关阀83用于控制罐疗器20与进气口711之间的通断,即用于控制罐疗器20自身是否具有负压作用,通常在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时,第一开关阀83是闭合状态,真空泵10也没有在工作状态。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时,先开启真空泵10,使真空泵10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真空泵10会使储气罐70形成负压状态,此时第一开关阀83是关闭状态;待一定时间后,储气罐70达到一定的负压值,关闭真空泵10或者不关闭真空泵10,然后打开第一开关阀83,通过储气罐70使罐疗器20处于负压状态,此时操作者就可以正常使用罐疗器20对患者进行罐疗操作。操作完毕后,关闭第一开关阀83和真空泵10即可。

一实施例中,所述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机柜86,所述机柜86具有容置腔,所述真空泵10、所述储气罐70和所述油水分离器81均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本实施例中的机柜86大体呈方形,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的机柜86也可以是异形结构或是筒形等等。机柜86的设置,将储气罐70、真空泵10以及油水分离器81均收容在内,实现了各个小结构的集中放置。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器82也可以位于该容置腔内。

请再次结合参考1和图2,此外,为方便操作,通常将罐疗器20放置在机柜86外部。具体而言,所述机柜86的外侧设有容置槽862,所述罐疗器20放置于所述容置槽862内。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管从机柜86穿出,通常第一开关阀83和罐疗器20一起都位于机柜86的外侧。

机柜86的外侧可以设置一个容置盒861,该容置盒861内形成一开口朝上的容置槽862。其中,容置盒861与机柜86之间可以是分体的,例如两者可拆卸连接。当然,容置盒861与机柜86之间也可以采用一体注塑成型。

机柜86的后部设有开口,机柜86具有与机柜86铰接的柜门863,柜门863能够闭合开口。在柜门863上可以设置格栅孔868,以方便空气对流,实现内部降温。可选地,真空泵10安装在机柜86的底部,同时在机柜86的底壁也可设置散热孔869,方便对真空泵10进行散热。

请参见图至图,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机柜86上还设置拉手864,拉手864位于机柜86的后侧,以便于操作者拉动机柜86。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机柜86的底部设置了两个大滚轮865和两个小滚轮866,小滚轮866为万向轮,大滚轮865为定向轮,大滚轮865的底部和小滚轮866的底部都与底面抵接,两个大滚轮865安装在机柜86的前侧,两个小滚轮866安装在机柜86的后侧,通过设置两大、两小的滚轮,可以使机柜86更加方便移动,转弯更加灵活。当然,其它实施例中,机柜86底部的滚轮也可以设置为相同的结构。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用于对真空泵10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84。具体地,散热风扇84安装于机柜86的容置腔内。真空泵10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设置散热风扇84辅助真空泵10的散热操作。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机柜86内设有将容置腔上下分隔的横隔板867,散热风扇84安装于横隔板867上,即散热风扇84位于横隔板867的上侧,真空泵10位于横隔板867下方。所述横隔板867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散热风扇84的出风侧面向所述通风口。如此,散热风扇84将气流吹向真空泵10,气流再从散热孔869和格栅孔868中吹出,更好便于容置腔的空气流通,利于真空泵10的散热。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5,一实施例中,储气罐70包括储气本体71,所述储气本体71具有空腔(图未示出)、出气口712、进气口711和排液口713。可选地,所述排液口713开设于所述空腔的底壁,从而利于液体的排出。由于真空泵10对储气罐70内气体的压力实现改变,因此储气罐70内容易冷凝出一些液体。同时,从罐疗器20带过来的一些水汽或是血水等也容易流入储气罐70内,如此储气罐70内可能会聚集一些冷却液,所以储气罐70内聚集的液体需要定期放出,以避免影响储气罐70的性能。故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储气本体71上设置排液口713,可以实现储气罐70内液体的排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气本体71的外表面设有导水凸缘714,所述导水凸缘714环绕所述排液口713呈环状。导水凸缘714的设置,在其未连接导水管时,会起到导水的作用,方便储气罐70内部液体的流出,避免液体由于张力作用而积聚在排液口713的周围。另外,在设置导水管时,导水凸缘714方便导水管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液体滴落在机柜86内部,故而可以设置导水管将液体引出。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4,所述储气罐70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安装于所述排液口713,用以控制所述排液口713的通断。为方便描述,以该开关阀为第二开关阀7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导水管,导水管与排液口713导通,第二开关阀72串接于导水管中,用于控制导水管的通断。正常使用时,第二开关阀72处于关闭状态,在仪器不使用并需要放出液体时,操作者可以开启第二开关阀72,使储气罐70内的液体从导水管中流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712和所述进气口711分设于所述储气本体71的两相对侧面。如此方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分开设置,避免两个不同的管道交叉。可选地,进气口711设置在储气本体71的顶面,出气口712设置储气本体71的底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气本体71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板73,该支撑板73方便支撑储气本体71,使得储气本体71的底面不会与机柜86接触,从而方便底部第二连接管以及导水管的连接,并且,支撑板73将储气本体71架空后,在未设置导水管时,方便了液体的流出,避免了堵塞排液口713。

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70还包括真空表75,所述真空表75安装于所述储气本体71,用以检测所述空腔内的压力值。本实施例中,真空表75用于监测储气罐70内的真空度。操作者以真空表75的显示数据,可以判定储气罐70是否处于可为罐疗提供理想工作负压的状态。如果需要使用本仪器作业,真空表75显示储气罐70处于理想工作负压状态,则可以打开第一开关阀83,使用罐疗器20进行作业;如果需要使用本仪器作业,而真空表75显示储气罐70未处于理想工作负压状态时,则操作者需要开启真空泵10对储气罐70进行抽真空操作,以使储气罐70处于理想工作负压状态后再使用罐疗器20进行作业。

具体地,储气本体71上设有真空表安装位74,真空表75安装在该真空表安装位74上,并且,真空表75可以朝上延伸而显露在机柜86外。

此外,医用清瘀治疗仪还包括显示屏85,真空表75与显示屏85电性连接,显示屏85可直观显示出真空表75所提供的储气罐70的真空度信息。本实施例中,显示屏85安装于机柜86的外部。

请结合参考图6至图11,一实施例中,医用清瘀治疗仪提供一种罐疗组件,该罐疗组件包括上述中的罐疗器20,所述罐疗器20具有一罐疗腔22,所述罐疗腔22具有一敞口。此外,罐疗组件还包括刺针30,刺针30安装于所述罐疗器20内,并沿所述敞口的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刺针30具有相对的安装端和放血端,所述安装端安装于所述罐疗器的底部,所述放血端靠近所述敞口。本实施例中,刺针30沿敞口的方向延伸,指的是,刺针30的长度方向与敞口方向大体平行,刺针30凸出在敞口外或是靠近敞口的一端作为放血端,可以实现扎针放血。

人体内的瘀血会造成经络阻滞,易形成半身不遂,经脉曲张等,轻者也会引起脊背酸痛。传统的治疗瘀血方法有热敷、按摩、刮痧、拔火罐、放血治疗等方法,其中以放血治疗法的疗效最佳。而传统的放血治疗一般采用人工扎针放血,需要操作者长时间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操作者需要掌握扎针方法和技巧),且扎针放血时操作复杂、效率低下。

此外,对于目前普通的拔罐器和刺针而言,刺针的操作完全依靠操作者的手法,一方面只能够刺入人体表层,对深层风寒淤血的排出起不到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的刺针对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否则很容易出现失误。

针对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中的罐疗器20设置为带刺针30的结构,以期在罐疗的同时,可以进行扎针放血操作,实现扎针和罐疗的同步进行,大大方便了用户操作。本实施例中,先通过罐疗器内产生负压而吸附在患者身上。此时,被罐疗器20覆盖的治疗区域内的皮肉会凸起到罐疗器内,这部分凸起来的皮肉会与罐疗器20内的刺针30接触并刺入刺针30内,由于负压的作用,此时刺针30是能够穿透人体表层,进入深层,即可以刺入到筋膜层,从而通过罐疗器的可以将深层的风寒、淤血吸出。此外,刺针30是完全依靠罐疗器20内产生的负压吸起皮肉而刺入深层的,不需要操作者掌握力度,因此对操作水平要求较低,可以大大方便用户在家使用。

其中,刺针30为带有扁平刃31的医用针、针灸针等,用于刺破皮肤或血管。具体地,所述刺针30靠近所述敞口处的端部呈扁平尖端状,该刺针30的端部可以呈三棱锥状或者是四棱锥状等结构。

请参见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刺针30包括柄部和与柄部相连的刃部,刃部具有两个锐利的扁平刃31,这样在刺入治疗部位放血时,可以减少对治疗部位皮肤的损伤。

一实施例中,所述罐疗腔22的腔壁上还开设有进气孔24,进气孔24的开设,是为了在罐疗结束后,通过打开进气孔24,使得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罐疗腔22内,从而方便罐疗器20与人体的脱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刺针30可以直接安装在罐疗器20上,也可以通过其它零部件进行安装。请再次结合参考图9,一实施例中,罐疗组件还包括安装座40,所述安装座40安装于所述罐疗腔22的腔底,所述刺针30安装于所述安装座40上。本实施例中,罐疗腔22的腔底指的是面向敞口的一侧。具体而言,所述安装座40上开设有安装孔411,所述刺针30的安装端与所述安装孔411插接。采用插接的方式,方便刺针30拆装。此外,刺针30与安装座40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或者,刺针30直接焊接在安装座40上。

安装座40大体呈长条状,包括安装段41以及与安装段41相连的连接段42,安装段41用于供刺针30安装,连接段42用于与罐疗器20相连。其中,安装段41的外径大于连接段42的外径,由此使得安装段41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形成安装孔411,以供刺针30插入。

一实施例中,所述罐疗器20上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刺针30凸出在所述敞口外的高度。具体而言,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纹件50,所述调节螺纹件50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罐疗组件的安装座40上开设有调节螺孔412,所述调节螺孔412与所述安装座40上的安装孔411连通,所述调节螺纹件50与所述调节螺孔412配合,并且,所述调节螺纹件50的其中一个端面与所述刺针30抵接。

由于安装座40相对于罐疗器20固定,而刺针30凸出于该安装座40的长度能够进行调节,就相当于刺针30的扁平刃31(针尖)相对于罐疗器20顶端(敞口端)的距离可以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刺针30刺入人体的深度。例如可以将刺针30调整至伸出敞口,也可以将刺针30调整至位于敞口内,并距离敞口一小段距离。

上述中,调节螺纹件50可以是螺钉或者螺栓等。刺针30插入到安装孔411后,通过旋紧调节螺纹件50,使调节螺纹件50的端面将刺针30抵接固定在安装孔411内。这样只需要根据需要,调节刺针30插入至安装孔411内的深度,也就调整了刺针30的扁平刃31(针尖)相对于罐疗器20顶端(敞口端)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安装孔411的轴线和调节螺孔412的轴线呈交叉设置,如此相当于调节螺纹件50是从安装孔411的侧面抵接在刺针30的侧面的。可选地,安装孔411和轴线和调理螺孔的轴线垂直。此外,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孔411的轴线和调节螺孔412的轴线也可以重合,如此,调节螺纹件50是从安装孔411的底部抵接在刺针30的底端(与针尖相对的一端),此时的刺针30应当是与安装孔411紧配合的,从而避免刺针30掉出。

此外,刺针30本身也可以设置外螺纹,安装孔411为螺孔,通过调整刺针30在安装孔411中的插入深度,实现刺针30高度的改变。另外,安装座40本身的高度可以调节,即安装座40类似伸缩杆结构,通过改变安装座40的高度,从而调整刺针30的针尖凸出在敞口的高度。

一实施例中,该罐疗组件采用抽真空的方式而附着在用户身上。具体地,所述罐疗腔22的腔底开设有抽气孔23,其中,该抽气孔23与储气罐70的进气口711连接。所述安装座40与所述抽气孔23插接;所述安装座40上开设有抽气通道421,所述抽气通道421分别连通所述抽气孔23和所述罐疗腔22。本实施例中,抽气孔23既作为气体流通的通道,又作为安装座40的安装位,实现了两者功能,简化了罐疗器20的结构。安装座40上开设的抽气通道421同时连通抽气孔23和罐疗腔22,可以想到的是,该抽气通道421具有两端开口,其中一端开口是与抽气孔23连通的,可选地,其中一端开口开设在安装座40插入到抽气孔23内一端的端面上,另外一端开口则开设在安装座40的侧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气孔23为螺纹孔,所述安装座40上设有外螺纹而与所述抽气孔23螺接。本实施例中,安装座40的连接段42上设有外螺纹而与抽气孔23螺接。

请结合参考图11,一实施例中,所述罐疗组件还包括抽气嘴60,所述抽气嘴60位于所述罐疗器20外,所述抽气嘴60与所述抽气孔23连接。本实施例中,抽气嘴60内设有气体通道而连通抽气孔23和储气罐70的进气口711。储气罐70借助第二连接管和抽气嘴60抽气,使罐疗器20内形成负压。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抽气嘴60包括第一固定段61、限位段62和第二固定段63,第一固定段61、限位段62和第二固定段63依次相连,抽气嘴60设有一个贯穿第一固定段61、限位段62和第二固定段63的通孔以连通第二连接管和罐疗器20。第一固定段61用于和罐疗器20相连,限位段62形成类似轴肩的结构,即该限位段62侧向凸出在第一固定段61外,例如限位段62的外径大于第一固定段61的外径,如此限位段62可以抵接罐疗器20的外表面,现在整个抽气嘴60过度插入到抽气孔23内。第二固定段63用于与第二连接管相连。

可选地,所述抽气嘴60设有外螺纹而与所述抽气孔23螺接。本实施例中,抽气嘴60与抽气孔23螺纹密封连接。可选地,抽气嘴60的第一固定段61设有与抽气孔23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所谓螺纹密封连接是指,抽气嘴60与抽气孔23螺纹连接后,抽气嘴60与罐疗器20达到密封效果,不漏气,具体可以通过蜡封、锥管螺纹连接或者缠绕生胶带等常见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抽气嘴60和安装座40都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抽气孔23处,安装座40在罐疗器20内,抽气嘴60在罐疗器20的下部。这样抽气嘴60就通过抽气孔23而连通安装座40,而安装座40又将抽气孔23与罐疗器20内部连通。

此外,其它实施例中,抽气嘴60和安装座40均可以直接插入到抽气孔23内,通过焊接或者粘接或者紧配合的方式固定。或者,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40避开抽气孔23安装。

操作者使用罐疗器20时,罐疗器20扣合人体被治疗部位上时,罐疗器20就形成类似于火罐治疗的功效,而人体被治疗部位的皮肤则因为负压作用被吸进到罐疗器20内,被治疗部位的皮肤则(根据治疗需要有可能)会被刺针30刺破,形成放血治疗,淤血就排出,而且是在负压作用下迅速排出。

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时,操作者先根据要治疗部位的情况,调整刺针30的扁平刃31(针尖)在罐疗器20内的位置,这样可以调整刺针30刺入治疗部位的深度,然后将罐疗器20的敞口端扣紧贴合在治疗部位上。具体操作时,打开第一开关阀83,同时操作者的手指堵住进气孔24,借助储气罐70和抽气嘴60使罐疗器20内形成负压,于是治疗部位的皮肤就被吸入到罐疗器20内。如果刺针30的调整位置使得针尖无法刺入治疗部位的皮肤,那么此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清瘀治疗仪是进行的罐疗(类似火罐)治疗,如果刺针30的设置位置使针尖刺破治疗部位,则进行的是放血治疗。

操作结束后,操作者移开进气孔24位置,使得外界空气从进气孔24进入到罐疗器20内,同时关闭第一开关阀83,罐疗器20内不再具有负压,治疗部位的皮肤回到罐疗器20外,治疗结束。整个操作过程极为简单,对操作者的“手艺”(扎针的专业化操作技巧)要求不高,操作者经过适当培训(了解治疗穴位,控制刺针30刺入深度即可),就能进行放血治疗操作,操作简单明了,治疗(放血)操作效率提高。本罐疗器20能够利用负压实现罐疗治疗和放血治疗两种操作,而且放血治疗的过程和操作极为简单,放血治疗迅速、效率高;同时,刺针30刺入深度可以根据治疗部位需求而改变,适用性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