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9650发布日期:2022-08-20 03:1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氧气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生产医用气态氧气时,通常是先生产出液氧,然后再由液氧转化为气态氧气,具体的,以空气为原料,经过空压机、预冷机、膨胀机、分馏塔等各道工序后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以液氧的形式分离出,并将其储存在液氧储存仓内,且现有的液氧储存仓通常都会设置开关阀、放空阀、安全阀等阀门以便于存储液氧;而现有将液氧转化为气态氧气的方式,通常是在打开开关阀后,利用抽液泵将存储在液压储存仓内的液氧抽出,并经输液管道注入空浴式汽化器中,由空浴式汽化器将液氧转化为气态氧气,最后将气态氧气注入氧气罐内即可运输到医院各科室使用,但在停止转化时,由于输液管道过长,且现有的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中并不具备将液氧回流的作用,这样将会在输液管道内残留大量的液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解决由于现有的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中并不具备将液氧回流的作用,将会在输液管道内残留大量的液氧,从而造成不必要浪费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5.一种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包括液氧储存仓与空浴式汽化器,所述液氧储存仓与空浴式汽化器之间设置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与空浴式汽化器之间通过第二输液管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氧储存仓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输液管道,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靠近液氧储存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抽液泵上还连通有第三输液管道,所述第三输液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且第三输液管道与第一输液管道相连通;
6.液氧储存仓的底部还连通有第一回流管道,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上靠近液氧储存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回流阀,抽液泵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上分别连通有第四输液管道与第二回流管道,所述第四输液管道与第一输液管道远离液氧储存仓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输液管道与第四输液管道的连通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二回流管道与第一回流管道远离液氧储存仓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回流管道与第二回流管道的连通端上设置有第二回流阀。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回流管道的管体上还连通有第一放气管道,所述第一放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放气阀,所述抽液泵上还连通有第二放气管道,所述第二放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放气阀,且第二放气管道与第一回流管道相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气管道包括第二连接硬管与第二连接软管,所述第二连接硬管与第一回流管道固定连通,且第二连接硬管上设置所述第二放气阀,所述第二连接软
管为金属编织软管,且第二连接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抽液泵、第二连接硬管相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输液管道包括第一连接硬管与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硬管与第一输液管道固定连通,且第一连接硬管上设置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为金属编织软管,且第一连接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抽液泵、第一连接硬管相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输液管道与第二回流管道均为金属编织软管。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液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一输液管道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腿,所述第一回流管道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一回流管道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腿。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输液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的外壳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支腿。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液氧储存仓、空浴式汽化器以及抽液泵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并通过设置第一输液管道、第二输液管道与第三输液管道与抽液泵配合能够形成用于向空浴式汽化器内运输液氧的输送通道,当打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与启动抽液泵后即可通过输送通道对液氧进行输送;当停止转化时,即关闭第一开关阀与停止抽液泵后,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管道、第二回流管道、回流泵与第四输液管道能够形成将第一输液管道内与第二输液管道内残留液氧回流至液氧储存仓内的回流通道,当打开第三开关阀、第二回流阀后,再启动回流泵,最后再打开第一回流阀即可通过回流通道将第一输液管道内与第二输液管道内残留的液氧回流至液氧储存仓内,这样可以减少输液管道内液氧的残留量,从而能够减少对液氧的浪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抽液泵;2、回流泵;3、第一输液管道;4、第二输液管道;5、第三输液管道;51、第一连接硬管;52、第一连接软管;6、第四输液管道;7、第一回流管道;8、第二回流管道;9、第二放气管道;91、第二连接硬管;92、第二连接软管;10、空浴式汽化器;11、第一开关阀;12、第二开关阀;13、第一回流阀;14、第三开关阀;15、第二回流阀;16、液氧储存仓;17、第一放气管道;18、第一放气阀;19、第二放气阀;20、第一支腿;21、第二支腿;22、压力表;23、第三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态氧气到气态氧气的转化系统,包括液氧储存仓16与空浴式汽化器10,液氧储存仓16与空浴式汽化器10之间设置有抽液泵1,液氧储存仓16、空浴式汽化器10以及抽液泵1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抽液泵1与空浴式汽化器10之间通过第二输液管道4相连通,液氧储存仓16的底部连通有第一输液管道3,第一输液管道3上靠近液氧储存仓1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关阀11,抽液泵1上还连通有第三输液
管道5,第三输液管道5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12,且第三输液管道5与第一输液管道3相连通;液氧储存仓16的底部还连通有第一回流管道7,第一回流管道7上靠近液氧储存仓1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回流阀13,抽液泵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回流泵2,回流泵2与抽液泵1在实际使用时并非为悬空状态,图1中的将回流泵2与抽液泵1悬空只是为了更好的显示出各管道的分布形式;回流泵2上分别连通有第四输液管道6与第二回流管道8,第四输液管道6与第一输液管道3远离液氧储存仓16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输液管道3与第四输液管道6的连通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4;第二回流管道8与第一回流管道7远离液氧储存仓16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回流管道7与第二回流管道8的连通端上设置有第二回流阀15,具体的,第一开关阀11、第二开关阀12、第三开关阀14、第一回流阀13与第二回流阀15均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开关作用的阀门,通过设置第一输液管道3、第二输液管道4与第三输液管道5与抽液泵1配合能够形成用于向空浴式汽化器10内运输液氧的输送通道,当打开第一开关阀11、第二开关阀12与启动抽液泵1后即可通过输送通道对液氧进行输送;当停止转化时,即关闭第一开关阀11与停止抽液泵1后,通过设置第一回流管道7、第二回流管道8、回流泵2与第四输液管道6能够形成将第一输液管道3内与第二输液管道4内残留液氧回流至液氧储存仓16内的回流通道,当打开第三开关阀14、第二回流阀15后,再启动回流泵2,最后再打开第一回流阀13即可通过回流通道将第一输液管道3内与第二输液管道4内残留的液氧回流至液氧储存仓16内,这样可以减少输液管道内液氧的残留量,从而能够减少对液氧的浪费。
20.进一步的,在向空浴式汽化器10内输送液氧时,抽液泵1需要长时间工作,而抽液泵1在长时间工作的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热量,从而会将流经抽液泵1的少量液氧转化为气态氧气,这样将造成输送通道内的压强增大,进而影响对液氧的输送,甚至会损坏输液管道,因此,如图1所示,第一回流管道7的管体上还连通有第一放气管道17,第一放气管道17上设置有第一放气阀18,抽液泵1上还连通有第二放气管道9,第二放气管道9上设置有第二放气阀19,且第二放气管道9与第一回流管道7相连通,具体的,第一放气阀18与第二放气阀19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开关作用的阀门,通过设置第一放气管道17与第二放气管道9能够与第一回流管道7共同形成放气通道,当抽液泵1长时间作业时,打开第一放气阀18与第二放气阀19后,通过放气通道能够将输送通道与外界连通放气以减小输送通道内的压强,从而能够降低对液氧输送的影响,并降低对输液管道的损坏。
21.第二放气管道9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所示,第二放气管道9包括第二连接硬管91与第二连接软管92,第二连接硬管91与第一回流管道7固定连通,且第二连接硬管91上设置所述第二放气阀19,第二连接软管92为金属编织软管,该金属编织软管在现有技术中常用于输送流体介质,其具有良好的的柔韧性、耐磨性、耐弯折性等优点,且第二连接软管92的两端分别与抽液泵1、第二连接硬管91相连通,具体的,在第二连接软管9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头,相应的在第二连接硬管91上以及抽液泵1上也设置有连接头,该连接头可以设置为螺纹管或连接法兰;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软管92能够便于将第一回流管道7与抽液泵1之间通过第二放气管道9相连通,且第二连接软管92便于拆装。
22.第三输液管道5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三输液管道5包括第一连接硬管51与第一连接软管52,第一连接硬管51与第一输液管道3固定连通,且第一连接硬管51上设置所述第二开关阀12,第一连接软管52为金属编织软管,且第一连接软管52的两端分别与抽液泵1、第一连接硬管51相连通,具体的,第一连接软管52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第二
连接软管92相同,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软管52能够便于将第一输液管道3与抽液泵1之间通过第三输液管道5相连通,且第一连接软管52便于拆装。
23.进一步的,第四输液管道6与第二回流管道8均为金属编织软管,具体的,第四输液管道6、第二回流管道8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第二连接软管92相同,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第四输液管道6能够便于将第一输液管道3与回流泵2之间连通,且便于拆装第四输液管道6;而第二回流管道8则是能够便于将第一回流管道7与回流泵2之间连通,且便于拆装第二回流管道8。
24.由于第一输液管道3的长度与第一回流管道7的长度相对较长,因此,如图1所示,第一输液管道3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一输液管道3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竖直设置的第一支腿20,具体的,第一支腿20的顶端与第一输液管道3固定连接,且在第一支腿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设置第一支腿20用于支撑第一输液管道3;而第一回流管道7上设置有若干个沿第一回流管道7长度方向等距分布且竖直设置的第二支腿21,具体的,第二支腿21的顶端与第一回流管道7固定连接,且在第二支腿21的底端也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设置第二支腿21用于支撑第一回流管道7。
25.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二输液管道4上安装有压力表22,压力表22的外壳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支腿23,第三支腿23用于支撑压力表22;而压力表22的作用为:当向空浴式汽化器10内输送液氧时,压力表22用于测量与指示输送通道内压力的大小,这样能够实施监测输送通道内的压力,便于输送通道放气减压。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