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顶升充气设备

文档序号:32734927发布日期:2022-12-28 11:0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自动顶升充气设备

1.本技术涉及气瓶充气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顶升充气设备。


背景技术:

2.高压气瓶是公称工作压力等于或大于8mpa的气瓶,高压气瓶向外充气时,气瓶内的气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向内充气时,内能增大,气瓶内的气体温度也会升高。
3.现有的相关技术采用在气瓶充气时对气瓶外部喷吹冷介质的方式对气瓶进行降温,减小气瓶过热产生爆炸的可能。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发明人认为:仅对气瓶上固定位置进行喷吹会导致气瓶上不同位置产生较大温差,难以实现气瓶的全面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能够对气瓶全面降温,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顶升充气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顶升充气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自动顶升充气设备,包括支撑基础、气瓶移动组件、气瓶冷却组件、以及气瓶顶升组件;支撑基础用于固定支撑气瓶移动组件、气瓶冷却组件以及气瓶顶升组件;气瓶移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基础上并用于滑动至气瓶充气嘴下方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用于容纳固定气瓶并带动气瓶定轴转动的气瓶座;气瓶冷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基础上的冷介质喷吹管;气瓶顶升组件包括顶升动力源、转动动力源以及座体连接件,座体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气瓶座周向卡接并用于顶起所述气瓶座;转动动力源与顶升动力源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座体连接件相对于支撑基础定轴转动;顶升动力源与支撑基础固定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转动动力源顶起。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气瓶充气时,将气瓶放置在气瓶座内,并通过承载台将气瓶移动至充气位置处;启动顶升动力源和转动动力源,使座体连接件靠气瓶座并产生周向转动,当座体连接件转动至能够与气瓶座周向卡接的状态时,通过顶升动力源带动座体练级件移动使座体连接件与气瓶座适配,实现座体连接件与气瓶座之间的卡接,并继续通过顶升动力源将座体连接件以及气瓶座顶起,直至气瓶座内的气瓶与充气设备连接;当开始充气时,通过气瓶冷却组件向气瓶上和气瓶座内喷吹冷介质,并通过转动动力源输出动力驱动座体连接件以及气瓶座转动,实现对气瓶的全面、均匀冷却。
9.可选的,所述气瓶座包括插接在所述承载台上对接杆、固定连接在对接杆上的气瓶定位筒以及固定连接在对接杆上的对接筒,对接杆用于相对承载台沿竖直方向滑动并用于相对于承载台定轴转动,对接筒用于容纳所述座体连接件并在周向上卡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升动力源驱动座体连接件向对接筒移动,并通过转动动力源驱动座体连接件转动至能够卡接在对接筒内的状态,再通过顶升动力源推动座体连接件进入对接筒内部,实现座体连接件与对接筒之间的连接;对接杆能够相对于承载台滑动且定轴转动,进而能够使气瓶与充气设备对接,并在气瓶充气过程中使气瓶定轴转
动,使气瓶冷组件喷出的冷介质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气瓶上。
11.可选的,所述座体连接件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动力源的输出端上,且座体连接件的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平面,所述对接筒内壁与座体连接件的外壁形状适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座体连接件的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平面且对接筒内壁与座体连接件的外壁形状适配,所以当座体连接件转动时,座体连接件呈平面状的侧壁会抵紧对接筒内与其适配的内壁,这两处侧壁均为平面且均为侧壁,故不能产生周向上的相对运动,因此座体连接件与对接筒之间也不能够产生周向上的相对运动,进而实现了通过驱动动力源带动气瓶定轴转动的目的。
13.可选的,所述顶升动力源包括与支撑基础固定连接的油缸,所述转动动力源包括与所述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座体连接件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和电机工作稳定,来源广泛,便于维护,能够实现座体连接件与气瓶座之间的连接,并使气瓶与充气设备对接后带动气瓶定轴转动,进而使得气瓶冷却组件喷出的冷介质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气瓶的外壁上。
15.可选的,所述支撑基础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用于相对支撑基础沿竖直方向滑动的连接平台,所述电机与连接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油缸的输出轴竖直设置并与连接平台铰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平台的竖向移动通过导向杆实现限位,且由于油缸与连接平台之间铰接,所以油缸的活塞杆受到的力绝大部分是其轴向上的,这样一来保护了油缸的活塞杆,减小了油缸的活塞杆受到其径向等非轴向上的外力,减小了油缸的活塞杆弯折甚至油缸漏油的可能。
17.可选的,所述承载台包括与支撑基础固定连接的导轨、承载台以及滑移动力源,承载台滑移连接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在竖直方向卡接,滑移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与承载台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台沿导轨长度方向滑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用于固定支撑承载台和滑移动力源,使得滑移动力源能够驱动承载台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承载台能够将装有气瓶的气瓶座移动至充气位置处、。
19.可选的,所述支撑基础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冷介质输出平台,支撑基础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冷介质输出平台在竖直方向滑移的调节动力源,所述冷介质输出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冷介质输出平台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冷介质输出平台的竖向移动,能够改变冷介质喷吹在气瓶上的位置,进而使得气瓶外壁能够更为全面的接触冷介质,达到了均匀降温的目的。
21.可选的,所述支撑基础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感应所述气瓶座位置的红外探测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探测组件能够感应气瓶座是否滑移到了充气位置或是否从充气位置滑出,当红外探测组件感应到气瓶座滑移至充气位置处时能够反馈信号,既能够提醒操作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又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启动顶升动力源以及转动动力源,能够提高气瓶移动的精准度以及气瓶充气的自动化程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对气瓶充气时,将气瓶放置在气瓶座内,并通过承载台将气瓶移动至充气位置
处;启动顶升动力源和转动动力源,使座体连接件靠气瓶座并产生周向转动,当座体连接件转动至能够与气瓶座周向卡接的状态时,通过顶升动力源带动座体练级件移动使座体连接件与气瓶座适配,实现座体连接件与气瓶座之间的卡接,并继续通过顶升动力源将座体连接件以及气瓶座顶起,直至气瓶座内的气瓶与充气设备连接;当开始充气时,通过气瓶冷却组件向气瓶上和气瓶座内喷吹冷介质,并通过转动动力源输出动力驱动座体连接件以及气瓶座转动,实现对气瓶的全面、均匀冷却;
25.2. 红外探测组件能够感应气瓶座是否滑移到了充气位置或是否从充气位置滑出,当红外探测组件感应到气瓶座滑移至充气位置处时能够反馈信号,既能够提醒操作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又能够通过自动化控制启动顶升动力源以及转动动力源,能够提高气瓶移动的精准度以及气瓶充气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瓶座的示意图。
28.图3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瓶冷却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瓶顶升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基础;11、行走轮;12、缓冲顶杆;2、气瓶移动组件;21、承载台;22、导轨;23、滑移动力源;3、气瓶座;31、气瓶定位筒;32、对接杆;33、对接筒;331、对接槽;4、红外探测组件;5、气瓶冷却组件;51、调节动力源;52、冷介质输出平台;6、气瓶顶升组件;61、座体连接件;62、顶升动力源;63、转动动力源;64、导向杆;65、连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3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顶升充气设备,首先对其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自动顶升充气设备应用于气瓶充气中,用于将气瓶移动并顶升至充气设备的充气位置处,同时在气瓶充气过程中对气瓶进行全面、均匀的冷却,减小了气瓶冷却位置固定造成气瓶各处温差大,以至于气瓶开裂甚至爆炸的可能。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顶升充气设备,参见图1和图2,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瓶座的示意图。包括支撑基础1、气瓶移动组件2、气瓶座3、气瓶顶升组件6、气瓶冷却组件5以及红外探测组件4。其中支撑基础1用于固定支撑气瓶移动组件2、气瓶顶升组件6、气瓶冷却组件5以及红外探测组件4。气瓶座3位于气瓶移动组件2上并用于容纳气瓶。气瓶移动组件2用于将气瓶在水平方向将装有气瓶的气瓶座3移动至充气位置处。红外探测组件4用于判定气瓶以及气瓶座3是否到达充气位置处。气瓶顶升组件6用
于驱使气瓶座3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用于与充气设备的充气嘴适配。通过气瓶移动组件2以及气瓶顶升组件6将装有气瓶的气瓶座3移动至充气位置后,气瓶开始充气,同时气瓶冷却组件5开始工作,向气瓶上和气瓶座3内喷吹冷介质,同时气瓶顶升组件6带动气瓶座3转动,实现气瓶全面、均匀的冷却。
35.本实施例中的红外探测组件4为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36.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基础1为多跟角钢焊接而成的框体,支撑基础1的底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四个尖角分布的行走轮11,用于移动支撑基础1。
37.气瓶移动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基础1上的导轨22、滑动连接在导轨22上的承载台21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台21上的滑动动力源,其中导轨22水平设置,滑动动力源为滑动气缸,滑动气缸的缸体与导轨22固定连接,活塞杆与承载台21固定连接,承载台21通过滑轮连接在导轨22上,并在滑动气缸的驱动下沿导轨2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导轨22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缓冲顶杆12,用于对移动至导轨22端部的承载台21缓冲,减小承载台21对导轨22的冲击。
38.气瓶座3包括气瓶定位筒31、对接杆32以及对接筒33,其中对接杆32为圆杆并沿竖向插接在承载台21上,对接杆32的两端均伸出承载台21,且对接杆32的顶端与气瓶定位筒31固定连接,底端与对接筒33固定连接。
39.参看图1和图3,图3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瓶冷却组件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气瓶冷却组件5包括冷介质喷吹管,通过将冷介质喷吹管连接在一个一个泵体上,能够通过泵体向冷介质喷吹管内传输冷介质,进而通过冷介质喷吹管向气瓶上和气瓶座3内喷吹冷介质,实现气瓶的降温。
40.在其他实施例中,冷介质喷吹管为可以弯折的橡胶管。冷介质喷吹管上固定连接有冷介质输出平台52,冷介质输出平台52上固定连接有调节动力源51,其中调节动力源51为调节气缸。调节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支撑基础1上,活塞杆竖直设置与冷介质输出平台52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气缸能够驱动冷介质输出平台52沿竖向移动,进而带动冷介质喷吹管的喷吹端移动,进而实现改变冷介质喷吹到气瓶上或气瓶座3内时的位置,实现气瓶的全面冷却。
41.参见图2和图4,图4是实施例中为表示气瓶顶升组件结构的示意图。气瓶顶升组件6包括顶升动力源62、转动动力源63以及座体连接座。支撑基础1上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导向杆64,导向杆64上套设有连接平台65,转动动力件固定连接在连接平台65上,座体连接件61的输出端铰接在连接平台65上,座体连接件61固定连接在转动动力源63的输出端。
42.具体的,转动动力源63为电机,电机的缸体固定连接在连接平台65上,顶升动力源62为顶升气缸,顶升气缸的缸体与支撑基础1固定连接,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连接平台65上,座体连接件61为一螺栓,该螺栓同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对接槽331的
内壁为与该螺栓适配的六个竖直平面。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