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受限空间代替盲板抽堵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9525发布日期:2023-02-18 00:3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受限空间代替盲板抽堵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罐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受限空间代替盲板抽堵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2.盲板抽堵作业是指在设备抢修、检修及设备开停工过程中,设备、管道内可能存有物料(气、液、固态)及一定温度、压力情况时无法靠阀门完全切断,这个时候就需要盲板抽堵,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操作空间有限,无法进行盲板抽堵作业,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寻找新的安全装置去替代受限空间下的盲板抽堵,随着新版《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正式实施,针对动火与受限空间作业,该标准明确要求作业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采取措施对拟作业的设备设施、管线进行处理,确保满足相应作业安全要求,不应以水封或仅关闭阀门代替盲板作为隔断措施。
3.而拆除法兰、安装盲板等操作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油罐清洗或检修准备工作的繁琐程度,而且由于油罐罐根阀与第二道阀门之间为金属软管,故为防止拆除法兰后阀门掉落,所以需要拆除第一道罐根阀门靠管线侧的法兰,并将两道阀门之间的油排空,油品收集和拆除都极为不便。
4.经查阅,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化学品协会组织编写的《(gb30871-2022)《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应用问答》一书中的第10问与第30问,明确说明可以使用双阀加排空阀(即两关一排)可以代替盲板作为能量隔离的方式。因此,急需对现有的油罐安全装置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用于受限空间代替盲板抽堵的安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无需使用盲板,无需拆除阀门、法兰,作业效率高的油罐安全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油品收集和拆除都极为不便等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受限空间代替盲板抽堵的安全装置,其包括油罐和漏油检测机构,所述油罐的左端安装有第一闸阀,第一闸阀的左侧设置有金属软管,金属软管的左侧依次设置有短管和第二闸阀,短管的中部下方设有排空检测管,所述排空检测管的底部外侧安装有漏油检测机构,漏油检测机构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机构。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金属软管包括金属管体、法兰盘和紧固螺栓,两个所述法兰盘分别固定安装于金属管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法兰盘的周侧均呈环形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紧固螺栓。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短管与金属软管和第二闸阀的连接方式均为法兰连接,排空检测管焊接于短管的中部下方,所述第二闸阀为双关双断阀门。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漏油检测机构包括窥视镜、三通管、储油桶、检测
桶、网板、磁性小浮球、丝堵、磁性开关、漏油报警器,窥视镜的底部安装有三通管,三通管的左下方设置有储油桶,三通管的正下方连接有检测桶,检测桶的内侧连接有网板,两个所述网板之间设置有磁性小浮球,检测桶的底部安装有丝堵,检测桶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磁性开关,检测桶的右侧设置有漏油报警器。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窥视镜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排空检测管和三通管螺纹连接,三通管与检测桶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网板均与检测桶固定相连,所述漏油报警器安装在支撑机构的前端。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杆、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和定位螺栓,第一定位环固定连接于支杆的顶部,第一定位环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定位环,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通过定位螺栓固定相连。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分别设于短管的右端上下两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
16.第二闸阀选用双关双断阀门,密封性比闸阀更好,能够有效减少阀门内漏风险,在进行特殊作业时,一旦第二闸阀发生内漏,泄露过来物料可通过检查排空阀排出,并及时发现,中断作业,确保物料不会进入油罐内,起到能量隔离的作用;
17.排空检测管的设置,能够减少正常运行时泄漏的可能性,在第二闸阀与金属管体之间增加短管,便于排空检测管安装于双阀中间,并且无需使用盲板,无需拆除阀门、法兰,无需办理盲板抽堵特殊作业票,提高作业效率,方便且安全;
18.该结构兼具人工监测、漏油自动监控与应急排油功能,当检查排空阀漏油时,首先能够通过窥视镜进行人工观察,并且当漏油收集于检测桶中,可使磁性小浮球浮起并靠近磁性开关,并通过漏油报警器进行报警,而且,漏油可通过三通管回收至储油桶,防止检测桶中油过多而出现外溢。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现针对附图进行如下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软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漏油检测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通管与检测桶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油罐;2、第一闸阀;3、金属软管;31、金属管体;32、法兰盘;33、紧固螺栓;4、短管;5、第二闸阀;6、排空检测管;7、漏油检测机构;71、窥视镜;72、三通管;73、储油桶;74、检测桶;75、网板;76、磁性小浮球;77、丝堵;78、磁性开关;79、漏油报警器;8、支撑机构;81、支杆;82、第一定位环;83、第二定位环;84、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受限空间代替盲板抽堵的安全装置,其包括油罐1和漏油检测机构7,油罐1的左端安装有第一闸阀2,第一闸阀2的左侧设置有金属软管3,金属软管3的左侧依次设置有短管4和第二闸阀5,短管4的中部下方设有排空检测管6,在排空检测管6的作用下,便于泄露物料时,可通过排空检测管6排出,排空检测管6的底部外侧安装有漏油检测机构7,在漏油检测机构7的作用下,能够检查是否存在泄露情况,漏油检测机构7的右侧设置有支撑机构8,在支撑机构8的作用下,能够对短管4提供支撑。
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金属软管3包括金属管体31、法兰盘32和紧固螺栓33,两个法兰盘32分别固定安装于金属管体31的左右两侧,两个法兰盘32的周侧均呈环形分布有若干个紧固螺栓33,在左右两个法兰盘32的作用下,便于该金属软管3的安装。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短管4与金属软管3和第二闸阀5的连接方式均为法兰连接,排空检测管6焊接于短管4的中部下方,第二闸阀5为双关双断阀门,通过为双关双断阀门的第二闸阀5,能够提高密封效果。
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漏油检测机构7包括窥视镜71、三通管72、储油桶73、检测桶74、网板75、磁性小浮球76、丝堵77、磁性开关78、漏油报警器79,窥视镜71的底部安装有三通管72,三通管72的左下方设置有储油桶73,三通管72的正下方连接有检测桶74,检测桶74的内侧连接有网板75,两个网板75之间设置有磁性小浮球76,检测桶74的底部安装有丝堵77,检测桶74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磁性开关78,检测桶74的右侧设置有漏油报警器79,在漏油检测机构7的作用下,能够检测是否存在漏油情况。
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窥视镜7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排空检测管6和三通管72螺纹连接,三通管72与检测桶74螺纹连接,两个网板75均与检测桶74固定相连,漏油报警器79安装在支撑机构8的前端,通过窥视镜71的设置,便于人工监测漏油情况。
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支撑机构8包括支杆81、第一定位环82、第二定位环83和定位螺栓84,第一定位环82固定连接于支杆81的顶部,第一定位环82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定位环83,第一定位环82与第二定位环83通过定位螺栓84固定相连,通过支撑机构8的作用下,可对短管4提供支撑。
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定位环82和第二定位环83分别设于短管4的右端上下两侧,在第一定位环82和第二定位环83的作用下,可对短管4进行夹持定位。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6.使用时,首先在装置正常运转时,排空检测管6内部安装的检查排空阀处于关闭状态,检查并对油罐1进行清洗时,可关闭第一闸阀2和第二闸阀5,并打开排空检测管6内部安装的检查排空阀,当排空第一闸阀2和第二闸阀5之间的存油后,即可通过漏油检测机构7进行漏油检测;
37.当进行油罐1清洗受限空间特殊作业时,当泄露的油滴落并收集于检测桶74中,可
使磁性小浮球76浮起并靠近磁性开关78,并通过漏油报警器79进行报警,说明排空检测管6内部的检查排空阀有油泄漏,进而说明第二闸阀5出现内漏问题,此时油罐1外监护人员应立即将油罐1内作业人员叫出油罐1,停止特殊作业,而且油可通过三通管72回收至储油桶73,防止检测桶74中油过多而出现外溢,并通过两层网板75的设置,能够避免磁性小浮球76随油上浮进入储油桶73,也避免在丝堵77打开时从检测桶74底部掉落;
38.停止作业后关闭排空检测管6内部的检查排空阀,第二闸阀5选用双关双断阀门,密封性比普通闸阀更好,能够有效减少阀门内漏风险,在第二闸阀5与金属软管3之间增加短管4,便于排空检测管6安装于双阀中间,并且无需使用盲板,无需拆除阀门、法兰,无需办理盲板抽堵特殊作业票,提高作业效率,方便且安全。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