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及其光轴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5597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及其光轴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其送光部(投射部)和受光部分开配置,并利用从送光部投射的光线,通过由受光部检测因产生烟等带来的受光量的变化,来进行烟检测,本发明尤其涉及涉及改善光轴调整作业的操作性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和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光轴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中,将具备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送光部投射的光信号,通过具备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的受光部进行检测,并根据受光量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火灾。这种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中,相当于送光部和受光部之间距离的监视距离最大为100m左右。因此,送光部、受光部分别需要通过透镜等聚光,以将光信号放大。而且,为了将来自送光部侧的光信号由受光部侧适当接收,需要在施工时进行光轴调整,并且对于火灾检测精度来说,这种光轴调整非常重要。为了简化施工时的光轴调整,公开有组合多个发光元件构成送光部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通过具备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的送光部,只要使受光部侧的受光量成为最大的送光部的一个发光元件亮灯,就可以持续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其结果,不会带来耗电的增加、光量的降低,就可以模拟性扩展送光部的指向特性。此外,通过扩展指向特性,不仅简化了光轴调整,而且能提高对施工后的光轴偏移的容许度。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356593号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在进行高精度的光轴调整时,一般使用测试器等计量仪器查找受光部的受光输出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即,不使用测试器进行光轴调整时,即使能进行粗调,也不能找到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根据体育馆和工厂等设置环境,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例如可能会配置到距地面10~15m的高处。因此,在这种现场的设置环境或工厂内的发货前调整中,必须使用用于查找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的测试器等计量仪器,成为很大的限制。此外,设置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建筑因台风等强风、直射阳光、周围温度变化等各种环境变化,也存在变形的可能。而且,当发生这种变形时,由于即使少许变形也会使光轴大幅偏移,所以将不能进行烟检测。因此,必须进行光轴的再调整或定期检修,需要一种无需测试器等计量仪器就能容易查找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和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光轴调整方法,不必通过计量仪器进行受光输出测量,就能容易地找到受光部的受光输出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其包括:发光元件,配置于光轴调整机构部;受光元件,与发光元件分开并相对配置,接收由光轴调整机构部进行光轴调整后的发光元件投射的光线;控制器,利用受光元件的受光量的变化来监视是否产生烟;以及显示灯组,能显示控制器的控制状态,其中,在基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调整从发光元件投射的光线的光轴的光轴调整模式中,控制器对基于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而变化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量进行取样,根据取样结果,利用能区分的不同的亮灯或闪烁模式,并借助显示灯组识别显示受光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受光量从规定范围上升的情况以及受光量从规定范围降低的情况,并且在利用所述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使所述受光量从所述规定范围上升的情况下,利用能区分的不同的亮灯或闪烁模式,并借助所述显示灯组识别显示所述受光量增加、光轴被朝向适当的方向调整的状态以及所述受光量降低、光轴被朝向偏移的方向调整的状态。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光轴调整方法,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包括:发光元件,配置于光轴调整机构部;受光元件,与发光元件分开并相对配置,接收由光轴调整机构部进行光轴调整后的发光元件投射的光线;控制器,利用受光元件的受光量的变化来监视是否产生烟;以及显示灯组,能显示控制器的控制状态,其中,在基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调整从发光元件投射的光线的光轴的光轴调整模式中,控制器执行的步骤包括:取样步骤,对基于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而变化的受光元件的受光量进行取样;识别步骤,根据取样结果,识别处于受光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第一状态、受光量从规定范围上升的第二状态或受光量从规定范围降低的第三状态;第一显示步骤,利用能区分的不同的亮灯或闪烁模式,并借助显示灯组识别显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以及第二显示步骤,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利用能区分的不同的亮灯或闪烁模式,并借助所述显示灯组识别显示所述受光量增加、光轴被朝向适当的方向调整的状态以及所述受光量降低、光轴被朝向偏移的方向调整的状态。按照本发明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和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光轴调整方法,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联动,通过由送光部控制器监视并识别显示受光输出降低、维持、上升的各状态,不必通过计量仪器进行受光输出测量,就可以容易地找到受光部的受光输出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送光部和受光部的电路关系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一系列光轴调整顺序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送光部控制器的峰值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峰值检测处理的说明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峰值检测处理的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峰值检测处理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送光部11发光元件12送光部控制器13信号输入部14显示灯组15开关组16发光量设定部20受光部21受光元件22受光部控制器23信号输出部24显示灯组25开关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和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光轴调整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构成图。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由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构成。此处,送光部10与受光部20之间的距离(监视距离)例如为5m~100m左右。从送光部10投射的光线(光信号)由受光部20接收,并根据受光量的变化检测是否产生烟。此外,在想要检测烟的区域广阔的情况下,隔开间隔设置多组这种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另外,受光部20侧的受光输出作为电信号,借助配线(同步线)反馈到送光部侧,送光部10能够得知自身投射的光信号被受光部20以何种强度接收。此外,虽然省略了具体结构,但送光部10具备水平方向光轴调整机构部和垂直方向光轴调整机构部,该水平方向光轴调整机构部对配置在未图示的光具座内部的发光元件进行水平方向的光轴调整,该垂直方向光轴调整机构部通过能对光具座在垂直方向进行微调从而对发光元件进行垂直方向的光轴调整。并且,进行光轴调整的调整人员边对送光部10设置的这些光轴调整机构部进行微调,边进行送光部10的投射方向的光轴调整。另外,受光部20也具备与送光部10同样的光轴调整机构部。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的电路关系的内部结构的框图。送光部10包括:发光元件11、送光部控制器12、信号输入部13、显示灯组14、开关组15和发光量设定部16。另一方面,受光部20包括:受光元件21、受光部控制器22、信号输出部23、显示灯组24和开关组25。送光部10内的送光部控制器12控制发光元件11,并控制从发光元件11发出的光信号的发光模式(光信号的接通/断开、发光强度等)。此外,送光部控制器12通过借助信号输入部13读取从受光部20侧的信号输出部23输出的电信号,可以监视对应于发光模式的受光部20侧的受光输出。此外,送光部10的显示灯组14是如下显示装置:用于通知发光元件11的发光时机和处于试验中的情况,或向调整人员通知光轴调整时的状态。开关组15是如下装置:用于进行通常运转时的设定值的切换,或在光轴调整时由调整人员进行输入。对应于来自开关组15的输入信号以及调整人员操作了光轴调整机构部时受光元件21的受光输出的变化,送光部控制器12可以通过显示灯组14向调整人员通知光轴调整时的状态。另外,光轴调整时采用的显示灯组14和开关组15也可以挪用送光部10上标准附属的显示灯组和开关组。例如,关于光轴调整时使用的开关组15,送光部10可以对应于按压现有开关的时间和按压次数,按照预定的规则读取为需要的指令信号。此外,关于光轴调整时使用的显示灯组14,通过挪用用于通知正常运转时和发生异常时的现有的绿色和红色的LED,通过设法按照预定规则调整亮灯、闪烁模式,送光部10可以向调整人员通知光轴调整时的状态。另一方面,受光部20内的受光部控制器22根据受光元件21的受光输出进行信号分析,从而进行火灾判断。此外,受光部控制器22将受光元件21的受光输出借助信号输出部23反馈到送光部10一侧。此外,受光部控制器22借助信号输出部23,向未图示的火灾接收器发送火灾信号和故障信号等。此外,显示灯组24是用于通知正常运转时的状态(火灾、异常)等的显示装置,开关组25是在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之间的距离设定等光轴调整时、由调整人员进行输入的装置。另外,受光部20的显示灯组24可以设有与送光部10上设置的显示灯组14同样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在受光部20上设置与送光部10的开关组15同样的开关组。此处,针对图1、图2所示的具备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结构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说明设置时的光轴调整顺序。设置环境中以往的光轴调整一般通过以下的顺序进行。(顺序1)使用送光部10或受光部20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准直孔,进行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的粗调。(顺序2)在送光部10一侧,将与投射的光信号对应的受光部20侧的受光输出作为反馈信息读取,并利用测试器进行测量。(顺序3)通过边观察测试器的测量值边对光轴调整机构部进行微调,进行送光部10的投射方向的微调,并检测受光部20侧的受光输出成为最大(峰值)的位置。(顺序4)在光轴调整结束后的状态下,最终设定用于规定从送光部10投射的光信号的大小的发光量,以及设定用于规定受光部20的受光输出的大小的放大率,并结束一系列设置作业。例如,送光部10的发光量可以设定0~9的10级,调整人员可以借助开关组15确定适当的发光量。此外,作为放大率,例如受光部20可以设定为远中近的3级,调整人员可以借助开关组25确定适当的受光输出。此处,本实施方式1的技术特征在于,不使用测试器等计量仪器,通过对主体进行操作,可以容易地找到受光部20的受光输出成为最大输出的光轴方向。更具体而言,通过操作送光部10主体来实现上述的顺序2、3,以下利用附图进行具体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一系列光轴调整顺序的流程图。另外,该图3的流程图的说明中,以下述内容为前提。(送光部10的前提)(1)光轴调整时使用的显示灯组14挪用正常运转时使用的发绿色光的LED(以下称为绿色LED)和发红色光的LED(以下称为红色LED)。(2)光轴调整时使用的开关组15具有“调整按钮”。(3)利用由送光部控制器12控制的发光量设定部16,例如将发光量自动设定在0~9的10级,第0级相当于最小的发光量,第9级相当于最大的发光量。(受光部20的前提)(1)光轴调整时使用的开关组25具有“距离设定按钮”。(2)放大率具有远中近的3级,设定为“远”时相当于最高的放大率,设定为“近”时相当于最低的放大率。此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绿色LED和红色LED的亮灯或闪烁模式只是一例,可以增加LED颜色的种类,还可以设置能识别的各种模式。首先,在步骤S310中,与以往的顺序1相同,调整人员使用准直孔进行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的光轴的粗调。接着,在步骤S320中,调整人员通过按下开关组15的“调整按钮”,送光部控制器12将运转模式从正常运转模式变换到光轴调整模式。而且,为了向调整人员通知已经切换为光轴调整模式,送光部控制器12使作为显示灯组14的绿色LED和红色LED同时闪烁。接着,在步骤S330中,送光部控制器12控制发光量设定部16,将发光量设定为最大级“9”并投射,此时,确认从受光部20反馈的受光输出的大小。而后,送光部控制器12确认受光输出是否在第一阈值(例如2.6V)以上,如果达到第一阈值以上则进入步骤S340,如果未达到第一阈值以上则进入步骤S370。另外,如果受光输出未达到第一阈值以上,则由于在发光量“9”级的状态下进行光轴调整,因此受光输出饱和,在后述的步骤S370中属于状况2(步骤S374)。此时,由于存在光轴的粗调过粗的情况,或者存在距离设定错误的可能性,所以调整人员将再次进行确认。此处,在受光输出达到第一阈值(例如2.6V)以上并进入步骤S340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为了向调整人员通知上述内容,例如使红色LED闪烁一次。而后,在进入步骤S340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控制发光量设定部16,将发光量设定在最小的“0”级并投射,此时,确认从受光部20反馈的受光输出的大小。而后,送光部控制器12确认受光输出是否控制在第二阈值(例如2.0V)以下,如果未控制在第二阈值以下则进入步骤S350,如果控制在第二阈值以下则进入步骤S360。此处,在受光输出控制在第二阈值(例如2.0V)以下并进入步骤S360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为了向调整人员通知上述内容,例如使红色LED和绿色LED以0.5秒间隔同时闪烁四次。在进入步骤S350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受光部20的放大率过高(即,设定远中近的监视距离的设定过长)而未将受光输出控制在第二阈值(例如2.0V)以下。此时,调整人员为了降低受光部20的放大率,通过在受光部20侧操作“距离设定按钮”,将设定距离降低到“中”或“近”。另外,根据没有从红色LED闪烁一次的状态转移到红色LED和绿色LED以0.5秒间隔同时闪烁四次的状态的情况,调整人员可以判断进入了步骤S350。通过将在受光部20侧操作了“距离设定按钮”的信息读取为来自受光部20的反馈信息,送光部控制器12可以在通过步骤S350修改设定距离后,返回到步骤S330,并在新的距离设定中,重复受光输出确认。或者,可以通过重新按下“调整按钮”,送光部控制器12返回到步骤S330,并在新的距离设定中重复受光输出确认。另一方面,在前述的步骤S340中,在受光输出控制在第二阈值(例如2.0V)以下而进入步骤S360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控制发光量设定部16,使发光量的级别从“0”逐渐上升,自动决定受光输出达到第三阈值(例如0.8V)以上得到的最小发光量(初始受光量)。而且,送光部控制器12将与决定的发光量对应的受光输出设定为基准值。此处,为了向调整人员通知决定了最小的发光量和基准值,送光部控制器12例如使红色LED闪烁一次。如上所述,利用到步骤S360为止的一系列处理,完成了初始设定。接着,从步骤S330或步骤S360转移到步骤S370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联动,进行受光输出的峰值检测处理。更具体而言,送光部控制器12通过监视基于调整人员操作光轴调整机构部后的、受光元件21的受光输出,并将受光输出的变化状态通过显示灯组14向调整人员通知,以支持调整人员进行能得到受光输出的峰值的光轴调整。以下说明步骤S370中的峰值检测处理的具体的一系列处理。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送光部控制器12的峰值检测处理的流程图。首先,送光部控制器12设定相对于现有基准值具有一定的幅度的基准范围。而后,在步骤S371中,送光部控制器12通过针对伴随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的、受光输出的变化量,以一定周期(例如0.5秒)对受光输出进行取样,来进行监视。接着,在步骤S372中,送光部控制器12根据取样值的大小和变化,判断受光输出的变化属于下述四个状况中的某个。(状况1)受光输出降低时的处理(状况2)受光输出饱和时的处理(状况3)受光输出在基准值范围内时的处理(状况4)受光输出上升时的处理(状况1)进行光轴调整的结果,判断受光输出在基准范围以下的情况下在对受光输出进行取样并检测出受光输出在基准范围以下的情况下(状况1-1),在步骤S373中,送光部控制器12例如通过使红色LED以1秒间隔闪烁两次,向调整人员进行通知。而且,当受光输出从基准范围的下限值进一步降低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判断受光输出从基准范围大幅下降(状况1-2),并通过以1秒间隔使红色LED闪烁四次,向调整人员进行通知。并且,在判断为状况1-1或状况1-2后,且判断调整人员按下了“调整按钮”时(步骤S377),在步骤S378中,送光部控制器12通过设置向步骤S330转移的转移标示并结束一系列处理,从前述图3的步骤S330开始进行同样的处理。具体而言,在前述图3的步骤S380中,判断是否通过步骤S370的一系列处理使向步骤S330转移的转移标示成为打开状态(设置状态)。而后,在其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将所述转移标示复位,并将处理转移到步骤S330。而后,送光部控制器12进行控制,将发光量的级别设为最大的“9”级并确认受光输出是否达到第一阈值以上(步骤S330),随后,将发光量的级别设为最小的“0”级并确认受光输出是否控制在第二阈值以下(步骤S340)。而后,将发光量的级别从“0”逐渐提高,自动决定受光输出达到第三阈值(例如0.8V)以上得到的最小发光量。另外,送光部控制器12将与决定的发光量对应的受光输出设定为基准值(步骤S360)。随后,进入图3中的步骤S370,并返回到图4中的步骤S371以后的处理。此外,在调整人员没有按下“调整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377),返回到步骤S371,继续监视伴随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的、受光输出的变化量。如上述状况1所示,当受光输出成为基准范围以下时,表示调整人员在错误的方向(光轴偏移的方向)上进行了光轴调整。此时,送光部控制器12如上所述使红色LED闪烁,并且在偏差较大时通过增加闪烁次数,提醒调整人员注意。而后,调整人员将光具座向相反方向转动,以满足后述的状况3和4。(状况2)进行光轴调整的结果,判断受光输出饱和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对受光输出进行取样,并判断受光输出达到规定的饱和电压值(例如3.5V)的情况下,在步骤S374中,例如通过以0.5秒间隔使红色LED和绿色LED同时闪烁两次,向调整人员进行通知。而且,在判断调整人员按下了“调整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377),与状况1相同,送光部控制器12从上述图3中的步骤S330依次进行处理。即,进行步骤S330、步骤S340的处理后,送光部控制器12将发光量的级别从“0”级逐渐提高,自动决定受光输出达到第三阈值(例如0.8V)以上得到的最小发光量(步骤S360)。而且,送光部控制器12将与决定的发光量对应的受光输出设定为基准值。随后,返回到步骤S371以后的处理。此外,在调整人员没有按下“调整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377),返回到步骤S371,继续监视伴随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的、受光输出的变化量。如上述状况2所示,受光输出成为饱和状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上述步骤S310中的粗调过粗、步骤S360中最小发光量被决定为大的发光量(例如,设定发光量的级别“9”)的情况,或者距离设定过长(例如设定“远”)的情况。此时如上所述,送光部控制器12通过使红色LED和绿色LED同时闪烁,可以向调整人员通知重新进行初始设定以避免饱和状态。而后,调整人员可以再次确认粗调或距离设定,随后通过按下调整按钮(步骤S377),继续光轴调整。(状况3)进行光轴调整的结果,判断受光输出控制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对受光输出进行取样,并判断受光输出控制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在步骤S375中,通过使绿色LED闪烁一次,向调整人员进行通知。而且,在判断调整人员按下了“调整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379),送光部控制器12判断峰值检测处理结束,并转移到上述图3的步骤S380以后的处理。另外,此处按下的调整按钮起到向送光部控制器12通知光轴调整结束的结束按钮的作用。此外,在调整人员未按下“调整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379),返回到步骤S371,继续监视伴随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的、受光输出的变化量。如上述状况3所示,在受光输出控制在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表示调整人员在正确的方向(光轴未偏移的方向)上进行了光轴调整并调整到了峰值附近。此时如上所述,送光部控制器12可以通过使绿色LED闪烁,向调整人员通知进行了适当的光轴调整。(状况4)进行光轴调整的结果,判断受光输出上升到基准范围以上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对受光输出进行取样,并检测受光输出超过基准范围的情况下,在步骤S376中,通过以1秒周期使绿色LED闪烁两次,向调整人员进行通知。而且,在取样结果三次超过基准范围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例如将该三次取样结果的中央值作为新的基准值进行更新,并再次设定基准范围。而后,送光部控制器12通过以1秒周期使绿色LED闪烁四次,向调整人员通知更新了基准值。并且,当基准值更新后,在判断调整人员按下了“调整按钮”的情况下(步骤S379),送光部控制器12判断峰值检测处理结束,并转移到上述图3的步骤S380以后的处理。另外,此处押下的调整按钮起到向送光部控制器12通知光轴调整结束的结束按钮的作用。此外,当调整人员没有按下“调整按钮”时(步骤S379),返回到步骤S371,继续监视伴随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的、受光输出的变化量。如上述状况4所示,在受光输出上升到基准范围以上的情况下,表示调整人员在正确的方向(光轴未偏移的方向)上进行了光轴调整。此时如上所述,送光部控制器12可以通过使绿色LED多次闪烁,向调整人员通知在适当的方向上进行了光轴调整以及更新了基准值。即,本实施方式1的光电式分离型探测器的光轴调整中,首先使受光输出上升,使光具座向绿色LED闪烁(状况4)的方向上转动。受光输出上升时,受光输出的基准值被更新。接着,光具座继续转动,受光输出超过最大(峰值)后降低,红色LED闪烁(状况1)。此时,由于基准值成为受光输出的最大(峰值)的值,所以如果红色LED闪烁(状况1),则停止光具座的转动。最后,不论光具座光轴向哪个方向转动、受光输出都降低,且红色LED闪烁(状况1)时,受光输出成为最大(峰值)的状态,并且受光输出的基准值也为最大(峰值),成为送光部10与受光部20的光轴吻合的状态。此时如果按下调整按钮,则结束光轴调整。返回到图3,在步骤S380中,当未利用步骤S370的一系列处理设置向步骤S330转移的转移标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90。而后,在步骤S390中,在光轴调整结束后的状态下,送光部控制器12将发光量的级别从“0”逐渐提高,自动决定受光输出达到监视输出值(例如2.0V)以上得到的最小发光量。而且,受光部控制器22将与决定的发光量对应的受光输出设定为基准值。这样,当光轴调整结束后,可以进行适于实际监视的初始设定。另外,在步骤S390中,送光部控制器12决定的发光量也可以不是最小,只要受光输出未饱和即可。步骤S360中将发光量设为最小的输出是为了保证在受光输出未饱和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370的峰值的检测处理,而步骤S390未将发光量设为最小的输出是为了在火灾监视时观察减光率,只要受光输出未饱和,发光量越大越好。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峰值检测处理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示了受光输出降低时的处理(图4中步骤S373的处理)和受光输出上升时的处理(图4中步骤S376的处理)。图5的横轴表示光具座的角度,纵轴表示受光输出,并且表示了角度θ时成为受光输出Vmax(峰值)。在光具座的某角度θ下,如果受光输出成为最大值Vmax,不论把光具座从角度θ向哪个方向转动,受光输出都会降低。调整人员通过参照显示灯组14的LED显示,并在受光输出上升的方向上进行光轴调整,从而容易进行峰值检测。更具体而言,调整人员在红色LED闪烁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受光输出降低、光轴被移向偏移的方向,在绿色LED闪烁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受光输出增加,光轴被移向适当的方向。其结果,调整人员通过回避红色LED的闪烁状态,并在绿色LED成为闪烁状态的方向上进行光轴调整,可以容易地进行峰值检测。另外,虽然图3或图4中未图示,但当送光部控制器12检测到“调整按钮”被长时间按下时,可以强制结束调整模式。如上所述,按照实施方式1,通过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联动,利用送光部控制器监视并识别显示受光输出降低、维持、上升的各状态,调整人员可以在不使用测试器等计量仪器的情况下,边参照LED的显示状态,边把光轴调整到使受光输出成为峰值的位置。这样,能够改善光轴调整作业的效率。另外,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通过调整人员手动进行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从而进行光轴调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手动操作的光轴调整。本发明的峰值检测处理也可以应用于光轴调整机构部电动化的情况。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边观察送光部10的LED的显示状态边调整送光部10的光轴,这是由于送光部10的发光元件11的指向性比受光部20的受光元件21的指向性更敏锐。即,由于即使受光部20的光轴一定程度倾斜,受光元件21也可以接收到光,而送光部10只要略微倾斜,则发光元件11的出射光就不能到达受光部20,所以送光部10上具备显示灯组14,所述显示灯组14根据送光部控制器12的控制状态、受光输出及受光输出的增减而改变显示状态。当然,也可以边观察受光部20的LED的显示状态边调整受光部20的光轴。此时,在受光部20上设置本实施方式1的送光部10的结构即可。另外,通过组合本发明的峰值检测处理和光轴调整机构部的电动化处理,可以使光轴调整全自动化。(实施方式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通过回避红色LED的闪烁状态,并在绿色LED成为闪烁状态的方向上进行光轴调整(即,向光轴吻合的方向进行光轴调整),从而进行峰值检测。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这种峰值检测的另一具体顺序。在本实施方式2中,首先对通过送光部控制器12识别显示的LED发光模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在调整模式时,规定P1~P6这六个发光模式。而后,送光部控制器12监视基于调整人员操作光轴调整机构部后的、受光元件21的受光输出的状态,并根据所述监视结果进行P1~P6的LED显示。首先,第1模式P1用于通知通过调整人员按下“调整按钮”而转移到调整模式。送光部控制器12在判断通过按下“调整按钮”而转移到调整模式时,使绿色LED和红色LED同时亮灯2秒钟。第2模式P2用于通知受光输出处于适当范围外的状态。当受光输出处于为进行烟检测而预定的适当的范围(适当范围)以外的情况下,送光部控制器12使绿色LED和红色LED交替闪烁。第3模式P3用于通知受光输出饱和。在受光输出达到饱和输出水平时,送光部控制器12使绿色LED和红色LED同时闪烁。另外,送光部控制器12在检测到饱和的状态下、并判断按下了“调整按钮”时,降低发光量,例如将发光量调整为当前发光量的一半。第4模式P4用于通知受光输出进入适当范围内的状态。在受光输出进入为进行烟检测而预定的适当的范围(适当范围)时,送光部控制器12使绿色LED闪烁。并且,送光部控制器12在受光输出处于适当范围内的状态下、并判断按下了“调整按钮”时,结束一系列调整模式。第5模式P5用于通知受光输出处于基准值以下的状态。在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结果是受光输出处于基准值以下时,送光部控制器12使红色LED闪烁。第6模式P6用于通知转移到调整模式之后,即使经过一定时间、受光输出也未控制到适当范围内,未结束峰值检测的状态。在检测到上述状态时,送光部控制器12以比第5模式更短的周期使红色LED闪烁。接着,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峰值检测处理的说明图。图6的横轴表示光具座的角度,纵轴表示受光输出,并且表示了在角度θ时成为受光输出Vmax(峰值)。在光具座的某个角度θ下,如果受光输出达到最大值Vmax,则成为低于最大值Vmax的受光输出(调整基准值)的角度有两点,受光输出成为最大值Vmax的角度θ一定在所述两点之间。以下基于所述图6和上述的六种亮灯或闪烁模式,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调整顺序。(顺序1)使用准直孔,进行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的粗调(相当于图3中的步骤S310)。(顺序2)调整人员按下“调整按钮”。这样,送光部控制器12切换到光轴调整模式,进行第1模式P1的亮灯(相当于图3中的步骤S320)。(顺序3)进行送光部10侧的发光量和受光部20侧的放大率的初始设定(相当于图3中的步骤S330、S340、S350、S360)。(顺序4)调整人员在仅有红色LED闪烁的第5模式P5的方向(即,受光输出低于图6的调整基准值(2V)的方向)上,进行光轴调整。另外,调整基准值是低于受光输出Vmax的受光输出,并且需要设定为,在调整基准值成为受光输出的两点间的光具座的朝向角度不会过大的状态下、较高的受光输出,例如设定为2V。(顺序5)调整人员在利用红色LED的闪烁确认发生第5模式P5的状态后,在与当前相反的方向(反转方向)上进行光轴调整。此时,送光部控制器12存储从受光部20送来的受光输出的最大值。而后,继续向反转方向的光轴调整,直到成为仅有红色LED闪烁的状态。通过所述操作,调整人员检测到夹着峰值且在顺序4中发现的位置的相反一侧、受光输出低于图6中自动调整线(2V)的位置。(顺序6)在顺序5的反转操作中,当受光输出饱和、且成为第3模式P3的闪烁状态时,调整人员按下“调整按钮”。这样,再次进行送光部10侧的发光量和受光部20侧的放大率的初始设定,成为能得到非饱和状态的受光输出的状态。(顺序7)通过顺序5发现相反一侧的点后,调整人员按下“调整按钮”,边再次反转边继续光轴调整。此时,从受光部20送来的受光输出达到顺序5中受光部10存储的受光输出的最大值时,送光部控制器12控制显示灯组14进行第4模式P4的闪烁。而后,调整人员可以通过将光轴调整为第4模式P4的闪烁状态来检测峰值。(顺序8)调整人员通过在第4模式P4的状态下按下“调整按钮”,结束调整模式。如上所述,按照实施方式2,通过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联动,利用送光部控制器监视并识别显示受光输出降低、维持、上升的各状态。具体而言,找到受光输出低于基准值的两点光轴角度(光具座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角度),利用受光输出的峰值位于所述两点之间,来检测峰值。此时,调整人员可以在不使用测试器等计量仪器的情况下,边参照LED的显示状态,边将光轴调整到受光输出成为峰值的位置。这样,能够改善光轴调整作业的效率。特别是,通过求出夹着受光输出的峰值的两端中、受光输出成为规定值以下的位置,能可靠地进行存在于两端间的峰值检测。(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中,说明使受光部20的放大率变化,来检测受光输出的峰值的处理方法。另外,LED的发光模式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发光模式相同。图7的(a)和图7的(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峰值检测处理的说明图。图7的(a)、(b)都是横轴表示光具座的角度,纵轴表示受光输出。图7的(a)是将受光输出放大到饱和程度,受光输出饱和的光具座角度有两点。受光输出成为最大的光具座角度一定存在于所述两点的光具座角度之间。图7的(b)与图7的(a)相比降低了受光输出的放大率,表示了光具座的角度为θ时成为受光输出Vmax(峰值)。以下基于所述图7的(a)、(b)和上述的六种亮灯或闪烁模式,说明本实施方式3中的调整顺序。(顺序1)使用准直孔,进行送光部10和受光部20的粗调(相当于图3中的步骤S310)。(顺序2)调整人员按下“调整按钮”。这样,送光部控制器12切换到光轴调整模式,进行第1模式P1的亮灯(相当于图3中的步骤S320)。(顺序3)将受光部20侧的放大率设定为最大(即,相当于设定为“远”)。(顺序4)调整人员在绿色LED和红色LED双方同时闪烁的第4模式P4的方向(即,受光输出饱和的方向)上,进行光轴调整。(顺序5)在顺序4的饱和状态的探索操作中,当受光输出饱和、成为第3模式P3的闪烁状态时,调整人员按下“调整按钮”。这样,在降低放大率的同时也调整送光部10侧的发光量,受光部20成为能得到非饱和状态的适当的受光输出(例如1.5V左右)的状态。(顺序6)利用顺序5使受光输出成为非饱和状态后,调整人员可以通过将光轴调整到第4模式P4的闪烁状态,来检测峰值。(顺序7)调整人员在第4模式P4的状态下,通过按下“调整按钮”,结束调整模式。如上所述,按照实施方式3,与调整人员对光轴调整机构部的操作联动,利用送光部控制器监视并识别显示受光输出降低、维持、上升的各状态。具体而言,预先提高受光部20的放大率,当受光输出饱和时,利用受光输出的峰值存在于所述光轴的角度附近,来检测峰值。上述情况下,调整人员也可以不使用测试器等计量仪器,而是边参照LED的显示状态,边把光轴调整到受光输出成为峰值的位置。这样,能够改善光轴调整作业的效率。特别是,按照本实施方式3,通过边把受光部20侧的放大率从最大值逐渐降低边检测峰值,能够进行将放大率设定为适当值的峰值检测。另外,也可以代替提高受光部20的放大率,而是采用将送光部10的发光量提高到最大以使受光输出饱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