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盘式输送带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532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转盘式输送带取样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盘式输送带取样器。



背景技术:

输送带是生产场地中常见的物料运输装置,可以用于固体或者粉料的运输,物料的供给质量通常是由取样和化验来控制的,一般在入仓前的一台带式输送机的下料端进行物料的取样工作,现今的取样通常是通过人工取样,由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便人工参与,进行手工取样有可能会发生机械设备对人体造成的严重损害,对取样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转盘式输送带取样器,以实现一定程度自动的对输送带运输的物料进行取样,节省部分人工。

本方案中的转盘式输送带取样器,包括设置在输送带出口下方的驱动轴,驱动轴的轴向平行于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驱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联接在机架上,驱动轴上通过支架联接有取料斗,取料斗在驱动轴转动中间歇经过输送带出口下方,驱动轴与输送带的驱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联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驱动轴可以通过皮带从输送带的驱动轮上获取用于转动的动力,所述驱动轮通常是被电机来驱动的,这样设置可以节省单独为驱动轴配置动力装置的成本。驱动轴转动即带动取料斗间歇经过输送带出口下方,由于输送带上的物料是在其出口往下掉落的,当取料斗来到其下方时即可接住一部分物料,实现了自动取料的目的。

进一步,支架通过花键与驱动轴联接,支架被驱动轴驱使转动,机架上设有驱使支架在驱动轴轴向上滑动的拨叉。可以通过支架的轴向移动来带动取料斗位于输送带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继而实现对输送带宽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物料进行取样。

进一步,支架上设有位于水平方向的铰销,接料斗通过铰销与支架铰接。这样接料斗可以因为自重保持一个竖立的姿态,不会因为支架的转动而发生翻转。

进一步,机架上还设有挡块,挡块位于驱动轴下方,接料斗在驱动轴下方会被挡块阻挡挤压发生翻转。这样可以实现接料斗在固定的位置自动翻转以实现取样原料的倾倒。便于集中收集被取样的原料。

进一步,驱动轴与输送带的驱动轮之间通过离合器进行联接。可以根据需要断开或接通动力。

进一步,驱动轴联接有电机。可以通过电机带动驱动轴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输送带1、驱动轴2、支架3、铰销4、接料斗5、挡块6、拨叉7、拨叉槽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2和3所示:输送带1被按照典型的方式安装在机架中,输送带1的上表面用于物料的输送,输送带1的上表面向右运动,输送带1的右方即为出口,到达出口的物料会向下掉落至下一工序。

驱动轴2通过轴承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机架上,驱动轴2的一端与离合器的输出端联接,离合器的输入端通过皮带与输送带1的驱动轮联接,在离合器闭合时,驱动轴2就可以和输送带1同步的动作,该部分结构未在图中示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掌握的现有技术实现。

驱动轴2通过花键与支架套联接,支架套上轴向均布有三根支架3从半径方向伸出,驱动轴2转动后支架套会同步转动,而且由于其间为花键联接,支架套还可以在驱动轴2的轴向滑动(驱动轴2是不能轴向移动的),在支架套的一端设有环形凹下的拨叉槽8,机架上设置的拨叉7卡在拨叉槽8中,拨叉7的移动即可驱使支架套和支架3发生轴向移动,拨叉7可以通过油缸等装置驱动移动,其移动方向当然需要平行于支架套的轴向。

支架套上固定焊接支架3,支架3末端缺口内固定有圆柱形的铰销4,铰销4上铰接有接料斗5的吊点,吊点通过支杆联接至接料斗5的框。接料斗5可以铰销4为支点进行转动。无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接料斗5依自重保持竖直,当其经过输送带1出口下方时即可盛装一些物料。

在驱动轴2的下方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挡块6,挡块6的上表面呈斜面,当接料斗5经过此处时即会被挡块6阻挡,然后接料斗5绕铰销4发生转动,最后实现超过90°的翻转,使得物料从接料斗5的筐中倒出,在其下方即可设置容器来集中收纳被采样的物料。

不使用挡块,采用人工从接料斗中取料也是可行的。

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在支架末端的铰销两端延长伸出,不同接料斗的吊点铰接在不同位置,即实现了不同接料斗对应输送带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例如三个接料斗可以分别设置在同一支架套的不同支架的铰销的左段、中段和右端。可以针对输送带不同位置的物料作针对性的检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