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回路继电器故障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1745阅读:30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回路继电器故障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并具有一定的在线故障检测功能。动力电池主正接触器和主负接触器实现动力电池对电机及其其他辅机的高压供电,当主正、主负接触器同时粘连,在整车下电后,因主正、主负接触器不能将高压回路断开,动力电池会通过电机控制器持续放电。动力电池下电后,不能实现该故障的检测,若不能通过一定检测装置对该故障进行检测,并及时提示相关人员予以处理,可能导致动力电池发生严重馈电,从而对动力电池造成损坏。同时,因为主正、主负接触器粘连导致某些部件在整车下电后,依然具有高压电,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可以通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报文对接触器故障状态进行检测,或通过设计一检测电路对接触器故障状态进行检测,但均在整车上电情况下进行,不能在整车高、低压下电后,对此类故障进行检测及故障报警。

电动汽车高压系统中,驱动电机控制器正负极分别通过主正接触器、主负接触器与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辅机连接,在整车运行过程中难以检测其发生粘连故障。在整车上电和整车下电过程中,可实现其故障检测及故障报警。但是,在停车下电过程中,即钥匙从ON→ACC→OFF过程中,驾驶员一般会快速进行下电,以致不能发现整车自带故障检测装置发出的故障提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回路继电器故障检测电路,其包括整车接口电路、常闭低压继电器、限流电阻、高压光耦、分压电阻、隔离放大器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常闭低压继电器触点一端与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一端通过限流电阻与高压光耦控制端连接,低压继电器线圈一端与ACC档电源连接,一端与低压蓄电池负极连接,隔离放大器、电源模块通过低压蓄电池供电,分压电阻电路两端分别接在主正接触器触点下游和主负接触器触点上游。

其中,所述整车接口电路分别接电压蓄电池正极、ACC档电源、低压蓄电池负极、主正接触器触点下游和主负接触器触点上游。

其还包括:报警模块,其用于在检测到整车存在故障时向驾驶员进行声光报警。

其还包括:报警模块,其用于在检测到整车存在故障时向指定用于进行短信报警。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检测电路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开关拧至ACC档,整车上ACC档电,即接在ACC档电源的部件得电;此时,常闭低压继电器因线圈得电,使得常闭触点打开,高压光耦控制端与电源断开,导致动力电池电阻分压电路断开。

所述方法以下步骤:当开关未拧至ACC档,常闭低压继电器因线圈未得电,继电器触点处于闭合状态,低压蓄电池通过限流电阻驱动高压光耦开关管导通,从而电阻分压电路导通,若主正、主负接触器同时粘连,则分压电路对动力电池电压进行分压,利用隔离放大器采集某一分压电阻电压,若该分压电阻上具有电压,则隔离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信号,隔离放大器输出信号与电源模块使能端连接,当电源模块使能端为高电平时,电源模块开始工作,当电源模块使能端为低电平时,电源模块处于静默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动力电池主正、主负继电器同时粘连时,向驾驶员发出声光报警。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动力电池主正、主负继电器同时粘连时,向指定人员发出短信。

本发明所述故障检测电路在整车上电时,不参与故障检测,但可在整车下电后,对所述故障进行检测,并通过声光、短信等方式进行报警提示。

并且本发明接线简单,方便整车布置,以低功耗、高可靠方式实现对动力电池主正、主负接触器粘连故障的离线检测。在整车上电后,该检测电路失能,减少对其他检测方法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故障检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文中的相关术语

主正接触器:在电动汽车高压回路中,介于动力电池正极和用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器。

主负接触器:在电动汽车高压回路中,介于动力电池负极和用电部件之间的接触器。

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

隔离放大器: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放大电路,其输入、输出和电源电路之间没有直接电路耦合,即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公共的接地端,输入电路和放大器输出之间有隔离的器件。

本故障检测电路在整车上ACC档电后,与整车高低压系统断开,从而减少对整车性能和参数测量的影响,可在整车下电后,检测动力电池主正、主负继电器同时粘连的故障,并对故障进行声光或短信报警提示。同时本检测电路功耗极低、对外线束连接简单,适合整车布置。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回路继电器故障检测电路,其包括整车接口电路、常闭低压继电器、限流电阻、高压光耦、分压电阻、隔离放大器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常闭低压继电器触点一端与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一端通过限流电阻与高压光耦控制端连接,低压继电器线圈一端与ACC档电源连接,一端与低压蓄电池负极连接,隔离放大器、电源模块通过低压蓄电池供电,分压电阻电路两端分别接在主正接触器触点下游和主负接触器触点上游。

其中,所述整车接口电路分别接电压蓄电池正极、ACC档电源、低压蓄电池负极、主正接触器触点下游和主负接触器触点上游。

其还包括:报警模块,其用于在检测到整车存在故障时向驾驶员进行声光报警。

其还包括:报警模块,其用于在检测到整车存在故障时向指定用于进行短信报警。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检测电路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当开关拧至ACC档,整车上ACC档电,即接在ACC档电源的部件得电;此时,常闭低压继电器1因线圈得电,使得常闭触点打开,高压光耦控制端与电源断开,导致动力电池电阻分压电路断开。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开关未拧至ACC档,常闭低压继电器1因线圈未得电,继电器触点处于闭合状态,低压蓄电池通过限流电阻驱动高压光耦开关管导通,从而电阻分压电路导通,若主正、主负接触器同时粘连,则分压电路对动力电池电压进行分压,利用隔离放大器采集某一分压电阻电压,若该分压电阻上具有电压,则隔离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信号,隔离放大器输出信号与电源模块使能端连接,当电源模块使能端为高电平时,电源模块开始工作,当电源模块使能端为低电平时,电源模块处于静默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动力电池主正、主负继电器同时粘连时,向驾驶员发出声光报警。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动力电池主正、主负继电器同时粘连时,向指定人员发出短信。

实施例一、

本故障检测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与整车接口包括:低压蓄电池正极、ON档电源、低压蓄电池负极、动力电池主正继电器触点下游、动力电池主负接触器触点上游。检测电路内部包括:常闭低压继电器1,限流电阻2、高压光耦3、分压电阻4、隔离放大器5、电源模块6、声光、短信报警模块7。常闭低压继电器触点一端与低压蓄电池正极连接,一端通过限流电阻与高压光耦控制端连接,低压继电器线圈一端与ACC档电源连接,一端与低压蓄电池负极连接,隔离放大器、电源模块通过低压蓄电池供电,分压电阻电路两端分别接在主正接触器触点下游和主负接触器触点上游。

当钥匙开关未拧至自适应巡航控制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档,整车处于未上电状态或仅常电供电部件上电状态,整车不具备对动力电池主正、主负继电器故障的检测功能。此时,常闭低压继电器1因线圈未得电,继电器触点处于闭合状态,低压蓄电池通过限流电阻驱动高压光耦开关管导通(高压光耦驱动电流为mA级),从而电阻分压电路导通,若主正、主负接触器同时粘连,则分压电路对动力电池电压进行分压,利用隔离放大器采集某一分压电阻电压,若该分压电阻上具有电压,则隔离放大器输出高电平信号,隔离放大器输出信号与电源模块使能端连接,当电源模块使能端为高电平时,电源模块开始工作,当电源模块使能端为低电平时,电源模块处于静默状态,电流消耗为μA级。若电源模块被唤醒工作,则为声光报警电路供电,进行声光报警,也可增加短信报警模块,在电源模块工作后,以一定频率向指定用户发送报警短信。

当钥匙开关从OFF档拧至ACC档,整车上ACC档电,即接在ACC档电源的部件得电,此时,整车部分部件得电并开始工作。同时,常闭继电器1因线圈得电,从而将常闭触点打开,高压光耦控制端与电源断开,导致动力电池电阻分压电路断开,从而消除本电路对整车上电后对整车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影响。

本电路未采用过多逻辑器件,利用硬件电路实现动力电池主正、主负接触器同时粘连故障的检测和报警,可靠性高,并且功耗极低。

本电路仅在整车未上电情况下进行检测,在整车上ACC档电后,断开与整车低压和高压的连接,从而不对整车高低压系统产生影响。

本电路与整车仅通过5根线束连接,接线简单,便于线束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