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路面清洗车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路面清洗车喷嘴装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路面清洗车是一种可实现清扫、冲洗、抽吸的多种组合选择使用的环卫车辆。其喷嘴可以完成道路刷洗作业,具有作业飞溅少,清洗宽度大,清洗效率高等特点,是路面清洗车完成洗扫作业的重要环节。
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喷嘴在组装完成后与路面清洗车进行总装,然后进行喷嘴的调整。由于喷嘴安装于车辆底部,总装完成后,离地空间有限,对其进行检测与调试就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检测喷嘴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函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路面清洗车喷嘴装配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在喷嘴与路面清洗车总装前进行检测,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喷嘴检测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路面清洗车喷嘴装配检测装置,包括蓄水池,蓄水池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喷嘴的平台,该平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整垫板,两调整垫板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喷嘴中行走轮精度的限位槽;所述蓄水池下方设置有高压水路检验系统。
优选的,所述高压水路检验系统包括加压单元,该加压单元的输入端依次与进水管、水过滤器、弯头和油底壳相连,油底壳与蓄水池底端相连;所述加压单元的输出端与分流单元相连。
优选的,所述分流单元包括安装在加压单元上的安全阀,安全阀通过第一软管与三通A相连,三通A另外的两端分别与球阀A和第二软管相连,第二软管与三通B相连,三通B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软管和第四软管与喷嘴的左喷杆和右喷杆相连。
优选的,所述球阀A通过第五软管与喷嘴的吸嘴喷杆相连。
优选的,所述加压单元包括电机和高压水泵,电机的转轴与高压水泵相连,高压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安全阀,高压水泵的输入端与进水管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喷嘴与路面清洗车总装前利用本装置对喷嘴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喷嘴与路面清洗车总装后才能进行检测的问题。
(2)蓄水池可有效的回收调试过程中喷出的水资源,通过水过滤器的过滤可以再次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水路的原理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第五软管,2、喷嘴,3、控制阀A,4、三通B,5、平台,6、球阀A,7、电机,8、安全阀,9、高压水泵,10、进水管,11、水过滤器,12、弯头,13、油底壳,14、蓄水池,15、调整垫板,16、限位槽,17、第一软管,18、三通A,19、第二软管,20、第三软管,21、第四软管,22、左喷杆,23、右喷杆,24、行走轮,25、吸嘴喷杆,26、控制阀B,27、球阀B。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路面清洗车喷嘴装配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蓄水池14,蓄水池14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喷嘴2的平台5,该平台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整垫板15,两调整垫板15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检测喷嘴2中行走轮24精度的限位槽16;所述蓄水池14下方设置有高压水路检验系统。
所述高压水路检验系统包括加压单元,该加压单元的输入端依次与进水管10、水过滤器11、弯头12和油底壳13相连,油底壳13与蓄水池14底端相连;所述加压单元的输出端与分流单元相连。
所述分流单元包括安装在加压单元上的安全阀8,安全阀8通过第一软管17与三通A18相连,三通A18另外的两端分别与球阀A6和第二软管19相连,第二软管19与三通B4相连,三通B4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控制阀A3和控制阀B4相连,控制阀A3和控制阀B4分别通过第三软管20和第四软管21与喷嘴的左喷杆22和右喷杆23相连。
所述球阀A6通过第五软管1与喷嘴2的吸嘴喷杆25相连。
所述加压单元包括电机7和高压水泵9,电机7的转轴与高压水泵9相连,高压水泵9的输出端设置有安全阀8,高压水泵9的输入端与进水管10相连。
本发明的水流方向是:清水依次经油底壳13,弯头12,水过滤器11,进水管10流入高压水泵9,高压水泵9被电机7带动,产生高压水,高压水经第一软管17,三通A18分流成两路,一路流经球阀A6,第五软管1后进入喷嘴2的吸嘴喷杆25;另一路经三通B4,流入左喷杆22和右喷杆23,左喷杆22和右喷杆23分别将水喷入蓄水池14;吸嘴喷杆25也将水喷向蓄水池14。
在安装行走轮24的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垫板15上的限位槽16来调整行走轮24的角度。
在调节左喷杆22、右喷杆23及吸嘴喷杆25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水路部分均安装有相应的控制阀,可通过控制阀分别进行调节,直至喷水角度及方向符合工艺要求。
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方案的检测装置在喷嘴与路面清洗车总装前即可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喷嘴与路面清洗车总装后才能进行检测的问题。
同时,蓄水池可有效的回收调试过程中喷出的水资源,通过水过滤器的过滤可以再次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