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进行信号识别的射频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706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路结构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进行信号识别的射频指示器。



背景技术:

信号处理(signal processing) 是对各种类型的电信号,按各种预期的目的及要求进行加工过程的统称。对模拟信号的处理称为模拟信号处理,对数字信号的处理称为数字信号处理。所谓"信号处理",就是要把记录在某种媒体上的信号进行处理,以便抽取出有用信息的过程,它是对信号进行提取、变换、分析、综合等处理过程的统称。

人们为了利用信号,就要对它进行处理。例如,电信号弱小时,需要对它进行放大;混有噪声时,需要对它进行滤波;当频率不适应于传输时,需要进行调制以及解调;信号遇到失真畸变时,需要对它均衡;当信号类型很多时,需要进行识别等等。

与信号有关的理化或数学过程有:信号的发生、信号的传送、信号的接收、信号的分析(即了解某种信号的特征)、信号的处理(即把某一个信号变为与其相关的另一个信号,例如滤除噪声或干扰,把信号变换成容易分析与识别的形式)、信号的存储、信号的检测与控制等。也可以把这些与信号有关的过程统称为信号处理。

在事件变化过程中抽取特征信号,经去干扰、分析、综合、变换和运算等处理,从而得到反映事件变化本质或处理者感兴趣的的信息的过程;分模拟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最基本的内容有变换、滤波、调制、解调、检测以及谱分析和估计等。变换诸如类型的傅里叶变换、正弦变换、余弦变换、沃尔什变换等;滤波包括髙通滤波、低通滤波、带通滤波、维纳滤波、卡尔曼滤波、线性滤波、非线性滤波以及自适应滤波等;谱分析方面包括确知信号的分析和随机信号的分析,通常研究最普遍的是随机信号的分析,也称统计信号分析或估计,它通常又分线性谱估计与非线性谱估计;谱估计有周期图估计、最大熵谱估计等;随着信号类型的复杂化,在要求分析的信号不能满足高斯分布、非最小相位等条件时,又有髙阶谱分析的方法。高阶谱分析可以提供信号的相位信息、非高斯类信息以及非线性信息;自适应滤波与均衡也是应用研究的一大领域。自适应滤波包括横向LMS自适应滤波、格型自适应滤波,自适应对消滤波,以及自适应均衡等。此外,对于阵列信号还有阵列信号处理等等。

信号处理是电信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它的数学理论有方程论、函数论、数论、随机过程论、最小二乘方法以及最优化理论等,它的技术支柱是电路分析、合成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与当代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神经网计算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把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信号处理是一门既有复杂数理分析背景,又有广阔实用工程前景的学科。

信号处理是以数字信号处理为中心而发展的。这是因为信号普遍可以用数字化形式来表示,而数字化的信号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通过软件来实现计算或处理,这样,无论多么复杂的运算,只要数学上能够分析、可以得到最优的求解,就都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模拟完成。如果计算速度适当快,还可以用超大规模的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来实时完成。因此,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中最富有活力的学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进行信号识别的射频指示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周边的信号进行识别,当周边存在信号时,其感应到信号即可让射频指示器的闪烁指示电路发出闪烁光芒,从而让使用者知晓该处具有所需的信号。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进行信号识别的射频指示器,包括信号感应输入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闪烁指示电路及供电电源VCC,所述信号感应输入电路连接多谐振荡器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连接闪烁指示电路,所述供电电源VCC分别与信号感应输入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及闪烁指示电路相连接;在所述闪烁指示电路内设置有三极管Q5、电阻R10及由电阻R11和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构成的发光电路,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与多谐振荡器电路和供电电源VCC相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多谐振荡器电路相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发光电路连接供电电源VCC。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发光电路的电阻R11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发光电路的电阻R11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内设置有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3及电容C4,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6的第二端及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第一端和供电电源VCC,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0第一端、电容C4的第二端及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8的第二端和信号感应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且与供电电源VCC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信号感应输入电路内设置有电感电路、第一级输入电路及第二级输入电路,所述电感电路与第一级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级输入电路连接多谐振荡器电路和供电电源VCC,在电感电路内设置有带天线W的电感L1、电感L2及电容C1,电感L1与电感L2串联,且电容C1分别连接在电感L1和电感L2的共接端及第一级输入电路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第一级输入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1,所述电容C1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上,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第一端及第二级输入电路相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级输入电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的第二端及电感L2的非共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第二级输入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2及电容C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5的第一端及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且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供电电源VCC采用直流电源,且供电电源VCC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电感L1采用弹簧钢丝。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电感L2采用一匝的扼流线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周边的信号进行识别,当周边存在信号时,其感应到信号即可让射频指示器的闪烁指示电路发出闪烁光芒,从而让使用者知晓该处具有所需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用于进行信号识别的射频指示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周边的信号进行识别,当周边存在信号时,其感应到信号即可让射频指示器的闪烁指示电路发出闪烁光芒,从而让使用者知晓该处具有所需的信号,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包括信号感应输入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闪烁指示电路及供电电源VCC,所述信号感应输入电路连接多谐振荡器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连接闪烁指示电路,所述供电电源VCC分别与信号感应输入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及闪烁指示电路相连接;在所述闪烁指示电路内设置有三极管Q5、电阻R10及由电阻R11和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构成的发光电路,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与多谐振荡器电路和供电电源VCC相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多谐振荡器电路相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发光电路连接供电电源VCC。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发光电路的电阻R11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发光电路的电阻R11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相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内设置有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容C3及电容C4,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6的第二端及电容C3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第一端和供电电源VCC,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0第一端、电容C4的第二端及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基极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8的第二端和信号感应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4的基极和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且与供电电源VCC相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信号感应输入电路内设置有电感电路、第一级输入电路及第二级输入电路,所述电感电路与第一级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级输入电路连接多谐振荡器电路和供电电源VCC,在电感电路内设置有带天线W的电感L1、电感L2及电容C1,电感L1与电感L2串联,且电容C1分别连接在电感L1和电感L2的共接端及第一级输入电路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第一级输入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三极管Q1,所述电容C1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上,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第一端及第二级输入电路相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级输入电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的第二端及电感L2的非共接端相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在所述第二级输入电路内设置有电阻R4、电阻R5、三极管Q2及电容C2,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6的第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5的第一端及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接,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且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供电电源VCC采用直流电源,且供电电源VCC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电感L1采用弹簧钢丝。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如图1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电感L2采用一匝的扼流线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