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土壤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扩散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碱解氮包括无机态氮和部分有机质中容易分解的、比较简单的有机态氮,它是铵态氮、硝态氮、氨基酸、酰胺和易水解的蛋白质的总和。它能反映出土壤近期内氮素供应情况,所以又称为土壤有效氮。测定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对了解土壤的供氮能力,指导合理施肥具有一定意义。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扩散系数法,传统的扩散皿装置是将内室与外室连接在一起,不利于内外室分离单独加注溶液,难以避免在加注过程中内外室酸碱溶液的飞溅而带来的污染;即在使用该扩散皿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内外室溶液的混合,而导致操作失败,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扩散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解决用扩散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碱解氮内外室溶液容易混合所导致操作失败的技术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密封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扩散皿装置,包括皿体和扩散皿盖,所述皿体设置有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将所述皿体分割成左腔体和右腔体。
所述外壁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扩散皿盖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使得所述扩散皿盖的外边缘嵌入所述凹槽内。
所述扩散皿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相匹配的孔塞。
所述内壁呈“s”型,并且所述内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外壁的高度。
所述凹槽呈“y”型,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适配,使得所述扩散皿盖与所述皿体完全扣合并无法移动。
在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结合部位填充有固体或液体介质,使得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结合部位完全密封。
所述介质采用橡皮泥、阿拉伯胶或者水。
所述扩散皿盖呈碗状,所述碗状扩散皿盖倒置扣合在所述皿体上,并且所述碗状扩散皿盖的碗底直径与所述皿体的直径相对应。
所述碗状扩散皿盖的碗底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置于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的正上方。
所述孔塞为橡皮塞,并且所述橡皮塞的直径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0.1~2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扩散皿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上述发明内容所述的扩散皿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测样品和试剂分别置入所述皿体的左腔体和右腔体内;
将所述孔塞塞入所述扩散皿盖的通孔内,并旋紧确保不漏气;
将所述扩散皿盖扣合在所述皿体上,使得所述扩散皿盖的外边缘完全嵌入所述凹槽内,采用固体或液体介质将二者结合部填充,确保所述扩散皿盖与所述皿体的完全密封;
将密封好的所述扩散皿盖和皿体一起移入恒温箱中,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孔塞塞入所述扩散皿盖的通孔内的步骤中,先将软管插入至孔塞中,再将软管连同所述孔塞塞入所述通孔内,使得溶液能够通过所述软管进入到所述皿体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内壁将皿体分割成左腔体和右腔体,并且该内壁呈成特殊的“s”型,可使气体充分扩散并被溶液吸收,防止溶液飞溅使得左腔体和右腔体间的液体相互污染,避免造成实验误差或重复试验,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通过采用橡皮泥或阿拉伯胶等对扩散皿盖的凸起与皿体的凹槽结合部进行填充,并且在扩散皿盖的通孔处插入孔塞,密封性能好,确保在对装置内注入溶液时仍然保持密封状态,进而保证实验稳定完成。
本发明通过在扩散皿盖的通孔上插入橡皮塞,并可将携带溶液的软管插入橡皮塞,使得溶液通过软管安全有效的滴入皿体内,并且可控制滴入速度;同时,本发明设置的通孔设置在左腔体或右腔体的正上方,便于溶液滴入其中一个腔体,从而有效避免皿体内左右腔体的实验样品相互交叉污染,降低误差,提高实验的精度。
本发明提供的扩散皿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容易操作,省时省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密封性能好,有效解决了用扩散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碱解氮左右腔体(或者内外室)溶液的混合所导致操作失败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皿体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皿盖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皿盖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皿体,101、外壁,102、内壁,103、左腔体,104、右腔体,105、凹槽,2、扩散皿盖,201、通孔,202、凸起,3、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皿体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皿体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皿盖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皿盖左视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扩散皿装置,包括皿体1和扩散皿盖2,皿体1设置有内壁102和外壁101,内壁102将皿体1分割成左腔体103和右腔体104;外壁10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105,扩散皿盖2上设有与凹槽105相配合的凸起202,使得扩散皿盖2的外边缘嵌入凹槽105内;扩散皿盖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01,以及与通孔201相匹配的孔塞3。
本实施例提供的皿体1和扩散皿盖2可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皿体1分为左腔体103和右腔体104,分别用于放置土样和试剂,皿体1与扩散皿盖2完全扣合,扩散皿盖2的通孔201上设有与之相配合的孔塞3,并且孔塞3上插入软管,通过软管可向皿体1内加入碱液,然后密封软管,从而保证了扩散皿装置的完全密封。
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内壁102呈“s”型,并且内壁102的高度低于外壁101的高度;凹槽105呈“y”型,凸起202与凹槽105相适配,使得扩散皿盖2与皿体1完全扣合并无法移动。本实施例的皿体1采用的特殊的“s”型内壁102,并且外壁101上设有“y”型凹槽105,这种结构的设计可使气体充分扩散并被溶液吸收,防止溶液飞溅使得左腔体103和右腔体104间的液体相互污染,并且扩散皿盖2嵌入“y”型凹槽105内,密封效果好。
本实施中扩散皿盖2呈碗状,碗状扩散皿盖2倒置扣合在皿体1上,并且碗状扩散皿盖2的碗底直径与皿体1的直径相对应。碗状扩散皿盖2的碗底上设有两个通孔201,两个通孔201分别置于左腔体103和右腔体104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碗状的扩散皿盖2倒扣在皿体1上,并且扩散皿盖2的上边缘厚度即凸起202的宽度小于凹槽105宽度,使得其嵌入凹槽105内;同时,碗底的直径与皿体1的直径相等或者略小于皿体1的直径。在碗底上设置两个通孔201,通孔201的直径小于碗底的直径,并且通孔201只能位于左腔体103或右腔体104之上,不能位于二者的交界处,保证溶液通过该通孔滴入左腔体或右腔体中的一个腔体,避免交叉污染。
本实施中在凸起202与凹槽105结合部位填充有固体或液体介质,使得凸起202与凹槽105结合部位完全密封,介质采用橡皮泥、阿拉伯胶或者水。本实施例中将扩散皿盖2放置在皿体1上,扩散皿盖2上的凸起202与皿体1上的凹槽105相扣合,再渐渐在二者结合处加入橡皮泥使之完全密封,确保装置完好的密封性,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孔201为圆形孔,孔塞3为橡皮塞,橡皮塞与圆形孔相适配,并且橡皮塞的直径要略大于圆形孔直径,本实施例中橡皮塞的直径比通孔201的直径大0.1~2mm,以使得橡皮塞与通孔201之间不留缝隙、完全密封,解决了扩散皿装置的密封问题。
具体的讲,本实施中,皿体1为圆形,皿体1半径为5cm,高2cm,外壁101厚度为0.5cm,外壁101的上端面设有“y”型凹槽105,皿体1被凸起的内壁102均分为左、右两个腔体,内壁102呈“s”型,内壁102高1.2cm。扩撒皿盖2为倒置玻璃碗状,半径为5cm,高1cm,壁厚0.5cm,皿盖碗底半径为4cm,碗底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通孔201,通孔201半径为1.5cm,各通孔201均配有橡皮塞,且橡皮塞直径大于通孔201直径1mm,扩散皿盖2上设有与皿体1的“y”型凹槽105相契合的凸起202。
实际应用中,使用上述扩散皿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样品和试剂分别置入皿体1的左腔体103和右腔体104内;
(2)将软管插入至橡皮塞中,再将软管连同橡皮塞塞入扩散皿盖2的圆形通孔201内,并旋紧确保不漏气;
(3)在皿体1的凹槽105内均匀涂上阿拉伯胶,将带有橡皮塞的扩散皿盖2扣合在皿体1上,此时扩散皿盖2与皿体1相契合,轻轻按压扩散皿盖2,确保阿拉伯胶已将二者契合部完全密封好。
(4)做实验时,用注射器抽取碱液,将注射器通过软管插入橡皮塞,稳定对准待测样品注入碱液即可,注入之后拔出注射器,并密封软管;
(5)将密封、固定好的扩散皿盖2和皿体1一起移入恒温箱中,放置24小时,备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