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干燥方法及含有其的烟尘测试仪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6576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包括气室上盖板(1)、气室下盖板(2)、以及用于连接固定上、下盖板的第一侧连接板(20)和第二侧连接板(21);所述气室上盖板(1)内部设置有进气嘴(9)、出气嘴(10)以及气室联通管路(D、E);

上、下盖板之间具有多个圆形气筒(3、4、5),将所述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分隔成多个密闭气室;多个所述密闭气室通过所述气室联通管路连通形成串联气室;其中,

所述密闭气室内相应地设置有隔套筒,所述隔套筒的上部均开设有旋风导向槽(F),构成引导气体沿所述隔套筒内壁旋转流动的复合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导向槽(F)为沿圆周切向以直线形状布局,或者以曲线形状,或者以螺旋状布局;

优选地,所述旋风导向槽(F)以螺旋方向沿气室切向布局;

优选地,所述旋风导向槽(F)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的半槽;或者是导向孔或导向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套筒包括直套筒(110)以及位于其上端的圆盘型凸起(111),所述旋风导向槽(F)设置在所述圆盘型凸起(111)的表面或内部;

优选地,所述圆盘型凸起(111)上自中心向四周依次均匀地开有5-7个旋风导向槽(F);进一步优选开有6个旋风导向槽(F);

优选地,所述隔套筒为一体成型或者由直套筒(110)及圆盘型凸起(111)活动连接形成;

优选地,所述圆盘型凸起(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直套筒(110)的直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圆盘型凸起(111)可以为圆台结构;具体地,所述隔套筒可以呈蘑菇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气室包括:

第一密闭气室(A),内设有第一隔套筒(6);所述第一隔套筒(6)上靠近所述气室上盖板(1)的一端设有旋风喷气嘴(11),所述旋风喷气嘴(11)与进气嘴(9)连通,以用于对进气旋风;所述第一隔套筒(6)上靠近所述气室下盖板(2)的一端套设有冷凝反射罩(17);以用于反射冷凝除水;

第二密闭气室(B),内设有第二隔套筒(7),用于脱水吸收;

第三密闭气室(C),内设有第三隔套筒(8),用于精细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闭气室(B)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密闭气室(B)串联,并通过联通管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隔套筒(7)内侧和外侧均充有干燥硅胶;

所述第三隔套筒(8)的外侧填充有干燥硅胶,内部设置有烧结滤芯(14),以实现气体的二次干燥和精细过滤;

优选地,所述烧结滤芯(14)通过滤芯端盖(15)固定在所述第三套筒(8)内部的下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烧结滤芯(14)的纵切面为U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套筒(6)外侧通过位于所述气室上盖板(1)内的气室联通管路(D)与所述第二隔套筒(7)外侧连通;

所述第二隔套筒(7)内侧通过所述气室上盖板(1)内的气室联通管路(E)与所述第三隔套筒(8)外侧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风喷气嘴(11)套设在所述进气嘴(9)位于所述第一密闭气室(A)内端的周侧;

所述旋风喷气嘴(11)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旋风导向的沟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套筒(6)外套设有冷凝反射罩(17);所述冷凝反射罩(17)位于所述第一隔套筒(6)的靠近所述气室下盖板(2)的一端;

优选地,构成所述密闭气室的多个所述圆形气筒以竖直并列形式排列;所述气室下盖板(2)的底部设有与多个圆形气筒相对应的密封旋盖。

9.一种烟尘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

10.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复合气室气体干燥器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监测样气经进气嘴(9)送入第一密闭气室A,经位于第一密闭气室(A)内部的旋风喷气嘴(11)加速,使得待监测样气加速喷向第一隔套筒(6)的内壁,并在第一隔套筒(6)内部初步冷凝;

S2、经初步冷凝后的气体沿第一隔套筒(6)下方导出,在出气嘴(10)的抽力作用下沿第一隔套筒(6)的出气方向向上流动,在冷凝反射罩(17)的阻挡下气体被引导到其外壁上,冷凝除水后的气体经第一隔套筒(6)的旋风导向槽(F)以及气室上盖板(1)中的气室联通管路(D)进入第二密闭气室(B)的第二隔套筒(7)的外部;

S3、气体通过第二隔套筒(7)上的旋风导向槽(F)并沿第二密闭气室(B)的内壁旋转进入,以达到与干燥硅胶充分结合有效吸附气体内水气的目的;之后经充分吸附后的气体通过气室上盖板(1)内的联通管路(E)进入第三密闭气室(C);

S4、经过第二隔套筒(7)干燥后的样气经转接头(12)、气室联通管路(E)进入第三密闭气室(C)的第三隔套筒(8)外部,第三密闭气室(C)的气体经第三隔套筒(8)下方的烧结滤芯(14)过滤后进入第三隔套筒(8)内部,然后再经上方的排气嘴(10)排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