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体外诊断设备用于检测时,一般采用一次性测试卡,测试卡通过体外诊断设备检测时,需要将体外诊断设备插入到体外诊断设备的检测槽中,而现有的体外诊断设备的检测槽采用弹性扣位结构来固定相应的测试卡,现有的体外诊断设备无法有效检测测试卡是否到位,并且在检测完毕后测试卡拔出时也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检测测试卡插入到位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
一种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检测装置、复位装置以及第一限位装置;所述设备主体具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的内壁具有第一限位通道;所述检测槽的内壁设有感应槽;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能够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均设在所述感应槽内,所述接收部电性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所述复位装置设在所述检测槽内以用于对检测卡的复位;
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限位块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并凸出于所述检测槽内壁以嵌设至所述检测卡的第一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具有复位座、挡板以及第一弹性部件,所述复位座设在所述检测槽内且所述复位座上连接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凸出于所述复位座且延伸至所述感应槽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在所述检测槽的槽底且连接于所述复位座的底部;当检测卡插入所述检测槽内挤压所述复位座使所述复位座朝向所述槽底移动时,所述复位座带动所述挡板移动到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以挡住所述检测光线,当所述检测卡拔出所述检测槽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复位,所述挡板从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接收部之间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还具有第一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座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还具有第一丝杆以及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座套设在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杆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杆移动;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座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座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检测槽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的内壁还具有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二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相对;
所述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以及收缩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具有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当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道且凸出于所述检测槽的内壁以嵌设在所述检测卡的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块朝向所述检测槽的外壁呈朝向所述检测槽内延伸的坡面;
所述收缩装置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块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收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还具有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二限位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座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座,所述收缩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还具有收缩块,所述收缩块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座的侧壁上,所述收缩块凸出于所述第二限位座的侧壁且所述收缩块与所述检测槽的侧壁之间具有收缩间隔;
所述收缩装置具有收缩座、收缩挡块以及收缩驱动部件,所述收缩挡块连接在所述收缩座的侧壁上且所述收缩挡块延伸至所述收缩间隔内;所述收缩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收缩座以用于驱动所述收缩座移动;当所述收缩座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通道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挡板拉动所述收缩块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收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缩装置还具有收缩丝杆以及收缩限位杆,所述收缩座套设在多个所述收缩限位杆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收缩限位杆移动;所述收缩限位杆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收缩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收缩丝杆,所述收缩丝杆穿设于所述收缩座且与所述收缩座螺纹连接;所述收缩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所述收缩丝杆转动以驱使所述收缩座以及所述收缩挡块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还具有固定杆,所述第二限位座呈圆柱状且所述第二限位座的一端面具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座的另一端面上;所述固定杆的外径较所述第二限位座的外径小,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设备主体上,另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移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座以及所述设备主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的槽底面具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套设在所述复位座上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复位座以及所述检测槽的槽底面;所述复位座的一端嵌设在所述第二让位槽内,所述复位座能够在所述第二让位槽内移动。
上述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检测装置、复位装置以及第一限位装置;设备主体具有检测槽,检测槽用于放置检测卡,检测槽的内壁设有感应槽;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能够接收检测光线的接收部,发射部以及接收部均设在感应槽内,接收部电性连接于设备主体;复位装置具有复位座、挡板以及第一弹性部件,复位座设在检测槽内且复位座上连接有挡板;挡板凸出于复位座且延伸至感应槽内;第一弹性部件设在检测槽的槽底部且连接于复位座的底部;当第一弹性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挡板沿竖直方向位于发射部以及接收部之间,沿水平方向位于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上方,当检测卡插入到检测槽内时,检测卡抵接到复位座并能够挤压复位座,此时复位座带动挡板下移,使得挡板进入到发射部以及接收部之间,挡板挡住发射部发出的检测光线,接收部接收不到检测光线时,说明检测卡已经插入到位,此时接收部给出信号至设备主体,使得设备主体显示进入检测状态;第一限位装置用于将所述检测卡卡设在所述检测槽内。当检测完后,打开第一限位装置,检测卡在第一弹性部件的恢复力作用下,反推检测卡使得检测卡凸出于检测槽的槽口,以便于人工取出,避免了人工拔卡时出现的费时费力现象。当接收部一直接收到发射部的信号时,接收部给出信号至设备主体使得仪器自动识别到目前处于未插卡状态,将在设备主体界面中提醒用户插入测试卡,到预设的时间仍未有操作时,设备主体将进入待机状态。
上述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检测槽的内壁具有第一限位通道;第一限位装置具有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第一限位驱动部件设在设备主体上且连接于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限位块移动并能够穿过第一限位通道,凸出于检测槽内壁的第一限位块能够嵌设至检测卡的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的设置,实现了对检测卡的自动卡设和释放,节时节力,自动化程度高。
上述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以及收缩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具有第二限位块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当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二限位块穿过第二限位通道且凸出于检测槽的内壁以用于配合嵌设在检测卡的第二凹槽内,第二限位块朝向检测槽的外壁呈朝向检测槽内延伸的坡面;当检测卡插入检测槽时,检测卡能够通过挤压第二限位块的坡面使得第二限位块收缩,以便于检测卡进入到检测槽内,第二弹性部件再将第二限位块弹出以卡设进第二凹槽内,通过检测卡的两个表面的卡设,实现检测卡在检测槽内的固定。当检测卡需要拔出时,收缩装置连接于第二限位块以用于驱动第二限位块从第二限位通道内收缩,此时,第一限位块也处于收缩状态,配合于第一弹性部件,即可实现检测卡的自动弹出,节时节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除去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爆炸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的第一限位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的第二限位装置就收缩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未插检测卡时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插入检测卡时侧面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0、设备主体;110、第一支架;111、第一限位通道;112、感应槽;120、第二支架;121、第二限位通道;130、第三支架;140、检测槽;200、检测装置;210、发射部;220、接收部;230、检测支架;300、复位装置;310、复位座;320、挡板;330、第一弹性部件;400、第一限位装置;410、第一限位块;420、第一限位座;430、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40、第一丝杆;450、第一限位杆;500、第二限位装置;510、固定杆;520、第二限位块;530、第二限位座;540、第二弹性部件;550、收缩块;600、收缩装置;610、收缩座;620、收缩挡块;630、收缩驱动部件;640、收缩丝杆;650、收缩限位杆;20、检测卡;201、第一凹槽;20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该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包括设备主体100、检测装置200、复位装置300、第一限位装置400、第二限位装置500以及收缩装置600。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设备主体100上设有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以及第三支架130。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以及第三支架130均设在设备主体100内。第二支架120于第三支架130的一侧面连接。第一支架110与第二支架120相向的两个侧面以及底面之间围成能够用于插入检测卡20的检测槽140,所述检测槽140的内壁的下部设有感应槽112。检测槽140的槽口朝上。
参见图2及图5所示,所述检测装置200具有能够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210以及能够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220,所述发射部210以及所述接收部220均设在所述感应槽112内的检测支架230上,所述接收部220电性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100。
参见图5及图6所示,所述复位装置300具有复位座310、挡板32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330。所述复位座310设在所述检测槽140内且所述复位座310上连接有所述挡板320。所述挡板320凸出于所述复位座310且延伸至所述感应槽112内。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30设在所述检测槽140的槽底部且连接于所述复位座31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140的槽底面具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30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30套设在所述复位座310上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复位座310以及所述检测槽140的槽底面。所述复位座310的一端嵌设在所述第二让位槽内,所述复位座310能够在所述第二让位槽内移动。
当所述第一弹性部件330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挡板320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发射部210以及所述接收部220之间,沿水平方向位于所述发射部210以及所述接收部220上方。当检测卡20插入所述检测槽140内挤压所述复位座310并时,所述复位座310带动所述挡板320移动到所述发射部210以及所述接收部220之间以挡住所述检测光线。
参见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装置400用于将所述检测卡20卡设在所述检测槽14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140的内壁也即第一支架110的侧面上具有第一限位通道111。
参见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限位装置400具有第一限位块410、第一限位座420、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第一丝杆440以及第一限位杆450。
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设在所述设备主体100上,所述第一限位块410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座420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上。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块410移动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限位通道111,凸出于所述检测槽140内壁的所述第一限位块410能够嵌设至所述检测卡20的第一凹槽201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可以是转动电机。
所述第一限位座420套设在多个所述第一限位杆450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限位杆450移动。所述第一限位杆450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100的第一支架110上,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440,所述第一丝杆440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座420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座420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用于通过驱动所述第一丝杆440转动以驱使所述第一限位座420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块410朝向所述检测槽140往复移动。
上述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检测槽140的内壁具有第一限位通道111;第一限位装置400具有第一限位块410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设在设备主体100上且连接于第一限位块410,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用于驱动第一限位块410移动并能够穿过第一限位通道111,凸出于检测槽140内壁的第一限位块410能够嵌设至检测卡20的第一凹槽201内,通过第一限位块410以及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的设置,实现了对检测卡20的自动卡设和释放,节时节力,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槽140的内壁也即第二支架120的侧面上具有第二限位通道121,所述第二限位通道121与所述第一限位通道111相对。
参见图4及图5所示,所述第二限位装置500具有固定杆510、第二限位块520、第二限位座53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540。所述第二限位座530呈圆柱状且所述第二限位座530的一端面具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520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座530的另一端面上。所述固定杆510的外径较所述第二限位座530的外径小,所述固定杆5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设备主体100的第三支架130上,另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座530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杆510移动。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40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40套设在所述固定杆510上,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4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座530以及所述设备主体100的第三支架130上。当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40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块520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通道121且凸出于所述检测槽140的内壁以用于配合嵌设在所述检测卡20的第二凹槽202内,所述第二限位块520朝向所述检测槽140的外壁呈朝向所述检测槽140内延伸的坡面。
参见图5及图6所示,所述收缩装置600设在所述设备主体100的第三支架130上且连接于所述收缩装置600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座530。所述收缩装置60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限位座530、第二限位块520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121内收缩。
参见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装置500还具有收缩块550,所述收缩块550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座530的侧壁上,所述收缩块550凸出于所述第二限位座530的侧壁且所述收缩块550与所述检测槽140的侧壁之间具有收缩间隔。
参见图5及图6所示,所述收缩装置600具有收缩座610、收缩挡块620、收缩驱动部件630、收缩丝杆640以及收缩限位杆650。所述收缩挡块620连接在所述收缩座610的侧壁上且所述收缩挡块620延伸至所述收缩间隔内。所述收缩驱动部件630连接于所述收缩座610以用于驱动所述收缩座610移动。当所述收缩座610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通道121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挡板320拉动所述收缩块550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121内收缩。在本实施例中,收缩驱动部件630可以是转动电机。
所述收缩座610套设在多个所述收缩限位杆650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收缩限位杆650移动。所述收缩限位杆650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100的第三支架130上,所述收缩驱动部件630连接于所述收缩丝杆640,所述收缩丝杆640穿设于所述收缩座610且与所述收缩座610螺纹连接。所述收缩驱动部件630用于通过驱动所述收缩丝杆640转动以驱使所述收缩座610以及所述收缩挡块620移动。
上述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还包括第二限位装置500以及收缩装置600,第二限位装置500具有第二限位块52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540;当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40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二限位块520穿过第二限位通道121且凸出于检测槽140的内壁以用于配合嵌设在检测卡20的第二凹槽202内,第二限位块520朝向检测槽140的外壁呈朝向检测槽140内延伸的坡面;当检测卡20插入检测槽140时,检测卡20能够通过挤压第二限位块520的坡面使得第二限位块520收缩,以便于检测卡20进入到检测槽140内,第二弹性部件540再将第二限位块520弹出以卡设进第二凹槽202内,通过检测卡20的两个表面的卡设,实现检测卡20在检测槽140内的固定。当检测卡20需要拔出时,收缩装置600连接于第二限位块520以用于驱动第二限位块520从第二限位通道121内收缩,此时,第一限位块410也处于收缩状态,配合于第一弹性部件330,即可实现检测卡20的自动弹出,节时节力。
上述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在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
将检测卡20插入检测槽140内,检测卡20挤压第二限位块520以使得第二限位块520压缩第二弹性部件540,检测卡20完全进入检测槽140后,再次挤压槽底的复位块310,并压缩第一弹性部件330,此时,挡板320下移以挡住发射部210,使得接收部220无法接收检测关系,接收部220发出信号至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驱动限位丝杆440转动以使得第一限位座420带动第一限位块410朝向检测槽140内移动,第一限位块410插入第一凹槽201内;同时由于检测卡20完全进入到检测槽140内后,第二凹槽202正对着第二限位块520,此时第二弹性部件540恢复使得第二限位块520插入道第二凹槽202内;以实现检测卡20两个表面的卡设固定。
设备主体100对检测卡20进行检测。
检测卡20检测完毕后,检测卡20需要拔出检测槽140,第一限位驱动部件430驱动限位丝杆440逆向转动以使得第一限位座420带动第一限位块410远离检测槽140内移动,第一限位块410脱离第一凹槽201内;同时收缩驱动部件630驱动收缩座610远离检测槽140移动,所述收缩座610以及所述收缩挡块620移动带动收缩块550远离检测槽140方向移动,此时第二限位座530再次压缩第二弹性部件540,此时,第二限位块520脱离第二凹槽202,以实现检测卡20两个表面的释放,取出检测卡20即可。
本实施例涉及的可检测位置的体外诊断设备10,包括设备主体100、检测装置200、复位装置300以及第一限位装置400;设备主体100具有检测槽140,检测槽140用于放置检测卡20,检测槽140的内壁设有感应槽112;检测装置200具有能够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210以及能够接收检测光线的接收部220,发射部210以及接收部220均设在感应槽112内,接收部220电性连接于设备主体100;复位装置300具有复位座310、挡板320以及第一弹性部件330,复位座310设在检测槽140内且复位座310上连接有挡板320;挡板320凸出于复位座310且延伸至感应槽112内;第一弹性部件330设在检测槽140的槽底部且连接于复位座310的底部;当第一弹性部件330处于复位状态时,挡板320沿竖直方向位于发射部210以及接收部220之间,沿水平方向位于发射部210以及所述接收部220上方;当检测卡20插入检测槽140内挤压复位座310并时,复位座310带动挡板320移动到发射部210以及接收部220之间以挡住检测光线;当检测卡20插入到检测槽140内时,检测卡20抵接到复位座310并能够挤压复位座310,此时复位座310带动挡板320下移,使得挡板320进入到发射部210以及接收部220之间,挡板320挡住发射部210发出的检测光线,接收部220接收不到检测光线时,说明检测卡20已经插入到位,此时接收部220给出信号至设备主体100,使得设备主体100显示进入检测状态;第一限位装置400用于将所述检测卡20卡设在所述检测槽140内。当检测完后,打开第一限位装置400,检测卡20在第一弹性部件330的恢复力作用下,反推检测卡20使得检测卡20凸出于检测槽140的槽口,以便于人工取出,避免了人工拔卡时出现的费时费力现象。当接收部220一直接收到发射部210的信号时,接收部220给出信号至设备主体100使得仪器自动识别到目前处于未插卡状态,将在设备主体100界面中提醒用户插入测试卡,到预设的时间仍未有操作时,设备主体100将进入待机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