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65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加工电脑外壳时,需在塑性好后的外壳内侧面进行埋钉工序,即在外壳内侧面多个特定位置的盲孔内均压入铜螺母。现有的埋钉工序中,多是通过全人工或者半人工的方式进行埋钉,而后再通过人眼观测的方式进行检查。由于埋钉工序中铜螺母压入的数量较多且位置也较不规则,因此,即使有人工检查步骤,也依然不能有效避免漏埋少埋的情况。当漏埋少埋的外壳流入下一工序时,不仅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因瑕疵外壳的报废而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板和蜂鸣器的设置,可对电脑外壳埋钉情况进行精准及快速的检测。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检测板独立于安装板进行组合设计,可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将安装板铰接于支撑板上可实现安装槽的显露和隐藏,这样,不仅能便于检测板的更换,还能实现对检测板和蜂鸣器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安装板及检测组件;

下支撑板上固连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导向柱,每一导向柱的上端均贯穿上支撑板的上下端面,导向柱上还套设有位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区域的弹性件和位于上支撑板上的上限位环;

安装板的下端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贯穿安装板的前端面或者/和后端面,安装槽包括上安装槽和宽度大于上安装槽且与上安装槽连通的下安装槽,下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均向上支撑板的内壁延伸形成有限位槽;

检测组件包括可与下安装槽相适应的检测板和可置入上安装槽的蜂鸣器,检测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可与限位槽相适应的第一限位凸起,检测板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穿过下安装槽的探测针,且若干个探测针均与蜂鸣器电性连接;

上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口,上支撑板上设置有与通口连通的限位缺口,安装板设置于通口内,安装板一侧的上端铰接于上支撑板上,安装板另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可与限位缺口相适应的第二限位凸起,上支撑板上设置有可防止安装板转动的锁紧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撑板用于放置被检电脑外壳,上支撑板用于支撑安装板,安装板用于安装蜂鸣器和检测板。检测板是根据特定品牌特定型号的电脑外壳的螺母数量及位置进行制作,因而探测针能与之相对应。当所有探测针均能采集到金属信号时,则代表该被检外壳为合格半成品,这时,蜂鸣器则会发出蜂鸣声以提示工作人员该半成品可进入下一工序。若外壳有漏埋误埋的情况,则会因部分探测信号的缺失,而不能启动蜂鸣器发出蜂鸣提示声,这时,工作人员则需对该半成品进行补埋或者重埋工作。

应用时,转动安装板使其位于通口内,并在安装板的自重下,使得第二限位凸起位于限位缺口内,这样,可防止安装板过度转动形成斜面而影响检测。待调整好安装板的位置后,再通过锁紧组件固定安装板的位置以避免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转动。接着,即可对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电脑外壳进行批次检测工作。检测时,先将外壳放置于下支撑板上,并使其内侧面朝上且与探测针的位置相对应,再下压上支撑板,上支撑板克服弹性件的作用力向下移动,则会带动探测针靠近螺母处进行探测。若蜂鸣器发出蜂鸣提示音则表示为合格半成品;反之,则需返工补埋或重埋。

由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脑外壳的埋钉数量及位置具有差异性,因而检测板也需配套制作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将检测板独立于安装板进行组合设计,可有效减小资源的浪费。同时,将安装板铰接于上支撑板上,使得安装板能相对上支撑板进行灵活转动以显露或者隐藏安装槽,不仅能便于检测板的更换及蜂鸣器的安装,还能有效保护检测板和蜂鸣器受到外界损坏。具体地,当向上转动安装板时,则可将安装槽显露出来,这样,即可将检测板和蜂鸣器分别安装于下安装槽和上安装槽中,其中,第一限位凸起与限位槽的配合,可避免检测板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动。待安装好后,则再次反向转动安装板,使其重新位于通口处,这样,上支撑板则可封闭安装槽避免外物损坏蜂鸣器。

为避免上支撑板过度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上还套设有固连于所述下支撑板上的下限位环。当上支撑板移动至下限位环时,探测针恰好能与外壳上的螺母相接触,这样,既可防止损毁零部件,又可提高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座。若干个限位座所包围的区域为定位区域,当电脑外壳放入该区域时,检测板上的探测针正好与外壳上的螺母相对应,这样,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为实现锁紧组件对安装板的限位作用,进一步地,锁紧组件包括连接柱和套设于连接柱上且可相对连接柱转动的限位片,连接柱的上端设置有防脱头,连接柱的下端固连于所述上支撑板上,且使得:防脱头与上支撑板分别与限位片的上下端面相接触。在需启动锁紧组件时,则转动限位片使其压紧于安装板的上端面即可。若需解除锁紧组件的工作时,则转动限位片使其与安装板相脱离即可。

为实现安装板与上支撑板之间的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厚度与所述上支撑板的厚度相等,安装板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筒A,所述上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与连接筒A错开设置的连接筒B;还包括贯穿连接筒A和连接筒B的连接销,连接销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的指示灯组件,指示灯组件包括工作灯和故障灯。指示灯组件用于提示工作人员蜂鸣器的运行状态,当工作灯亮时,则表示蜂鸣器和探测针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故障灯亮时,则表示蜂鸣器出现故障。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上安装有与所述蜂鸣器电性连接的显示器。通过显示器的设置,可使得工作人员能直观观测到漏埋误埋的区域,以节省补埋工作的时间。

为便于转动安装板,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当所有探测针均能采集到金属信号时,则代表该被检外壳为合格半成品,这时,蜂鸣器则会发出蜂鸣声以提示工作人员该半成品可进入下一工序。若外壳有漏埋误埋的情况,则会因部分探测信号的缺失,而不能启动蜂鸣器发出蜂鸣提示声,这时,工作人员则需对该半成品进行补埋或者重埋工作。可见,通过检测板和蜂鸣器的设置,可对电脑外壳埋钉情况进行精准及快速的检测。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压上支撑板对电脑外壳进行检测,可有效减少对外壳的磨损,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3、由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脑外壳的埋钉数量及位置具有差异性,因而检测板也需配套制作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将检测板独立于安装板进行组合设计,可有效减小资源的浪费。同时,将安装板铰接于支撑板上,使得安装板能相对支撑板进行灵活转动以显露或者隐藏安装槽,不仅能便于检测板的更换及蜂鸣器的安装,还能有效保护检测板和蜂鸣器受到外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中锁紧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中蜂鸣器连接外围的结构框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上支撑板,2、安装板,3、通口,4、限位缺口,5、第二限位凸起,6、锁紧组件,7、安装槽,8、限位槽,9、检测板,10、蜂鸣器,11、第一限位凸起,12、探测针,13、连接销,14、工作灯,15、故障灯,16、显示器,17、连接柱,18、限位片,19、防脱头,20、手柄,21、下支撑板,22、导向柱,23、弹性件,24、上限位环,25、下限位环,26、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设有蜂鸣器的检测装置,包括上支撑板1、下支撑板21、安装板2及检测组件;

下支撑板21上固连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导向柱22,每一导向柱22的上端均贯穿上支撑板1的上下端面,导向柱22上还套设有位于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1之间区域的弹性件23和位于上支撑板1上的上限位环24;

安装板2的下端面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贯穿安装板2的前端面或者/和后端面,安装槽7包括上安装槽和宽度大于上安装槽且与上安装槽连通的下安装槽,下安装槽的左右两侧均向上支撑板1的内壁延伸形成有限位槽8;

检测组件包括可与下安装槽相适应的检测板9和可置入上安装槽的蜂鸣器10,检测板9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可与限位槽8相适应的第一限位凸起11,检测板9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穿过下安装槽的探测针12,且若干个探测针12均与蜂鸣器10电性连接;

上支撑板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口3,上支撑板1上设置有与通口3连通的限位缺口4,安装板2设置于通口3内,安装板2一侧的上端铰接于上支撑板1上,安装板2另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可与限位缺口4相适应的第二限位凸起5,上支撑板1上设置有可防止安装板2转动的锁紧组件6。

本实施例中,下支撑板21用于放置被检电脑外壳,上支撑板1用于支撑安装板2,安装板2用于安装蜂鸣器10和检测板9。检测板9是根据特定品牌特定型号的电脑外壳的螺母数量及位置进行制作,因而探测针12能与之相对应。当所有探测针12均能采集到金属信号时,则代表该被检外壳为合格半成品,这时,蜂鸣器10则会发出蜂鸣声以提示工作人员该半成品可进入下一工序。若外壳有漏埋误埋的情况,则会因部分探测信号的缺失,而不能启动蜂鸣器发出蜂鸣提示声,这时,工作人员则需对该半成品进行补埋或者重埋工作。

应用时,转动安装板2使其位于通口3内,并在安装板2的自重下,使得第二限位凸起5位于限位缺口4内,这样,可防止安装板2过度转动形成斜面而影响检测。待调整好安装板2的位置后,再通过锁紧组件6固定安装板2的位置以避免其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转动。接着,即可对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电脑外壳进行批次检测工作。检测时,先将外壳放置于下支撑板21上,并使其内侧面朝上且与探测针12的位置相对应,再下压上支撑板1,上支撑板1克服弹性件23的作用力向下移动,则会带动探测针12靠近螺母处进行探测。若蜂鸣器10发出蜂鸣提示音则表示为合格半成品;反之,则需返工补埋或重埋。

由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脑外壳的埋钉数量及位置具有差异性,因而检测板9也需配套制作有多种。本实施例将检测板9独立于安装板2进行组合设计,可有效减小资源的浪费。同时,将安装板2铰接于上支撑板1上,使得安装板2能相对上支撑板1进行灵活转动以显露或者隐藏安装槽,不仅能便于检测板9的更换及蜂鸣器10的安装,还能有效保护检测板9和蜂鸣器10受到外界损坏。具体地,当向上转动安装板2时,则可将安装槽7显露出来,这样,即可将检测板9和蜂鸣器10分别安装于下安装槽和上安装槽中,其中,第一限位凸起11与限位槽8的配合,可避免检测板9在检测过程中发生移动。待安装好后,则再次反向转动安装板2,使其重新位于通口3处,这样,上支撑板1则可封闭安装槽7避免外物损坏蜂鸣器10。

为避免上支撑板1过度移动,优选地,所述导向柱22上还套设有固连于所述下支撑板21上的下限位环25。当上支撑板1移动至下限位环25时,探测针12恰好能与外壳上的螺母相接触,这样,既可防止损毁零部件,又可提高检测效率。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板21的上端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座26。若干个限位座26所包围的区域为定位区域,当电脑外壳放入该区域时,检测板9上的探测针12正好与外壳上的螺母相对应,这样,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实施例2

为实现锁紧组件6对安装板2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锁紧组件6包括连接柱17和套设于连接柱17上且可相对连接柱17转动的限位片18,连接柱17的上端设置有防脱头19,连接柱17的下端固连于所述上支撑板1上,且使得:防脱头19与上支撑板1分别与限位片18的上下端面相接触。在需启动锁紧组件6时,则转动限位片18使其压紧于安装板2的上端面即可。若需解除锁紧组件6的工作时,则转动限位片18使其与安装板2相脱离即可。

为实现安装板2与支撑板1之间的铰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2的厚度与所述上支撑板1的厚度相等,安装板2一侧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筒A,所述上支撑板1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与连接筒A错开设置的连接筒B;还包括贯穿连接筒A和连接筒B的连接销13,连接销13的两端均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板1上。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1上安装有与所述蜂鸣器10电性连接的指示灯组件,指示灯组件包括工作灯14和故障灯15。指示灯组件用于提示工作人员蜂鸣器的运行状态,当工作灯14亮时,则表示蜂鸣器10和探测针12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当故障灯15亮时,则表示蜂鸣器10出现故障。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1上安装有与所述蜂鸣器10电性连接的显示器16。通过显示器16的设置,可使得工作人员能直观观测到漏埋误埋的区域,以节省补埋工作的时间。

为便于转动安装板2,优选地,所述安装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手柄20。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