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创造属于阀门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精准高效、快速装卸式的流量控制阀检验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管网中的流量控制阀是控制管网流量的重要部件,特别是目前管网中广泛应用DN20系列流量控制阀是流量控制阀中部分产品,是用相同阀体进行装配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为了单独对流量控制阀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质量及可靠性进行试验,而目前的检验装置结构复杂,待检样装卸步骤繁琐,且不能真实模拟实际管网中多流量条件下的检验环境,因此就需要设计出结构简单且适合多流量条件下流量控制阀质量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流量控制阀检验装置,以客观评价流量控制阀在实际管网中不同流量的控制条件下的质量稳定性,并且能快速便捷的对流量控制阀进行检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流量控制阀检验装置,包括单向止回阀、水箱、工作台面、管道泵、水箱脚踏板面、夹压装置、滚轮支撑结构、压力表、流量计及连接水管,所述水箱上设有用于检测人员站立及工作的水箱脚踏版面和检测用的工作台面,所述单向止回阀固接在水管一端,单向止回阀位于水箱内的水里,水箱外部的水管上设有管道泵,管道泵的输出端的水管上依次设有上水用球阀和第一压力表,所述上水用球阀控制管道泵输送上的水,在工作台面上设有第一滚轮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滚轮支撑组件支撑水平水管,水平水管一端与第一压力表连接的水管的水平端之间设有夹压装置,所述夹压装置用于夹紧被检测流量阀,支撑在第一滚轮支撑组件上的水平水管上设有第一转子流量计和第二转子流量计,水平水管自由端封口,所述第一转子流量计与第二转子流量计的自由端由水管连通,在水平水管上的第一转子流量计和夹压装置之间设有第二压力表,第二转子流量计与第一转子流量计连通间的水管弯部为三通管,即两个管口分别连通第一转子流量计和第二转子流量计,第三个管口支出连接一根与第一滚轮支撑组件上的水平水管平行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下设有第二滚轮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回水管与第一滚轮支撑组件上的水平水管同时进行水平滑动,防止水管接头处的错位引起泄露,所述回水管的自由端设有竖直向下流入水箱的竖直水管,在竖直水管上设有回水用球阀;在第一转子流量计与水平水管连接管部、第二转子流量计与水平水管连接管部分别设有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用于控制水进入第一转子流量计和第二转子流量计;
优选的,在第一支撑滚轮组件上水平水管上设有两组以上的转子流量计及控制水量的球阀,且转子流量计的输出自由端共同连接一回水管;
优选的,在回水管上设有排气阀,通过排气阀避免回水端气体出现影响测试准确;
优选的,在单向止回阀和管道泵之间还设有一个加水口和控制加水口中的水流入的注水用球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流量控制阀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创造能够快速的对流量控制阀进行检验,且检测范围广,在可调节流量的条件下对流量控制阀进行检验,方便快捷,且能真实科学的模拟流量控制阀在实际管网中的应用情况,检验结果精准可靠。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流量控制阀检验台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流量控制阀检验台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单向止回阀;10-水箱;100-水箱脚踏板面;2-管道泵;20-水平上水管;3-加水口;41-注水用球阀;42-上水用球阀;43-第一球阀;44-第二球阀;45-回水用球阀;51-第一压力表;52-第二压力表;6-夹压装置;60-夹压空间;61-旋紧扭;62-连接杆;63-端板;70-工作台面;71-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0-水平水管;72-第二滚轮支撑组件;720-水平回水管;81-第一转子流量计;82-第二转子流量计;820-三通管头;821-连接管;822-汇流管;9-排气阀;A-上水方向;B-回水方向;C-分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流量控制阀检验装置,包括单向止回阀1、水箱10、工作台面70、管道泵2、水箱脚踏板面100、夹压装置6、滚轮支撑结构、压力表、流量计及连接的水管,所述水箱10上设有用于检测人员站立及工作的水箱脚踏版面100和检测用的工作台面70,所述单向止回阀1固接在水管一端,单向止回阀1位于水箱10内的水里,水箱10外部的水管上设有管道泵2,管道泵2的输出端的水平上水管20上依次设有上水用球阀42和第一压力表51,所述上水用球阀42控制管道泵2输送上的水,在工作台面70上设有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所述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支撑水平水管710,水平水管710一端与水平上水管20之间设有夹压装置6,所述夹压装置6用于夹紧被检测流量阀,支撑在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上的水平水管710上设有第一转子流量计81和第二转子流量计82,所述第一转子流量计81与第二转子流量计82的自由端由连接管821连通,在水平水管710的第一转子流量计81和夹压装置6之间设有第二压力表52,如图2所示,第二转子流量计82的出水端设有三通管头820,三通管头820连接连接管821和汇流管822,汇流管822输出端接有水平回水管720,图1中所示连接管821与水平回水管720为互相平行的两根管道,如图2的俯视图所示,优选的,所述水平回水管720与水平水管710平行,且水平回水管720位置高于水平水管710,在第一转子流量计81与水平水管710连接管部、第二转子流量计82与水平水管710连接管部分别设有第一球阀43、第二球阀44,用于控制水进入第一转子流量计81和第二转子流量计82;所述水平回水管720下设有第二滚轮支撑组件72,用于支撑水平回水管720与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上的水平水管710同时进行水平滑动,防止水管接头处的错位引起泄露,所述水平回水管720的自由端设有竖直向下流入水箱的竖直水管,在竖直水管上设有回水用球阀45;
优选的,夹压装置6包括两个端板63、连接杆62和旋紧扭61;所述端板63固接在水管上,且端板63上开有与水管口径相同的通孔与水管口同轴,在端板63四个角附近分别开有用于穿过连接杆62的通孔,所述旋紧扭61安装在穿过两个端板63的连接杆(62)上的外端,且旋紧扭61与连接杆62为螺纹连接;旋动旋紧扭61能使两个端板63靠近或远离,从而对待检流量阀进行夹压紧固和卸压松开;
优选的,在回水管上设有排气阀9,通过排气阀9避免回水端气体出现影响测试准确;
优选的,在单向止回阀1和管道泵2之间还设有一个加水口3和控制加水口3中的水流入的注水用球阀41。
本发明创造所述的流量控制阀检验装置工作原理及方法:将待检流量控制阀(图中未示出)进水端和出水端正确的夹紧安装在夹压装置6之间,安装时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支撑的水平水管710和第二滚轮支撑组件71支撑的水平回水管720随同夹压装置6的一侧端板63进行水平移动实现待检控制阀的夹压与松开,安装空间如图1中夹压空间60所示,检验前要将管道泵2内和抽水管道内需要充满水,管道泵2的抽水端底部安装的单向止回阀1能防止管道内的水流出,为了加快水的注满,在通过加水口3可手工添加水进而单向止回阀1与管道泵2之间的抽水管及管道泵2内充满水,开启管道泵2后,上水方向如图中A所示,调节水压为0.3Mpa,压力水通过上水用球阀42、第一压力表51到达夹压装置6位置,由于待检流量控制阀与实际在管网中使用时相同,故通过调整阀芯大小使第一压力表51和第二压力表52产生变化,从而测量出流量控制阀的流量变化和精度变化;为了更好精准的模拟管网实际应用情况,增设的高精度第一转子流量计81和第二转子流量计82能够直接识别并记录流量变化和精度变化,且所述第一转子流量计81和第二转子流量计82由相应的第一球阀43和第二球阀44控制过水量,图中C所示方向为流经待检流量阀的水分流方向,最终再经两个转子流量计汇总到一根管道后回水到水箱,图中所示B为管内水流的回水方向;整个管道由低位的第一滚轮支撑组件71与高位的第二滚轮支撑组件72作为支撑,由于滚轮作用带有转子流量计部分的水管及回水管水平运动,实现夹压装置6的水平推开与夹压功能。
本发明创造能够快速的对流量控制阀进行检验,且检测范围广,在可调节流量的条件下对流量控制阀进行检验,方便快捷,且能真实科学的模拟流量控制阀在实际管网中的应用情况,检验结果精准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