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3058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遥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遥感系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农业应用的综合技术。它是将遥感技术与农学各学科及其技术结合起来,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主要包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农作物长势的监测与分析,病虫害的预测,以及农作物的估产等。

土壤墒情是农作物和植被生长的重要生态因素,进行土壤土层墒情的测定,掌握土壤墒情变化的规律,需要对土壤进行实时监测,目前市场上针对土壤进行监测的设备比较单一,监测方法较为固定,效果不理想,采集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土壤墒情检测设备比较单一,监测方法较为固定,效果不理想,采集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支撑脚、探针、支撑管、避雷针、数据储存模块、蓄电池、无线信号收发模块、GSM网络模块、集控中心、外部移动设备、数据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和墒情传感器,所述支撑管底部设有探针,且支撑管的外侧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管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控制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避雷针,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且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数据储存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数据采集模块电性连接,且数据采集模块与温度传感器和墒情传感器之间均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电性连接,且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GSM 网络模块电性连接,所述GSM网络模块与集控中心和外部移动设备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避雷针为先导避雷针,且避雷针位于支撑管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共设有三处,且三处支撑脚共同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蓄电池共同组成供电单元。

优选的,所述探针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设有避雷针,该避雷针为先导避雷针,可以将雷电提前先导并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接雷击的防雷装置,先导避雷针能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提前先导通道,使雷电在保护范围内发生闪击时准确地闪击在避雷针上,避免了传统避雷针的“绕击”和“侧击”现象,与普通避雷针比,在同等高度下,保护范围更大,先导避雷针对雷电流能形成一定的阻抗,使雷电流沿引下线泄入大地的强度减弱,从而减小了附近的雷击电磁脉冲强度,使地电位反击和各种线路对雷电耦合的能量降低,使雷击引起的各种危害大大降低,支撑脚共设有三处,三处支撑脚最为稳定,具有形状不变的性质,能在较大的力作用下保持原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将电能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实时性好,功耗小,探针为不锈钢材质,具有防腐的功效,避免土壤对探针进行腐蚀,控制器将温度传感器和墒情传感器监测的数据通过GSM网络模块传输到集控中心和外部移动设备,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提高了传感器网络之间数据的同步性,该系统扩大了对土壤数据的采集范围,提高了土壤数据的全面准确性,同时可以实现劳动力的节省,安装布设方便,监测数据及时准确,智能化程度高且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太阳能光伏电池板,3、支撑脚,4、探针,5、支撑管,6、避雷针,7、数据储存模块,8、蓄电池,9、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0、 GSM网络模块,11、集控中心,12、外部移动设备,13、数据采集模块,14、温度传感器,15、墒情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1、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支撑脚3、探针4、支撑管5、避雷针6、数据储存模块7、蓄电池8、无线信号收发模块9、GSM网络模块10、集控中心 11、外部移动设备12、数据采集模块13、温度传感器14和墒情传感器15,支撑管5底部设有探针4,且支撑管5的外侧连接有支撑脚3,探针4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具有防腐的特点,可以避免土壤对探针4进行腐蚀,增加探针4的使用寿命,支撑脚3共设有三处,且三处支撑脚3共同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三处支撑脚3最为稳定,具有形状不变的性质,能在较大的力作用下保持原状,支撑管5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控制器1、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和避雷针6,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和蓄电池8共同组成供电单元,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将电能送往蓄电池8中存储起来,实时性好,功耗小,避雷针6为先导避雷针,且避雷针6位于支撑管5的顶部,先导避雷针可以将雷电提前先导并泄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遭直接雷击的防雷装置,先导避雷针能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提前先导通道,使雷电在保护范围内发生闪击时准确地闪击在避雷针上,避免了传统避雷针的“绕击”和“侧击”现象,与普通避雷针比,在同等高度下,保护范围更大,先导避雷针对雷电流能形成一定的阻抗,使雷电流沿引下线泄入大地的强度减弱,从而减小了附近的雷击电磁脉冲强度,使地电位反击和各种线路对雷电耦合的能量降低,使雷击引起的各种危害大大降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且蓄电池8与控制器1 电性连接,控制器1与数据储存模块7电性连接,控制器1与数据采集模块13 电性连接,且数据采集模块13与温度传感器14和墒情传感器15之间均为电性连接,控制器1与无线信号收发模块9电性连接,且无线信号收发模块9与GSM 网络模块10电性连接,GSM网络模块10与集控中心11和外部移动设备12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时,首先需对整个土壤墒情遥感监测系统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启动该监测系统后,温度传感器14和墒情传感器15对土壤进行监测,将检测后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13,数据采集模块13再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1,控制器1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后的数据一方面通过数据储存模块7储存起来,另一方面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9将数据发射到GSM网络模块10上,然后通过GSM网络模块10可分别传输给集控中心11和外部移动设备12,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实时掌握土壤墒情的变化,太阳能光伏电池板2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传输给蓄电池8储存起来。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