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中,为了确保输电线路及输电设备的运行和工作正常,需要定期对运行线路的相关参数进行采集,例如线缆线径等。由于很多配电运行线路的原始资料缺失,无法查询到运行线路的准确线径,只能通过现场运行人员的记忆和经验来判断线路的线径,且经过长期运行造成的自身损耗,得到的线径数值通常与理论值相差较大。目前市面上也存在一些用于测量线径的装置或方法,但大都存在操作不便、结构复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原理复杂,绝缘性能差导致存在触电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线径值测量精度高,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的线径测量工具。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径测量工具,包括:
绝缘外杆,所述绝缘外杆包括装配腔室和第一夹头;
绝缘内杆,所述绝缘内杆可滑动嵌设于所述装配腔室内,且所述绝缘内杆包括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二夹头配合形成夹持腔室;
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绝缘内杆上、并与所述绝缘外杆驱动连接;及
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外杆上的标尺件、设置于所述标尺件上的定夹头、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标尺件上的动夹头,所述动夹头设置于所述绝缘内杆上。
上述线径测量工具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绝缘内杆滑动嵌设于所述绝缘外杆的装配腔室内,之后通过测量人员手持绝缘内杆的端部,并按压所述操作把手从而推动所述绝缘外杆相对所述绝缘内杆滑动,此时所述定夹头随同所述绝缘外杆一起相对所述动夹头移动,此时所述动夹头在标尺件上的指示刻度同步发生改变,之后将待测电缆线卡设于所述夹持夹持腔室内并读出标尺件上的度数即可得到电缆线的线径值。上述线径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操作简便,线径测量值的精度高,测量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高。
下面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杆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夹头嵌设于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夹头可滑动卡设于所述滑槽内。因而通过滑槽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不仅可以确保第二夹头的移动稳定性好,此外还可以保证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可靠拼合,从而提高夹持线缆的有效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均设有导向斜面。如此可以通过导向斜面的导向作用,提高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在线缆较多、结构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对目标线缆的夹持有效和可靠,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尺件设有标尺部,所述标尺部包括多个均匀且间隔设置的标尺线。因而可以快速且准确的读出待测线缆的线径值,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销,所述绝缘内杆包括握持段,所述绝缘外杆包括定位柱,所述握持段设有装配通孔,所述操作把手包括与所述定位柱连接的联动件、与所述联动件连接的驱动杆、及与所述驱动杆连接的操作杆,所述驱动杆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握持段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驱动杆穿设于所述装配通孔,且所述定位销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述结构的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制造及使用成本低,便于后期的维修和保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通孔为槽型孔。因而可以使驱动杆在槽型孔内自由摆动,从而推动定夹头相对动夹头移动,进而满足不同尺寸线缆的线径测量,提高线径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装配通孔的尺寸相匹配。因而在装配通孔的孔壁限位作用下,确保驱动杆的转动稳定,避免在定位销上发生侧向移动,导致按压操作把手不便,影响使用体验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具有自由端,所述操作杆与所述握持段的间距由所述驱动杆至所述自由端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如此可以使得操作杆与握持段之间具有足够的操作间隙,当按压操作杆时,确保将操作杆的转动行程 (操作间隙)转变为测量组件的测量行程,提升线径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柱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连接。因而通过弹性连接件自身弹力的回拉作用,可以使得操作把手自动复位,以便于线径测量工具的重复使用,提升使用体验感和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径测量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径测量工具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绝缘外杆,110、装配腔室,120、第一夹头,130、滑槽,140、定位柱,200、绝缘内杆,210、第二夹头,220、握持段,222、装配通孔,300、夹持腔室,400、操作把手,410、联动件,420、驱动杆,430、操作杆,432、自由端,500、测量组件,510、标尺件,520、定夹头,530、动夹头,600、导向斜面,700、定位销,800、弹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线径测量工具,包括绝缘外杆100,所述绝缘外杆 100包括装配腔室110和第一夹头120;绝缘内杆200,所述绝缘内杆200可滑动嵌设于所述装配腔室110内,且所述绝缘内杆200包括第二夹头210,所述第一夹头120与所述第二夹头210配合形成夹持腔室300;操作把手400,所述操作把手400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绝缘内杆200上、并与所述绝缘外杆100驱动连接;及测量组件500,所述测量组件500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外杆100上的标尺件510、设置于所述标尺件510上的定夹头520、及滑动设置于所述标尺件510 上的动夹头530,所述动夹头530设置于所述绝缘内杆200上。
上述线径测量工具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绝缘内杆200滑动嵌设于所述绝缘外杆100的装配腔室110内,之后通过测量人员手持绝缘内杆200的端部,并按压所述操作把手400从而推动所述绝缘外杆100相对所述绝缘内杆200滑动,此时所述定夹头520随同所述绝缘外杆100一起相对所述动夹头530移动,此时所述动夹头530在标尺件510上的指示刻度同步发生改变,之后将待测电缆线卡设于所述夹持夹持腔室300内并读出标尺件510上的度数即可得到电缆线的线径值。上述线径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操作简便,线径测量值的精度高,测量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确保在高压电工作环境中的安全可靠,绝缘外杆100 和绝缘内杆200均采用绝缘性能佳、且强度高的材料制作,例如环氧树脂等。其中,绝缘外杆100和绝缘内杆200均为圆柱杆,绝缘外杆100的中部制作成空心以形成装配腔室110,绝缘内杆200的尺寸与装配腔室110匹配,因而使得绝缘内杆200在装配腔室110内滑动良好,可以降低使用时的操作用力,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
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外杆100设有滑槽130,所述第一夹头120嵌设于所述滑槽130,所述第二夹头210可滑动卡设于所述滑槽130内。因而通过滑槽130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不仅可以确保第二夹头210的移动稳定性好,此外还可以保证第一夹头120与第二夹头210可靠拼合,从而提高夹持线缆的有效性。
其中,滑槽130为沿绝缘外杆100靠近端部的侧面挖设的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与装配腔室110连通,第一夹头120的一端穿过矩形开口并卡固于装配腔室110内,第一夹头120与绝缘外杆100垂直布置;第二夹头210垂直固定于绝缘内杆200的端部,并与第一夹头120平行相对。当线径测量工具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夹头120与第二夹头210贴合,贴合面不存在缝隙,因而可以提高对线缆的夹持牢固性,且此时,测量组件500的动夹头530和定夹头520同样处于贴合状态,动夹头530指示于标尺件510上刻度为零处。定夹头520与绝缘外杆100同步移动,动夹头530与绝缘内杆200固定,因而使得标尺件510 上的刻度示值等于夹持线缆的所测线径。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头120和所述第二夹头210均设有导向斜面600。如此可以通过导向斜面600的导向作用,提高第一夹头120和第二夹头210在线缆较多、结构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对目标线缆的夹持有效和可靠,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便利性。第一夹头120和第二夹头210为矩形块,两个矩形块背离夹持腔室300的端部制作成倒角或圆角(导向斜面600),因而目标线缆周围的其他物体接触时,便于第一夹头120和第二夹头210的滑动,消除或减小干涉影响。
一实施例中,所述标尺件510设有标尺部,所述标尺部包括多个均匀且间隔设置的标尺线。因而可以快速且准确的读出待测线缆的线径值,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在本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测量组件500为游标卡尺,标尺件510即为游标卡尺的尺身,标尺部为设置于尺身上的刻度,动夹头530与刻度配合从而形成测量数值;另一实施方式中,测量组件500也可以是数显式游标卡尺。
请参照图2,另外,一实施例中,上述线径测量工具还包括定位销700,所述绝缘内杆200包括握持段220,所述绝缘外杆100包括定位柱140,所述握持段220设有装配通孔222,所述操作把手400包括与所述定位柱140连接的联动件410、与所述联动件410连接的驱动杆420、及与所述驱动杆420连接的操作杆430,所述驱动杆420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握持段220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驱动杆420穿设于所述装配通孔222,且所述定位销70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上述结构的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制造及使用成本低,便于后期的维修和保养。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通孔222为槽型孔。因而可以使驱动杆420在槽型孔内自由摆动而具备一定的移动行程,确保可以推动定夹头520相对动夹头530 移动,进而满足不同尺寸线缆的线径测量,提高线径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
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420与所述装配通孔222的尺寸相匹配。因而在装配通孔222的孔壁限位作用下,确保驱动杆420的转动稳定,避免在定位销 700上发生侧向移动,导致按压操作把手400不便,影响使用体验感。
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430具有自由端432,所述操作杆430与所述握持段220的间距由所述驱动杆420至所述自由端432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如此可以使得操作杆430与握持段220之间具有足够的操作间隙,当按压操作杆430 时,确保将操作杆430的转动行程(操作间隙)转变为测量组件500的测量行程,提升线径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其中,操作杆430的形状可以是弧形杆或与驱动柄呈倾斜状布置的直杆,其与绝缘内杆200的握持段220之间的间距(即操作杆430的转动弧长)应当满足游标卡尺的测量量程,以确保测量范围更广。
此外,一实施例中,上述线径测量工具还包括弹性连接件800,所述弹性连接件800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柱140连接,所述弹性连接件80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杆420连接。因而通过弹性连接件800自身弹力的回拉作用,可以使得操作把手400自动复位,以便于线径测量工具的重复使用,提升使用体验感和操作效率。其中,弹性连接件800为弹簧,当线径测量工具处于初始状态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当按压操作把手400进行线径测量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将待测线缆卡设于夹持腔室300内时,通过绝缘外杆100的自身重力回落,与此同时配合弹簧的回弹力,不仅可以使得第一夹头120和第二夹头210对线缆的夹持更加紧固,同时可以确保操作把手400迅速复位,提高再次测量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