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
背景技术:
压力温度计是利用充灌式感温系统测量温度的仪表。测量流体压力的仪器。通常都是将被测压力与某个参考压力(如大气压力或其他给定压力)进行比较,因而测得的是相对压力或压力差。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基于密闭测温系统内蒸发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而进行温度测量的。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压力温度计,包括温包和毛细管,温包是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来感受温度变化的元件,因此要求它具有高的强度、小的膨胀系数、高的热导率以及抗腐蚀等性能。根据所充工作物质和被测介质的不同,温包可用铜合金或不锈钢来制造。毛细管是用铜或钢等材料拉成的无缝圆管,用来传递压力的变化。当温包感受到温度变化时,密闭系统内的饱和蒸汽产生相应的压力,引起弹性元件曲率的变化,使其自由端产生位移,再由齿轮放大机构把位移变为指示值。现有的压力温度计在安装时,表头只能朝向固定方向,导致安装完成后读书不便;部分具有表头方向调节能力的压力温度计,其调节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因此,在这里引入了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表头角度可调,便于安装使用,使用寿命更长的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包括表头部,毛细管和温包,毛细管分别与表头部和温包连接,所述毛细管外部设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上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与连接部枢轴连接,第一接头设有第一通道,第二接头设有第二通道,连接部设有第三通道,所述保护管穿设于第一至第三通道中。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与连接部通过第一枢轴连接,第二接头与连接部通过第二枢轴连接,第一、第二枢轴所在轴线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设有第一波纹管,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之间设有第二波纹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头上设有第一螺纹部,第二接头上设有第二螺纹部,第一接头与表头部连接,第二接头与保护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能够通过调节组件调节表头部的方位,从而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方便用户对温度计的使用;此外,能够防止外部灰尘等进入保护管内部,避免影响温度计检测,延长了温度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现有技术的压力温度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节组件示意图。
图中:100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91毛细管、92温包、1表头部、2保护管、10第一枢轴、20第二枢轴、3调节组件、31第一接头、311第一通道、312第一螺纹部、32第二接头、321第二通道、33连接部、331第三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100包括表头部1,毛细管92和温包91,毛细管92分别与表头部1和温包91连接。所述毛细管92外部设有保护管2,所述保护管2上设有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接头31,第二接头32和连接部33,所述第一接头31和第二接头32分别与连接部33枢轴连接。第一接头31设有第一通道311,第二接头32设有第二通道321,连接部33设有第三通道331,所述保护管2穿设于第一至第三通道311、331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接头31或第二接头32相对连接部33的转动,从而使表头部1能够进行角度调节,可根据安装要求设置在相应部位,从而便于用户读数。
如图1-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31与连接部33通过第一枢轴10连接,第二接头32与连接部33通过第二枢轴20连接,第一枢轴10与第二枢轴20所在轴线相互垂直。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接头31和第二接头32可分别绕第一枢轴10与第二枢轴20转动,从而使第一接头31和第二接头32可实现多角度调节。所述第一通道311与第三通道331之间设有第一波纹管,第二通道321与第三通道331之间设有第二波纹管,即第一、第二波纹管可将通道之间的空隙封闭,从而避免外部灰尘进入保护管中影响温度计的测量,且波纹管能够形变,第一接头31和第二接头32在转动调节时,也能保证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31上设有第一螺纹部312,第二接头32设有第二螺纹部322(未示出),第一接头31与表头部1连接,第二接头32与保护管2连接。从而使调节组件3和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100能够分离。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式压力温度计能够通过调节组件调节表头部的方位,从而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方便用户对温度计的使用;此外,能够防止外部灰尘等进入保护管内部,避免影响温度计检测,延长了温度计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